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1. (6分) (2017高一下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

2、,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

3、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0

4、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化,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这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

5、。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尚不知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8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人类造出的神与鬼,本质上都是以人为原型的,不论它多么狰狞与恐怖。B . 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C . 史前人制作神灵的简化图形

6、,重点在于神面的构造,他们以它来代表神灵的本体,象征神灵的完形。D . 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他们最关注的应该就是神的眼睛。(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良渚人制作的神面,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B . 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C . 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D . 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

7、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而良渚人简化的神面,它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B . 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C . 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经常出现在史前彩陶上。D . 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物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是给它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8、。2. (18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橘子【日本】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这种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心情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 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

9、舍地向后倒去。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

10、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

11、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但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

12、光当中。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着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迎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顿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

13、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的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我”在车上偶遇到的一件小事,使生活在阴暗现实中的“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消极态度,激发了“我”对美好事物的憧憬。B

14、 . 小说中的贫穷乡下姑娘,由于列车员的谩骂,原该登上三等车厢的她慌里慌张地走错了车厢,让文中的“我”认为她极其愚蠢。C . 乡下姑娘艰难地想打开车窗,虽引起我的同情,但因对她印象不好,加上心情沮丧,我还是冷眼旁观,从心里希望她打不开。D . 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不由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对乡下姑娘的看法也有所改变。E . 小说语言生动细腻,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深深地打动人心;乡下姑娘抛橘子的细节极具画面感,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2) “我”为什么“心情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3) 小说中“乡下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

15、要分析。(4) 小姑娘抛出橘子的细节是小说的亮点,请你结合原文谈谈这样说的理由。3. (13分) (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传奇女子林徽因杨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 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

16、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

17、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 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

18、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

19、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20、“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 林徽因才华横溢,光彩照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B . 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C .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D .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赞美之情。E . 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让读者比较全面的了解林徽因,令人感动不已又深受启迪。(2) 文章是为林徽因作传,但第5 自然段却用很多笔墨描写了

21、张爱玲,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

22、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

23、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 , 仍以侯礼葬。(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B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C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

24、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D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枢密院”,宋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B . “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C . “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D . “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

25、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B . 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C . 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公礼葬。D . 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朱亮祖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

26、城据之。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5.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 .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 .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 . “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2) 下列对

27、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 .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 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 .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 .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_不同点:_四、 默写 (共1题;共13分)6. (13分) (2018高二下德阳期中) 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1) 苏轼

28、在赤壁赋写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吟咏诗作的一世之雄的形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周瑜“_,_,_”的儒雅从容的形象。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3) 望海潮下阙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仗也很工稳的两个句子: “_,_”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4)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的句子是“_,_,_!” (5)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词句是说凄苦的哀

29、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7. (2分) (2018镇江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的一生平淡而充足,像清高_的竹,不为世俗感染,而在世界的终点处又献上一点精彩。而我们的愿望和信念则在于,过去那些优秀作品的_和标杆将推动并支撑在未来产生优秀的作品。生活风格是一种选择,不是衡量的准则,也不是生活所必需的,但它是授予人类众多特权中的一种,而不能被任何人_。A . 俭朴 简练等闲视之B . 简朴 简练视同儿戏C . 简朴 凝练等闲视之D . 俭朴 凝练视同儿戏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上海世博会举行的香港活动周为游客安排了包括音乐欣赏、电影展播、时装表演以及智能卡先进应用科技展览在内的一系列内容。B . “中国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被人误解了,以为就是在核桃上面刻条船什么的,反而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大国气度被忽略了。C . 在家乐福超市买的牙膏盒上的外贴标签显示有效期为2013年,但撕开这个标签,盒上印的有效期却为200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