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际交往.ppt_第1页
第三章----人际交往.ppt_第2页
第三章----人际交往.ppt_第3页
第三章----人际交往.ppt_第4页
第三章----人际交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人际关系、发表人欧阳林奇、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要、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相互认知、感情交流和交流行为形成并发展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四个层面来看人际关系(1)心理学视角:人的交流活动具有情感交流的功能,在人的需求结构中,交流和归属的需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学角度:协调人际关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本能,是作为社会人的共性。 积极合理的人际关系是基于社会规范和个人合理定位的有秩序的社会关系。 (3)传播学的角度:人际关系是以传播为手段,通过传播努力实现各自利益的相互关系。 (四)文化学角度: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想法、价值观、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和审美爱好,通过处理人际关系的过

2、程和人际关系的方法来表现。 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性:“人群居”的复杂性:与持续变化的要素的关系之多:多要素,多角色割心理性:人际关系的好坏用心理距离来测量。 目的性:利益最大化渐进性:逐步渐进原则动态性:性质、形态、交往模式等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评价通过人际关系的自我体验对人际关系的自我调节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二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是个人与他人、自己与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动动机社会认知的特征、交互性:“印象装饰”的评价性:具有主观选择性:“中心特性”和“边缘特性”的一致性“一致印象”社会认知的类型,对自己的认知对别人的认知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外部因素:语言、振动内在因素: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自我内部意识的认知、对别人的认知、外在行为:语言、非语言、行为方式人格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人格心理特征,以及需求、兴趣、动机、信念、态度、行为习惯等人格心理倾向。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人际意识三个特征:1.明显的主观因素参与认知;2 .认知过程中双方相互影响;3 .图式和图式的加工起着重要作用,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原因:基于所得到的各种信息解释和推论他人和自己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的过程。 创始人:海德发展:凯莉三维依据理论的三个判断标准: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印象的判断特征

4、:间接综合性顽固性社会判断的特征:预见性、超标准化倾向, 社会认知偏差的第一原因效果:日常生活中第一印象或“成见”的效果近因效果:最后的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有重要影响的晕效应:“晕效应”、“一叶障碍眼”的社会固定印象:对社会集团或团体成员的非常简单的分类方式,在同一社会环境中有一定的一致性第一原因效果(陌生人之间),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根据单方面的资料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次和一个人见面,在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这个最初的印象对别人的社会意识有很强的影响,在对方的脑海中形成并占主导地位。 特征:表面性和片面性、先进性、原因性、案例:心理学家经验的实验:将被实验者分成a、b组,看照

5、片。 对a组的人说:“这是教过很多次的罪犯。对b组的人说:“这是有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实验者通过这个人的脸分析性格特征。 a组表示“深邃的眼睛隐藏在险恶之中,高耸的额头表示了对他的死不悔的决心。 b组说:“深邃的目光深深地说明了他的思考,高耸的金额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近因效应、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 张林和李萌是小学同学,从此,两人是好朋友,对方很了解,但是最近李萌在家发生了麻烦,心情很不愉快,有时张林和他说话,不动就生气,并且由于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萌被卷入了盗窃事件。 张林以为李萌过去欺骗了自己,和他断绝了友谊。 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和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本

6、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方位类型:确定方式:法定权威型精神权威型是表现形式:外表隐藏是确定时间:最初的定位逐渐影响因素:原始的心理方位人格知识和知识社会地位的利益要素、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概念:两种社会作用是通过感情的疏远来表现的人际心理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等级:等级标准:人际关系心理距离/行动指标/交往模式正四级正三级正一级负一级负三级负四级人际关系心理距离规律:1.双向距离不相等2 .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不相等3 .基础距离和实时距离不相等,人性化魅力, 概念:人的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互相注意、欣赏、敬慕等心理好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接近建立感情的过程。 过程:注意接受交往、增进人的魅力

7、的要素:1.接近的魅力:认知、防御2 .个人的特质要素的魅力:仪表、才能、个性的品质3 .相互性的魅力:相似、互补、喜悦、阻碍人魅力的要素嫉妒、敌对、以欺凌强的人格自我为中心,或自己认为的人格压缩机偏执的人格伪善,世故的人格: 1、带着口罩和别人交往2、以明显的对比对待不同的人3、中庸玲玲的行为、接近人的魅力规律、魅力规律的时间、空间的视点、态度接近职业、背景、互利的吸引律, 感情上的相互尊重目标允许互相困难的互相帮助过失,互补的吸引律,外向VS内向VS阴柔的强情VS顺从的支配VS依存独立VS顺从的自强VS优柔寡断,对等的吸引律,人们和喜欢相同的人一起注意“敬人、人恒敬之”、“恋人、人恒爱之”

8、对方的心理忍耐, 在充分理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好关系后,必须热情浇水,真诚培养、理解和护理的人与人的关系,必须留下渐进发展的馀地。 光轮吸引律,能力吸引品质吸引性格吸引声望吸引,吸引律,故意诱发感情诱发,人际关系的原则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人性原则适度原则选择原则,人际关系发展状态学说1972 .雷文斯诺克零接触状态开始注意的状态:单向/双向表面接触状态感情卷入状态:轻度/中度/重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过程,1973 .奥特曼泰勒:1.方向性选择阶段2 .感情探索阶段3 .感情交流阶段4 .稳定交流阶段,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朱迪皮尔逊的人际关系1 .分支阶段2 .冷漠阶段3 .疏远阶段4

9、 .结束阶段,人际关系的平衡“A - B X模式”a、b :认知主体x :第三方(人/物),护理中的人际关系、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专业性/合作性/公共性/多方面性/复杂性/时限性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1.能创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气氛,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2、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3、能陶冶护理人员的情操4、能促进护理学科发展5、能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考题和答案(TESTS ANSWERS ),1、人际关系双方的心理方位在角色行为上有明显的上下位,旁观者能迅速辨别a .完全性心理方位b .内隐性心理方位c .顺从性心理方位d .权威性心理方位e .外显性心理方位回答: e,2 .人际关系双方的相互间的赞同和接受获得心理上的喜悦和满足感这种吸引是() a .接近吸引b .相悦吸引c .互补吸引e .类似吸引答: b, 3 .一般来说,德国人是认真的,美国人是开放的,英国人是有礼貌的,这是社会认知中的() a .原因效果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