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配位反应.ppt_第1页
第7章配位反应.ppt_第2页
第7章配位反应.ppt_第3页
第7章配位反应.ppt_第4页
第7章配位反应.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配位反应 7.1 路易斯电子理论与配合物的形成 7.1.1 路易斯电子理论 1923年,路易斯 Lewis 提出电子理论: 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 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 路易斯碱和质子碱是一致的。因凡是能与H+结合 者必然是电子对给予体。仅有极少数Lewis碱如 CO不能接受质子。 而路易斯酸比质子酸的范围更广。, 路易斯酸比质子酸的范围更广,又叫广义酸碱 路易斯酸碱分类:P168 路易斯酸碱反应的特征是通过电子对共享形成配位键。按照形成配位键的过程不同,路易斯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有以下主要类型。 1. 加合反应:(广义配位) 通式:酸(A)+(B)碱 酸碱配合物(A B ) 例如: HCl

2、 +NH3 NH4Cl BF3 + NH3 F3BNH3 H+ + OH HOH,2. 取代反应 (1)碱取代反应 通式: AB + D AD + B 取代碱 被取代碱 (取代基) (被取代基) 例如:中和反应,NH4+水解反应 : (2) 酸取代反应: 通式:AB + C CB + A 取代酸 被取代酸 (取代基) (被取代基) 例如:H OH + CO2 HCO3- + H+,(3)双取代反应 通式:AB + CD AD + CB 酸1碱1 酸2碱2 酸1碱2 酸2碱1 例如: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 电子论认为:酸碱强弱的顺序就是取代的顺序。以上述的碱取反

3、应为例,若取代碱比被取代碱强,则取代反应能进行完全,形成的酸碱配合物很稳定。若取代碱比被取代碱弱,则取代反应只能微弱进行,形成的酸碱配合物较差。,7.1.2 硬软酸碱原则 皮尔松(Pearson)根据实验的观察,将中心离子的电荷、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极化效应、成键情况等加以综合考虑,对路易斯酸进行了分类,他将路易斯酸分为硬酸和软酸,介于硬酸和软酸之间的酸(7-1),同样,路易斯碱也分为硬碱、软碱和交界碱(7-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规律硬软酸碱原则(HSAB),硬软酸碱相互作用原则(HSAB): 硬亲硬、软亲软,软硬结合不稳定。 例如:HF HCl HBr HI 硬硬 硬硬 硬交

4、界 硬软 稳定性减小,配合物的稳定性:(定性比较)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与中心离子(酸)和配位体(碱)的软硬程度有关: 例如: Fe 3+是硬酸 ,而碱的硬度: FH2ONCS 水溶液中稳定性 FeF63 Fe(H2O)63+ Fe(NCS)63- 又如: Cd2+是软酸,而碱的硬度:H2ONH3 CN 硬碱 软碱 稳定性:Cd(CN)42 Cd(NH3)42+ Cd(H2O)42+,7.1.3 配合物的形成 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是较强的路易斯酸。 1. 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的加合反应:即路易斯 酸碱的加合反应。 配位酸: H2PtCl6 配位碱: 配位盐:HgI2 + 2KI K2HgI4 配

5、位酸、碱、盐的形成反应,就是配位离子的形成反应。,2. 配位体的取代反应 M(H2O)m + L M(H2O)m1 L + H2O M(H2O)m1L + L M(H2O)m2 L + H2O M(H2O) L m1 + L M L m+ H2O 强配位体取代弱配位体:,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enNH3H2O 取代反应常伴随溶液颜色的改变: Fe(H2O)6 3+ (浅紫色) Fe(NCS)6 3- (血红色) 3.中心离子取代反应: 2Ag+ + Ni(CN)4 2 2Ag(CN)2 + Ni 2+,7.1.4 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 配合物分为: 无机配合物:以无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 有机配

6、合物:以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 1. 无机配合物大都为简单配位化合物。无机体配体大多为单齿配体无环状结构。 逐级配合物:(逐级形成离解平衡) NH3 NH3 NH3 Cu2+ Cu(NH3)2+ Cu(NH3)22+ Cu(NH3) 32+ NH3 Cu(NH3)42+,2. 有机配体一般为多齿配体 其中:由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位体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螯合反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螯环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通常情况下,以五、六元环较稳定。,7.1.5 EDTA及其螯合物 1. EDTA的存在形式: 氨羧配位剂(螯合剂)NO型螯合剂。 其中最重要的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或 ED

7、TA酸) EDTA的结构:P174 EDTA简写成H 4Y。,其中:Y4无质子型体与中心离子配位。 (六齿配位体) 在高酸度溶液中:,H6Y2地溶液中存在六级电解平衡: H6Y2+ H+ + H5Y+ PKa1=0.9 H5Y+ H+ + H4Y+ PKa2=1.6 H4Y H+ + H3Y PKa3=2.0 H3Y H+ + H2Y2 PKa4=2.07 H2Y2 H+ + H1Y3 PKa5=6.16 HY3 H+ + Y4 PKa6=10.26 溶液中存在七种型体:P175 图71 Y4-既是质子多元碱,又是较强的螯合剂。,H4Y的溶解度很小,常用二钠盐(Na2H2Y2H2O), Na2

8、H2Y2H2O亦称 EDTA。 pH10.3 为Y4 的优势区域。 pH12 几乎全部以Y4形式存在。 2. EDTA的螯合反应: M2+ + H2Y2=MY(24) + 2H+ 简写成: M + Y = MY 形成五个五元环,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图7-2) 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无色螯合物,与有色金属离子一般生成颜色更深的螯合物。,7.2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7.2.1 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若:Ag+ + 2NH3 则: K稳 为配离子 的稳定常数。 K稳 , =1.7107,K不稳体现配合物的离解倾向 7.2.2 逐级常数和累积常数 1逐级常数 无机配合物的生成一般是分步进行的,在溶液中

9、存在一系列配位平衡如: Cu2+NH3 Cu(NH3)2+ 则:,k1、k2、k3、k4为各级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的逐级离解常数(不稳定常数)用K表示:, ,2. 累积稳定常数,第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对于:Cu2+ + NH3 Cu(NH3)2+,对于:M ML ML2 MLn,第二级累积稳定常数 则有:Cu2+ + 2NH3 Cu(NH3)22+ 。 第n级累积稳定常数稳定常数 则有:Cu2+ + nNH3 Cu(NH3)n2+ 可得各级配合物的平衡浓度,M:中心离子的平衡浓度 L:配位体的平衡浓度 总稳定常数:k稳 = n (最后一级累积常数),总不稳定常数: 在溶液中各级配合物往同时存

10、在。 7.2.3 螯合物的稳定常数 M+Y MY (1:1的螯合物) 则:,7.2.4 各级配合物的分布系数和分布图 对于:M ML ML2 M L n,L:配位体的平衡浓度。 :累积稳定常数。 配合物体系的分布图: logL的关系曲线。(见P179 ),7.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常数 7.3.1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同类型的配合物直接用K稳进行比较,不同类型的配合物不能直接用K稳进行比较。 例7.2: : 平衡时:其中 Cu(en)22+ : 平衡时:其中 说明:CuY2-比Cu(en)2更稳定,7.3.2 主反应和副反应 处理多个平衡共存的复杂体系时,主要考察的反应看作主反应。它的与之有

11、关的反应看作副反应。,例:溶液酸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 :,配位体Y是一种广义的碱,能与H+作用结合成HY 酸效应:由H+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酸度的改变,改变配合物的类型。,水解效应:由于金属离子水解,使配合物稳定性稳低的效应。 混合配位效应:配合物的转型。 重点研究EDTA与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EDTA的酸效应:由Y4-的质子化使EDTA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 M的配位效应:由于M与其它配位体(L)的反应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7.3.3 条件稳定常数: 条件稳定常数:用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表观稳定常数)。 有副反应存在时:M+ Y MY 条

12、件常数: 其中 M 是未参加主反应的M的总浓度。,Y:未参加主反应的EDTA的总浓度。 EDTA的酸效应系数:,即EDTA的酸效应系数是DETA中无质子型体Y4-的分布系数(0)的倒数。 由于 计算复杂,通常查表得到。,M的配位效应系数: 即M的配位效应系数是M的配合物中无配位体型体M的分布系数(0)的倒数。,M的总副反应系数:,又 M= M a ML,其中 K K,M + Y MY,ML,L,MLn,H+,HY,H6Y,条件稳定常数:,7.4 配位反应和溶液中其它反应的关系 7.4.1 配位取代反应 1. 配位取代反应,2. 金属离子取代,反应很完全,,判断反应方向时,必须考虑反应物之间的计量关系。,3. 应用,(1) 解毒:,CaY2 + Pb2+,PbY2 + Ca2+,(2) 掩蔽,Co2+ +4SCN,Co(SCN)42蓝紫色,Fe3+ + SCN,Fe(NCS)2+ 血红色,加入NH4F使Fe3+生成FeF63-将Fe3+掩闭起来。,7.4.2 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配合反应能改变具有氧化还原性能的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