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三(重点班)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福州市高三(重点班)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福州市高三(重点班)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福州市高三(重点班)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福州市高三(重点班)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州市高三(重点班)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最近到内陆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B . 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发后,剧组方面总以拍片忙为由拒绝与伤者方面沟通,对保证金一事更是只字不提,看来剧组是在与伤者磨洋工了。C . 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 , 这种态度让他有了很好的人脉资源。D . 开放性题目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答题要求,信马由缰 , 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2. (

2、2分) (2015高一上连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B . 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C . 这位院士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D . 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

3、制死板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10分) (2017高一上奉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气人生夏明亮马寅初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终于,由人作保,16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在上海育英

4、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毕业后,马寅初于1916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接受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北大经济系教授。在长期的观察研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

5、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营关押近5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已达6亿,并且以每年1300万左右的速度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5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

6、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不应向困难低头。”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

7、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1) 下列对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在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B . 马寅初的“人口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远见卓识,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建议,批判马寅初使中国失去了及时控制人口数量的机会。C .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开始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但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D . 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8、 ) A . 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艰难的境遇中,体现出了高贵的品质。B . 马寅初抨击蒋介石,主要是因为蒋介石维护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大发国难财,而不只是出于私怨。C . “马首是瞻”是人们对马寅初爱国行为的褒奖,表达了人们对他的信任、支持、拥戴和景仰之情。D . 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抉择。E . 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马寅初立即投入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包括实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在内的办法。(3) 马寅初一生作出了多次重要抉择,结合本文,简要概括。 5. (6分) (2

9、017高二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

1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或许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

11、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场演出,甚至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都变成了奢侈的事。“微”文化产品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逻辑思维的“被碎片化”导致的思维能力弱化。虽然文化产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决于其规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产品如此“迷你”的体量,要承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我们陶醉于它带来的短暂快感时,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问。于是,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对于一个国家或

12、者民族来说,这样的文化产品即使再多,也只是如细沙堆积。而探求与追问精神的缺失,则会最终将我们引入迷失自我的无限苍茫。上世纪早期,英国文学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其著作重访美丽新世界里,对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而感到忧心忡忡真理淹没于无聊烦琐的世事,人们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这则来自上个世纪的箴言,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固然是种进步,但如果它变成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从“没有时间”到“更没有时间”,从“碎片化”到“被碎片化”,这是一个颇有些尴尬的冷笑话。(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不属于本文

13、所说的“微文化”的一项是( ) A . 字数较少的文字作品,如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博、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等。B . 时间较短的音像作品,如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手机电话中的音乐彩铃等。C . 字数较少的新闻作品,如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手机信息中的新闻短讯等。D . 篇幅较短的宣传作品,如墙上只有24字的宣传标语、电视中插播的商品宣传广告等。(2) 关于“被碎片化”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文化产品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力也被肢解为碎片,都没有耐心读书,很少有耐心去冥想与沉思。B . 在现代社会,因“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原本连

14、续的大块的时间被肢解成无数个碎片。C . “微”文化产品使人的逻辑思维“被碎片化”,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弱化,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彻底的研究和追问。D . 在“微”文化产品流行的时代,很难形成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尼尔波兹曼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是因为他担心电视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的影响。B . 电影导演何平认为玩微博与看电视一样都是浪费时间,他的感慨其实也代表了许多人面对“微”文化时的焦虑。C . 作者认为,现代人的注意力之所以匮乏,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大,人们不得不时时接收信息。D . 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

15、,人们会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这正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感到忧心忡忡的原因。6. (12分) (2018高三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收获苏雪林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附近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因在假期,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我所在的学校开课本来就迟,我在这里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美食,我的体重竟增加了。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村里处处贴了,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摘葡萄。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蹬木屐、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么,苟理

16、夫人?”我认得这位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有田产,算是一位小地主。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满身垢腻的工人了。苟理夫人答应他愿意帮忙,又问我愿否加入。她说,相帮采摘葡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去了,独自一个在家很闷,不如去散散心,便答应明天一同去。第二天,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苟理夫人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采摘葡萄去的。这里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

17、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威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到园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装和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个男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只有三五头白色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吃草。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蒙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裹起来;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缝隙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这银箭落

18、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榨酒坊。我们一面采,一面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帮忙的人,同围一张长桌,都是脚蹬木屐、腰围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

19、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支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北新书局1928年版)(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出色的把绘景与抒情结合到一起的散文,开篇几段,近乎平直的叙说,简练明晓,作者闲适的心情却可感。B . 一大段描绘早晨景色的文字,既似一幅立体的油画,又似一

20、幅幅跳动的画页,写尽了绮丽动人、瞬间变化的晨辉景象。C . 作品描写到“我”与当地人的交往情形,感受到他们的真挚情谊及勤朴性格和自己在与他们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心情。D . 文章最后突然一转,记忆中欢快的情形被时下破灭的痛苦感所替代,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比分明,有力深沉。(2) 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收获”的含义。 (3) 作品中有一大段早晨的景物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 (14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

21、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

22、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人遗赵王书遗:送。B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白白地。C .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必:一定。D . 城不人,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整。(2) 下列各组句子中,

23、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君何以知燕王敛赀财以送其行B .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蟹六跪而二鳌C . 故燕王欲结于君赵尝五战于秦D . 今君乃亡赵走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 下面是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的一段话,请用“/”断句。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壁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壁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7高一上玄武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

24、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 依据诗歌第一节的意象,分析“思念”的特点。 (2) 分析“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一句的表达效果。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9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喟叹终日。 (2) 劝学中,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两句是“_,_”。 (3) 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10. (2分) (2016高一上万全期中) 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