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各部分特征、各部分重要知识、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阶段特征: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
2、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专题一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 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地理: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重要提示: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47
3、6年 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民族 明清(统一多民族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分裂 (封建社会 融合进一步加强和 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形成) 大一统) 和民族大融合) 的繁荣)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复习指导】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
4、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中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内容总结】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
5、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政治上: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一阶
6、段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考纲政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中华文明的基础逐步奠定。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总体特征】中国古代
7、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第一阶段: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具体史实】1、政治:禅让制(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
8、况;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2、经济:(1)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原始农业产生,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多个中心:黄河、长江流域;生产工具:木、石、骨质农具,耒耜的出现;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社(土神)稷(谷神),“社稷”被代指为国家象征,农耕文明的反映。)生活:经常迁徙(寻找肥沃土地),穴居;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集体劳动。(2)手工业: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丝织: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3)商业:原始
9、商业出现: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4)所有制:原始公有制-私有制3、文化:文字的源头: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绘画的起源:远古时代的原始图画(质朴、粗犷),代表:鹳鱼石斧图;戏曲的源头:原始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
10、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发展趋势:由割据分裂趋向统一 奴隶制 封建制 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考试重点: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孔子、小农经济关键词:奠基时期【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名义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分封, “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集体劳作: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集体劳动有利于提高工效。品种:“五谷”已种植:粟、黍、菽(豆)、稻、麦;六
11、畜兴旺:猪、牛、羊、马、狗、鸡;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珍贵稀少,仍以木制耒耜为主;石锄、石犁;生产技术:掌握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生产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生活:走向定居(安居乐业)。(2)手工业: 冶铸:青铜铸造繁荣, “青铜时代”,主要用途:兵器、礼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大)、四羊方尊(精)、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丝织:商代已有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瓷器:商朝烧出原始瓷器。经营模式: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管理经营手工业工匠集中、职业世袭(3)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均有
12、城市与市场。;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衣食,驱使其为政府服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国家的形成:出现了公共权力和一系列国家机器(2)商:行政管理制度(内服外服制度):中央: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王畿),设相、卿士等管政务;地方:地方封侯、伯。方国首领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外服是方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非商王赏赐,是一种联盟制度,不是分封制。)神权色彩:商王每日及遇事必占卜,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3)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
13、、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以巩固王室统治;实行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以解决权力继承;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3、文化:文字: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 文学: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代表作诗经教育:西周:“学在官府”科技:甲骨文记载日食;殷历:干支纪年(古代
14、还有帝号纪年,年号纪年);夏朝夏小正。文化:青铜文化;礼乐文化;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总体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政局大动荡的时期。【阶段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3、思想:礼乐制的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
15、基础;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4、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出现及推广耕作技术:牛耕;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垄作法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a.“公田”抛荒;b.“私田”逐步成为私有土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c.春秋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战国大举变法(前400年左右,魏文侯变法 “废沟洫”“尽地力”;秦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
16、“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培植新兴土地所有者。分类:多种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来源多种,“公田”转化,奖励赏赐,买卖土地;后来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主要来源,也是矛盾焦点;土地经营出现租佃方式。自耕农:也是土地主人,但私有土地规模限于家人自种。水利:春秋的芍陂,战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形成了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硬度高、性能好)的技术;出
17、现钢剑;战国:铁器广泛使用。(3)商业:商业: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都是重要商业城市。但城市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市场规模不大。地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打破官营局面,(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2、政治:(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a.春秋: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诸侯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频发,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2)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
18、侯出”: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晋文公(城濮大战)、楚庄王(问鼎中原)、吴王阖闾(孙武)、越王勾践(勾践尝胆)。b.战国:前475年进入战国时代。(1)“礼乐征伐自大夫(诸侯)出”:“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国;“田氏代齐”:田氏取代姜氏为齐国国君;中期,国君纷纷改称“王”。(2)各国变法: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韩申不害变法、齐邹忌改革、秦商鞅变法。(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著名战事有齐国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秦军大败赵国;最后十年,秦灭六国实现统一。(2)诸侯国相争变法: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
19、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3)选官制度:世官制3、思想文化:(1)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原因、派别及主张、意义);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2)科技:四大发明:战国时的指南仪器“司南”;春秋战国时期,熟知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天文:春秋时有关于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最早);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战国名医扁鹊 “脉学之宗”(切脉成就),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数学:算筹计数法 (3)文学:现实
20、主义源头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浪漫主义源头屈原创立新诗歌体裁“楚辞”, 代表作离骚;诸子散文:孟子辩论见长(刚柔相济);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秋水逍遥游)。(4)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盛行帛画、壁画龙凤图驭龙图(5)戏曲:出现专业艺人(优伶)(6)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7)汉字:形成完整体系,主要是篆书。第二阶段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考纲政治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儒学的兴起2、古代
21、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4、古代文学时代特色【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总体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阶段特征】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外贸开始:丝绸之路3、文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
22、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具体史实】一、秦朝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2、政治:(1)前221 年,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国(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设置、作用)。(3)法律: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4)工程:修驰道、灵渠和长城(5)实行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峻法;文化专制。结果:导致陈胜
23、吴广起义,秦朝灭亡。3、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评价)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4、文化:(1)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得到推广(2)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二、汉朝1、经济: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赵过推行代田法。生产工具: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采用耧车播种;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水利:白渠、漕渠、龙首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土地制度:三种
24、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庄;农学;著作氾胜之书;(2)手工业: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冶铸业:出现高炉炼铁、炒钢技术;开始用煤做燃料,用水排鼓风冶铁纺织业: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政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市场的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严格管理;城市的发展:汉朝与匈奴在边境上经常进行“互市”;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突出,但兼有经济职能;主要
25、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 对外贸易:西汉开通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亚。2、政治:“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重用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形成中外朝制。(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封国逐渐威胁着中央(结果: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3)监察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26、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3、思想: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使经济得到恢复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来维护政治统一;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用来加强君权;提倡“三纲五常”用来维护统治秩序;汉武帝独尊儒学:文化统一,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4 、文化:(1)科技: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医学(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
27、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医疗保健体操。天文学:张衡: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数学: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艺术:楷书形成(3)文学:汉赋(4)文字:小篆、隶书通行,出现草书、楷书、行书;(5)绘画:门类的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6)宗教:西汉末年,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东汉白马驮经,洛阳建白马寺;东汉时期,本土道教兴起。(7)教育:太学出现、 第三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28、期:(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总体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阶段特征】1、政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3、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4、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时期,
29、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节宋明理学、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史实】1政治:封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大融合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形成:曹魏时建立,将人才划分九个等级,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考评,授予相应的官职的一种制度。特点:是一种家世、才能并重的选官制度。影响: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为士族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弊端: 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
30、地方出任高官)。北魏孝文帝改革2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按人口分配土地的的均田制农书: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灌溉: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耕作技术: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江南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烧制出成熟白瓷;(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3思想文化:思想:佛教和道教广为流传;“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士人群体的形成绘画:士大夫画家活跃,出现凸显个性
31、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理论,擅长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臻于成熟;出现王羲之(兰亭序“第一行书”)、王献之等书法家。文学:中国志怪小说的兴起搜神记科技: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艺术;伴随着佛教的兴起,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显示了辉煌的雕刻艺术。敦煌莫高窟开始出现。第四阶段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考纲政治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宋明理学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文学【课程
32、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特征】1、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3、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4、民族: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5、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实行
33、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具体史实】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时间较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隋朝正式建立、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道州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标准、影响);谏议制度:隋唐时期的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2、经济:(1)农业: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技术成熟。采用育秧移栽技术;耕作工具:曲辕犁出现(安装犁评,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步犁成熟,一直为后世沿用)、水利灌溉:筒车;大运河。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地税:均田制,轻徭薄赋;租庸调制、两税法;(2)手工
34、业:纺织业:官营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出现缂丝技艺,“通经断纬”;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陶瓷业: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开通海上丝路,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商业:金融方面: 柜坊和飞钱出现城市繁荣: 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市场发展: “市”“坊”分开,按时开市、闭市,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但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农村集市(草市)发展起来。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3、文化:思想:儒学进一步吸收
35、佛、道教义,得到新的发展,提出“三教合一”,儒学复兴(韩愈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科技:印刷: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炼丹家发明火药,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唐末应用于军事;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文学:a.诗歌鼎盛时期,代表人物: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山水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杰出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小李杜);b.“传奇”出现(短篇小说),出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36、书法:狂放不羁的草书:张旭、怀素,后世誉为“颠张狂素”;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世誉“颜筋柳骨”;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的风格,隋朝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被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教育:科举制度推行;音乐舞蹈:唐代宫廷中设有 “梨园”。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称燕乐,反映民族融合;宫廷舞规模宏大,吸收各族风格;(8)雕塑:莫高窟(甘肃敦煌鸣沙山,开始于前秦,历时一千多年,直到宋元,以隋唐作品为多;佛像、壁画为主)。第五阶段 宋元时期(960136
37、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总体特征】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具体特征】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
38、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宋词和元曲的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 4、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各民族交流密切,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5、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具体史实】1、政治:(1)宋朝(加强):重文轻武地方:把军、政、财三权收归中央(a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b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c财政上: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中央(两府三司制):制约相权-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
39、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朝(新发展):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宰相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设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机关);御史台(最高检察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直接管辖西藏地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地方:创立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3)其他: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王安石变法: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农业(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耕作制度: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苏湖熟、天下足”;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
40、一年三熟制; 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指粟麦在江南的大量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农书:元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耕作工具: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灌溉工具:出现了高转筒车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宋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陶瓷业:宋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以产青花瓷器闻名;元朝进入彩瓷生产时期:釉里红、彩瓷。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3)商业
41、:a.城市变化:空间:打破市和坊的界限;时间:打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连;管理: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宋代的汴京(清明上河图)、开封、临安;元代的大都、杭州、泉州);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b.发展变化: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3)对外贸易:商路的畅通(漕运、海运、驿站等)-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42、3、文化: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结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程朱理学(“二程”(程颢、程颐):本原论:天理是本原,先理后物; 认知论:“格物致知”。(3)朱熹:本原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知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陆九渊创立心学(本原论:“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知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科技:四大发明:印刷术:宋代是黄金时代,出现彩色套印,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火药:宋朝广泛应用军事,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指南针:北宋指南针用
43、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天文历法:元朝郭守敬制成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编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相似,但早颁行了三百年)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北宋科技成就。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文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词兴盛,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宋出现散曲,元代,散曲繁荣,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有关汉卿别情、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秋思等。书法:书法追求个性、忽略风度,倡导有意无法,北宋四大家(行书:北宋苏轼)、元赵孟頫(楷书、赵体)绘画:文人意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
44、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最能反映人文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民间风情: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著名。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教育: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7)戏曲:宋代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浙江流行 “南戏”。第六阶段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考纲政治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经济1.农业、手工
45、业、商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文化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明清之际的文学成就3.京剧的产生和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阶段特征】1、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封建社会正在走向衰落;我国辽阔
46、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2、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3、思想:思想: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理学的僵化、传统文化禁锢思想,产生批判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文艺: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出现鞭挞封建礼教,反映封建制度没落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文艺大众化、世俗化;科技:传统科技步入总结,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没产生近代科技。西学东渐;4、对外:海禁、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
47、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4课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具体史实】1、政治:a.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制(原因、过程、影响)清朝:-清初中央机构: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军国机要;沿用内阁,负责 奏章票拟;置六部。康熙时期,增设南书房,参与 机要事务。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b.监察制度: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
48、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设 厂卫制;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c选官制度:科举制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2、经济:(1)农业:灌溉工具:风力水车;品种:玉米和甘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明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增强,并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2)手工业: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发展;特征:雇佣关系,增值利润(目的);阻碍因素: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自大)。
49、纺织业:花耧机;织造局;苏杭丝织业鼎盛;精细的缎;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种类丰富,明:五彩瓷;清:彩瓷、珐琅彩瓷等(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冶炼: 流行焦炭冶铁(南宋末年开始)。(3)商业:(市镇、货币、商帮、抑商政策)a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 b发展: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苏州(“十万烟火”)、汉口、佛山镇、景德镇。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
50、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叫做商帮(如徽商、晋商)。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明);闭关锁国(清)外贸:走向萎缩(原因:海禁、闭关锁国;表现:仅广州“十三行”一处通商;不以经济利为目的,重在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寻求珍宝的朝贡贸易,如郑和下西洋;明朝中期:“罢市舶”(结果走私盛行)。)生产方式: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文化:思想:思想:明朝前期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以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政策;文化专制(明:八股取士
51、、清:文字狱)科技:指南针(郑和下西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是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工艺巨著。珠算:随商品经济发展而普及;明朝时已传入海外。艺术:书法:各具情态个性化,趋于平民化和世俗化,代表文征明。文征明;明代传奇剧的发展,清代京剧形成(过程、特点)。绘画:最突出的是士大夫文人画,最能反映其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民间画:木刻版画作为小说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戏曲: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从江南风靡全国,被誉为“百戏之祖”,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52、。“国粹”京剧形成。文学:通俗文学形式-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四大名著出现)明清之际,出现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阶级关系:市民阶层壮大,自由劳动力增加;思想文化: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西学东渐” ;对外关系: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同时期的西方:西方的崛起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专制,通过立法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传播;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53、经典力学创立、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重要提示: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476年(古典时代) /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中世纪)时期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世界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世界(上) 公元6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世(下) 地域中国历史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 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隋唐(6世纪晚期至前10世纪中期) 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 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前6世纪晚期)宋元(10世纪中期至前13世纪晚期)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前3世纪-公元6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世纪13世纪)
54、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 【历史分期】1.古希腊(1)爱琴文化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爱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属于城邦文化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属于军事民主制文化。(3)早期希腊文化(或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这一时期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时期。(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前期,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的极盛时期。(5)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中期,希腊奴隶制城邦衰落,处于马其顿统治下,最后为罗马所灭。2.古罗马:(1)王政时代(bc753bc510年)军事民主制时期(2)早期罗马共和国(bc509bc137年)(3)后
55、期罗马共和国(bc137bc27年)内战时代(4)早期罗马帝国(bc27283年)(5)后期罗马帝国(284395年)(6)西罗马帝国(395476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阶段特征】奴隶制文明1、政治:古代雅典和罗马成为近现代民主与法治的源头,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遗产。古希腊的民主原则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法律,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经济:奴隶制经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发达。3、思想: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4、对外: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具体史实】1、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罗马的罗马法(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式确立伯里克里改革时期达到繁盛。,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其运行机构主要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民众法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额汽车贷款合同范例
- 2024年企业租车合同协议样本
- 标准版市政道路工程合同
- 上门服务协议合同范本2024年
- 小型货车销售合同
- 网络广告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网络安全防护服务合同
- 办公租赁合同模板
- (2024版)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医疗器械独家代理合同
- 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进展、趋势与中国路径
- 【多旋翼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5600字(论文)】
- 2023年辽阳市宏伟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 课件
- 继电保护动作分析报告课件
- 五年级数学上册8解方程课件
- 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内部项目跟投协议书(正)
- 钢管静压桩质量监理细则
- 5000头奶牛养殖场新建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
- 16飞机颠簸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