从抗战到过渡时期.ppt_第1页
从抗战到过渡时期.ppt_第2页
从抗战到过渡时期.ppt_第3页
从抗战到过渡时期.ppt_第4页
从抗战到过渡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全面抗战,国共合作:1931年9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三省。又扶植溥仪作傀儡,建立伪“满洲国”。在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迫使他放弃“先安内后攘外”政策,接受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抗战主张。1937年7月,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开始再次合作,共赴国难,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以国民党部队为主力。“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向上海进攻,蒋介石调动70万军队组织了淞沪会战。中国军队血战三个月后才撤离战区,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之后,国

2、民党军队又组织了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在占领平汉、粤汉路以东大部地区后,无力再向西迅速推进,也没有达到使中国投降的目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从国共对峙到联合抗战 全民族抗战,从国共对峙到联合抗战,全民族抗战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除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之外,战略重心是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起八路军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各种形式的人民战争。 百团大战:1940年8月到次年1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了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

3、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之后,日军调集重兵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扫荡”。 日本侵略者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实行“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的战争罪行。,从国共对峙到联合抗战 全民族抗战 抗战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战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5月,德国投向,欧洲战事结束。随后,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中国军队在各地发起反攻。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从国共内战

4、到人民政权 内战的爆发与初期阶段 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实现和平、民主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1945年8月,毛泽东亲自赴重庆与蒋介石共商国是。但蒋介石为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下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人民武装。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1946年6年,国民党公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使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建国的希望破灭了。 防御阶段: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人民解放军坚持在运动战中不断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到1947年春天,在全面进攻中损兵折将的国民党军队只能改变策略,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个解放区。西北野战军主动让出延安,在陕北与敌军周旋,不断歼灭敌人;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一举

5、歼灭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的整编师74师。,从国共内战到人民政权,突入中原与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然后越过陇海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区,建立了根据地。 陈赓、谢富治集团军,陈毅、粟裕大军分别挺进豫西和苏皖地区。人民解放军驰骋中原,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转入了战略进攻。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以凌厉的攻势,一举攻克防御设施坚固,守军达十多万人的大城市济南,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从国共内战到人民政权 战略决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遵

6、中央命令发起辽沈战役。在52天内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刚结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下,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东北解放军与聂荣臻领导的华北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经共产党的争取,傅作义率领北平守军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摧毁。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长江天堑,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

7、义过度(1949195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中共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维护国家安全,为新中国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提出过度时期总路线,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创设,保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9491953年,建立新政权 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新中国诞生 巩固新政权 西藏和平解放 “四大运动” 恢复财政经济,人民政协和,1949年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

8、该名为北京,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政协全体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内外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平解放西藏和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同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基本

10、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9月,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四大运动 抗美援朝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和五反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依靠在土改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53195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11、立,一五计划,工业化,三改造,总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一化三改造”,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执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三大改造”是把资产阶级、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12、的社会主义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恰当。但总体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以共同

13、纲领替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后,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存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郡县设置(选自体国经野之道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周振鹤著),从总体变化看,东南三区所设郡、县数量呈现渐次递增趋势;从郡县关系看,各郡所辖县的数量逐渐减少;从郡县发展空间看,东南三区郡县的设置呈渐次南扩

14、的趋势。(答出2点即可得分,言之有理者亦可酌情赋分),(1)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设置 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体悟从西汉到三国时期东南三区郡县变化的历史成因。,汉末后中原战乱,人群南迁;孙权不断向东南三区扩展;东南区域经济发展,加之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设郡置县奠定了基础;设郡置县也是东吴加强与东南三区“山越”人的联系和管理的需要。,(3)从东南郡县设置变化中,概括中国历史地理沿革的特征,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趋势: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或中央政府对于东南三区的有效管理不断强化。(如果经济重心南移亦可) 认识:行政区划兴废和分布情况实际上是经济兴衰和人口变迁的一项动态指标。,186

15、3年,李鸿章写信给奕:“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近代史学家蒋廷黻称这封信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

16、。我们应该再三诵读。”,(1)从书信内容看,所谓“最具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是历史的眼光,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学非所用的弊端;第二、是世界的视野,不仅提出日本学习西方后来居上的事实,而且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威胁;第三、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的变革思想和学习西方的基本策略(教育科举人才利器),(2)李鸿章及其洋务派是如何饯行其讲求“制器之器”和培育“制器之人”的?,(3)在你看来,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历经近代中国30年,具有悲情色彩的洋务新政?,举史证论,发现规律,论点一:一般而言,经济的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动力,而政治的现代化又为经济的现代化保驾护航; 论点二:新的经济因素诞生,

17、意味着新生阶级的脱胎和崛起,这种新的社会存在往往萌发出新的思想意识,三者汇集所产生的合力又常常牵动新的政治运动,从而推动文明的前行; 论点三:历史会发生反复的惊人相似,当“短时段”的历史变局猝然临之,即时态的局势常常造就一位“英雄”,但是,即时态的“英雄”在完成变局所赋予的任务过程中,又往往不自觉地为自己挖掘着死亡的“坟墓”。“中时段”的趋势和“长时段”的规律最终将淘汰这些过时的“英雄”。,(1)以英国现代化进程起步后的300年间历史为例,说明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的互动关系。,思路:第一组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前提。第二组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促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议会制度改革,政治民主化得到发展;政治的现代化和稳定的国内环境促使英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和殖民帝国主义等。,(2)以美国建国前后的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