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1. 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蕴藏着储量丰富的资源,其中探明油气总资源量近 41 亿吨, 占*盆地总资源量的 41%,其中石油地质储量 16.2 亿吨,2009 年 原油产量为 313.26 万吨。QQ 市计划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到“十 一五”末达到 500 万吨, “十二五”末达到 1000 万吨。为了实现原 油就地加工转化,已实施 QQ 石化 300 万吨炼化搬迁改造工程,项目 总投资近 50 亿元、占地 951 亩,是 QQ 大型能源化工项目,包括新 建 300 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60 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含催化干 气、PSA) 、80 万吨/

2、年柴油加氢装置、30 万吨/年气体分流装置、4 万吨/年 MTBE 装置、10 万吨/年聚丙烯套装置、60 万吨/年烃重组装 置、2700 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等九套生产装置。QQ 石化炼化厂已于 2010 年 8 月建成投产,为了保证原油炼化厂满负荷运行,决定实施 从 XXX 向 XXX 输送原油项目。 根据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设计 ,QQ 石化公司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工程,穿越 MMM 河道工程位于 QQ 县 XXX 乡 HHHH 村 与 XX 区 WW 乡 HHH 村之间,穿越河段位于 WWW 水库上游,穿越断面 距离 WWW 水库大坝约 0.2km,属 HH 流

3、域 QQ 水系 MMM 支流,受*油 田建设工程公司委托,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 告编制导则 ,以下简称导则 ,GG 省 QQ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穿越 MMM 河防洪评价报告 。通过编 制防洪评价报告,推求出符合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流量、流 - 2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速、洪水位,并推求出河床一般冲刷净深度,为铺设管道提供详细 准确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于输油管道安全及河道行洪安 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1.1 概述概述 .1 工程简介工程简介 QQ 搬迁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工程,起点位于

4、 QQ 县 YY,终点位 于 XX 区 DDXXX 输油站,全长 42.58km,穿越河流、冲沟 4 处,穿越 公路 2 处,穿越 XXX 高速公路 1 处,桁架跨越 1 处,线路截断阀室 一座,45t 推力支墩 27 个,三桩 345 个。 QQ 搬迁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由 CC 建工第一施工项 目部承建。 .2 地质概况地质概况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施工总长度 42.58km。穿越地段属黄土沟壑、 砂岩冲沟地貌,地表覆盖第四系黄土,土层较厚,土质较为疏松, 植被较差,地形陡峭,易产生水土流失。穿越断面冲沟呈 U 型河沟, 穿越河床宽 126m,主

5、槽设计挖深 3.5m,混凝土稳管 15.0m,两岸陡 峭起伏,山坡最陡处为近 60 的黄土斜坡,管沟开挖成型较困难, 有乡间小道可通至穿越断面。 - 3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3 建设项目规模建设项目规模 MMM 河段穿越管沟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方式开挖,管沟形状 为梯形,上口宽 5m,下底宽 0.8m,沟高 3.5m;穿越段沿河床穿越 管线长度 125m,输油管线规格为 L360323.97.1 环氧粉末加强 级防腐钢管;在 MMM 西岸碾压形成一个 400m2施工场地,用于焊管 和布管施工;穿越处西岸临时修建一条 8m1km 施工便道;在穿越 断面上游 10m 及

6、下游 10m 处各围堰筑坝截流,上游围堰长 16m,下 游围堰长 14m,围堰土坝高出水面 1.0m,坝顶宽 2m,迎水面边坡比 1:1.5,柔性防渗层采用彩条布铺垫,尼龙袋装砂土护壁,内填粘 土夯实,用 0.14m 木桩加固堰体并护脚,西岸设置导流管;堰 内管道施工作业带长 16m ,宽 4m,作业带两边用木桩固定沙袋,黄 土填充压实。 1.21.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为适应防洪要求和防洪建设,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 项目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 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导则进 行编制,防洪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跨越水域江河湖泊的输水、

7、 油、气等管道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 准按规定和所跨越水域的防洪要求确定,从洪水期冲刷较剧烈的水 域、江河湖泊底部穿过的输水、输油、输气等管道工程,其埋深应 在相应的防洪标准洪水的冲刷深度以下。 - 4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工程开发与建设应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 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通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规定,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 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跨河、穿 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道路、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

8、口等各 类建设项目工程,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 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 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 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 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8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8 月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9、(2007 年 3 月 28 日国务院第 172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07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 (5) GG 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GG 省水利厅 - 5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GG 省计划委员会,1997 年 4 月 1 日) 。 .2 技术规范及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278一2002) ; 防洪标准 (GB50201-94) ;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0、) ; 水利水电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DJ22-79) ; .3 相关文件及技术报告相关文件及技术报告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设计 (CC 油田分公司建设工 程处) 。 QQ 搬迁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 MMM 河流穿越施工 方案 (CC 油田分公司建设工程处第一施工项目部 HH 项目组石油天 然气有限公司) 。 1.3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我局接受项目委托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相关的勘 察测绘,测量穿越处横断面及穿越处河段的纵断面,收集评价区域 的水文、气象、地质及工程可研与设计等方面的资料,在此基础上, 依据导则

11、 (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 号)要求,编制本建设项目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输油管埋设于河道断面淤积松散层中,为确保安全,主槽最大 - 6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埋深应不小于穿越断面瞬时最大冲刷深度,穿越断面瞬时最大冲刷 深度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清理工程残留物, 对主河槽管沟利用原河床质直接回填夯实,岸坡管沟部分利用原河 床质回填压实恢复原貌,主河道两岸挡土墙基础部分采用 3:7 灰土 分层夯实回填。只有在恢复河道原有形态、确保断面形状等泄洪要 素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原有河道的水文情势、水流条件,河道行洪 能力才不会发生变化,才能保持河势稳定,确保河道泄洪及周围生

12、态环境不受影响或受影响最小。本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目的在 于分析项目建成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范围及影响大小,提出建议措 施,最终使工程满足安全行洪及河势稳定的要求。针对本建设项目 特点,主要内容为: 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位置,进行实地勘测和相关资料收集, 包括穿越河段过水断面施测、历史最大洪水调查考证,收集相似流 域 CCC 水文站实测流量、水位、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收集 MMM 流域雨落坪水文站资料,以及流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利工程 等基础资料。 2.对评价河段的基本情况、项目占用的顺河长度、宽度、平面 面积、行洪断面面积、河段纵横断面进行调查和勘测。 3.分析河道演变,计算复核建

13、设项目区河道的设计洪水流量、 行洪能力、设计洪水位等。 4.进行水文分析计算及成果的合理性分析与验证。 5.分析河道最大冲刷及近期河道演变情况。 - 7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6.综合评价该项目实施对穿越河道处行洪能力、河势的影响。 7.防治与补救措施。 1.41.4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输油管道穿越河道防洪影响评价范围为 MMM 河道上下游各 100m,主河道右岸 30m、左岸 150m 范围内。 MMM 为 ZZZ 上游河段,ZZZ 河为 MMM 一级支流,本次评价主要通 过分析 MMM 河道水文泥沙特征与最大洪水的产汇流规律,分析管道 穿越对河段防洪的影响及对防洪工程安全的影响。

14、2.2.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2.12.1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本建设项目位于 GG 省 QQ 市 XX 区 WW 乡 HHH 村,项目区距离 QQ 市区 10km。地理位置:东经 1074235.6北纬 35 4650.90,MMM 河流域面积 142km2,河道平均比降 7,MMM 河 段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河床逐年抬高,坝前淤泥厚度达 30 余米, 河谷形态表现为宽阔的“U”型,两岸不对称。MMM 河段位于 HHHHH 沟壑区,沟谷密布,地形连绵起伏黄土塬、梁、峁地貌形态交错分 布,地形坡度 4560。 项目建设于四级支流 ZZZ 上游 MMM,ZZZ 河属 MMM 一级支流,主 河长 1

15、7.5km,河床平均比降 7,流域海拔 11001300m,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两岸塬面为第四系更新世,黄土层覆盖厚 100300m, , - 8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塬面与谷底高差 215320m。 2.1.1MMM2.1.1MMM 流域概况流域概况 1.1.流域概况流域概况 三级支流 MMM,流域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地形复杂,温带大 陆性气候明显,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 大,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阴雨多,初霜来得早。 流域内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日照时数全年平均值在 22502521.3h 之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23.5145.6 ka/cm2

16、。流 域平均地面温度 912,冬季气温稳定降至 0以下时,土壤开始 冻结,土壤冻结最早出现在 11 月中旬,最晚出现在 12 月下旬,一 般在 12 月初,解冻一般在 2 月下旬至 3 月初。土壤冻层深度可达到 5090cm,个别年份可达 110cm。 MMM 流域属于 HH 中游 HHHHH 沟壑区,境内地貌以高原、沟壑、 梁峁、河谷、平川、山峦等兼有,地形呈长扇形。以残塬、梁峁为 其地形特点,沟壑相间,地形破碎,塬峁海拔在 14001700m 之间。 总体地势是北高南低、东西塬面高、中间河谷低。MMM 是 QQ 最大的 一级支流,流域东西宽 192km,南北长 227km,总面积 1908

17、6 km2, 占 QQ 流域总面积 45421 km2的 42,其中 QQ 市境内 16920 km2,占 QQ 市总土地面积 27119 km2的 63,MMM 全长 374.8km,其中 QQ 市 境内河长 331.8km,MMM 总落差 622m。 MMM 干流基流水质矿化度大,灌溉系数小,不能满足农业灌溉 - 9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的要求。CCC、MMMM 及 QQ 以下各支流灌溉系数均大于 7,满足农业 灌溉用水需要,其中 JJJ 河灌溉系数为 21,属优质水源,JJJ 灌溉 系数更高达 41,是 MMM 全流域最好水质。 2.2.水文特征水文特征 MMM 河段没有实测水

18、文资料,收集临近水文站 CCC 站资料进行 水文分析计算,CCC 站是区域小流域代表站,CCC 沟与 MMM 相距较近, 流域自然地理属性一致,流域下垫面相似,移用 CCC 水文站资料对 MMM 河段进行水文分析计算是可行的,MMM 邻近支流特性见表 1,项 目区临近支流 2005 年水质化验成果见表 2。 表表 1 1 MMMMMM 邻近支流水文特性邻近支流水文特性 河流名称流域面积 km2沟道比降 河流长度 km 多年平均径流 量万 m3 ZZZ4417441043 JJJ284725671.5 JJJ 河 6425561830 CCC270633597.0 表表 2 2 项目区临近支流水

19、质化验成果项目区临近支流水质化验成果 取样位置Cl1 SO4-2F-1 灌溉系数总硬度 矿化度 CCC1903230.879.1953911220 ZZZ1281370.8411.3323821100 JJJ4095.50.7441.149356700 - 10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MMM 多年平均径流量 4.497 亿 m3,环县县城以北为苦水区,水 质矿化度高,全河段水质较差,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 高,多年平均输沙量 1.29 亿 t,是 QQ 沙量的主要来源地,年均输 沙量占 QQ 的 50%;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60%的径流以洪水形式 下泻,洪水陡涨暴落。 3.3

20、.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质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区主要水文地质灾害有冲沟、滑坡、崩塌、落水 洞等。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淤泥质土及 河流中冲积物,第四系上更新统(Q3)黄土,第四系中更新统(Q2) 黄土,第四系下更新统(Q1)黄土,上第三系上新统(N2)红色粘土, 白垩系下统(K1)砂岩。 MMM 流域位于*地台的中部 HHHHH 沟壑区,流域中游河段未发 现较大的断层通过,整体区域构造基本属祁吕贺兰“山”字形构造 体系及*台地,是一相对稳定区域。受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白 垩纪地层形成了较平缓背斜构造,背斜轴具对称性,北翼岩层倾向 北东,南翼岩层倾向南西,无明显的单薄分水岭和深

21、切谷存在,两 岸地形平缓,两岸山体、岸坡稳定。 4.4. 地震概况地震概况 项目区大地构造是一相对稳定的区域,根据建设部建抗字1993 13号文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根 据“5.12”地震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 11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1400万)第一号通知单及输油(气)钢质管道抗震设计规范 (SY/T04502004) ,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如下:QQ市 ZZ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度值为0.1g。地壳运动表

22、现为大面积的抬升,局部相对沉降,活动 断裂较少。但区域周边大型活动断裂较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 强震,如,1556年1月23日华县大地震,(震级8级),1920年12月 16日海原大地震,(震级8级),波及穿越场地,说明工程区地震活 动频繁。据有关资料显示,工程区域及其外围历史上发生的中强地 震(4.75级)有8次,小于4.75级的有十余次。根据西北地区区域 稳定性评价图(1987年),工程区属新构造运动基本稳定稳定区。 考虑地震力的影响,输油管道需要采取相应稳管加固设防措施。 5.5.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 构成穿越河段基底的地层主要为组成黄土塬基底的下白垩统中 部罗汉洞组(K15)河漫滩相、

23、河湖堆积相的细中粒砂岩、粉砂岩、 泥岩。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和上更新统砂质黄土,石质黄土、粉质粘 土等组成。第四系覆盖层多为全新统(Q4al):主要为沿PH河谷分布 的冲积层,组成、级阶地,由含砾砂石、亚粘土及淤泥黄土组 成。 .2 项目所在行政区概况项目所在行政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整体位于 QQ 市 XX 区。XX 区地处 - 12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GG 东部,QQ 上游,位于董志塬腹地,介于东径 1075142至 1075248和 北纬 352555至 355155之间。北靠 QQ 县,南接 N 县,西和

24、ZZ 县毗邻,东与 HH 县相望。XX 区地处 LLHHHHH,地势由北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高原沟壑区,东部为残 源沟壑区。境内土壤浸蚀严重,沟壑纵横交错,沟壑沟谷面积较大, 面积为 568km2,沟深 120160m,源面比较完整,地势平坦广阔。 更新老黄土层深厚,达 150200 m,是重要的农耕地区,海拔高度 在 9691445m 之间。 2.2.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XX 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具有季风及 HHHHH 气候的双重特 点,半湿润和半干旱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地处中纬度地带, 深居内陆,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季漫长干冷多风,夏秋温热雨水较 多,初霜来得早,暴雨多集中在 7、

25、8 月份,董志塬多年平均降水量 536.2 毫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年平均气温 10,全年无箱期 170 天, 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 温-5左右,78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 23,极端气温出现于 1942 年 8 月 16 日,最高为 39.6。干旱、冰雹、霜冻、暴雨是 XX 区主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洪涝灾害是 MMM 流域除旱灾外又一严重灾害。由于流域内降水 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占年总降水量的 5565%,且多以暴雨 形式出现, 因此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另外,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植被 稀疏,山坡陡峻,雨水集流迅速,洪水特点是峰高、量大、

26、破坏性 - 13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强。 3.3.水资源概况水资源概况 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既河川径流量来表示。 河川径流量主要由降水补给,径流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 资源的丰枯情况。根据 MMM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4.497 亿 m3, 对于支流水量的计算,采用面积比的方法直接推求,MMM 河流域多 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335.8 万 m3、径流深为 23.6mm。 XX 区自有降水资料记载以来,至 2004 年底,历年降水量在 333.8858.0mm 之间,据(19382006 年)统计,XX 气象站多年 平均降水量 545.6mm。区内水面蒸发量较

27、大,多年平均 1503.5mm。 干旱指数为 2.94,董志塬总体上偏于干旱,处于半干旱地区。 XX 区河流主要为悬移质多泥沙河流,年平均输沙量为 587.9104t,侵蚀模数为 5900t/km2。XX 区水资源总量 2.606 亿 m3,其中自产流量 0.3460 亿 m3,过境流量 2.260 亿 m3。 4.4.社会经济现状社会经济现状 XX 区是 QQ 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 QQ 市政治、经济、文化、商 贸中心,XX 区辖 3 个街道办事处、2 个镇及 5 个乡:北街办事处、 南街办事处、西街办事处、肖金镇、DD、后官寨乡、彭原乡、WW 乡、 什社乡、显胜乡,总人口 34.15 万人

28、。1985 年以原 QQ 县部分地区 设市,总面积 996 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藏、壮、朝鲜等十二 个民族。XX 区又是 QQ 市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基本上是以种植业 和养殖业为主,在粮食作物中冬小麦是流域内的主要作物,主要粮 - 14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糜谷、豆类等 11 类 148 个品种,主要矿产 资源是石油,煤炭,天然气。 XX 区是一座新型城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和全省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促发 展”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的影响,审时度 势,把握大局,狠抓落实,大抓“红、黑、绿、黄”四

29、大优势资源 开发,全区步入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 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的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2009 年 XX 区生产总值为 69.31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 7.67 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 180.47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77.5 亿元,各项指 标均位于全市前列,增长速度位列全市第一位。 5.5.项目区水利工程概况项目区水利工程概况 xxx 至 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穿越 MMM 河段下游有 WWW 水库一 座,附近无其他水利工程。WWW 水库是一座以防洪、拦沙、灌溉为 主的中型水库,总库容 2092 万 m3,其中淤积库容 992.6 万

30、m3,大坝 为试验性粘土心墙坝,由 HH 水利委员会 XX 水保站建于 1956 年,大 坝坐落于第三纪红色粘土岩基上,经三次加高现坝高 43m,经过 50 年的运行,坝前淤泥面铺盖厚度已达 31.7m , 坝前淤泥面高出粘土 心墙顶 8.7m,WWW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加固方案确定 大坝加固、输水洞加固、泄洪洞加固及新建溢洪道,WWW 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完工后,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其防洪作用可保护下游四 县区 1.45 万人口、2.8 万亩耕地的安全,保护下游 8 处学校和工矿 - 15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企业、2 座交通桥梁和国道 211 线的安全,同时水库下游可发

31、展灌 溉面积 5000 亩,该水库也是 QQ 市规划供水水源地之一。 2.22.2 项目区主要历史洪水项目区主要历史洪水 对历史文献、洪水资料查阅考证,以及对实测洪水资料成果的 分析整理,项目区域历史调查洪水情况史料记载如下: 唐长安三年(703) ,QQ、N 州等地大雨,山水暴涨,漂流居民 2000 多家,溺死千余人,流尸顺水东下,河面一时雍蔽。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 ,N 州洪水暴涨,溢入州城,毁城 500 余步,淹没民舍 520 余区。 庆历三年(1043) ,N 州、真 N 县大雨如注,洪水漂淹 2000 余 家,溺死千余人。 明嘉靖十二年(1533)五月,N 州 MMM、JJJ

32、河、城北河大涨, 入卷州城关厢,居民几乎尽被淹没,尸体有冲到渭南、开封等地者, 城中幸存十之二、三。 嘉靖二十八年(1549)七月三日,QQ 府大水,漂淹府城南关 及夹河两岸 200 里川台,庐舍、货市尽成河碛,溺死万余人。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QQ、MMM 等河水暴涨,MMM 上涨 20 余丈,泾水漫溢,河面宽 3 华里。 根据雨落坪、QQ 等水文站的实测资料统计,近 50 年内,MMM 平 均每 1.5 年有一次洪峰流量超过 1000m3/s 的洪水过程,平均每 3 年 有一次洪峰流量超过 2000m3/s 的洪水过程,平均每 6 年有一次洪峰 - 16 - / 50 下载文档可

33、编辑 流量超过 3000m3/s 的洪水过程,其中洪峰流量超过 5000m3/s 的洪水 过程有 2 次。 CCC 沟 1933 年调查洪水 2240m3/s,2003 年实测洪水 2080m3/s,项目区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见表 3。 表表 3 3 项目区历史洪水调查资料项目区历史洪水调查资料 年份及洪峰流量(m3/s) 河 名 调 查 河 段 集水 面积 (Km2 ) 年份洪峰 年 份 洪 峰 年份 洪 峰 年 份 洪 峰 雨落 坪 1901 9 1841 1950 0 193 3 736 0 MMM N 县 1868 6 1841 1540 0 193 3 785 0 1947 476 0

34、197 3 219 0 CCC 沟 史家 店 31519332240 197 7 8652003 208 0 JJJ 河 N 县 60119011300 193 3 4601958421 196 5 178 2.32.3 河道概况河道概况 建设项目位于 MMM 支流 ZZZ 上游 MMM 河段,穿越河段附近无支 流加入,ZZZ 流域为典型的 HHHHH 残塬沟壑区,地形地貌属河谷、 沟谷阶地地形,横向沟谷发育,植被稀疏,黄土裸露,土质疏松, - 17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水土流失严重。MMM 河段由于水库的拦泥作用,河床逐年抬高,坝 前淤泥厚度约 30m,河谷形态表现为宽阔的“U”型

35、,两岸不对称, 河道主槽断面为窄深式断面,主槽切近右岸山脚,左岸滩地平缓开 阔为耕地,耕地地埂高差约 5m,河床主要由粘土、沙、砂砾石组成, 断面较稳定,河道右岸山坡较陡峭,左岸台地淤积抬高,实测穿越 河段纵比降 7。 2.42.4 建设项目区水文泥沙建设项目区水文泥沙特征特征 .1 项目区水文监测项目区水文监测情况情况 穿越断面实测水文资料稀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收集流域水 文特性相似的 CCC 水文站资料 29 站年,用比拟法对 MMM 河段进行水 文分析计算。CCC 水文站 1933 年的(2240m3/s)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资 料、2003 年的(2080m3/s)实测洪

36、水资料,该水文站资料可以作为 本建设项目洪峰流量分析的基本依据。 CCC 水文站位于 GG 省 QQ 市 QQ 县 CCC 乡,是小流域代表站, 地理位置:东经 10743北纬 3603,设立于 1980 年 6 月,集 水面积 270km2,至沟口距离 10km,主要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 沙、降水、蒸发,其中流域内所属雨量站 9 个,分别为桐川雨量站、 柏树庄雨量站、庙湾雨量站、唐崾岘雨量站、王家坪雨量站、侯家 崾岘雨量站、石家山雨量站及 CCC 雨量站。 - 18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2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 MMM 河段共有不连续四站年实测水文资料,1956

37、年有实测水沙 资料,19581960 年有三年实测水沙资料,1956 年实测输沙量 53.56 万 t,1956 年实测年平均含沙量 270kg/m3,项目区河流径流 分配计算成果见表 4。 CCC 站实测最大洪水发生于 2003 年 8 月 25 日,最大洪峰流量 2080m3/s,最枯水发生于 1993 年 7 月 25 日,最小流量 0.006 m3/s, 2009 年 7 月 3 日发生河干。径流具有较大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最大 年径流总量 2089 万 m3,最大径流深 77.4mm,最小年径流总量 223.0 万 m3,最小径流深 8.3mm,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 9.4 倍,多年平均

38、径 流模数 0.701 (10-3m3/s.km2),多年平均径流 597.0 万 m3;多年平 均输沙量 145 万 t,年最小平均输沙量 13.4 万 t,年最大平均输沙 量 829 万 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 5371 t/km2;多年平均含沙量 193kg/m3,年最大含沙量 398kg/m3;CCC 水文站(24h)最大降水量 194.5mm,发生于 2003 年,多年平均降水量 489mm,多年平均 E601 蒸发量 713.8mm,最大年 E601 蒸发量 959.6mm,最小年 E601 蒸发量 633.1mm。 表表 4 4 项目区河流径流分配计算成果表项目区河流径流分配计算成

39、果表 河流名称 流域面 积 km2 径流量(万 m3) - 19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多年平 均 20%50%75%95% MMM190194497056510421303337024500 CCC270597.0872.0484.0293.0161.0 ZZZ4411043138511851025802.5 MMM142335.8446.0381.6330.0258.4 本次评价主要移用相似流域 CCC 沟 CCC 水文站实测水文泥沙资 料作为评价依据。CCC 沟洪水主要由暴雨、局部暴雨形成,洪水与 暴雨对应关系明显,历年水位流量关系多为临时曲线,高水水力因 素较为稳定。 2.52

40、.5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 穿越河段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穿越河段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1.1. 穿越河段名称:穿越河段名称:ZZZ 河 MMM 河段 2.2.建设地点:建设地点:本建设项目位于 QQ 市 XX 区 WW 乡 HHH 村,地理坐 标为:东经 1074235.6,北纬 354650.90,从穿越河段 到 WWW 水库有便道相通,WWW 水库到 QQ 市有乡村公路相接,WWW 水 库距 QQ 市区直线距离 10km。 3.3.建设目的:建设目的:XXX、XXX 输油管道为 CC 油田内部环形集输管网, 实现原油管道输送目的,XXX、XXX 选址经地质勘测、可

41、行性论证, 在考虑科学、节约、环保、占用耕地少,线路短等因素的前提下, - 20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穿越 MMM 河段。 .2 穿越河段建设工程概况穿越河段建设工程概况 1.1.主要设计原则主要设计原则 断面设计根据冲刷计算以及河床稳定性分析:河床表面分布细 沙、淤泥、滩地及两岸山坡黄土层深厚,黄土层以下为泥质粉砂岩, 穿越断面附近河势相对稳定。 输油防腐钢管设计压力8Mpa,管沟设计稳定层,其厚度为 1.0m;主槽管沟挖深3.5m,主槽左、右岸坡坎顶挖深7.87m ,管沟 上口挖宽5.0m,下口挖宽0.8m ;穿越断进行混凝土稳管措施,稳管 规格5.70.81m,

42、管沟边坡底采用石砌护坡,护坡形态维持原地 貌形状不变,护坡上下游两端嵌入自然坡面各1.0m深。 2.2.穿越河段建筑物穿越河段建筑物 该项目为河底填埋式穿越,河床表面无附着物,开挖、布管及 填埋工程结束后,施工期间临时围堰、导流管、作业带、施工便道 和施工场地等临时建筑物相应全部拆除,清除工程垃圾、抽排堰内 积水,清淤疏通使河道恢复原状,完工后穿越河段地表不留任何建 筑物。 2.62.6 堤防工程堤防工程 穿越河段附近没有堤防工程,穿越断面距离 WWW 水库大坝 0.2km,水库具有蓄洪削峰作用,WWW 水库枢纽设施为输油管道防洪 - 21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安全提供了保障,随着库

43、区泥沙的不断淤积,河床及滩地不断抬升, 河道内输油管道的埋深有增大趋势,处于淹没滞洪区的输油管道不 会受到较大水流的冲刷。目前的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大坝加固除 险工程竣工后远景防洪标准为 100 年一遇。 3.3.河道演变河道演变 3.13.1 河道演变历史概况河道演变历史概况 近几十年,MMM 总体上无裁弯取直及较明显自然改道趋势,未 发现较明显游荡性摆动迹象,沿程也未出现较明显的自然回水分流 现象,主流基本稳定不左右摆动,支流河堤、边坡较稳定,岸坡、 河堤未发生较大的滑塌、溃堤、决口等险情险情,根据 MMM 流域洪 水调查记载,历史上最大冲刷深度为 3.0m 左右(一丈,发生在 19

44、11 年) ,自 1911 年历史洪水以来,河道冲刷层下切到相对稳定的 砂砾岩风化层,此后历次洪水河床冲刷量都较小,历史大洪水发生 过后,河道河势处于处于相对稳定期,主流摆动不大,河流主槽稳 定,仅局部陡岸坡有冲刷、湿陷、冻胀塌落发生,落水阶段滩地普 遍有慢滩淤积,MMM 流域输沙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域性下垫面综 合因素制约的结果,河道演变主要受区域地形、地势、河床地质构 造、两岸植被、当地气象和水文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MMM 河道高水宽 125m,中水宽 57.1m,平槽宽 10.5m,穿越处为 窄深冲沟加宽浅滩地构成复式断面,冲移质以泥质壤土为主,床沙 - 22 - / 50 下载文档

45、可编辑 质由细沙、砂砾卵石组成,断面形态较稳定,河道右岸山坡较陡, 左岸山坡较平缓。本建设项目位于河谷、沟谷阶地地形,横向沟谷 发育,主汛期降水相对充沛,植被稀疏,黄土沟壑区山溪性河流主 要以冲刷为主,淤积次之,但 MMM 河段受水库拦沙蓄洪调节,该河 段以淤积为主,断面整体上有逐年抬高的趋势,穿越断面数据见表 5。 区域代表站 CCC 水文站断面演变情况见图 3-1(CCC 水文站断面 冲淤变化套绘图) ,忽略起点距测验误差,垂线最大垂直冲刷深度为 0.57m,垂直最大淤积深度为 0.87m,垂线平均冲淤变幅 1.64m,说 明该断面在河底高程 986.64m988.08m 之间变化,但冲刷

46、、淤积均 不超过 1.0m。 横断面纵断面 桩号距离高程桩号距离高程 1-50.01108.80101099.82 20.01108.502201099.40 35.41104.963401099.36 485.51104.114601099.29 51061103.775801099.17 61131099.4061001099.03 - 23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表表 5 5 管道管道穿越穿越 MMMMMM 河河断面测量成果表断面测量成果表 987.00 990.00 993.00 996.00 999.00 01020304050607080 起点距 m 河 底 高 程 m -

47、1.5 0.5 2.5 4.5 6.5 8.5 01020304050607080 冲 刷 、 淤 积 m 2008年 2002年 +冲-淤 图图 3-13-1 CCCCCC 水文站断面冲淤变化套绘图水文站断面冲淤变化套绘图 MMM 河床表层由淤泥质组成、纵坡降较大、主槽在纵向冲刷下 切的同时,通常滩地伴有横向展宽现象,水库拦沙使滩地淤积趋于 平缓展宽,突发暴雨洪水后水库在泄洪期加大泄洪排沙,会使河道 的主槽不断冲刷下切,导致边坡失稳崩塌,引起河槽宽度增加;河 道纵、横向冲刷、淤积,对河道内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 对穿越河段和 CCC 沟水文站断面进行对比分析,视其相似程度 分析穿越河段

48、的演变情况,通过实地调查,CCC 河段上下游较顺直, 71151099.40 81221099.90 91341110.00 - 24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水流相对集中,MMM 河段断面控制良好,中高水水流漫滩,从两断 面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河床组成和断面形状(见图 3-2 CCC 沟、 MMM 横断面套绘图)分析,CCC 沟和 MMM 流域地质构造相同,植被、 断面形状基本相似,两河同属 MMM 中游北岸相邻支流,地域相邻且 属同一水文分区,可以依据 CCC 沟断面实测冲淤资料来分析穿越河 段河床演变。 3.23.2 河道近年演变分析河道近年演变分析 分析典型年 CCC 水文站实测

49、洪水资料,峰前、峰后大断面冲淤 变化图可以看出,断面主流稳定,主槽冲淤变化不大,起点距 20100m 没有明显的冲淤趋势,河床最大冲刷、淤积深度分别为 0.79m 和 0.66m。 CCC 水文站断面冲淤交替变化,且冲淤变化变幅不大,冲淤变 化对河道泄洪能力影响不大,主河槽及两岸较为稳定。 穿越河段河道位于库区,山坡相对高差 200m 左右,岸坡自然坡 度为 4065,据资料记载,库区土质陡坡容易发生滑塌,坡度 大于 25的土质山坡,在暴雨季节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土质陡坡 潜在的不稳定性有可能诱发山体滑塌使库区河道发生堰塞,穿越河 段受来水来沙条件及水库调度运行的影响,在汛期,水库应避免超 蓄

50、和骤泄,以免给库区边坡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 - 25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987.00 992.00 997.00 1002.00 01020304050607080 起点距 m 河 底 高 程 m 1090.00 1095.00 1100.00 1105.00 1110.00 1115.00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河 底 高 程 m 2009年蔡家庙断面 2010年米家川断面 图图 3-23-2 CCCCCC 沟、沟、MMMMMM 横断面套绘图横断面套绘图 3.3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河势就是河流形态发展和自动调整变化的趋势,它的变化

51、与河 流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泥沙情势、人类活动影响等密不可分,河势 稳定是减免洪灾、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工程建设应保持河势稳定 和行洪通畅,这是防洪影响评价的目的。WWW 水库工程除险加固完 工后,上游河段百年一遇洪峰经水库调节后下泄,在穿越河段不会 发生较大洪水。 本建设项目为管道穿越过河,所在河段主要为淤泥质粉沙河床, 断面处于水库淹没、半淹没区,此段河势比较稳定,高水流速较小, 不会发生较强烈的冲刷,河道纵横断面冲淤变化不大。该穿越工程 项目建成以后,对所在河段河道不会产生附加冲淤变化。 - 26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综合分析结论:穿越断面受大坝控制,河流在横向、纵向保持 比较稳

52、定的形态,主流摆动不大,河势基本稳定。 4.4.防洪评价分析计算防洪评价分析计算 4.14.1 建设项目防洪标准建设项目防洪标准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 (GB50201-94) ,输水、输气、输油等管 道工程,按照工程规模分为三个等级,见表 6。 表表 6 6 输油管道工程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输油管道工程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等级工程规模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大型10050 中型5020 小型2010 注:经过蓄滞洪区的管道工程不得影响蓄滞洪区的正常运用 国家防洪标准5.5.2 条规定,从洪水期冲刷剧烈的水域底 部穿过的输水、输气、输油等管道工程,其埋深应在相应的防洪标 准洪水的冲刷深度以下。xxx 至

53、xxx 输油管道建设工程,工程规模 属于中小型工程,穿越河段防洪评价标准按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 4.24.2 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分析计算 .1 洪水成因及特点分析洪水成因及特点分析 MMM 穿越河段位于 MMM 中游,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 - 27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流及高原切变共同影响,该区域易形成局部暴雨,MMM 流域洪水主 要由局部暴雨超渗产流形成,其暴雨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笼罩 面积小,洪水涨落快而持续时间短。MMM 河段受 WWW 水库淹没区壅 水顶托,峰高量小,水位壅高但洪峰流量不大,实际洪水过程多为 平缓型过程,水库除险加固完工后,水库正常

54、运行时产生显著的防 洪效果,蓄水拦沙、削峰滞洪使库区及穿越河段不会发生强度较大 的洪水过程。 .2 历史洪水及重现期历史洪水及重现期 依据MMM 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将调查洪水的洪峰流量用 水文比拟法(面积指数 0.6)还原为穿越处天然情况,由于干、支 流控制面积相差大,经合理性分析确定可以参考,历史洪水重现期 用频率适线算出,项目区历史洪水流量及重现期统计见表 7。 MMMN 县段历史上发生过数次较大洪水,1841 年洪水洪峰流量为 15400m3/s,1863 年洪水为 10045 m3/s,1933 年洪水为 7850 m3/s; 实测最大洪水为 4760 m3/s(19

55、47 年) ,重现期接近 50 年一遇; CCC1933 年洪水洪峰流量为 2240m3/s、1977 年洪水洪峰流量为 865m3/s, 2003 年实测洪水洪峰流量为 2080m3/s。 表表 7 7 项目区历史洪水流量及重现期统计项目区历史洪水流量及重现期统计 调查(年) 1841186319331947 重现期(年) 20015010050 - 28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MMM(N 县) 154001000078504760 米 家 川 815529416252 流量 (m3/s ) CCC2240 .3 水文基本资料应用水文基本资料应用 参证站 CCC 水文

56、站实测资料完整,精度符合河流流量测验规 范 (GB50179-93)要求,洪水设计成果可作为本项目设计洪水的依 据;本次评价样本选用 CCC 站 29 站年实测洪水资料系列,加上调查 的 1933、1977 年两场洪峰流量资料共 31 场洪水资料作为分析的依 据。资料录入后,对实测资料、洪水调查资料、历史文献及测站考 证等资料进行逐一检查和合理性分析,确保资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通过特大洪水资料的考证,延长了洪水资料系列。 .4 穿越断面处设计洪水推求穿越断面处设计洪水推求 1.1.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峰流量 CCC 站洪峰流量系列经选用 p- 型曲线适线计算,统计参数用

57、矩法公式。频率采用设计规范中推荐的公式计算。 连续系列: nm n m Pm, 2 , 1 1 不连续系列特大洪水: - 29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am N M Pm, 2 , 1 1 不连续系列实测洪水: nm n m N a N a Pm, 2 , 1 11 1 1 1 1 式中:N重现期 n实测值个数 a特大值项数 L从实测值中抽出的特大值项数 M特大值排序 1(a-L) m实测值排序 1n 图图 4-14-1 CCCCCC 站洪峰流量年序列频率曲线图(站洪峰流量年序列频率曲线图(P-P-型)型) 皮尔逊班型分布曲线对流量拟合较好,CCC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如 图4-1,分析结果:

58、 Q(2%)=1450 m3/s; - 30 - / 50 下载文档可编辑 Q平均 =160m3/s; Cv=2.4; Cs=4.8; 依据工程水文学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及 QQ 地区水文参考资料 ,用面积指数法计算,面积指数采用 0.6。 计算公式:Q1=Q2(F1/F2)n 式中:n=0.6(F1=142100) Q1设计洪峰流量; Q2 参证站洪峰流量; F1、F2 设计、参证站控制流域面积; 穿越断面按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MMM 穿越断面设计洪峰 流量:Q(2%)=986 m3/s。 洪峰流量成果验证计算, 1978 年 GG 省水文总站编制的GG 省 水文图集 ,MMMQQ 至雨落坪区间支流,50 年一遇洪峰流量模数经验 公式为 q2%=14.0/F0.288,经验公式法计算值与频率适线值比较接近; 但洪峰模数经验公式系 1978 年率定,该公式三十多年未进行参数、 系数修正,因此不采用经验公式设计洪峰值。 经合理性分析,采用区域代表站面积指数法计算成果,MMM 穿 越断面设计洪峰流量:q2%=986 m3/s。 2.2.用流速分析值推求设计洪水用流速分析值推求设计洪水 用 CCC 断面历年 420 组实测平均流速、最大流速资料分析,中 高水流速较稳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