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学们 下午好!,1,7月11日,中国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2,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3,我的主场我做主,答题要求:全班分为四组,每组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回答,答题时需要结合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材料,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不扣分。,4,1371年 马三保出生于云南。 1382年 11岁, 明军征云南。马三保被掳入明营,遭宫刑迫害。 1390年 19岁,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 1404年 33岁, 马三保因战功显赫
2、,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 1405年 34岁 奉成祖命,郑和从刘家港,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简介郑和,5,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文莱,6,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宣扬明朝的国威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7,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出海2万多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刘家港,先后7次,8,刘家港,非洲东海岸
3、,红海沿岸,9,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10,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物质基础: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技术因素: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个人因素:郑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
4、,11,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郑和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畅所欲言,郑和精神,12,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00余艘,27800 人,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设备最先进,范围最广,比较结果,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次数最多,13,丝绸,瓷器,【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 】,药材,长颈鹿,香料,带出,带回,
5、14,材料:郑和下西洋后明成祖在位的22年间,亚非国家来华朝贡318次。前来朝贡的国家中,文莱(渤泥)、马六甲、苏禄、古麻剌朗国等4国,先后有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朝贡。 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郑和下西洋给各国带去了中国的手工业品,同时,来朝贡的亚非各国越来越多。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5,【拷问“郑和下西洋” 】,梁启超曾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船队的远航一度领先世界,最终戛然而止。这是为什么呢?,16,材料:(明大臣刘大夏说)三保(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明实录,材料:郑和下西洋所进
6、行的对外贸易高价收购外来番货,低价出售中国货物,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与富有,从而加深了统治者自我虚骄心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初中历史课标解读,郑和下西洋对明朝国力有一定的损耗,并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贸易是为了显示国家富有,助长了统治者的夜郎自大,不利于政治经济革新。,17,二、戚继光抗倭,明代抗倭图,“倭寇”指什么人?,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18,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经过,、背景,19,)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小组讨论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20,2、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 有何区别 ?,1、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 的那支军队?,戚继光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想一想,2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2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练一练,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