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2)_第1页
项脊轩志 (2)_第2页
项脊轩志 (2)_第3页
项脊轩志 (2)_第4页
项脊轩志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读课文,依据写作时间,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14段):写于作者18岁时。后半部分(56段):补记于13年以后。,读课文前半部分,用文中文字概括本文的感情基调:,多可喜,亦多可悲。,本段是过渡段,用“然”起笔,上文写“喜”,下文写“悲”,可见,“悲”是全文的基本情调。,悲,作者的“悲”因何而发,他怀念的是什么?,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怀念的是人,尤其是他所挚爱和怀念的先大母、先母和亡妻。,然而妙在写人却不是从人落笔,而是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第一段都写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紧扣题目,落笔即写项脊轩。,1、项脊轩

2、的特点:破旧、狭小、阴暗。介绍项脊轩,渗透了作者的情感,渲染了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2、项脊轩的修葺与轩中的生活-喜。写自己在这不完美的世界里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但作者不着意处不在于此,写喜是为了映带下文,更好地写悲。,第三段写了什么,表现怎样的感情?,本段写了可悲三事。,可悲者一:诸父异爨-大家庭零落衰败,分崩离析-客观记述寄寓深长的感叹,可悲者二:追念先母-乳母的深情回忆和指点-“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可悲者三:忆先大母-“瞻顾遗迹”,先大母的爱抚、教诲和期望-“长号不自禁”,感情变化:内向到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第四段写什么,感情变化如何?,此段为补叙,是小小的插曲。亲切地写出

3、一种生活体验,与首段呼应,表现了对轩的深厚感情,也使上段的写大悲转而变得感情平静起来。此段后本有一段议论,使感情平静下来,也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准备。,作者回忆往事,为什么“悲”的感情占了主调?又为什么回忆“先大母”会“长号不自禁”?,这是由作者的身事和遭遇造成的。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这样的遭遇,必然使作者时时感到“悲”,写“先大母”,重在说明对遗教的不忘,把祖母的期望同今天自己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交织起来,以至“长号不自禁”。,课外作业:,第四段后原有的一段议论文字读后想想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志: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