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前言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北海市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门户,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业俱兴,城乡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土地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为了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用地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2、中发199711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等有关规定和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1997-2010年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次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对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在预测供需趋势的前提下,提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落实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业用地;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各区相应的土地利用原则和限制条件,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并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本次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年,2000年和2005年为阶段年,2010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
3、030年。一、概况(一)区位条件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地处北纬2026至2155,东经10851至10947之间。毗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背靠大西南云贵川诸省,邻近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处于“一城系四南”的中枢位置。是全国十四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辖一县三区(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土地总面积4016.07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1165.3平方公里,合浦县2850.77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北海市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间有低山丘陵、平原、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东西南三面环海,沿海滩涂面积广阔,分布有多处天然港湾。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水
4、充足。全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石油、天然气、钛铁矿、石英矿、石膏、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以及红树林、海洋水产、亚热带农副产品资源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社会经济条件 1996年全市常住人口135.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08万人,城镇化水平36.1%,农村人口88.62万人。全市人口中市辖区48.69万人,合浦县86.73万人。1980-1996年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83,人口机械增长率为11.73。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北海市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外引内联,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7.61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97.05亿元,增加了4.5倍;第
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由1990年的46:27:27变为1996年的32:29:39。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门户,近年来交通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了钦北铁路、北海至铁山港一级公路、北海机场和4个万吨级码头,初步形成了一个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与此同时,城镇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96年,北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已由1991年的11.6万人增加到24.33万人,城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增至76.97平方公里,一个集旅游、商贸、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布 1农用地 全市农用地面积.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8%。 (1)耕地 面积.2公顷,占土地总
6、面积的29.3%,人均耕地0.09公顷。耕地中水田73299.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2.4%;旱地44244.47公顷,占37.6%。 南流江及滨海平原是水稻的主要种植区;旱地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台地,是甘蔗的主要产区。耕地面积大于8000公顷的乡镇有西场、廉州、石康、福成、常乐、南康和白沙;耕地面积少于4000公顷的乡镇有十字路、乌家、闸口、曲樟、沙田和营盘。 (2)园地 面积965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其中果园5468.9公顷,占园地面积的56.7%;橡胶园3905.9公顷,占40.5%;其他园地277.5公顷,占2.9%。园地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台地和东北部及西北部的丘陵地区,以
7、乌家镇和一些国营农场最多,其次为常乐、西场、石湾、廉州等乡镇。 (3)林地 面积.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2%。其中有林地55173.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2.4%;其他林地50129.7公顷,占47.6%。林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北部的丘陵山地,以乌家、常乐、曲樟、石湾、白沙、公馆和福成等乡镇以及一些国营农林场较多。 (4)牧草地 面积16.6公顷,所占比重很小,零星分布在福成镇、营盘镇、西场镇、乌家镇。 (5)水面 面积1560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其中河流水面6867.9公顷,占水面总面积的44.0;水库水面5022.6公顷,占32.2;坑塘水面3643.7公顷,占23.
8、3%,湖泊水面75公顷,占0.5%。据调查全市可养殖水面7334公顷,现已养殖5588公顷。主要河流有南流江、武利江、洪潮江、白沙江、鸭马江、清水江和大沟江;主要水库有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和清水江水库、牛尾岭水库;水面主要分布在党江、西场、南康、常乐、沙岗、白沙、廉州、石湾、石康、星岛湖等乡镇。2建设用地 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5039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面积4130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其中城市用地7696.7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18.6%;建制镇用地2622.8公顷,占6.3%;农村居民点用地21995.8公顷,占53.2%;独
9、立工矿用地3684.2公顷,占8.9%;盐田3200.2公顷,占7.8%;特殊用地2110.1公顷,占5.1%。城市用地分布于海城区和银海区;建制镇用地以廉州、南康、白沙、石康、公馆等镇最多。北海市中心区现状用地面积7696.7公顷,人均用地316.34平方米;廉州镇用地1187公顷,人均用地101.5平方米;其他建制镇用地1435.8公顷,人均用地102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21995.8公顷,人均用地248平方米。(2)交通用地 面积431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其中铁路227.4公顷,占交通用地的5.3%;公路1864.2公顷,占43.2%;农村道路1748.6公顷,占40.
10、5%;民用机场342.2公顷,占7.9%;港口码头131.9公顷,占3.1%。交通用地主要分布于福成、南康、西场、廉州、白沙、沙岗、乌家、常乐等镇。 (3)水利设施用地 面积为47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其中沟渠3544.2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74.3%;水工建筑物面积1223.07公顷,占25.7%。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党江、廉州、福成、南康、西场、白沙、沙岗、星岛湖等乡镇。 3未利用地 全市现有未利用地.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7%。其中滩涂67941.9公顷,占未利用地的65.9%;其它未利用土地35148.2公顷,占未利用地的34.1%。未利用土地以荒草地为主,面
11、积为30520.2公顷。滩涂主要分布于白沙、山口、闸口、西场、南康、营盘、沙田、党江、公馆等乡镇。荒草地以白沙、福成、公馆、曲樟、常乐和石湾等乡镇最多。 (二)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 全市土地利用率为80.4%,高于全省(77.7%)的平均水平。全市土地开发垦殖率为29.8%,明显高于全省(18.6%)的平均水平。1996年全市的耕地复种指数为209%,低于全区220%的平均水平,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人均用地206.06平方米,其中城市人均用地316.34平方米;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248平方米。城乡居民点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3%(包括灌木林),远低于
12、全省(53.2%)的平均水平,对于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抑制水土流失,作用并不大,急需改进。1996年全市耕地机耕率为28%,耕地的有效灌溉率为34.65%,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按折纯计算)为467.59公斤/公顷,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为30%,56%和470千克,与全区平均水平相比,除有效灌溉率外,其他指标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说明北海市的农业生产在水利建设方面投入不足。199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9.13万吨,人均产粮289公斤。全市亩产360-550公斤的中产田约占水田面积的46%,亩产低于360公斤的低产田约占水田面积的39%,合计中低产田约占水田面积的85%。亩产200-349公斤的中产地约占
13、旱地面积的40%,亩产低于200公斤的低产地约占旱地面积的47%,合计中低产地约占旱地面积的87%。中低产田主要分布于南康、西场、石康、沙岗、福成、石湾、常乐、白沙等乡镇;中低产地主要分布于西场、常乐、沙岗、福成、山口、白沙、南康、营盘、石康等乡镇。 1996年全市每公顷土地创国内生产总值2.4万元(当年价,全区为7872元),创财政收入1232元。每公顷农业用地所创造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7万元,每公顷耕地和园地创造的种植业产值为1.15万元,每公顷林地所创造的林业产值为530元,每公顷水域所创造的渔业产值为3.05万元;每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所创造的工业产值为64.05万元。土地利用的经
14、济效益大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三)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1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潜力 全市现状土地利用率为80.4%,耕地垦殖率达29.3%。规划期内,全市滩涂可开发利用45000公顷以上。全市荒草地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坡度小于25度,土壤条件也较好,易于开发利用,宜耕、宜园和宜林面积分别为1800、8000和21700公顷。2已利用土地的利用潜力 1996年全市粮食平均播面单产为4183.5公斤/公顷,其中市辖区只有3697.5公斤/公顷,合浦县为4297.5公斤/公顷。中低产田(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6。中低产田(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瘠薄、易旱、易涝、管理粗放和咸酸危害。只要增施有机
15、肥,改善排灌条件,实行科学耕作,种植耐咸酸作物,每公顷单产可望提高450至1200公斤左右。另外,目前全市耕地复种指数只有141%,规划期内通过扩大冬种面积,复种指数可以提高至160%左右。 全市园地每公顷单产2163公斤。中低产园地占园地总面积的91%。中低产园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低。因此,只要加强技术培训,实行专业化经营,增加投入,单产至少可提高至3000公斤。全市每公顷林地的木材蓄积量为70立方米。中低产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68%。中低产林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粗放、树种结构不够合理、土壤瘠薄。只要加强营林管理,抚育和增施肥料,调整树种结构,每公顷蓄积量还可提高80立方米以上
16、。全市目前平均每公顷海水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和淡水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分别为3650公斤和4491公斤,已养水域几乎全部为中低产养殖水域。主要问题是管养水平和饲养水平低。只要加强管养,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增产的潜力很大。目前城市闲置土地达4357公顷,规划期内应逐步加以利用。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有不少空心村。通过村庄缩并,将人均用地降至140平方米,可节约用地9000公顷以上,其中约有1400公顷位于城镇周围的土地可转为城镇用地。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市辖区现有的160公顷港口码头以及约600公顷独立工矿将并入城市,各乡镇也有约200公顷独立工矿将并入城镇用地。中低产田改
17、造,通过排灌分家,对田埂、沟渠、道路、水面、残次林进行综合整理;以及建设标准化海堤,对被海潮冲毁的土地进行治理,也可增加相当规模的农用地。农村中废弃的砖瓦窑、石场和采矿场可复垦耕地80多公顷。(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1991至1994年间,受“低门槛”、“超常规发展”等思想的支配,城镇土地批租的规模失控。由于所批租的土地远远超过实际开发能力,导致大量土地闲置,耕地弃荒。如何盘活这部分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是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村庄建设占地较多,用地效率低下。如何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土地整理,推动土地复垦,是规划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复种
18、指数低,大量冬闲田未加利用。可养殖水面利用率只有50%左右。2耕地流失严重,补偿任务繁重由于土地一级市场的过量批租,占用大量耕地,1991-1996年间,仅市区耕地面积就减少38.45平方公里。受价格规律的影响,部分良田挖塘养鱼,改种果树,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下降。3土地产出率和利用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重用轻管,科技投入不足,土地产出效益普遍偏低,中低产田(地)、中低产园地、中低产林地和中低产可养水面比例很高。建设项目遍地开花,未完工程居多,造成大量资金积压,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4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年久失修,防洪抗灾能力和排灌能力普遍减弱。建设占用和农业结
19、构调整造成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全市强度水土流失面积有4000公顷左右。三、土地规划的目标与土地利用方针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目标根据北海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220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万元,“九五”期间物价上涨力争控制在10%以内,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00公顷,粮食产量达到42万吨。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53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63.15万(中心城区非农人口32万人),农村人口89.85万,城镇化水平41%。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2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
20、8.6万人(中心城区人口80万人),农村人口86.4万人,城镇化水平61.6%,规划期内全市人口增长率为35,其中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以市区为中心(全市商贸、金融、旅游、高科技产业的中心),以廉州镇(农副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基地)和铁山港(交通枢纽)为两翼,开发三个重点区域(铁山港工业区、涠洲岛综合开发区、南流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建立四条产业带(南海岸旅游带、西海岸水产养殖带、市区合浦高技术产业带、合浦山口乡镇企业带)。(二)土地利用的规划目标:1近期(1997-2000年)土地利用目标增加市辖区蔬菜、副食品生产,保持合浦县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林,加
21、强防护林、水源林建设,进一步增加有林地面积。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心区用地增加要加强控制。适当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尤其是沿海滩涂资源,发展海水养殖。开展土地复垦整理,逐步推进中低产田(地)、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改造。具体目标是:2000年耕地面积保有量.2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6017.88公顷,保护率为81.7%。耕地减少控制在1490公顷以内,耕地增加达到1285公顷以上,其中整理复垦耕地620公顷,开发耕地665公顷,期内净减少耕地205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0000公顷。粮食平均单产提高到5070公斤/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1503.6公顷,新增用地控制在26
22、32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870公顷。市中心区用地增加160公顷,总用地达到7836.7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245平方米;铁山港区用地增加220公顷,总用地达到24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廉州镇用地增加80公顷,总用地达到140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1495.8公顷,人均用地压缩至228.16平方米。交通用地增加1054.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增加260公顷。全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到83.3%。森林覆盖率保持30%左右,水面达到45609.2公顷(其中养殖面积37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公顷。2远期(1997-2010年)土地利用目标保
23、持耕地总量基本平衡,市区实现蔬菜、副食品自给。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保持林地面积稳中有升。在优先保证交通、旅游和水利建设用地需求、做到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下,控制性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大力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基本实现对中低产田(地)、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改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具体目标是:2010年耕地面积保有量.2公顷,保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6017.88公顷,保护率为81.7%。耕地减少控制在2800公顷以内,补充耕地达到2700公顷以上,其中整理复垦耕地1850公顷,开发耕地850公顷,期内净减少耕地10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30000公顷。粮食平均单产提高到65
24、40公斤/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2172.2公顷,新增用地控制在11060.80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1750公顷。市中心总用地达到960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铁山港区用地增加720公顷,总用地达到120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廉州镇用地增加600公顷,总用地达到7836.7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9595.8公顷,人均用地压缩至143.52平方米。交通用地增加2446.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增加1000公顷。全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0.3%。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左右,水面达到60609.2公顷(其中养殖面积52000公顷)。治理水
25、土流失面积1500公顷。(三)土地利用方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遵循以下用地方针:1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是农业的基础,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北海城镇发展较快,各项建设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较大,从长远和全局出发,必须对现有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改变过去以投资规模、用地需求决定土地供应的做法,逐步形成以土地供应能力起主导作用的用地机制。同时,注意发挥土地市场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用地效率的提
26、高。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工业、旅游、交通、水利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用地关系。3开发与节约并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项建设尽量利用存量土地和荒地、劣地,少占耕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提高土地的集约经营水平。逐步开展土地整理,以增加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同时,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做到地尽其用。4坚持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加强水土保持,防止工业污染,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相结合的最佳综合效益。(四)2030年土地利用展望展望2030
27、年全市人口将达到25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8。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耕地应基本保持稳定,城镇、旅游、水利等用地规模将继续扩大,建设用地率进一步提高,适应北海经济发展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镇与村庄居民点体系协调有序,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土地资源将得到更合理、有效的配置;农业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业已完成,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园地、林地和水产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水土流失基本治理,农业抗灾害能力增强,土地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高速公路、铁路
28、、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将大幅度增加,农村道路因改造为高等级公路或城镇建设的占用而有所减少。市中心区目前的土地储备较多,规划近期和中期将有限制地扩大用地,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远期根据需要适当扩大。有控制地增加建制镇用地。逐步压缩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减少的土地部分转化为城镇和工矿用地,其余复垦为耕地、园地和林地。规划期内还有相当部分工矿用地和港口用地并入城镇用地,规划新建企业和港口主要集中在城镇。旅游用地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盐田面积基本保持现有规模。为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预留部分水利建设用地。规划期内通过农田整理和村庄及工矿用地的复垦,同时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除调整部分沿海盐碱
29、化农田发展海水养殖外,严禁其他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园地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用地。加大沿海滩涂造林面积和土地整理还林,以保持林地面积的稳定;扩大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面积,逐步提高有林地比重。各类用地结构调整及利用原则、调控措施如下(见表1):1农用地农用地面积由1996年的.7公顷调整为2010年的.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61.8提高到2010年的77.3%。(1)耕地2010年面积将达到.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2%。1997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28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1750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970公顷,灾毁损失预留8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中,城市建
30、设占用400公顷;建制镇建设占用320公顷,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13公顷,独立工矿占用30公顷,旅游开发占用47公顷,交通建设占用840公顷,水利建设占用100公顷。同期补充耕地2700公顷,其中开发宜耕荒草地850公顷,土地整理增加1850公顷。增减相抵,耕地净减少100公顷。利用原则:规划期内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积极发展优质稻,市辖区要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扩大冬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开发利用与保护整治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山、水、田、林、村综合治理,以改善农
31、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出。调控措施: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指标。建设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切实保护现有耕地。(2)园地2010年面积将达到18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19972010年园地减少1609.7公顷。其中整理为耕地25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用1159.7公顷,交通建设占用100公顷,水利建设占用100公顷。同期增加10857.5公顷,其中开发宜园荒草地6857.5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增加3700公顷,林地调整为园地300公顷。增减相抵,园地净增加9247.8
32、公顷。利用原则:规划期内要调整园地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加强中低产果园改造,增加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实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园地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调控措施:规划期内园地的开发利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规模。严格控制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园地。(3)林地2010年面积将达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3%。19972010年林地减少398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用2800公顷,交通建设占用780公顷,水利建设占用50公顷,整理为耕地50公顷,开发为园地300公顷。同期开发宜林荒地8876.5公顷,土地整理增加3300公顷。增减相抵,林地净增加8
33、196.5公顷。利用原则:规划期内要加强中低产林地改造,调整树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尤其是速生丰产林,提高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的比重。加强营林管理,抚育和增施有机肥,提高林地的产出。调控措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林地,禁止毁林开荒种果。加强荒山和滩涂造林,保证林地面积稳中有升。 (4)牧草地2010年面积16.6公顷。全市现有牧草地资源极少,规划期内也不增加牧草地面积。畜牧业的发展采用林牧结合、农牧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及饲料发展鸡、鸭、鹅养殖。 利用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集约经营,提高质量,服务城市。调控措施:作好畜牧业发展和草场建设规划,依法管理,做好防火和防止乱铲草皮损毁草
34、地工作。进一步改良牧草地,提高草场生产能力。(5)水面2010年面积将达到6060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1997-2010年水面增加45050公顷,其中海水养殖占用滩涂43300公顷,占用沿海低产田970公顷,盐田改水面404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为养殖水面376公顷。同期耕地整理占用50公顷。增减相抵,水面净增加45000公顷。 利用原则:充分利用滩涂、水库、河流等可养水域,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海水养殖,调整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技术和管养水平,其中淡水养殖以内涵挖潜为主,尽量利用现有可养水域,提高单产。保护好江河流域的水质,防止水源污染。调控措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利用
35、现有水面和沿海滩涂为主,尽量少占耕地。严格控制挖塘养鱼,尤其是占用耕地。禁止围湖、围海造田,防止农田盐碱化。严禁各类建设侵占江河滩地。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总面积由1996年的50391.4公顷调整为2010年的521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12.5提高到2010年的13%。(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10年面积将减少至3964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19972010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7954.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810公顷,占用园地1159.7公顷,占用林地2800公顷,占用农村道路198公顷,占用未利用地2987公顷。同期减少9620公顷,其中村庄整理复垦为耕地148
36、0公顷,复垦为园地3700公顷,复垦为林地3300公顷,水面780公顷,交通建设占用210公顷,水利建设占用150公顷。增减相抵,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减1665.3公顷。利用原则:规划期内要逐步将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增长为主转变为以内涵挖潜为主,盘活现有土地资产,逐步压缩城乡居民点的人均用地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效益。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矿废弃地的整理复垦,根据市场需求相应增加旅游用地。新增用地要尽量使用荒地和劣质地,少占耕地和其他农用地。调控措施: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和行业标准使用土地,新建项目严禁超标准使用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根据市场需
37、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闲置、浪费土地。 (2)交通用地2010年面积将达到676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19972010年交通用地增加2744.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840公顷,占用园地100公顷,占用林地780公顷,占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0公顷,占用未利用地814.1公顷。同期减少298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用198公顷,水利建设占用80公顷,复垦为耕地20公顷。增减相抵,交通用地净增2446.1公顷。利用原则:交通用地优先保障区域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公路的建设应节约使用土地,尽量利用原有路基和荒地、劣质地,少占农用地。调控措施:交通建设应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力
38、求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土地使用效益,避免闲置浪费土地。(3)水利设施用地 2010年面积将达到57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9972010年水利设施建设净增10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0公顷,占用园地100公顷,占用林地50公顷,占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0公顷,占用交通用地80公顷,占用未利用地520公顷。利用原则:水利建设应加强江河流域防洪工程和沿海防护堤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发挥水利设施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的高产、稳产水平。调控措施:优先保障水利建设用地,严禁各项建设挤占水利建设用地,破坏水利设施。3.未利用地2010年面积为38965.0公顷,占土地总
39、面积的9.7%。19972010年未利用地减少64205.1公顷,其中850公顷开发为耕地,6857.5公顷开发为园地,8876.5公顷开发为林地,43300公顷开发为水面。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用2987公顷,交通建设占用814.1公顷,水利建设占用520公顷。同期灾毁增加80公顷。增减相抵,未利用土地净减少64125.1公顷。利用原则:凡在现有条件下能利用的未利用土地应予充分利用,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宜渔则渔。调控措施:做好后备资源调查与适宜性评价,对当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实施保护性措施,禁止破坏土地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各类用地指标平衡及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详见表1、表2和表3
40、。 (二)县、区土地利用方向和原则为了加强区域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因地制宜指导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管理,根据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布局以及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将全市划分为四个区域,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原则。1.海城区海城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镇,土地面积21281.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人口2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人均土地0.1公顷,人均耕地0.02顷。至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467.9公顷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农业用地区380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450公顷,林地区1680公顷。土地利用方向:海城区是全市
41、的行政、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主导方向是构筑城市框架,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北海市成为沿海港口、旅游、商贸中心和大西南的重要出口通道。土地利用原则: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尽量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涠洲旅游渡假区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2.银海区银海区辖5个镇,土地面积47516.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8%,人口11.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人均土地0.4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至2010年,确保农业用地区1420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10220公顷,园地区5500公顷,林业用地区11790公顷,
42、城镇建设用地区280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区900公顷,独立工矿区600公顷。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旅游业、现代农业、渔业。土地利用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证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要充分利用农林业、水产、旅游资源优势,保证城市拓展现代农业和蔬菜基地的用地需要,建设优质高效集约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3.铁山港区铁山港区辖3镇,土地面积47732.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9%,人口5.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35%,人均土地0.31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至2010年确保农业用地区1305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区10100公顷,园地区3250公顷,林
43、业用地区9540公顷,城镇建设用地区1500公顷(其中城市用地1200公顷,人口12万,人均120平方米),村庄建设用地区900公顷。土地利用方向:主要发展港口工业和加工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现代农业。土地利用原则:铁山港区是新成立的市辖区,现状以农业、渔业为主,要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重点东南部发展。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行政区以组团式扩张发展,确需要占用土地的,应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4.合浦县合浦县是北海唯一市辖县,历史悠久;全县辖16个乡(镇),土地面积.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1%,人口8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人均土地0.33公顷,人均耕地0.1公
44、顷。至2010年,全县确保农业用地区8723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76600公顷,园地区10720公顷,林地区91000公顷,城镇建设用地区4300公顷。土地利用方向:以工业、农业、渔业和养殖业,对外经济贸易为主。土地利用原则:充分发挥农林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全市粮食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职能,重点发展县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00公顷内。规划期内,南流江流域乡镇重点发展农业,提高农副产品总量和单产量,北部丘陵山地乡镇大力发展水果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沿海乡镇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养殖业和渔业,使全县形成粮、蔗、果、鱼、珍珠为主的大农业区域经济特色。五、土地利用分区按照土地主导用途的不同,全
45、市可划分为农业用地区、园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复区)、禁止开垦区(复区)和土地开垦区(复区)。(一)农业用地区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5%,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业用地区。 1.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为高产稳产农田、城市蔬菜基地生产用地,面积9737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4.2%,占1996年底耕地总面积的82.8%。主要分布在西场、常乐、白沙、廉州、石康、石湾、沙岗、公馆、党江、南康、福成等乡镇。规划期内,重点发展南流江河谷平原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广
46、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及沿海平原台地的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是加强西场、党江、沙岗、福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田排灌设施。 管制规则: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要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
47、矿、取土或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及进行城镇、村庄、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2.一般农业用地区除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农业用地,面积2091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主要为分布比较零散、位置偏远、地力较差或城市远期建设需要占用的耕地,各乡镇均有分布。规划期内,应根据农田的具体条件分别加以利用;通过改善水利设施,改良土壤,将部分低产田改造为中高产田;沿海的部分低产盐碱地可逐步调整用于发展海水养殖。山区的耕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城镇和独立工矿周围的耕地要防止污染,城市建设尚未使用的土地应坚持耕种,防止丢荒。管制规则: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建设确需使用耕地的,要依照有
48、关法定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要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矿、取土或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恢复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依法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两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
49、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开垦耕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政府鼓励并组织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二)园地区是指以发展果、茶、桑及其他多年生作物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1947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园地区主要分布于南流江平原北侧和六湖水库两侧的乌家、星岛湖等乡镇,以及中南部台地的福成、公馆、闸口、南康等乡镇。规划期内,重点建设乌家、星岛湖的甘桔生产基地,以及福成、公馆、闸口、南康的荔枝、龙眼生产基地。管制规则:园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水果
50、、茶叶种植及其服务设施所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鼓励园地区内影响种植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除改善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确需退耕还果的以外,控制园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非农业建设确需使用园地区内的农业用地的,要按照有关法定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名、优、特、新品种的生产用地。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土地。可开发为耕地的,优先开发为耕地;不宜开发为耕地的,可开发为园地。鼓励园地区内的土地使用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善园地的生产条件,整治园地区内的闲散地和废
51、弃地,增加有效园地面积。改造中低产园地,提高园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三)林业用地区是指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4%。林业用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及西北部丘陵和中南部台地的乌家、常乐、曲樟、星岛湖、闸口、公馆、白沙、福成等乡镇。规划期内在全市逐步建立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清水江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和冠头岭、银滩、涠洲岛、斜阳岛、星岛湖、牛尾岭水库的风景旅游观赏林保护区。落实万亩桉树林生产基地。管制规则:林业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所使用。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除改善生态
52、环境、法律规定确需退耕还林的以外,控制林业用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非农业建设确需使用林地区内的农业用地的,要按照有关法定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及其他防护林的用地。禁止毁坏森林开垦耕地。对破坏生环境开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未利用土地中的宜林地资源,以增加森林面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鼓励林地区内的土地使用者改善林地的生产条件,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增加有效林地面积。改造中低产林地,提高林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四)水产养殖区是指为发展水产养殖需要划定的土地
53、区域,总面积607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分布于沿海的西场、沙岗、党江、南康、营盘、闸口、公馆、白沙、山口等乡镇。规划期内,重点加强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特别是加强北海营盘马氏珍珠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管制规则:水产养殖区的开发利用要符合有关的江河流域规划,稳定水域面积,合理分配水资源,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污染江河。禁止侵占江河滩地进行各项建设。(五)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160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8%。规划期末,市中心区用地9600公顷,铁山港区城市用地1200公顷,城市人均用地
54、120平方米,廉州镇城镇用地270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其他城镇人均控制在120平方米以下。城镇用地区主要分布于市区、廉州、南康、福成、白沙、公馆、西场、山口等地。规划期内,市区重点实施东部开发,将其建设成为市区商贸、科技、文教中心,铁山港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区和港口一期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廉州重点建设中站、禁山开发小区,使之成为集工业、商贸为一体的综合工业区,增强县城经济实力和吸引力,成为带动合浦发展的核心城镇。此外,将公馆、西场作为合浦东、西两翼的县域副中心城镇,南康、福成作为市辖区的副中心城镇。山口、石康、常乐作为工业小城镇。管制规则: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
55、要严格按照已批准的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使用土地。城镇建设必须节约利用土地,鼓励使用现有的建设用地和空闲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严禁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菜地和基本农田,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城镇建设使用土地,要依照有关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和国有土地出让手续,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建设用地区内的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在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建设用地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
56、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按有关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六)村庄建设用地区是指村庄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124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规划期末,人均用地控制在143.52平方米。村庄建设用地区主要分布于西场、党江、廉州、石康、福成、营盘、南康、公馆、白沙等乡镇。规划期内,重点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整治空心村,将布局分散的居民点搬迁缩并,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管制规则:村庄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村庄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村庄建设应当按照村庄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
57、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使用土地,并办理有关的用地审批手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建设用地区内的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严禁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菜地和基本农田进行村庄建设。村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不占或尽量少占农用地。确需扩大用地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和劣质地。鼓励通过缩并整理,将零散分布的村庄和乡(镇)村企业,向村庄建设用地区集中。保护和改善村庄环境,防止水土污染。在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七)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庄建设用地区之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3220公顷,占全市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葡萄牙语视听说(I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江阴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模拟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苍南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管理学广告案例分析
- 私募基金培训
- 2025劳动合同绩效考核
- 2025私人买卖合同协议
- 气管套管脱管护理流程
- 2025年实习生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建筑施工合同范本(方案施工图) 新手看施工图纸
- 二衬带模注浆施工方案
- 煤矿节电降耗管理措施
- 《英语委婉语与忌语》PPT课件.ppt
- 地域文化教学大纲(修订本)
- 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中国书法演变史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 调查问卷设计-课件PPT
- 井下电缆着火应急演练预案
- APP开发合作协议通用版
- 小学数学 五进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