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1页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2页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3页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4页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猪的主要寄生虫病,一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流行较广,严重地危害着3-6个月龄的仔猪,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死亡。 病原 猪蛔虫的成虫,可在猪的小肠腔里寄生710个月,是一种淡黄白色、圆拄状的大型线虫,雄虫体长1215,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体长为20-40。,雌虫产出大量的虫卵(一条雌虫一昼夜可产1020万个虫卵),随病猪的粪便排到外界并污染水和土壤等。虫卵在潮湿的场所才能发育,如在10-37潮湿环境里,夏季需要1530天,可发育成感染卵,冬季一般不发育。当猪吞食了饲料、饮水和土壤中的感染卵后,卵壳经小肠的消化、溶解,卵中的幼虫逸出,钻入肠壁移

2、行和发育。多数幼虫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入肝或少数钻透肠壁,从腹腔移行至肝,再随血液循环经心脏到肺脏。幼虫在肺壁的毛细血管或肺泡腔内生长、发育后,经细支气管、支气管移行到咽喉部。再经口腔吞咽到消化道,在小肠里发育为成虫。在猪体内由虫卵发育为成虫,需经23个月。,流行特点 猪蛔虫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病猪粪便中的感染卵,污染着外界环境的土壤、饮水、饲料和其他物体。健康猪吞食了这些污染物中的感染卵而遭到感染。 猪蛔虫的虫卵,在外界环境里,耐冷冻、耐干燥。如在零下30的环境中,还可活几分钟;在零下13到零下27的环境中不死亡也不发育;在35以上,发育异常。阳光直射67小时能杀死虫卵。,症状 感染猪蛔虫后的

3、发病情况与猪体的年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良好,体质健壮的不显症状。一般仔猪常因幼虫在体内移行而引起蠕虫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不振等。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流涎、精神沉郁等。成虫大量寄生在小肠内,可发生肠炎、肠阻塞和肠破裂,若钻入胆管,可表现黄疸等。又因虫体的毒素作用,可引起仔猪痉挛、皮疹等过敏表现。,诊断 猪蛔虫病的诊断,除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外,尚可依靠实验室诊断和尸体剖检。 1实验室诊断法 取被检粪便,进行虫卵检查。猪蛔虫的受精卵呈黄褐色短椭圆形,卵壳较厚,外膜呈凸凹不平的波浪状,受精卵长5683微米,宽4657微米,卵内含有一个未分裂的卵细胞。未受精

4、卵的形状稍长,一般长6398微米,宽4060微米,卵壳外膜较薄又不规整。 2. 尸体剖检 剖检时,可在小肠里发现成虫。为了发现哺乳期仔猪的早期蛔虫病,可取肺和肝脏分离幼虫,以求确诊。,防治 治疗猪蛔虫病的常用药物如下: 1兽用敌百虫 口服量 每千克体重0.1克,但总量不能超过7.0克,拌入饲料中,空腹喂给。若病猪体弱者,可按每千克体重0.15克,分为两次喂服,间隔半天。怀胎母猪慎用。个别病猪服药后,可能出现流涎、呕吐、肌肉战栗等副反应,不久即可消失。必要时可用硫酸阿托品25毫升,皮下注射解救。 2驱蛔灵 (哌哔嗪) 按每千克体重用枸橼酸钠哌哔嗪0.3 克,或磷酸哌哔嗪0.25 克,每天一次,连

5、服23次,或混入水中二十四小时内喂完。 3 噻苯唑 按每千克体重用0.050.15 克。口服,可按0.10.4的比例混拌在饲料中喂服。 4 左旋咪唑 口服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可按每千克体重8-10毫克。 预防猪蛔虫病,应创造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应经常清扫、消毒猪圈和运动场,粪便及时处理;对饲料、饮水和饲养管理用具等,防止被虫卵污染;定期驱虫,对怀胎初期的母猪和27个月龄的仔猪,应分次进行药物驱虫。,二旋毛虫病,猪的旋毛虫病是由旋毛线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横纹肌肉而引起的一种寄生线虫病。本病除感染猪以外,狗、猫、鼠、兔、狼、狐狸及人等均可感染,是人、畜共患的蠕虫病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很

6、大。,病原 旋毛线虫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阶段,都寄生在同一宿主,但虫体的继代,需要更换宿主。寄生在猪小肠里的旋毛形线虫的成虫,也称为“肠旋毛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 。,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04.0毫米。虫体前部较细,后部稍粗,雌虫产出的幼虫,可钻入肠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全身横纹肌纤维中生长,逐渐卷缩成螺旋状,称为“肌旋毛虫”。由于幼虫的机械和代谢产物的刺激,周围形成包囊。包囊大约经69个月,开始钙化,但幼虫在钙化了的包囊内仍能生存,可保持感染能力数年或十数年之久。,猪吞食了带虫的猪肉或鼠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并在小肠中发育成长,经两昼夜可变成性成熟的旋毛虫,这种成虫在

7、肠腔内进行交配后,雄虫死亡。受精后的雌虫可生活一个半月(2545天)。一条雌虫在产完数千条幼虫后死亡。幼虫随血液循环再分布到猪体全身各横纹肌里寄生。,预防 猪体肌肉中有活力的猪旋毛虫的幼虫,是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来源。带虫的野生动物和鼠类,是猪旋毛虫病流行的自然疫原。因此,预防本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执行屠宰猪的卫生检验制度。肌旋毛虫主要寄生在猪的膈肌和肋间肌,检验时取膈肌脚,先行肉眼观察肌纤维内是否有小白点样病灶,并剪下24个麦 粒大小的肉块,并列夹在两片玻璃板中间,将肉块压薄后,用低倍镜检查。按规定,若在24块肉样中不超过5个包囊或钙化的幼虫时,经高温处理后可食用。若超过5个包

8、囊时,应销毁或作工业原料。 2. 养猪设圈,不让猪乱跑。扑灭鼠类,对狗鼠尸体,应焚毁或深埋,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 3. 发现疫情时,应做疫情调查,制定防制措施。,治疗 1. 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300毫克拌料,连用10天。 2. 甲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20毫克拌料内服,连用57天。,三 猪疥螨病,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寄生在猪的皮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也称疥藓或疥疮。本病以皮炎和奇痒为特征,大、小猪均可感染。除猪以外,其他家畜也可被不同变种的疥藓虫所寄生。,病原 疥螨在宿主的皮肤内挖掘隧道并在其中寄生。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虫卵呈卵圆形,约长150微米,宽1

9、0微米。虫体的头、胸和腹融合在一起,呈背腹扁平圆形。幼虫体长为0.110.14毫米,形态似成虫,但只有3对脚。若虫和成虫皆为4对脚。雄虫的大小,长0.220.33毫米,宽0.160.24毫米,雌虫的大小,长0.330.50毫米,宽0.280.35毫米。从卵发育到成虫,约需815天。雄虫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虫可在隧道里活45周。,流行特点 在秋冬季节,疥螨病蔓延较广,特别是 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疥螨较易在猪体上 繁殖。病猪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因素,健康 猪主要是通过直接与病猪或被其污染的物 体相互接触而感染 .,症状 主要是皮肤发炎、脱毛、奇痒和消瘦。通常开始发生于皮肤细薄、体毛短小的头部、眼窝、

10、颊及耳部,并可蔓延到颈、肩胛、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等部位。 病初,患部皮肤发红并表现剧痒,经常往墙角、柱栏等处磨擦或搔痒,进而皮肤出现小结节,形成水泡或脓疮,破溃后结痂脱毛。严重时皮肤肥厚粗糙、干裂,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顿、消瘦、发育停滞和贫血等全身症状。,诊断 本病的确诊要靠实验室诊断。 1. 刮取病料 用凸刃小刀,在刀刃上蘸些甘油、煤油或液体石蜡等,在病猪的患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先刮下表层痂皮,再用力刮至稍微出血为止,然后收集湿润的皮屑。 2. 检查方法 (1) 直接检查法 将刮取粘在刀刃上的皮屑病料,直接涂布在载玻片上镜检。可滴加一些液体石蜡或50甘油水溶液,观察活螨。 (2)

11、沉淀法 将刮取的皮屑病料,放在试管中,加上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煮沸数分钟或浸泡2小时,自然沉淀或离心数分钟后,取沉渣少许夹在两片载玻片之间,用低倍镜检查虫体。 (3) 漂浮法 用沉淀法处理后,在沉渣中加入60次亚硫酸钠溶液,充分混匀,离心或静止10余分钟后,取表层液,镜检虫体。,防治 治疗疥螨病猪应先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饲养。用温水刷洗病猪的痂皮后再用药液,以充分发挥药液的杀虫作用。常用的杀螨药物及用法如下: 1. 0.51.0敌百虫水溶液,涂擦或喷洒患部,每天一次。 2. 0.05辛硫磷涂擦、喷雾或药浴两次,间隔五天。 3. 烟草水 取烟草末或烟叶一份,加水20份浸泡一天,再煮沸一小时后

12、,捞除烟叶,用水溶液擦洗患部。 4. 阿维菌素注射液 每头11.5毫升,肌肉或皮下注射。 5. 碘硝酚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毫克颈部皮下注射,七天后重复用药一次。,预防猪疥螨病的发生,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通风。冬季应勤换垫草。 2. 新输入的猪只,应先行隔离观察,无病者方可合群饲养。 3.对病猪所污染的圈舍用20的生石灰水或12来苏尔或1敌百虫溶液喷洒消毒均可。 4. 对病猪应隔离饲养,及时治疗。,四 弓形虫病,猪的弓形虫病是由孢子虫纲的刚第弓形虫寄生在猪、牛、羊、狗、猫和人等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 近几年来,我国有些地区所谓的“猪无名高热病

13、”可能多数是这种急性型猪弓形虫病。 寄生于各种宿主体内的弓形虫,在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均无差异。小鼠、豚鼠、兔等实验动物均可感染。,病原 弓形虫在宿主体内寄生,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各异。 1.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有滋养体和包囊两型 (1) 滋养体 主要发现在急性病例的腹水和有核细胞的胞浆里。呈新月状或弓形,长47微米,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园。正在繁殖中的虫体,形状还可能有圆形或卵圆形。用姬氏液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色,偏于钝园一端。 (2) 包囊 常发现在慢性病例的脑、肌肉、心、肺、肝、肾等实质细胞内,呈卵圆形囊状,卵膜较厚。包囊长约51微米,宽为10微米,囊内含有数目不同

14、的滋养体。,2. 弓形虫在终末宿主猫体内有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三型。 (1) 裂殖体是在猫的肠上皮细胞中寄生,呈圆形,内含许多裂殖子。 (2) 配子体也是在猫的肠上皮细胞中寄生,小配子体色淡,核疏松;大配子体的核小而致密,并含有颗粒。 (3) 卵囊可发现在猫粪中,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囊壁分两层。大小为91111微米,感染性卵囊内有两个卵圆形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四个子孢子。 当猫经口吞食了弓形虫的感染性卵囊或含有滋养体的包囊后,侵入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以裂殖生殖的方式繁殖出大量的裂殖子。到一定阶段,一部分裂殖体变为配子体,进行有性繁殖的配子生殖,所产生的卵囊,随猫粪排到体外,在适

15、宜的条件中,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进入猫体的包囊中的滋养体,可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脏器、组织并侵入有核的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包囊型虫体,可在细胞内存活数年。 当猪等家畜和人经口、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感染了含有包囊或被感染性卵囊所污染的食物后,虫体则经血液循环在宿主的某些脏器和组织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在有核细胞内行出芽生殖,产生许多滋养体(速殖子),即出现急性弓形虫病症状。当动物或人体质较强,侵入的虫株毒性低时,即形成包囊体(缓殖子),宿主表现慢性弓形虫病症状,尤其在人体内表现更为明显。,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潜伏期为37天。病初体温上升到4042,呈稽留热,食欲逐渐减退以致废绝,精神萎顿,便

16、秘,有时下痢,呼吸困难,病猪出现犬坐腹式呼吸,伴有咳嗽或呕吐。有的四肢及全身肌肉僵直,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耳及体躯下部有瘀血斑,急性型病程为1015天,即发生死亡。,诊断 确诊猪的弓形虫病,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1. 镜检虫体 取可疑病畜或死后病畜的脏器、组织和体液,制成涂片、压片或切片,镜检虫体。 2. 动物接种 将病料接种于小鼠、豚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可以分离出纯的虫株。 3. 血清学诊断 可用间接血凝试验、ELISA、中和抗体试验、荧光抗体法等进行诊断。,防治 治疗本病以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和抗菌增效剂联合应用为佳。 弓形虫的卵囊,可随猫的粪便散布并污染外界环境;健康家畜和肉食兽可通过口

17、、眼、鼻、咽、呼吸道、肠道和皮肤感染弓形虫;病畜和带虫者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排泄物、乳汁、流产胎儿和胎盘等处可能有弓形虫,因此弓形虫病的预防,应着眼于切断弓形虫发育繁殖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家畜免遭感染和防止病原体污染外界环境等综合性措施,猪场禁止养猫,以杜绝本病的发生和流行。,1 红弓注射液:猪肌注每头510毫升,每天一次,共35天,同时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每天两次,连用35天。 2. 磺胺6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7克,每天肌注一次,共35天。同时肌注瘦肽,每头1毫升,连用3天。 3. 12复方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SMP2),每头肌注一毫升,每天一

18、次,连用4天,同时肌注卡那霉素,每头5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4天。,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一 牛、羊肝片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在以反刍 兽为主的各种家畜和人的肝脏胆管里所引 起的一种蠕虫病。表现为肝实质和胆管发 炎或肝硬化,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继发消 化机能及代谢机能紊乱。一般呈地方性流 行。,病原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病原体有肝片形吸虫和大 片形吸虫两种。成虫形态基本相似,虫体扁平, 呈柳叶状,是一类大型吸虫。 肝片吸虫的成虫,长2030毫米,宽513毫 米。虫体前端有锥状突起,锥突底部向两侧扩展 为“肩”状。大片形吸虫的成虫,长为2575毫米 ,无明显的双“肩”,虫体两侧较平直。

19、两种吸虫 的虫卵不易区别,均呈长椭圆形,黄褐色,窄端 有卵盖,大小长0.1170.15毫米,宽0.070.082 毫米。,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肝脏胆管里,虫卵随胆汁进 入小肠,同粪便一起排到外界。在一定的温度和 有水的环境里,一般需经1025天,虫卵内的胚 胎可发育并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小椎 实螺体内发育,经过胞蚴、雷蚴等发育阶段,尔 后成为尾蚴,尾蚴逸出螺蛳体,附着在水草及其 他物体上变成囊蚴,当终末宿主吞食了囊蚴以 后,囊蚴可寄生在宿主的肠内脱囊,穿透肠壁, 进入腹腔,钻入肝实质或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 在肝脏的胆管内发育为成虫,共需34个月。成 虫在胆管内可寄生35年之久。,症状 患肝

20、片吸虫病的牛、羊,其临床症状表现与虫 体的寄生数量、宿主的体质、年龄、饲养管理条 件有关。在饲养管理条件差或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畜体抵抗力弱而又遭到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出现较明显的症状。 急性症状多发生于羊和犊牛。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常在35天内死亡。最常见的慢性症状,主要是贫血、粘膜苍白、眼睑及体驱下垂部位(下颌间隙、胸下、腹下等处)发生水肿,被毛粗乱而干燥易脱断,无光泽,食欲减退或消失,肠炎等,往往死于恶病质。 片形吸虫多发生于潮湿、多水地区。羊主要在夏秋两季易被感染,诊断 应综合症状和流行情况及粪便虫卵检查等进行综合判定。粪检时,因为片形吸虫的虫卵

21、比重较大,可用反复洗涤沉淀法,效果较佳。 死后剖检时,发现成虫易确诊。 防治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 1. 硫双二氯酚(别丁)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牛按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羊按每千克体重3575毫克,配成悬浮液口服。,2. 四氯化碳 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对粘膜有刺激性,可装在胶囊内,口服或混于等量的液体石蜡进行瘤胃或肌肉注射。成年羊2毫升,羔羊1毫升。牛对四氯化碳较敏感,以中毒,可按每100公斤体重用34毫升(总量不可超过30毫升)与等量液体石蜡混合后,分多点肌肉注射。 3. 硝氯酚 牛按每千克体重35毫克,羊按每千克体重4毫克一次口服。 4. 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一次口服。 5. 五氯

22、柳胺 对成虫有高效祛除作用,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残留时间短,适合于奶牛、羊及冬季慢性肝片吸虫病。 6. 肝蛭净(三氯苯唑) 有高效,每千克体重612毫克,经口投服。,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搞好定期预防性驱虫 在本病流行的贛北地区, 一年内应搞好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时期的两次全 群驱虫;在贛南地区,一年可进行三次驱虫。 2. 加强放牧期间的管理 在本病流行地区,应尽量 选择在高燥地带建立牧场和放牧。每一个半月至 两个月轮换一次牧地。放牧期间尽量注意保护水 源的清洁,免遭污染,最好改用井水或设饮水处。 若用水草喂牛、羊时,应彻底晒干后饲喂。 3. 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1) 在放牧场所,

23、通过对牧草地的改良, 创造不利于椎实螺生存的环境条件,配合 水利建设及农田管理,改善排水,平整低 洼地,填平水塘、沟渠和污水池等。 (2) 药物灭螺 为了保护小面积的水源, 可使用各种灭螺剂。如用1:5000硫酸铜或 用石灰、氨水或茶籽饼等。每亩稻田可施 用20的氨水20公斤或茶籽饼45公斤, 稀释后喷洒。,二 牛、羊绦虫病,牛、羊的绦虫病是由莫尼茨属绦虫、曲 子宫属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三个属的绦虫 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里而引起的 一类反刍兽消化道蠕虫病。轻者使幼畜发 育不良,重者也可致死。其中莫尼茨绦虫 的致病力最强,常呈混合感染。,病原 牛、羊的小肠里,常有不同属的各种绦虫寄生,最常见

24、的有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 莫尼茨属绦虫为乳白色,扁平带状,长为1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吸盘。体节短而宽,每个成熟节片里,各有两组生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体节的两侧边缘,虫卵近似圆形或三角形,直径约为5667微米。 曲子宫属绦虫,长约2米,成熟节片内有一组生殖器官,子宫呈横行直管状,并有很多弯曲的侧枝。 无卵黄腺属绦虫的节片较狭窄,成熟节片内有一组生殖器官。子宫呈带状,位于节片中央,没有卵黄腺。,这三个属绦虫的发育规律相似。在宿主小肠内的成虫,含有大量虫卵的孕卵节片,不断脱落,随粪便排出,孕卵节片崩解后,虫卵随粪便散布并污染外界环境。虫卵被某些种类的地螨(土壤螨)吞食后,虫卵中的六钩

25、蚴,在螨体内约经25个月,生长发育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似囊尾蚴。牛、羊等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后,幼虫吸附在牛、羊的小肠粘膜上,需40天左右,发育为成虫。在牛羊体内可寄生26个月。,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观察病畜粪便中的孕卵节片,以及用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等方法,必要时可进行诊断性驱虫或剖检淘汰病畜,发现虫体以求确诊。 防治 驱除牛、羊绦虫可用下列药物: 1.吡喹酮 牛每千克体重50毫克,羊每千克体重60毫克,灌服,效果很好。 2. 硫双二氯酚 牛每千克体重用3040毫克;羊每千克体重用3575毫克,口服。,3. 氯硝柳胺(灭绦灵)。牛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羊按每千克体重6075毫克,一

26、次口服。 4. 甲苯咪唑 牛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羊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一次口服。 5.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措施,重要的是摸清病情,搞好计划性成熟期前驱虫或预防性驱虫,才能逐渐消灭与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本病流行较严重的地方,对放牧牛、羊群尽可能地避开地螨大量孳生的地带,尽量选择安全的高燥牧地进行放牧。,三 、 牛、羊焦虫病(梨形虫病),牛、羊的焦虫病,是由焦虫(又称血孢子虫或梨形虫)寄生在牛、羊血细胞或血浆内引起的一类血液原虫病。因通过硬蜱传播,故本病多在硬蜱活跃季节里爆发和流行。我国南方多发生牛的巴贝斯焦虫病,而北方多为牛的泰勒焦虫病。 牛的巴贝斯焦

27、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焦虫或牛巴贝斯焦虫,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多呈现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故又称为“红尿症”。,病原 双芽巴贝斯焦虫是一种大型焦虫,较常见的典型形态呈梨籽形,长度大于红细胞的半径。由两个虫体以其尖端成锐角相连,多位于红细胞的中央。另有环形、圆形、椭圆形、变形虫形等。本病由牛蜱属、血蜱属和扇头蜱属的若干种蜱进行传播。 牛巴贝斯焦虫是一种小型焦虫,较常见的典型形态也是梨籽状,长度小于红细胞的半径,由两个虫体以其尖端成钝角相连,多位于红细胞的边缘。由硬蜱属、牛蜱属和扇头蜱属的若干蜱种蜱进行传播。,硬蜱是一类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其生长、发育分虫卵、幼虫和若虫和成虫等四个

28、变态阶段。当雌蜱吸食病牛血液时,将寄生在红细胞中的焦虫随血液吸入蜱体内发育,繁殖,并可经硬蜱的虫卵传给下代幼蜱,在幼蜱的唾液腺细胞里发育到感染阶段。当幼蜱吸食健康牛血时,将焦虫接种到牛体内,在牛的红细胞内,继续发育繁殖,而引起病害。,诊断 牛的巴贝斯焦虫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死后剖检,并以发现虫体为确诊依据。由于传播媒介是硬蜱类,故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放牧牛群易发生,而舍饲牛发病较少。发病后常出现稽留高热,伴有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对可疑者,从耳尖静脉采血做涂片,用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虫体。,防治 在改善饲养管理和良好护理条件的基础上,应用抗焦虫药物,才

29、能提高疗效。 1. 贝尼尔(三氯脒) 商品名为血虫净,按每千克体重3.53.8毫克,配成57的溶液,做深部肌肉注射。 2. 阿卡普林 又称抗焦虫素或硫酸喹啉脲,牛按每千克体重1毫克,配成5溶液,煮沸消毒15分钟后,皮下或肌肉注射。,3. 锥黄素 又名黄色素或盐酸吖啶黄,牛按每千克体重34毫克,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51的水溶液,煮沸消毒30分钟后,静脉注射。应将病畜饲养在遮阴处,以防晒伤。 4. 对症疗法 选用上述各种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应根据病情,采取强心、补液、健胃、输血以及预防继发感染等疗法。 预防牛的焦虫病,应采用综合性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的硬蜱。及早发现病畜,及早治疗。对可疑牛

30、,应及时检虫或用特效药物进行诊断性杀虫。,家禽的主要寄生虫病,一、 鸡球虫病 鸡的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许多种球虫,寄生在鸡的小肠和盲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类原虫病。半个月至三个月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常表现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雏鸡患病后,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育雏。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一定属种的球虫,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病原 寄生在鸡肠内的球虫常混合感染,其中致病力最强者是寄生在盲肠的脆弱艾美耳球虫和寄生在小肠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虫。随病鸡粪便排出的是发育中的配子生殖阶段形成的卵囊。球虫的卵囊,一般呈卵圆形,平均大小前者为19.526.016.522.6微米,淡绿色,后者为16.

31、714.2微米,无色。,卵囊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温湿度等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即发育分裂成为四个孢子囊又各含两个具有感染能力的子孢子的卵囊。这种共含有八个子孢子的抵抗力很强的感染性卵囊,被鸡吞食以后,经数日至数周,在鸡体内发育。首先,在鸡的肠腔,子孢子侵入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进行无性繁殖的裂体增殖,使病鸡的肠壁粘膜受到损害。经过若干世代的无性繁殖之后,转入有性繁殖的配子生殖阶段,在肠腔内最后形成卵囊。 球虫的卵囊最适宜于潮湿、温暖、阴凉的粪土中发育。舍场狭窄、清洁卫生条件差,则易造成卵囊散播。一般的化学消毒剂不易杀灭卵囊。,诊断 球虫的病害作用,主要是由于球虫在鸡的肠壁 上皮细胞内寄生,引起病变并反复进行分裂繁 殖,使大量的上皮细胞遭受损伤是崩解,造成鸡 的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性中毒。因此,诊断鸡的 球虫病,应结合调查流行病学资料,观察临床症 状和检查粪便以及尸体剖检等,进行综合分析。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雏鸡表现有消瘦、贫血和粪 便带血等症状时,应取病鸡的粪便,用饱和盐水 浮集法检查,若发现球虫的卵囊,即可确诊。,防治 治疗鸡的球虫病可用下列药物: 1.氯苯胍 (1) 按3033ppm配在饲料中,拌匀喂服12个月。 (2) 用氯苯胍1.5克,丙二醇20毫升,吐温80 200毫升,加热至70溶解后,配成30ppm浓度的水溶液,供鸡群饮用。 2 硝苯酰胺 (球痢灵)按125p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