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自考复习要点16章(打印版)_第1页
西方经济学自考复习要点16章(打印版)_第2页
西方经济学自考复习要点16章(打印版)_第3页
西方经济学自考复习要点16章(打印版)_第4页
西方经济学自考复习要点16章(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制度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宏微观经济学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资源的稀缺性,早晨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你拥有多少件衣服的问题,这时会有个选择的问题,除此以外你要下饭店你选择去哪个馆子的问题,也是你所拥有的收入水平受到限制的问题。收入水平受限制的问题、你所拥有的衣服的数量问题都是我们所说的资源相对稀缺的问题。相对稀缺是指相对于你所愿意拥有的总量来看是相对稀缺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希望自己拥有的服装会很多,也希望自己所拥有的收入会更高,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这样就出现稀缺性问题。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

2、来说的。整个社会来看,企业实际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角度看,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收益、利润是最大化的,但是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他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所决定的利润量是有限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人类社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资源的稀缺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绝对的。稀缺性实际上是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讲的,所以稀缺又具有的相对性。经济的资源在经济学上主要包括哪几个内容:经济资源在经济学中又叫作生态要素,共包括三块:1.劳动和劳动时间2.土地(包括一切的自然资源)3.劳动和土地共同生产出来的资本如果一个社会生产的大炮多了,它所能给社会提供出来的黄油就会减少,如果想增加黄

3、油的数量,大炮的数量就减少,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代表的是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产量的增加所引起了另一种产品数量的减少。这条线上的任何一个点代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不同的产量的组合点。这是生产可能性曲线,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中实际上隐含了一个条件,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是既定的。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社会所能生产出来的黄油和大炮的最大的数量都在这个组合点上。举例:一个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的数量是个总量,比如拥有10亩的土地,这10亩的土地如果全部去种玉米,在既定的条件下,他会有个最大的产量,假定最大产量为

4、亩产1000斤,如果全部种小麦,亩产800斤,最多产8000斤的小麦。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一项资源被用于一种产品生产时的机会成本,是指这一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以得到的最高价值。既然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出现资源稀缺性的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选择的问题,选择又会带来机会成本的问题,经济学就是来研究如何来使这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最小化。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经济学就是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来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学科。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什么是有

5、价值的产品?第一,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在上一节有关大泡和黄油的例子中,社会必须决定是生产大泡还是生产黄油或者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数量。 第二,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在解决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的同时,经济学也关注社会总的生产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这一总量是否变动的问题,在这方面,经济学主要涉及到下面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整个社会从单个企业看可能经济效率会很高,但是从整个社会看,社会资源是不是全部都被充分利用了。第二,社会资源的总量在某个时期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总量是不断的

6、发生变化的。第三,货币的稳定性。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共有六个: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的问题,社会资源总量充分利用问题、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问题、货币的稳定的问题。任何社会都是经济学要进行分析的,在不同的国家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不同,资源的配置就会有所不同。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资源如何在经济制度下进行配置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决策结构看,在不同的决策制度下主要的主体和决策是怎样的。第二,不同的经济制度下的动力,经济主体的动力来自哪里。第三,信息传递的途径。根据这三点决策的、动机的、信息传递的来判断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划分这样三种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

7、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在经济制度上起重要作用。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它的决策主体是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他们决定消费什么产品、消费多少产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消费什么产品。单个企业根据哪一种产品能够给自己带来利润最大化,收益最大化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使成本最低选择方法。动力来自于自利的动机。信息传递是通过价格反映出来的,企业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实际上是根据市场价格来判断的。当一种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时候是企业所愿意选择的,而市场价格的高低又给消费者一个信息。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这种制度下隐含的中央部门的计划单位是了解居民的需求的,是根据社会总体居民的消

8、费水平、消费需求来确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来进行计划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居民的消费当然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企业的生产主要取决于上级部门对他的表扬。信息传递企业、居民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不是信息传递的主体,这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中央的计划部门的事情。三、混合经济制度纯粹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纯粹的计划经济制度在人类历史上不会出现,一般出现混合经济制度。 如果由中央计划部门决定更多一些,认为它是侧重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的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承认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权、决策权的存在,相信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行条件下所能带来的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又要强调、又要关注政府部门对经济运行中出现问

9、题的适当干预,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调控问题。从决策的角度、信息传递的角度、动力机制的角度看,我们的决策主体除了有政府部门以外,结合居民的决策权利在逐步增大,这是我们的决策主体,实际上是三者,主要是企业和个人、居民。动力机制,企业的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居民追求自己的满足最大化的问题,政府在其中进行适当的干预。 信息传递,绝大部分产品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来反馈给居民和企业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生产一定是由政府来干预的。这种混合经济制度为什么在各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完全的自由的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不可以的。是因为市场不能总是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如果纯粹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

10、资源配置会出现一个或几个问题:第一,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实际上是一定要具备外部的有效条件的。第二,市场制度会受到决策主体的限制。 第三,市场竞争相信适者生存,这样就会出现,人们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企业的大小是不同的,就会使资源集中在一部分人或者一部分企业手中,其它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损害。市场如果受到纯粹由市场机制来运作会出现市场波动问题。混合经济制度下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可以的,但是还要考虑政府对配置效率、配置方向的适当干预。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层次,如果研究单个企业、单个居民消费和生产,它属于微观层次,如果研究整个社会就是属于宏观层次,从这两个层次区分,经济学有两层。一、微观经

11、济学微就是微小的意思。研究小的经济单位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还研究单个市场价格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由此也被称为个体经济学。研究的都是单个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单个消费者要决定两个问题:1.消费什么2.出售、出租自己的生产要素,提供给社会自己的生产要素应该提供多少的问题。还要考虑生产要素来源于哪里。单个市场的价格如何确定,显然还要取决于其它商品。二、宏观经济学宏是大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大的经济学,也叫总量经济学或者总体经济学它是研究整个社会资源如何良好运行的问题,社会的总体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问题都属于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范畴。 整个国家从宏观角度看,总体水平是我

12、们考虑的问题。总体的社会生产资源是不是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这都属于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的角度、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都有不同,但它们又是相互补充的。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举例说明:如果假定每一个人现在都不购买汽车的话,整体的汽车总需求就会减少,所以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际上是个体经济的综合。 最后,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举例说明:一个企业当它决定降低它的成本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工资支付,但是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减少工人工资,整

13、个社会所拥有的劳动工人的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减少之后,支付能力就会降低,整体的劳动者所拥有的收入减少,进而减少自己的消费时,企业在市场上的产品出现了滞销。我们可以看出:从单个企业来讲是合理的行为,从总体看不一定就是很合理的行为。总结: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分宏、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问题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矛盾问题。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概览经济系统的运行厂商在产品市场中,负责向居民提供产品。居民或者家庭在产品市场中,是产品的需求方。在经济系统中,厂商之间也是发生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在经济系统中,其实际主体为居民、厂商、政府。在图21下半部分中的市场中,厂商是需求者,而家庭成为供给者

14、。这也是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不管居民角色是要素市场中的供给方,还是产品市场需求方,总归还是居民。所以居民总是从自己的追求、满足程度最大来考虑问题的。而企业作为产品市场的供给方,生产要素的需求方,无论从那个出发点,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图21,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微观经济学中的大致轮廓就明显了。就需要研究几个问题:1.在产品市场中,居民的消费或者需求取决于什么?2.需求的行为又取决哪些因素?第二节需求一、需求(一)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上述定义,就一个特定的时期而论,在其他

15、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即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首先,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特定市场条件下意愿的选择,不是被迫的。其次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有购买能力的意愿。需求又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二、需求的表示横轴是需求量,纵轴是价格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公式表示:Qd=D(P)函数形式。又称需求函数。有些商品是违背规律的,违背规律的商品叫做需求定律的例外。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第一是价格。1.消费者需求的某种商品不受价格的影响。(a)例如:火葬服、棺材。2.价格微变,需求量就大幅度的改变。(b)例如:买卖蔬菜

16、,卖的便宜,就都买,贵了就没人买。3.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c)第二是消费者的偏好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第三是消费者的收入。例题:当消费这收入比较低的时候,出行所选择的市内交通工具是公共交通。如果较高点收入就需求出租。再高的收入就是私家车。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某种商品需求增加的时候,就认为是正常产品。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某种商品需求减少的时候,就认为是低档商品。以上就证明企业为什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商品,因为产品在某个阶段是正常商品,在另一个阶段就是低档商品。第四是相关商品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比如:出租车的需求量。地铁或公共汽车对出租车的需求减少,如果地铁、公共汽车如

17、果增价,这样出租车的需求量就增加。在经济学叫做互相竞争产品。不同商品还会有互补关系,如:出租车,跟其有直接关系的产品也会有变化。例如小汽车。由于石油、汽油的价格增加。人们选择小汽车也就少。第五是居民的预期因素。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人均收入是500的时候,如果西红柿价格是3,需求量是1。价格是2.5,需求量2。连接AB。需求量的变化是因为需求上升下降所引起的。人均收入是800的时候,西红柿价格是3,需求量是2。价格是2.5,需求量就增加到2.5。只要不是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变化,就称为需求的变化。五、从单个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a+b=c,注意:这种加总是一种水平加总或者是沿着数量轴的

18、横向加总。第三节供给一、供给(一)供给定义特定时期内,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数量叫做供给。供给和需求一样,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特定时期;2.其他条件不变;3.生产者愿意;4.能够生产的数量;5.一定是在一系列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的。(二)供给的表示纵轴是价格自变量。横轴是需求量。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Q=S(P)例如:农民的土地,如果小麦价格高,农民就种小麦,如果玉米价格高,就种玉米。如果中央决定要让农民富起来,直接因素就是农产品提价。二、供给定律但是同样的情况也会有例外,供给定律和需求定律也有例外。第一是无论商品价格怎么变化,供给量

19、不发生变化。第二是从供给的角度看,一旦价格确定,并且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第三是一种商品价格越高,对供给反而越少。例如:农民需要挣钱到20万回家结婚,如果月收入600元,大概要30年,如果是年收入是10万元,2年就可以了。这样明显可以看出,随着工资增加,愿意提供劳动数量就减少。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供给量就会减少。三、影响供给量的因素第一生产者的目标决定了供给。第二,生产技术条件技术水平越高,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量越大。第三,生产的成本第四,商品的供给量会取决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问题。第五,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预期也会影响产品的供给量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经济形式看好,持乐观态度

20、的,会增加生产。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会影响。98年政府实行了消费政策。这种政策会给企业的投资有一个正向的引导。所以供给量除了取决于自身价格以外,还取决于生产者目标、生产者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者的生产产品替代产品的情况都有影响。供给量的变化,价格是P1时供给量是Q1,价格是这P2时供给量是Q2,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是减少的。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增加,商品的本身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一个过程。当价格是P1时,供给量是Q1,当价格是P2,供给量是Q2,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叫供给量的变化。如果价格本身没有发生变动,假定价格还是在P,但是供给量不是Q,供给量是如果我们讲企业

21、预见到这种商品将来生产的成本是要降低的,假定说从Q1减少到Q2,G点就不在S上,实际上在这条线的左边,这叫供给的变动。当供给量的图形从S1右移到S2时。供给增加,当曲线从Q1左移到Q2时,供给减少。供给的变化就是除了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叫供给的变化。反应在图上就是供给曲线左移、右移。供给量的变化是商品的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反映在图形上是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沿着这条曲线左移、下移这种移动叫供给量的变化。四、单个的供给曲线如果求出来了,再来求所有某种产品供给量怎么求呢?显然也应该是把每一个厂商生产的总产量加起来就是,同样是水平加总。a图的s+b图的s=c图的S,

22、这是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a图是厂商在价格P时能生产产量是Q1,b厂商生产的是Q21这是市场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市场均衡均衡是从物理学角度讲,一个物体处于均衡,这个概念是讲地心引力向下拽和我的手托举它向上的力相等。从经济学角度讲,一个经济现象,影响经济现象的经济事物它们之间的力量相互抵消了,这个经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就是正影响、负影响的影响力量和正好也为零。这就是经济的均衡状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二者在一点发生了交汇,在交点上供给和需求相等。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需求时的交点的价格PE就是个均衡价格,所以市场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时的价格就叫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对就的

23、有一个均衡量QE,这时它反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是相等的。这就实现了均衡。均衡数量=供给方的供给量=需求方的需求量均衡价格=需求的价格=供给价格Q=Q 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数量是QE,均衡价格是PE。如果市场假定价格是P1,市场价格大于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供给的A,B需求量,供给量比需求量大,这叫供大于求。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实现了供大于需的问题。当厂商要卖出去货物时,就要降价,在不断降价时注意到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最后还是会均衡,反之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2P1。这叫求大于供。图中的D 是需求曲线,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了,从D1增加到D2右移,注意这时D2与原曲线的交点就成了E2

24、,这时均衡价格上长,均衡数量也增加。反之会下降,实际上告诉我们在供给不发生变化时,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增加,反之需求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供给不变时,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提高,是同方向的,供给不变时,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减少,均衡数量减少,还是同方向的。供给变化对市场变化也有影响图形原供给曲线是S1,原来的需求是D,均衡产量是Q1, 均衡价格是P,供给从S1增加到S,右移的结果是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是增加是减少了,减少为P2,供给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所以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就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供求规

25、律。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反之,需求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相反,供给减少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第五节弹性理论前面分析了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需求量会受到它本身价格和其它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还有政府政策其它因素的影响。供给量也是一样的,它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来衡量一下这些影响因素和被影响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会有怎样的一种关系,那就用一个概念来分析,那这个概念就是弹性。一、弹性的概念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函数里面它的自变量,就是那

26、些能影响需求量或者供给量的因素和它的因变量,也就是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就需求函数而言,它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和需求量之间有一个函数关系。那具体到供给函数来讲,它们之间也有一个函数关系,所以弹性也是分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来说的。弹性,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因素中,那些自变量的变化,它会引起因变量多大的变化,这就是一个弹性概念,它是一个数理计算方面的概念。例:看一个球的弹性大或者小的时候,就是给球一个外力,如我们拍一下,看一下这个球的反弹力高低,如果它有一个很大的反弹力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这个球的弹性好,如果弹起来的幅度很小,我们就说弹性差,运用到经济学里面也是这样的。如果影响需求量或者供给量

27、,也就是因变量的因素,自变量有一个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幅度大,我们就会说弹性大。如果自变量的变量引起的供给量或需求量这样的因变量的变化幅度比较小,我们就会说弹性小。这就是一个弹性的概念,公式表示就是:应变量用y来表示,自变量用x来表示。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面对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商品之间是有不同差异的,而且这些商品它们之间的价格差是非常大的。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受它本身价格的影响。来度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在它本身的价格有一个变动以后,需求价格弹性要度量的。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而言,需求量就会减少,这就是我们说的需求定率。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那就

28、是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现一个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也就是一增一减的关系,这样的一种结果会使我们计算出来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负值,那也就是说当分母正方向变动的时候也就是价格是上涨的时候,分子也就是需求量,它的变动应该是反方向的也就是负值。这样一正一负的比出来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一个负值但是,如果我们取的是负值的话,这样在后面的分析和比较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一般而言,我们经常会取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也就是把它变为正值。(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第一,如果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在分子上,当需求弹性为零的时候,需求量变动幅度等于零,那就是价格无论上涨还是下降无论怎样变化,需求量

29、都不会有变化,才会出现需求弹性为零。比如:丧葬服务。如果把这样的情况画在图中,那么就是用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显然易见,这条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这样一条直线。这种类型比较少见。第二,需求价格弹性大于。那也就是说它比起前一种类型来说,稍微有弹性了,但是又小于1,也就是我们说的价格变动的幅度要比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价格下降或是上涨比较大的一个幅度,需求量变动并不大或者说有变化但是不是很明显,这两种变化至少是小于价格变动的这个幅度,这样一种情况就把它叫做需求缺乏弹性,也就是说需求弹性比较小,价格的波动对需求量来说,需求量的波动对它不明显。对它而言应该也是一条接近于垂直于横轴的这样一个

30、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比如:生活必须品。第三,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则称需求为单位弹性,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单元弹性。此时,价格每变动一个百分点,需求量将会随之反向变动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幅度总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它的弹性为1。就现实情况中来说,很少有商品的弹性正好等于1,所以我们会把接近1的商品弹性等于1。这种类型是比较少见的。第四,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大于1的有限数值,一般把这种情况习惯的称为需求富有弹性,价格有一个轻微波动的时候,需求量会有一个大于价格的波动,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价格上涨百分之一,需求量会减少大于百分之一的数字,这种就

31、把它叫做需求富有弹性。这一类商品是比较奢侈的,不是生活必需的这类商品的弹性都会大于1,比如商档的电视等。它的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大的变化。这类商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第五,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无穷,则称需求无限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轻微变动就会导致需求量急剧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厂商它面对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会有这样一个变化,就是无数个生产厂家的产品都一样的时候,大家接受同一价格。其中一个厂商想调低它的价格的话,消费者就会买它的商品,那就是说它的需求量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如果他想调高它的价格的话,消费者就会不买它的产品,因为有同类产品可以买,这样它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为零。此时,商品的需

32、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直线。 由此知道,需求价格弹性一共有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里面,需求弹性小于1 大于零,需求弹性大于1小于无穷的这两种类型,是最常见的,是最常用的,也是作为社会、企业比较关注的两类商品。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一,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的可替代程度越大,相互接近的商品就越多。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转向消费其他商品。因此,商品的可替代程度越大,商品的弹性就大。例:对于一个爱吃肉的消费者来说,对他来说牛肉和羊肉是一样的,在这个时候,这两种商品就是一种可替代程度非常强的一种商品,当羊肉的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就会转向去购买相对没有涨价的牛肉,所以牛

33、肉的需求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反过来说羊肉的需求量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还比如说各种品牌的牙膏。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升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使得需求量的改变量较大。因此,商品的用途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用途越狭窄,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比说:水。水的用途非常广泛。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对消费者而言,不同的商品可能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上。通常,基本的需求,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高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例如,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看比赛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

34、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时,消费者可能不太会注意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那么这种商品的弹性就比较小。比如,当你到超市购物时,偶尔购买一袋口香糖,你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口香糖已经从0.5元涨到了0.75元,因为这种价格的变动对你的生活并无多大影响。因此,某种商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相反,商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 最后,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如果说2004年居民对用电需

35、求量的变化,它的弹性是怎样的,那么整整一年来看,全体居民的需求量的变化,时间有一个弹性。因此,相应于同样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在短期内对需求量的调整就少,从而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小,而在长期则价格弹性较大。(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弧弹性和点弹性 弧弹性显然是要计算一段弧度的弹性,这段弧度是来自根据需求价格和需求量二者之间的关系画成的需求曲线上。由此推出来的结论就是 这一结果就是弧弹性的计算公式。所以如果没有强调是请你计算是从A到B的弧弹性,还是从 B到A的弧弹性,如果没有这么强调只是说请计算A、B弧的弹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求的是C点的弹性也就是B和A的中点。弧弹性一般是企业大约只知道自己的需求弹

36、性的一段,那么要判断这段弹性的时候,一般用弧弹性。比弧弹性计算准确就是需求价格的点弹性计算方法。点弹性就是某一点的弹性,它计算出来显然就更准确一些公式:这个实际上就是需求曲线斜率的导数。需求曲线的纵轴是价格,横轴是需求量,现在dQ在分子上,而dP在分母上,所以认为点弹性公式左边的这部分指的是需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的导数。这一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点(P,Q)及其该点处的斜率的有关。当我们把一条需求曲线画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这条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斜率都是一样的,但是任意一点的P/Q 是不相同的。这个本身告诉我们一个结论,一条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都不相同。即使它是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任何一点的弹

37、性也不相同。如果在一个图形中画了两条需求曲线,一条需求曲线比较平缓,另外一条需求曲线比较陡峭,这两条线之间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告诉我们它的价格和需求量在交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这两条的斜率不相同,比较平缓的那条线的斜率比较小,也就是说斜率的导数就比较大了,那它计算出来的弹性就大。所以一般来说,两条曲线来比较需求价格弹性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找一个交点来判断,在交点上坐标相同,只要二者的斜率不相同,我们可以由此判断斜率的大小,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一般来表示,就是如果一条曲线比较陡峭,我们就把它代表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如果画得比较平缓,我们就认为它是代表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例如:假定需求函数为:Q=

38、15-2P,则在需求曲线的每一点上,曲线的倾斜程度都是相同的,其斜率均为-2。但是,当价格等于1从而需求量等于13的点上,需求价格的点弹性为2/13,当价格等于5从而需求量等于5的点上,需求价格的弹性为2,它们二者并不相同。显然,在斜率相同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上,价格越高,弹性值越大,价格越低,则弹性值越小。需求价格弹性是我们学习的弹性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但是并不是说唯一的一个弹性。三、其他的需求弹性(一)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为收入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需求收入弹性中,如果计算出来的需求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为正

39、或为负的话,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取绝对值。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先这样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一,它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一,那么这叫需求收入单元弹性,它是大于零的。那如果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一,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增加了但是小于百分之一,那就是说算出来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但是小于1。但是在收入里面,它不是这样判断的,首先是按两大块来分的,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引起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增加了,我们就认为这种商品叫做正常商品,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了,那算出来是一个负数,那就是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这种非正常商品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专有词,把它叫劣质品,

40、这不是说这种商品的质量差,而是说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消费者收入增加以后并没有增加对它的需求,反而是减少了对它的需求量,这种商品我们就把它叫劣质品。例:在革命开放以前,中国人的整体收入水平都比较低,那个时候的白菜、土豆等必备的菜,到冬天的时候人们会大量的储存,当人们的月工资从40元涨到50元的时候,冬天储存的白菜和土豆增加,这时候它是正常商品。但是,人们的收入从50元增加到500元的时候,人们对这类菜的消费量是减少的,储存量也是减少的,这时候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菜成为劣质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的商品三种分类:第一,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但是小于1。小于1就是收入增加

41、了百分之一,需求量也增加,但是增加量小于百分之一,需求量增加的速度要小,这种商品显然是不太敏感收入的变化,这种商品一般认为它也是属于正常商品,但是它是属于生活必需的物品。那这种生活必需品,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以后会对它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大。第二,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就是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需求也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它们变动的幅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单元弹性。第三,收入需求有一个百分之一的增加,那么需求也有一个超过百分之一的增加,也就是说这一类的商品,它的需求量的变化对收入的变化非常敏感,收入稍微有所增涨,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是增加。这一类的商品我们把它叫做

42、奢侈品。需求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常品,一类是劣质品,而在正常商品里又把它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需品、一类是单元弹性的商品、一类是奢侈品。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也是两种计算方式,需求收入弹性的弧弹性计算和需求收入弹性的点弹性计算。都和刚才说的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是一样的,都说明它是考虑到是一段弧度的计算,一个变化幅度范围内的计算,还是某一点微小的变化的计算 计算公式:在掌握这两个公式的时候要参考64页的2.12和2.13这两个公式来计算,这样对比的记就可以了。需求除了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以外,影响需求量的因素肯定还有其它的因素,所以需求交叉弹性就来分析一下对需求量有影响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的需

43、求量的变化。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想要解释上一章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也就是说解释为什么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说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要说明需求曲线产生的原因。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消费者又称为居民户或家庭,是指能作出统一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家庭。消费者的行为体现为消费者作出经济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会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促动和制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满足,尽可能地占有或消费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收入或者获取收入的手段又是有限的。一、欲望和效用的概念消费者之所以要消费商品,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他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

44、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这就是说欲望具备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条件。当人们没有某种东西的时候,或者是拥有某种东西量很少的时候,想要更多拥有的时候,这就是不足之感;想要拥有更多,或想拥有某种东西,当拥有这两种概念的时候,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某种东西产生了欲望。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新的欲望就会相继产生。因此,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至少相对于获取满足欲望的手段来说如此。但对特定的商品而言,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随着个人不断在地增加一种特定的商品,人们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的强度就会越来越弱。人类是在不断的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层次的

45、欲望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可以说欲望是一个决绝对的。但是,欲望在有些时候也是一个相对的,就是当人们具体到某一种产品的欲望,在没有时候会有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当人们得到满足以后可能就不是太需要它或者欲望太强烈了。比如:衣报。人们即然既然对某件东西或某几件东西,产生了一种欲望,也就是说这种东西对人们类来说它具有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一个原因。比如:馒头可以满足饥饿的欲望,衣服可以满足保暖的欲望,这种物品可以满足某种欲望的这种能力,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效用。人们的欲望供借助于消费商品而获得满足。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动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被称为效用。一种商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吕品或

46、劳务欲望的强度,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因此,对特定商品或劳务而言,效用是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满足自身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里评价。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西方经济学最早认为,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然既然它可以度量就可以和公斤、米这些一样作为一个单位来做为衡量,这个单位就叫做效用。单说一种效用的大或小,就可以具体度量。例:一个馒头对A来说效用是20U也就是20个效用,对B来说,它的效用或能是2,它可以度量。不同的消费者的消费是不一样的,A、B两个消费者,消费两个馒头,它的效用一定是二者加起来,这就是基数效用,它认为效用可以度量,也可以加总。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陷而提出

47、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心里评价,因而很难准确加以衡量,更难以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进行比较和加总。于是,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对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尽管不能准确地计算其数值,但可以排序。 例:我在消费X、Y两种产品的时候,尽管不知道X的效用是几,Y的效用是几,都没法统计,但是我自己非常清楚,X对我来说更重要还是Y对我来说更重要。这个我可以进行比较,如果我确定X的满足程度大于Y对我的满足程度,也就是说X的效用第一,Y的效用第二,那么它就可以进行排列顺序。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两种基本的理论,这两种基本理论使用的

48、分析方法各有不同。 三、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使用的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效用是商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者的某种商吕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量,记TU。 表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张明消费巧克力的数量 总效用 (TU) 边际效用 (MU) 0 0 1 12 12 2 22 10 3 28 6 4 32 4 5 34 2 6 34 0 7 33 -1 例:当张明消费一块巧克力时,他获得的总效用是12个单位,与原来没有消费巧克力时相比,这块巧克力的边际效用也是12。当张明消费3个单位时,其获得的总效用是这三块巧克力“联合”给他带来的效

49、用值,共计28个单位,而第三块巧克力给他带来的满足是6,它等于消费3个单位巧克力与消费两个单位巧克力时获得的总效用之间的差额,即28-22=6。以此类推。 边际效用是增加的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它与以前消费商品获得的效用无关,但与消费商品的数量有关。用MU表示。每增加一个商品,这个商品就会带来一个相应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的和应该是等于总效用的。总效用的增、减是看边际效用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边际效用还可以等于零,收入增加的这个产品,它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满足程度,也就是说消费对它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所以效用为零。另外从这个表中还可以看出,边际效用的和等于总效用,总效用的差等于边际效用。 根据这个表还可以看

50、出来,中间有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经济学里非常有名的一个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张明消费巧克力数量的增加,他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功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张明连续吃巧克力获得的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的例子表明:当他消费第一块时,由于长期没有吃到巧克力了,故获得的满足感很大,效用有12个单位之多;在吃完一块以后,再拿第二

51、块,尽管没有吃第一块时那样好了,但毕竟两块也不算多,故这第二块给张明带来的效用是10个单位,两块巧克力的总效用则达到22个单位。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下去,当他吃到第五块时,情况略微有所变化,吃巧克力的感觉确实不错,但张明也意识到多吃也无益,这时他吃下第六块并没有再增加效用满足感。如果张明还要继续吃,可能会有些不舒服,此时第七块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可能出现负数值。 边际效用为什么会递减?从生理学上说,当人们对某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商品对人们的生理刺激就会越来越不敏感。 例:当刚刚住在比较嘈杂的路边的时候,就感到这里非常的乱,随着每天都在这里休息,天天外面都会有车过的话,直到后来,对这些车的

52、声音越来越不敏感。 而消费者不断的消费一种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刺激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敏感。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效用人的主观,因为它是比较心里的因素。尽管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消费的绝大多数商品或劳务而言,商品的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但不同的消费者消费同一种商品时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并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样的馒头,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他们来说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经常吃不饱的人一个是经常吃得特别饱的人,那么到底是从第几个馒头开始递减,他们两个人是不一样的。同时,同一个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时边际效用递减速度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同样一个消费者,同样一个商品,时间段都是在下午的两点到五点之间,但是如果说

53、在不同的地方,他在办公室和他在野外,那么他对水的判断也不相同。一般来讲,商品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每一种商品当人们在其他商品不变、时间不变的时候,商品不断的消费,带给人们的满足程度都是递减的。特别的,货币作为一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效用,但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相当慢,以至于通常把货币的边际效用看成是一个常数。消费者追求自身的最大满足,同时也会受到收入条件的限制。经济学中,把消费者使用既定的收入实现了最大效用并保持这种情形不变的状态称为消费者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的组合,是他现有收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组合,因此他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4、为了得到消费者实现均衡条件,基数效用论通常假定:第一,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即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保持不变;第三,消费所消费商品的价格不变。在上述条件下,基数效用论得到的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以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为例,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m,他消费价格为P 1和P2的两种商品,则该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Q1和Q2应该满足如下条件:假定,每一块钱带给我的效用是二,如果我手中有十块钱,那么实际上也就是说如果全部用于消费货币,那么总量就是二十

55、。每一块钱的边际效应是二,但是现在拿着十块钱去消费梨,一斤梨的价格是一块钱,当拿一块钱去买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减少了一块钱的消费。也就是一块钱损失了两个的效用,因为每一块钱的效用是二,因为拿一块钱买了一斤梨,那么损失了效用是二。如果一斤梨带给的效用是八,那么也就是说这一块钱买梨带来的效用是八个效用。那么如果这一块钱的效用是二,消费者是一个经济人的话,那么他肯定会考虑哪一个带给他的效用大,他应该满足于哪个。这个公式中的第二个公式是一个约束公式,而第一个公式是一个必要条件。P86-P87就是具体介绍了这个公式,反映消费者均衡。为什么我们说是一个必要均衡条件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就是说就是说这一块钱如果花在买第一种商品上,实际上他带给人们的满足程度要比花在第二种商品带给人们的满足程度多,那么也就是说消费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