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腧穴总论_第1页
针灸学-腧穴总论_第2页
针灸学-腧穴总论_第3页
针灸学-腧穴总论_第4页
针灸学-腧穴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主要内容、第一节腧穴的概念、第二节腧穴概述、第五节特殊穴位、第七节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第三节腧穴在诊断中的应用、第四节腧穴针对生理功能,指出“脉气”、“气血灌注”、“进进出出为骄傲”、“脉、血库”;穴位是由脉气引起的。那些说话带着敬意的人带着骄傲进进出出,但不是带着血肉之躯。骄傲:正义和真气。游行:功能和活动。非简单的形态结构是疾病的反应点是疾病出现的地方,阳性反应点是胃溃疡,舒威和足三里有过敏和压痛。“腧穴者也是邪灵的客人”:停留与入侵。另一个例子是:风门风府中的聚风处,是风邪侵入的地方,风池也是治疗中的刺激点(受刺激、补泻、调和阴杨琪血、防病治病)。腧穴的概念

2、,也就是腧穴的别名:“腧穴”是指经、行、舒、经、和五个穴位中的第三个穴位;“腧穴”是指脏腑之气注入背部的穴位,即五脏俞和刘福俞的背部腧穴。第二部分是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首先,腧穴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无定位命名阶段:这是腧穴发展的初始阶段。当疾病发生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时,古人发现用针刺、叩击、按摩、针灸等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并逐渐总结出以疼痛为重量的取穴方法。在此阶段,既没有固定零件也没有孔名称。2)定位命名阶段:随着医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明确哪些疾病可以针刺哪些穴位,从而实现一些穴位有明确的定位和主治疾病,进而发展为穴位定位和命名。3)定位、命名、归经:随着医疗实践经验的增

3、加,人们对腧穴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把腧穴看作是体表孤立的点,与经络和脏腑相关联,经过总结和分析,分别属于每一条经络,这是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腧穴的回归为内经奠定了基础,该书涉及约160个腧穴名称;至金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经典349篇,记载了腧穴在全身的名称,不仅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和操作要领,而且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梳理,为腧穴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宋王对腧穴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撰写了铜入腧穴针灸图,详细记载了354个针灸名称;元代,华伯仁的十四经中也有354个穴位名称。他将全身的穴位按循环顺序排列,称为“十四穴”;明代杨继洲针灸有359个含经络的腧穴名称,并引用了辨证取穴的实例

4、,丰富了辨证针灸治疗的内容。清代,李雪川有361个穴位名称,这些穴位根据针灸的来源来设置经络。十四经点在阿是穴之外。第二,穴位的分类。十四经穴是指分布在十四经上的一种穴位,具有共同的主治规律。特点:命名、定位、缝合和计数,具有共同的主治功能。它不仅能指示主脉的疾病,还能反映十四经及其脏腑的疾病。例如,肺经穴(11个穴位)主要用于咳喘和胸闷。如列确太原中伏胃经45穴,主要用于胃痛、呕吐、饱胀、纳差。如足三里内庭风龙、十四经穴、外经穴,是指不属于十四经,但有特殊主治功能(神奇功效)的穴位,又称为舒淇、外经穴。特征:命名、定位、不定和增加。它们大多不在十四经之内,但都有特殊的适应症(神效),如:十玄

5、太阳唐寅、四缝、八风八邪、通经奇穴。阿是穴是指疼痛所在的一种穴位。也就是说,“以痛为穴”(疼痛是指在检查和按压的过程中自发的疼痛或压痛)起源于内经,孙思邈首创了“无位置,无定数,能否在十四经上”的特点,统称为“阿是穴”或“不定穴”、“天鹰穴”、“阿是穴”,以及第三、第三个穴位的名称。1.根据宇宙的自然风光命名:天、地、仓、成山、合谷、阳陵泉、阳西;2.根据象形类比命名:拟态鸭嘴兽、鱼缘拟态宽竹、四柱、空和合、拟态建筑鱼塘天井仓库;3.根据穴位的位置命名:耳门、面颊、汽车和颧骨水哑门风池返回明亮的谜5。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命名:阴阳类-阳西阳池阳关阳陵泉-阳阴一至阴三阴交阴灵泉脏腑类-心俞肝俞脾魏昱

6、俞循环邦舒气血类-气雪海海神类(史鸷)调节神的活动6。腧穴的命名大多是根据阳陵泉(足少阳)仓库(比喻口)的综合名称。穴位的名称都有一定的含义。甘金芳指出:“所有的穴位都有深刻的含义。”第三部分,腧穴在诊断、中的应用。检测穴位诊断疾病,1。检查穴位以诊断疾病,即使用电测量、热敏测量等。以检测体表相关的特定穴位,从而判断经络气的失调及相关的脏腑疾病。用指尖按压相应的特定点,或触摸局部硬结、凸起、凹陷、绳状、圆形反应物等。并推断疾病所在的经络和脏腑。腧穴在诊断中的应用腧穴是脏腑与经络交汇的地方。当人体器官和经络的功能失衡时,它们会对相应的穴位产生反应。因此,一些穴位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灵枢九针十

7、二原记载:“五脏有病,应有十二原,十二原各有其本,知其本,见其效,知其害。”第四部分,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特效,2。远程治疗,1。近疗和特效意味着穴位具有双向良性调节和相对特异性。例如,天枢穴可以在腹泻时止泻,天枢穴可以在便秘时缓解便秘。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尹稚穴纠正胎位、胆囊穴治疗胆绞痛等。遥治功能指的是十四经的穴位,可以治疗经络经过的地方和远处的组织、器官和经络的疾病。例如,寿太阴肺经列确穴不仅能治咳嗽、胸闷,还能治头痛和寿阳明大肠经强项。短期治疗是指所有穴位都可以治疗其所在位置的局部和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和综合征。例如,眼区及其周围的经明、承气、宽助、通志圈

8、等穴位可治疗眼疾,胃区及其周围的中脘、监利、良门等穴位可治疗胃病。1。穴位的指示特征。分区指示,1。经络指示,位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一经络所属的经络穴位可以治疗经络及其相应脏腑的疾病和证候。古人有“输其穴胜于输其经”之说,其次是腧穴的主治规律。第五节:特定针法“井”穴分布在手指和脚趾的末端,来源于经络之气,类似于水的来源;“行”穴分布在掌指关节或跖指关节前,如同泉水涓流;“俞”穴分布于掌指关节或跖指关节后,表示水流量由小到大,由浅至深,经络之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和胫部。如果水流变得更大和畅通无阻,月经就占优势;“和”穴多位于肘关节和膝关节附近,如流入湖泊和海洋的河流,充满了气,并汇入脏腑

9、。原始穴位是原始脏腑气体被注入、通过和停止的地方。十二经脉有其原始穴位,故又称“十二经脉”。“原”是指“原”和“原气”,是人类生活活动的动力,是“十二经”的基础。络穴是络脉与经脉分离的腑穴。“网络”意味着联系和传播。十二经脉的络脉由外向内依次相连,每条络脉的一个络点位于四肢肘关节和膝关节下方,加上任脉的络点位于腹部,独脉的络点位于骶尾部,脾络点位于胸胁部,统称为“十五络点”。本穴、络穴、Xi穴是经络最集中的地方。“Xi”有缺口的意思,而Xi点是经脉深聚的地方。十二经脉共有16个穴位,其中一个穴位位于阴桥、阳桥、印伟、阳卫,主要分布在四肢肘及膝以下。腊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胃

10、、胆、膀胱的下关节点在各自的经脉中,大肠和小肠的下关节点在胃经中,三交的下关节点在膀胱经中。下合穴和俞穴是内脏气体注入背部和腰部的穴位,也称为“背俞穴”。五脏各有一背腧穴,位于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后腰和后脚,其位置大致接近相关脏腑的垂直排列。腧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又称腹中腧穴。五个内部机构各有一个招聘点,其职位也与其相关内部机构的职位相近。沐穴在我们的前面,俞穴在我们的后面,它对应着前后的脏腑。腧穴是指脏腑、腑、气、血、筋、脉、骨、髓气交汇的八个穴位。所有穴位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与8种组织器官密切相关,主要负责相关疾病和证候。八个会合点,即连接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称为八脉交

11、汇点。指十二经脉中穿过八经的八个穴位,可用于治疗奇经疾病。这些穴位位于手腕和脚踝的上方和下方。医学导论说“全身360个点与手和脚的66个点相连,66个点与8个点相连。”重点放在八经相交的重要作用上。八经相交点是指两经或多经相交的穴位,主要分布在头和躯干。其中,主腧穴一旦归属,则称之为本经,而相交的腧穴则称之为合经。腧穴相交不仅可以治疗经络疾病,还可以治疗经络疾病。如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相交。因此,它不仅可以治疗脾经疾病,还可以治疗肝、肾经疾病。人体表面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一种根据人体解剖的各种体表标志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它可以分为固定的s,手指定位法,头部:前发际至

12、后发际12英寸,两骨间9英寸(乳突),胸腹部:天突至歧(胸剑结合部)9英寸,脐中至横骨上唇8英寸(耻骨结合部上缘),两乳头间5英寸,后腰8英寸:从大椎骨至尾椎骨,21椎骨,两肩胛骨的脊柱边缘之间。 6英寸上肢:前腋头(前腋褶)至肘部水平条纹9英寸肘部水平条纹至手腕水平条纹12英寸下肢:上部水平肋至上部内部辅助肋(股骨内侧髁的上边缘)18英寸下部内部辅助肋(胫骨内侧髁的下边缘)至内踝的最高点3英寸铰链至中膝19英寸,中膝至外踝的最高点16英寸臀部水平条纹至14英寸。现代穴位研究综述第七部分1。腧穴形态结构的研究。腧穴解剖观察石仲良(1962)解剖了361个全身穴位,报道了205个与神经相关的穴位

13、,占56.8%,表明腧穴与周围神经密切相关。通过对姜彩(1960)309个穴位的观察,发现262个穴位旁有动静脉干,占84.36%。据统计,62.5%的腧穴位于肌肉的边界,其余的腧穴位于与肌肉和肌腱密切相关的肌肉和肌腱的起点和终点。2.腧穴的组织学观察,人们用亚甲蓝法或墨汁法观察截肢和手术切口的腧穴,发现15个腧穴周围血管壁上有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神经干(分支)、传入神经和包膜受体。也有报道称,淋巴与穴位密切相关,深层穴位的肥大细胞密度高于非穴位。总之,穴位结构是由各种组织组成的“三维结构”。与非穴位相比,它在已知组织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这可能是穴位功能相对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根据

14、对两个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研究和长期的医学实践,古代医家认为穴位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与经络及其相关脏腑的分布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例如,针刺赵海、银谷等。能促进正常人饮水后的肾性泌尿活动,尤其是赵海,同时针刺肾俞穴、荆门穴、浮肿穴等。显示抗利尿作用。又如,有人观察到针刺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刺郎、膀胱俞、曲谷、关元、三阴交、阴灵泉、足三里、等穴位引起的膀胱收缩作用依次减弱。三经的生理生化特征:(1)穴位的低阻抗当电流通过穴位时,这一部分比周围的皮肤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即低阻抗),这是穴位不同于非穴位的客观标志。它于1950年由日本中世纪的吉雄发现。(2)穴位的高发光特性用光子计数器测量人体表面的发光强度,发现穴位的发光强度比非穴位的强。(3)穴位和经络的温度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