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7/16/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1.gif)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7/16/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2.gif)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7/16/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3.gif)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7/16/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4.gif)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7/16/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a2707831-62df-4080-81cf-f942332d434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孟 军摘要:从方法论的层面看,乡村治理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二是制度视角和行为视角的研究。而从反思的视角看,乡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度借助西方的学术话语,基于本土的创新不多;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两难困境。因此,要深化和拓展乡村治理的研究,必须注重消化和吸收西方的理论,立足本土资源和乡土中国的传统,重视理论的创新和理论资源的本土化建构;与此同时应当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融合中层理论的研究。关键词: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制度研究、行为研究、西方话语、本土创新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研究:总结与反思 孟军“三农”问
2、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层面。自从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逐渐解体之后,“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的乡村管理模式逐渐消失。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后来,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转变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转变为村民小组。国家政权的末梢收缩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格局,从而开始了新的乡村治理进程。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研究乡村治理著作、文章不胜枚举,但是从方法论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总结性和反思性研究尚少。本文探讨乡村治理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作者的反思提出解决的方案。一、乡
3、村治理研究方法论的两种维度文献综述的视角徐勇认为,在古代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并没有构成社会和政治问题。只是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传统因子的“三农”问题才显得格外突出。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农村的衰败导致了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主要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的研究。在1950-1970年代,国内的研究几乎停滞,国外的研究转向香港和台湾,进展缓慢。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进程加速和西方社会科学成果的大量引进,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1 徐勇.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
4、会科学出版社,2003,274-293乡政村治格局的确立、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大大刺激了学者的神经、激发了学者的理论研究热情。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等经济、政治领域的改革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的研究兴趣。乡村治理的研究逐渐热闹起来,成为一种“显学”。(一)、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所谓宏观研究,指对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作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宏观研究强调宽泛的包容性、抽象的概括性、整体性。对于乡村治理的宏观研究主要是“国家与社会”的理论视角。“国家与社会”是近年来学术界很流行的一种研究范式。根据张静的观点,国家与社会研究的是传统上所说的“官府”与“民间”的
5、权利的界定、变化或交换,进而发现关于社会秩序的制度与规范的变化。2 张静.国家与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具体而言,“国家与社会”视角的乡村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对村民自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3 仝志辉.选举时间与村庄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84-287.1.3.二是乡镇体制改革路径的研究。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仝志辉将学者分为“推进派”(以徐勇为代表)、“怀疑派”(以党国英为代表)和“否定派”(以沈延生为代表)。三派争论的焦点在于村委会的选举是否违背了民主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于村民自治的实行是否会妨碍国家行政力量对农村的渗透和影响中
6、国现代化的进程。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撤销派(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以徐勇4 徐勇.强村、精乡、简县j.战略与管理,2003(4).90-97.为代表的撤销乡镇政府改为县级派出机构的观点、以于建嵘5 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j.战略与管理,2002(6).86-88.、郑法6 郑法.农村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j.战略与管理,2000(4).19-26.为代表的撤销并实行乡镇自治的观点)、强化并实行乡镇民主派(以李昌平7 李昌平.我向百姓说实话m.远东出版社,2004,125.为代表)和因地制宜派(以徐增阳8 徐增阳.财政压力与行政变迁j.中国农村经济,2002(9).19-25.为代表)
7、。三派争论的焦点在于现行的乡镇政府在执行国家的行政职能、提供乡镇社区公共物品职能以及维持本级政府的正常运转三者之间的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所谓微观研究,指对国家内部的某一社区进行的更为精细、全面的研究。微观研究侧重于深入的调查、个案的精细分析和解剖,类似于毛泽东所说的“解剖麻雀”。微观社区的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而个案研究又可以细分为单个案研究和多个案比较研究。因为很多学者注意到单个案研究虽然比较深入、精细,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仅仅考察一个农村社区,很难涵盖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全部变量。从近年来的学术成果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个案研究是于建嵘对岳村9 于建嵘. 岳村政治m.
8、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1-51.、吴毅对双村的研究10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33.;比较有代表性的多个案研究是项继权11 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18.和仝志辉12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3 王振耀.中国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1-10的研究。于建嵘考察了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绍庄村即岳村(遵循学术研究的惯例)百年来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的变迁,来剖析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和特征。而吴毅则进入四川
9、省达州市通川区磐石乡的双河口村(称为双村)考察了在20世纪现代化的背景下影响双村村庄权威和秩序格局、形塑村民日常生活形态的因素。项继权分别选取了中国山东章丘的向高村、河南临颍的南街村、甘肃榆中的方家泉村的三个集体经济的社区,从静态角度考察了集体经济发达或相对发达社区的公共权力的制度安排,即乡村治理的结构;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集体经济背景下乡村治理的过程,包括社区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也包括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影响。仝志辉在对陕西、江西、河南、吉林等10多个村庄进行村委会选举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陕西沙东乡的毛村、江西牛溪乡的游村、内蒙古马桥乡的隆村和平村等四个村庄,讲述
10、了四个村庄的选举故事,分析了村庄的政治状况和村民政治参与的实际状态,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深化了“村庄社会关联”的研究。(二)、制度视角的研究和行为视角的研究制度视角的研究以徐勇14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a.现代化与社会转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3-359.15 许平.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a.李培林. 农民工中国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c.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37-251.和王振耀16 赵秀玲.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难题及其突破 j.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 (3),45-46.17 张小劲.比较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11、版社,2001,45.的研究最为卓著。徐勇是中国农村政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制度视角研究的典范之作。本书分为“制度分析”和“实地调查”上下两篇。在“制度分析”中,徐勇分析了村民自治这一制度兴起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了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系、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察了村民自治运作的类型和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村民自治运作中存在的难题和对策,最后分析了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向和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而下篇则是这一制度在广大的中国农村中实践的调查报告。此外,王振耀、白钢等学者也对村级治理的制度研究做出了贡献。在制度研究中,其中早期侧重于村民自治的制度架构,比如分析村民
12、自治的权力机构、工作机构,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等,而后期研究则关注村级治理涉及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最近几年,学者们探讨村民自治、乡村法制等各种制度进入乡村社会的社会基础,出现政治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景象。行为视角的研究以“过程事件”分析为代表。“过程事件分析”研究方法 18 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42.290.the methodology study of “town governance and villagers self government ”:summary and reflectio
13、nmengju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college of law,255049 abstract: the issue of farming, farmers and farming areas - known as the three f issue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scholar circles. “town governance and villagers self government ” is an important realm. the works and articles is innu
14、merable, but the general and reflectiv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is few.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methodologies, that is, macro-investigation and micro-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perspective ; the multi-discipline s intercourse. the
15、re are two issues in the study of “town governance and villagers self government ” : the western word is the mainstream and the mainland innovation is few; the dilemma between the macro-investigation and the micro-investigation .in the end ,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the according solvable plan.ke
16、y words: the macro-investigation, the micro-investigation,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igation, the behavioral investigation , the western word, the mainland innovation是孙立平在做口述史研究时得出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事件分析”作为一种研究策略,主要是研究国家和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比较强调带有事件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有开头、有结尾、有情节的事件的过程。孙正平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重庆某县农民上访、河北白沟收购粮食以及山东某乡脱贫致富的三个事例
17、,从这种动态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潜在的因素是如何被激活的,衰败的东西是如何得到强化的,散乱的东西是如何重组的,更重要的是,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再生产出来的。许平借鉴这一研究策略,将四川成都市竹镇劳务输出的过程“故事文本化”,考察了竹镇农民工在政府的有序组织下流动到广东厚街的过程,揭示了政府、市场和农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另外,仝志辉在考察陕西毛村、江西溪村等地的村委会选举过程中也利用了这一研究方法,生动完整地呈现出政府官员、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在选举前后的种种行为。二、乡村治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的视角(一)、过度借助西方的“话语”,本土基础上的创新成果为数不多
18、乡村治理研究是一种需要多学科介入的研究领域,其中,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是其中的支柱学科。这些学科在中国的起步较晚,而且大多经历过被取消的命运。在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发展以来,虽然这些学科在蓬勃发展,但是大多数的“话语”都是舶来品。欧美学者掌握着主流“话语权”。于是,在乡村治理研究中就呈现出一种西方“话语”大行其道的局面。赵秀玲以村民自治为例指出,“目前中国的村民自治正处于重西方术语的转移而轻从中国内部的发生和发展的阶段,这在理论探讨和活动实践中都有明显的表现。”比如,“精英”、“选举式民主”、“参与式民主”等西方术语在村民自治中的运用就比较随意、混乱,缺乏认真的鉴别,尤其缺乏在中国
19、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新界定与使用。除了话语之外,西方的各种理论也纷纷被借鉴到乡村治理研究中,比如新制度主义、委托代理理论、市民社会理论等等。虽然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自治研究的学术性,对我们理解村民自治也不无启示意义,但整体而言,运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农村问题显得多有表面化和牵强之处。” 与之相对应,在当前乡村治理的研究中,真正基于实证研究基础上并作出理论创新、提出富有解释力的概念和框架的学者尚少。其中,以贺雪峰、仝志辉、吴毅等学者构成的“转型时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研究共同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以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农村为本位来观察农村,把中国农村和中国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中国农村
20、的基础。另外,很多学者也开始学术资源的本土化问题,并且在实证研究中试图去付诸实践,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向。(二)、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困境如前所述,宏观研究的优点在于高度的抽象性、宽泛的包容性,应用到乡村治理研究中则过于强调政策和制度的全国统一性和整齐划一。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却是极其多样和不平衡的,既有集体经济非常发达的苏南地区,也有个体私营经济极为发达的温台地区,有借助于港台资源而极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有大量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此外还存在大量的因为外出打工形成的“空壳村”;既有宗族意识比较强大的江西、福建等地区,也存在宗族等社区记忆不是很强大的湖北以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如
21、果仅仅借助于宏观研究是不能解释如此丰富的广大乡村区域的。微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微观研究因为对某一社区的精细研究而能细化对具体社区的认识。如吴毅所言,“相对于宏观规范研究,微观个案研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到被研究对象内部去体察活的历史、活的生活和活的事件,并通过这些历史、生活和事件去考察社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如何与宏观的社会历史变迁融会贯通的,从而透过小社区窥视大社会。”尽管如此,由于微观研究的个案研究是针对具体的社区,这样微观研究的代表性、典型性和解释力不是很强大。这样,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存在一种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任何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必须认真反思和对待
22、的。三、乡村治理研究的对策展望的视角(一)、消化和吸收西方的理论,立足本土资源和乡土中国的传统,重视理论的创新和理论资源的本土化建构西方的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创立了丰富多样的学术理论,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以政治学为例,西方的政治学经历了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城邦政治学、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纳为代表的神学政治学、以洛克、卢梭、密尔等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学、20世纪中期以来兴起的强调量化、实证研究的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及后来对于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反思的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伴随着政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法团主义、多元主
23、义、社群主义等诸多流派,也创立了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政治沟通分析、政治决策分析和政治文化分析等诸多方法论。因此,我们要学会对各种西方的理论加以鉴别,在仔细研读原文经典的基础上,对西方的理论进行消化和吸收,而不是断章取义,人云亦云。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进行乡村治理的研究过程中,不应该忽视“路径依赖”的重要作用。传统的中国是“乡土中国”,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强调宗法伦理的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的统一的帝国。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而“皇权止于县政”,正式的行政末梢到达县一级。在县以下的中国社会中,社会秩序和公共物品的供给主要由乡绅和宗族来
24、提供。可以说,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自治传统的。我们在进行乡村治理研究的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因子。在立足乡土中国传统和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进行理论创新。20世纪,伴随着中国社会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面临着国内的政治统一和国际上主权独立的双重要求,中国共产党最终通过武装斗争完成了上述任务。而建国后的一系列运动,比如土地改革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等等对传统中国社会有着强烈的冲击。而改革开放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兴起以及后来的改制、村民自治制度的嵌入等等又加剧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因此,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进程要求我们在进行乡村治理研究时,既要吸收西方的先进理论,也要尊重乡土中国的传统,还要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乡土研究中的“中国学派”。在这方面,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二)、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融合中层理论的研究乡村治理研究是面向基层的,是和农业、农民、农村的现实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乡村治理研究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书斋里进行苦思冥想,然后提出一个整全性的理论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之相反,乡村治理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合作委托居间合同
- 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指南
- 技术产品销售合同
- 华为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 遗传基因技术服务合同
- 外贸实务操作作业指导书
- 仓储配送合同
- 智能工厂建设与运营作业指导书
- 2025年来宾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陕西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 干细胞疗法推广方案
- (2024年)电工安全培训(新编)课件
- mil-std-1916抽样标准(中文版)
- 城乡环卫一体化内部管理制度
- 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大数据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 光伏十林业可行性报告
- 小学综合实践《我做环保宣传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钢煤斗内衬不锈钢板施工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