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课件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1/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1.gif)
![药剂学实验课件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1/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2.gif)
![药剂学实验课件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1/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3.gif)
![药剂学实验课件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1/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4.gif)
![药剂学实验课件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1/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b55d15e4-0c17-4a57-9c4e-b062f3196f4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剂学实验,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风雨同舟,实验内容,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 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称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用溶媒为水、
2、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低分子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溶解混合过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以水为溶剂时,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又称为亲水胶体溶液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成的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在药剂中应用较多,如混悬剂中的助悬剂、乳剂中的乳化剂、片剂的包衣材料、血浆代用品、微囊、缓释制剂等都涉及高分子溶液。,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三、实验内容 (一)
3、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1处方,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2制法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过滤,滤液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 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每次0.1-0.5ml,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二)胃蛋白酶合剂 1.处方 胃蛋白酶(1:3000) 3g 稀盐酸 2ml 甘油 20ml 蒸馏水 加至100ml,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2.制法 取稀盐酸与处方量约三分之二的蒸馏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使膨胀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甘油混匀,并加
4、蒸馏水至足量,即得。 3. 用途 有助于消化蛋白,适用于肠胃发酵性消化不良及胃酸缺乏等症。,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四、思考题 1碘化钾在碘酊剂处方中起何作用? 2简述高分子溶液的溶胀过程。,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3了解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
5、F(V/V0)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2)改变溶媒或浓度 溶剂改变的速
6、度愈剧烈,析出的沉淀愈细,所以常以含醇制剂为原料时应用。多将酊剂等含醇制剂以细流状加到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析出大块沉淀。 (3)采用高分子助悬剂作稳定剂,应先将这些高分子物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胶浆使用。 (4)处方中如有盐类,宜先制成稀溶液加入,防止发生脱水作用。,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进行研究,所用的方法有: 1微粒大小的测定:微粒大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 2沉降速度的测定:反映助悬剂、絮凝剂的稳定效果; 3沉降容积比测定:评价助悬剂和絮凝剂的效果; 4絮凝度的测定:比较絮凝剂的絮凝程度; 5流变学测定:确定混悬剂的流动类型; 6重新分散试验:评
7、价混悬剂的再分散性; 7电位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三实验内容 (一)炉甘石洗剂(亲水性药物的混悬液) 1处方 按表4-1配制炉甘石洗剂,表4-1 不同炉甘石洗剂的处方组成,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2制法 炉甘石、氧化锌过120目筛(颗粒如果足够细可以不用过筛);羧甲基纤维素钠0.25g,加水25ml, 溶胀后加热溶解成胶浆; 聚山梨酯-80 1ml,加水25ml溶解; 西黄蓍胶0.25g, 加乙醇数滴润湿均匀,加蒸馏水25ml于研钵中,研成胶浆; 枸橼酸钠0.25g,加水25ml溶解;5%新洁尔灭溶液0.1ml,加水25ml溶解;三氯化铝0.1g,加水25ml溶解。
8、,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7个处方均采用加液研磨制备。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至糊状,再按处方量加入枸橼酸等其它成分研磨均匀倒出,研钵用10ml水冲洗,将药液合并后加水至50ml混匀即得炉甘石洗剂。,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3用途 有轻度收敛止痒作用。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4质量评定 测定沉降容积比F(Hu/Ho) 将配制好的各洗剂置100ml具塞量筒中,密塞,振摇1分钟,记录初高度Ho,再分别将放置5、10、20、60分钟的沉降物高度Hu记录。,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四.思考题 1.以沉降容积比F(Hu/Ho)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得出什么结果?
9、2. 观察各处方的外观质量、以倾倒性、重新分散性的难易,全面评价后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Stokes定律并结合处方分析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 2. 比较不同乳剂及乳化方法制备乳剂的分散相粒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油乳化HLB值的测定方法。,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一般直径在0.1-100m;包在液滴外面的液
10、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乳剂类型有单乳剂(O/W型,W/O型)和复合乳剂(W/O/W型,O/W/O型)。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有稀释法(水)和染色镜检法(水/油性染料)。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提高稳定性,其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乳化剂的稳定机理是通过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小量制备乳剂时,可采用在乳钵中研磨或瓶中振摇等方法;大量生产乳剂时,
11、采用搅拌机、乳匀机和胶体磨来制得。由于用一种乳化剂时往往难以达到这种要求,故通常将两种以上的乳化剂混合使用。Griffin和Davies提出寻找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和测定被乳化的油所需HLB值的方法来选择乳化剂。HLB值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水和油的综合亲和力。每种乳化剂都有其固定的HLB值,一般818为适合制备O/W型乳剂,38为适合制备W/O型乳剂。被乳化的油所需的HLB值与乳化剂的HLB值越接近乳剂越稳定。,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是将两种以上已知HLB值的乳化剂,按上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成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与油制备成一系列乳剂,
12、在室温条件或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离心法)观察所制乳剂的乳析速度。稳定性最佳的乳剂所用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即为该油乳化所需的HLB值。,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三、实验内容 (一)液状石蜡乳 1处方,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2制法(干胶法) 将阿拉伯胶粉与西蓍黄胶粉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体石蜡12ml,稍加研磨,使胶粉分散后,加水8ml,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声,形成浓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再加水10ml研磨后,加入尼泊金乙酯醇溶液、糖精钠和香精,研匀,即得。 3用途 轻泻剂。用于治疗便秘,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瘤、疝气、痔及手术后便秘的病人,可以减轻排便的痛苦。,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二
13、)石灰搽剂 1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 10ml 花生油 10ml 2制法(新生皂法) 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瓶中,加盖振摇至乳剂生成。 3用途 用于轻度烫伤。具有收敛、保护、润滑、止痛等作用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三)液体石蜡乳化所需HLB值的测定 1 处方组成 表1 液体石蜡乳中乳化剂的不同配比及其HLB值,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按表3-1所列处方用量配制五种含不同HLB值混合乳化剂的液体石蜡乳(吐温80和司盘80的HLB值分别为15和4.3)。 2制法 按上表中各处方用量,分别将液体石蜡、吐温80和司盘80加入具塞量筒中,上下振摇20次,加蒸馏水至30ml,振摇30次后,静置,
14、经5、10、30、60分钟后,分别测量其水层高度,记录于表3-2,并判定哪一处方较稳定。,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表2 不同HLB值乳化剂对液体石蜡乳稳定性的影响,根据观察结果,液状石蜡所需HLB值为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四)乳剂类型鉴别 1 稀释法 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1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 2 染色镜检法 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液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
15、根据内外相染色判断)。同时观察乳剂液滴的大小是否均一。,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四. 思考题 1影响乳化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石灰搽剂的乳化剂是什么?属何种类型的乳剂? 3根据哪些条件来判断乳剂的类型? 4分析液体石蜡乳的处方并说明各成分的作用。,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阿司匹林散剂的制备,熟悉制备散剂的基本工艺过程。,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根据散剂的用途不同其粒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的散剂能通过6号筛(100目,150m)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难溶性药物、收敛剂、吸附剂、外用散能通过7号筛(120目,
16、125m)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眼用散应全部通过9号筛(200目,75m)等。,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散剂具有以下特点:散剂粉状颗粒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要注意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工艺流程:物料 粉碎过筛混合(辅料) 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三实验内容 (一) 阿司匹林散 1处方 阿司匹林 30g 淀粉 10g 2制法 分别取阿司匹林、淀粉于研钵中研细,过80目筛网;将阿司匹林、淀粉于研钵中研磨
17、混匀,分包即得。,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二)制酸散的制备 要求:掌握不同比重药物混合的原则;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1处方 氧化镁 6g 碳酸氢钠 6g 1 制法 (1)取氧化镁、碳酸氢钠分别研细;(2)先将氧化镁置于干燥乳钵内,再将碳酸氢钠加入,研磨均匀,过筛,分包,即得。,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2操作注意:制酸散中,因氧化镁质轻,故研磨时应先将氧化镁放入乳钵中,然后加入碳酸氢钠,这样可以避免质轻药物上浮或飞扬,同时容易混合均匀。 3 作用与用途 制酸剂。,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三)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 要求:掌握毒、剧药物或药理作用强的药物倍散的制法;熟悉倍散的混合原则;了解倍散均匀度的检查方
18、法。 1.处方 阿托品 0.1g 胭脂红淀粉 0.1g 淀粉 加至10g,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2.制法 (1)1胭脂红淀粉的制备:胭脂红0.05g置乳钵中,加乙醇0.51ml,研磨使溶解,加入淀粉4.95 g ,研磨均匀,于5060干燥,过80目筛即得(量太少,可以不用过筛)。 (2)研磨淀粉,使乳钵内壁饱和后倒出;将阿托品与等容的1胭脂红淀粉在乳钵中混匀,再按照等量递加法操作混匀,即得。,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3 外观均匀度检查:取适量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5平方厘米,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出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与色斑。也可显微镜下观察。 4 作用: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
19、体分泌,扩瞳。,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四. 思考题 1参考实验讲义及操作要点写出实验步骤。,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阿司匹林颗粒的制备,熟悉制备颗粒剂的基本工艺过程。,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颗粒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颗粒剂既可直接吞服,又可冲入水中饮服。,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颗粒剂与散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服用方便,根据需要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颗粒剂; 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根据包衣材料的性质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但包衣时需注意颗粒大小的均匀性以及表面光洁度,以保证包衣的均
20、匀性; 注意多种颗粒的混合物,如各种颗粒的大小或粒密度差异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制备过程如下: (1)制软材 将药物与适当的稀释剂(如淀粉、蔗糖或乳糖等)、崩解剂(如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等)充分混匀,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粘合剂制软材。制软材是传统湿法制粒的关键技术,粘合剂的加入量可根据经验“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准。,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2)制湿颗粒 颗粒的制备常采用挤出制粒法。将软材用机械挤压通过筛网,即可制得湿颗粒。除了这种传统的过筛制粒方法以外,近年来开发许多新的制粒方法和设备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化(沸腾)制粒,流化制粒可在一台机
21、器内完成混合、制粒、干燥,因此称为“一步制粒法”。,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3)颗粒的干燥 除了流化(或喷雾制粒法)制得的颗粒已被干燥以外,其他方法制得的颗粒必须再用适宜的方法加以干燥,以除去水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常用的方法有箱式干燥法、流化床干燥法等。 (4)整粒与分级 在干燥过程中,某些颗粒可能发生粘连,甚至结块。因此,要对干燥后的颗粒给予适当的整理,以使结块、粘连的颗粒散开,获得具有一定粒度的均匀颗粒,这就是整粒的过程。一般采用过筛的办法整粒和分级。,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5)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含量检查与粒度测定等,按剂量装入适宜袋中。颗粒剂的贮存基本与散剂相同,但
22、应注意均匀性,防止多组分颗粒的分层,防止吸潮。,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三实验内容 1处方,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2制法 将0.2g酒石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克淀粉分散均匀,加热搅拌至糊化,即得(用手试粘度是否合格,煮浆法效果好些)。取阿司匹林与淀粉混匀,加入温的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8目筛制粒,颗粒于40-60干燥30min后(平铺,经常翻动),再经16目筛整粒,然后分剂量包装即得。,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3溶化性检查 取供试颗粒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或可允许有轻微混浑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混悬型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遇水时应立即产生二
23、氧化碳气体,并呈泡腾状。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还有粒度、干燥失重、含量以及重量差异等检查项目。,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四. 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颗粒,如何避免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其原理是什么?,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阿司匹林片的制备,熟悉制备片剂的基本工艺过程。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片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的制法分为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湿法制粒压片。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多数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其制备要点如下: 1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含量小或含有巨
24、毒药物的片剂,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2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3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对一些遇胃液易破坏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为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为延缓某些药物的作用,或使某些药物能定位释放,可通过适宜的制剂技术制成控制药物溶出速率的片剂。,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三实验内容 1处方(300片用量),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2制法 将100ml含有0.2g酒石酸煮沸的蒸馏水加到15g的淀粉中,搅拌,制得15
25、%的淀粉浆。取阿司匹林与淀粉混匀,加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8目筛制粒,颗粒于40-60干燥30min后,再经16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滑石粉(1.5g 约3%)混匀后压片。,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四. 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片,为何不用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其原理是什么?,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二、实验原理和基本概念 1片重差异,直接影响片剂的剂量准确性。另外,片剂的质量标准还包括药物的均匀度和片剂的外观等。 2硬度 片剂应有足够的强度,以免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破碎或被磨损,以保证剂量准确。一般能承受30-40N的压力认为合
26、格。,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3崩解度 片剂服用后,必须破碎成小颗粒,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利于药物的溶出。崩解是溶出的前提条件。 4溶出度 药物从崩解后的颗粒中溶出后才能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一些难溶性药物的片剂,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因此片剂的溶出度是体外和生产中重要的质量指标。 另外,片剂的质量标准还包括药物的均匀度和片剂的外观等。,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三、实验内容 1片重差异 取20片复方APC片精密称定总重,求得平均片重,再分别称定各片的重量。 2硬度 手工检查法:取一药片置于中指、食指间,以拇指用适当压力压片,不应立即碎裂为两半以上的碎块。 应用片剂硬度仪进行测定。,实验
27、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3. 崩解时间 使用吊篮法,取药片分别置于崩解仪的玻璃管中,吊篮浸入1000ml烧杯中,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离烧杯底部25mm,按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往复运动(每分钟3032次),烧杯内崩解液体介质一般为水,水的填加量需使水位高度在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调恒温至371。从片剂置于玻璃管时开始计时,至片剂全部或崩解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为止,该时间即为片剂的崩解时间。,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片6片,普通片剂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完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4溶出度测
28、定 采用转篮法测定,每篮中放入扑尔敏片2片,以人工胃液900ml(浓盐酸9ml加水至1000ml配制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注意:一定要用1000大量筒定量取900ml。转速为每分钟50转,采用微孔滤膜,在5、10、20、30、40、45分钟过滤取样,每次抽取溶液5ml,并补充溶出介质5ml,照分光光度法,在264nm处测定吸收度,按C16H19ClN2C4H4O4的百分吸光系数为217计算溶出量,并作图。,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百分吸光系数:浓度为1%(1g/100ml 即10mg/ml)比色皿1cm 的吸光系数。 45分钟限度为标示量的70%。,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表1 扑尔敏片溶
29、出速度测定数据,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四. 思考题 1.一般片剂的崩解时限为多少? 2.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还需要测定其溶出度?,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
30、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三、实验内容 (一)0.5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小容量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
31、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3)调节溶液pH在最稳定pH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金属离子对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Vitamin C溶液中含有0.0002mol/L铜离子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依地
32、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1. 处方: 维生素C 5.0g 碳酸氢钠 约2.4g(调pH 5.07.0) 焦亚硫酸钠 0.2g 依地酸二钠 0.00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2.制法: (1)原辅料质检与投料计算 供注射用的原料药与辅料必须经检验达到注射用原料标准才能使用。按处方计算投料量,如注射剂灭菌后含量下降,应酌情增加投料量 (2)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锯口圆口灌水热处理洗涤烘干,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3)注射液的配制 除二氧化碳:取注射用水120ml,煮沸,放置至室温,或通入二氧化碳(约2030min)使其饱和,以除去溶解其中的氧
33、气,备用。 溶解:按处方量加依地酸二钠,加至80ml注射用水中溶解,加Vitamin C使溶解,加焦亚硫酸钠溶解。 调pH: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不断搅拌使完全溶解,继续搅拌至无气泡产生,调节药液 pH5.8-6.2。,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吸附:加0.1g针用炭,室温搅拌10min。 过滤:用滤纸过滤除炭,再用0.45um的微孔滤膜精滤。 补液与灌封: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检查澄明度。,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4)灌注与熔封 将过滤合格的药液,立即灌装于2ml安瓿中,通二氧化碳于安瓿上部空间,要求装量准确,药液不沾安瓿领壁。随灌随封,熔封后的安瓿顶部应圆滑、无尖头、鼓泡或凹陷现象。 (5)灭菌与检漏 将灌封好的安瓿用100流通蒸气灭菌15分钟。灭菌完毕立即将安瓿放入1%亚甲兰水溶液中,剔除变色安瓿,将合格安瓿洗净、擦干,供质量检查。,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二)5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大容量注射的制备) 1 处方 葡萄糖(无水) 10g 稀盐酸 调pH 3.25.5 注射用水加至 200ml,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2制备 溶解:按处方量称取葡萄糖,加适量热注射用水溶解,配成5060的浓溶液。 调pH:用稀盐酸调节pH至4.5。 吸附:加上述浓溶液的0.3(g/ml)针用炭,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造纸完成工段智能装备合作协议书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听评课记录3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听课评课记录
- 环境评估公司合并合同(2篇)
-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听评课记录
-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公民权利2课时 听课评课记录
-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27.2.1 第4课时《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7.1.1《 有序数对》
-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5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听课评课记录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听课评课记录(3、4、5课共8课时)
- 烹饪实训室安全隐患分析报告
- 《金属加工的基础》课件
- 运输行业春节安全生产培训 文明驾驶保平安
- 体验式沙盘-收获季节
- 老年护理陪护培训课件
- 2019年420联考《申论》真题(山西卷)试卷(乡镇卷)及答案
- 医院投诉纠纷及处理记录表
- YY/T 0698.5-202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 酱香型白酒工厂设计
- 【深度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100字】
- 牵引管道孔壁与管道外壁之间注浆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