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_第1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_第2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_第3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_第4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 . 五十而知天命C . 可谓好学也已D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超越。B . 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C . 知者动 , 仁者静动:活跃。D . 小人长戚戚长:总是。3. (2分) 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 请事斯语矣B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C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D

2、.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4.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可谓好学也已B .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 . 血气方刚 , 戒之在斗5. (2分) 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 .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6. (2分)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 敏于事而慎于言C . 月出于东山之上D . 亦将有感于斯文7. (2分) 下列加线的字,解

3、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愿闻子之志愿:希望。B . 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C . 回虽不敏敏:敏锐。D .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既:已经。8. (2分)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敝之而无憾,少之时,血气未定B . 天下归仁焉,就有道而正焉C . 请问其目,及其壮也,血气方刚D . 敝之而无憾,不义而富且贵9. (2分) 下列语句被编成四组,全都能表现孔子“仁”的观点的一项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A . B . C . D . 10. (2分) 下

4、列对节选部分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询问颜渊、季路的志向时,子路表现得比较坦率,颜渊则比较含蓄。B . 从子路敢于询问老师的志向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师徒之间平等的关系。C . 孔子认为,“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实现“仁”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D . 针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孔子提出了“三戒”之说。11. (2分)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言而可以兴邦兴:使兴盛。B .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 善:善良。C .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丧:亡。D . 为君难,为臣不易为:做。12. (2分) 下列加线字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 .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 而:连词,表假设。B . 泉涓涓而始流而:连词,表修饰。C . 就有道而正焉 而:连词,表顺承。D . 敏于事而慎于言 而:连词,表并列。13. (2分)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B .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C . 敏于事而慎于言D . 自古及今,未之有也1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可谓好学也已B .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 . 盍各言尔志D . 阖四竟之内15.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弃,抛弃。B . 见素抱朴,少

6、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C . 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D . 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累:劳累。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16. (2分) 依据课文填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7. (2分) 依据课文论语十则填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18. (2分) 依据课文填空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_,_。”19. (2分) 依据课文填空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0. (2分) 依据课文填空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_,_;及其老也,

7、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 阅读题 (共5题;共32分)21. (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孔子认为一句话可以亡国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2. (10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一)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

8、洁也,不保其往也。”(二)孟子曰:“教亦多术也,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互乡:鲁国的乡名,其乡风俗恶劣。与:赞许保:追究(1) 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2) 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一)中的孔子的思想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23.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楚瓜梁灌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

9、“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节选自新序卷四)简要说出你读这篇文章的启示。24. (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

10、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 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5. (5分) 以“儒学”作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答: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