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作用浅析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摘要:作为我国减轻环境影响的有力工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是对我们污染区的治理,开发区的合理开采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还成为环境规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中国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改进方案。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制度 前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自70年代起,就建立的初步的发展模式。进几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引进国外先进的程序模式,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创建符合中国需要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环境影响管理检查等工作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环境事业正以稳健的步伐蒸蒸日上
2、。 1.何谓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模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瑞典、澳大利亚分别在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和1974年的联邦环境保护法中效仿美国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随
3、后西方各国陆续将这项制度推广开来。 我国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原则规定了扩、改、新建工程时,必须要提出 _,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确立。1980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范围和内容。1981年和1986年又两度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1994年的3年间,执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项目数分别为36366、34276和31476,分别占当年建设工程项目数的61、57和63。 1998年11月, _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4、条例,并予发布实施,该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适用范围、程序、 _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xx年9月1日,中华人民 _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
5、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开始引入我国,随着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综合决策 【正文】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
6、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预防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之一,也是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制度之一,对于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原则,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与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有较大差距,从我国自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践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际效果,因而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历了
7、四十年,从1973年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经过六年的酝酿在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从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律化。之后我国不断的对环境保护进行发展和完善,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做了规定,在198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管理权限和责任都有了相对的完整。在之后的十几年当中,我国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增加条款,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的全面详细,同时,1998年, _进一步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规格,并对其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时机、审批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修改,从此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针对建设项目环
8、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不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xx 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走向完善的标志。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条例以及其他相关规章的规定,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建设项目。条例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按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联营、股份制、外资、港澳台投资、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活动。按计划管理体制,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包括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和其他共四个11
9、注释:刘雨沛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3 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 (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编制 _,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第二类是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第三类是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
10、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则对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具体名录进行明列。 (三)建设项目 _的内容。条例第八条规定,建设项目 _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涉及水土保护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护方案。 (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由行业部门预审,环保部门审批。建设项目 _(表)或登记表,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
11、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 _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五)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 _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证书的等级、申请评价证书的条件和程序、评价证书管理与考核、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 (六)征求公众意见。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编制 _,应当依照有关法
12、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 _。 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之处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由上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看,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形成相对完善、内容较为充实的体系。它对于预防新的污染, 缓减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 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惑, 暴露其立法上的缺失。其主要问题包括如下: 第一,是评价对象过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 2 条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对宏观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增加对政策、法规等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规定, 规划的范围包括 _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笔者认为应增加对政策、法规等宏观性、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 因为对政策、法规等宏观性、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具重要性。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互相联系的。农业政策可能是土地、森林和水体遭受破坏的原因, 能源政策也可以是全球温室效应、酸雨以及许多地方为取得燃料而砍伐森林的原因。所有这些压力都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立法和决策过程中, 不仅22 注释:见1999年4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执行建设
1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 _第一条 要发展经济, 也要保护环境。在这个过程中, 对政策、法规等宏观性、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公众参与不够: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形式, 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 _”。“论证会”在字面上好象是由经济、技术、法律专家参与, 但是不应局限于这些人, 所有“有关”公众都应该能够参与“论证”。环境影响评价不只是经济、技术、法律问题, 它更深层次是利益问题。“听证会”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第 11 条, 第 21 条规定的, 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交审批之前, 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制作者举行的听证会。跟踪评价(第15 条)
15、和后评价(第27 条), 按照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也应该举行听证会以征求公众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两年来的情况也显示,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集中表现在 _不充分、不及时, 公众参与范围不全面、参与对象的代表性不强、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等几个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公众参与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 由于缺少对公众参与程序和方式等的具体而统一的约定, 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 不知道如何参与。有关立法应补充这一规定。 第三,是行政干涉过多: 在进行环境评价时, 往往由国家行政部门发
16、起, 而且在会上起主导作用的也是行政官员。基于种种压力与 _, 环境评价成了摆设, 程序流于形式。例如: 4 月 13日上午, 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环境评价公众听证会。代表在会上对圆明园整治过程中, 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强烈质疑, 当质疑达到高潮时, 当事方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竟然中途离席, 不辞而别。可见, 政府 _行为要是能够加以管制, 他也不会这么嚣张。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公众, 若不能凭借法律关于政府及环境部门的义务之规定, 就无法使公众 _被当事者所采纳。政府及环境部门在环境评价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仲裁者”而不是“主宰者”。只有这样才可以求得规划
17、和建设项目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并且还要明确公众听证会对评价结果可以要求修改或重新进行评估, 以确保公众参与的实效。总之, 环境评价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还有待于法治与人治的进一步较量。环境影响评价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就显得苍 3白无力。 _: 1 刘雨沛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3 (7) 2 见1999年4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 _第一条 3 蓝 楠 试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 3 注释:蓝 楠 试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18、)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摘要: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突破、创新和不足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同时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综合决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规划和建设等项目, 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 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 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的法律制度。 我国于xx 年10 月28 日颁布, xx 年9 月1 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 _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有效的抑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势头,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
19、制, 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显著提高。但是它在现实实施中的遇到困惑与不足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在肯定它的立法创新之外, 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其需要完善的地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突破与创新 1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立法目的 我国1994年提出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_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 计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跨世纪的国家战略明确地提了出来,在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具体体现。环境
20、影响评价法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立法目的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首次规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预防因政府规划的实施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大突破。该法规定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之前,要对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达到预防或者减轻规划实施后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目的。相对于以往仅仅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创新之处,必将促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和与国际社会接轨。 3明确规定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都有公众参与的条款,
21、如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但是以往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地规定了公众和专家参与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及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意见成为 _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形成了政府审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有关部门对规划环境影响负责、公众广泛参与的新的机制,开创了今后环境资源立法之先河。 4将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纳入法律规范范畴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种预测性评价机制,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上需要一种监督程序对原结论进行修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通常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而制定的环保措施,但
22、建设单位是否认真落实这种措施,需要有监督程序?。因而,从整个制度的完善考虑,必须有对评价后果实施情况的追踪和监督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纳入法律规范范畴,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健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环境影响评价法还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本辖区的县级人民政府 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在明确建设者、评价者和审批者的法律责任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之处: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由上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看,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
23、形成相对完善、内容较为充实的体系。它对于预防新的污染, 缓减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 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惑, 暴露其立法上的缺失。其主要问题包括如下: 第一,是评价对象过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 2 条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对宏观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增加对政策、法规等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规定, 规划的范围包括 _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 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流域、海域的
24、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笔者认为应增加对政策、法规等宏观性、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 因为对政策、法规等宏观性、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具重要性。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互相联系的。农业政策可能是土地、森林和水体遭受破坏的原因, 能源政策也可以是全球温室效应、酸雨以及许多地方为取得燃料而砍伐森林的原因。所有这些压力都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立法和决策过程中, 不仅要发展经济, 也要保护环境。在这个过程中, 对政策、法规等宏观性、战略 _的环境影响评价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公众参与不够: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形式, 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 _”。“论证会”在字面上好象是由经济、技术、法律专家参与, 但是不应局限于这些人, 所有“有关”公众都应该能够参与“论证”。环境影响评价不只是经济、技术、法律问题, 它更深层次是利益问题。“听证会”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第 11 条, 第 21 条规定的, 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交审批之前, 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制作者举行的听证会。跟踪评价(第15 条)和后评价(第27 条), 按照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也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09-2024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系统设备兼容性要求和模型
- GB/T 44802-2024柔性直流输电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驱动器技术规范
-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朕即皇帝”到“主权在民”第1节 欧洲的君主专制教案 岳麓版选修2
-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小岛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6 百分数教案 新人教版
-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1 中图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 租用家庭氧气瓶合同(2篇)
- 棕榈油供销合同(2篇)
- 软件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 MBR污水处理设备说明书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
- 精益道场建设方案与步骤课件
- 廉洁文化进校园班级主题班会
- 中国戏剧概述.(课堂PPT)
- 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古诗句接龙100首
- 注塑车间生产作业流程图
- 10KV台箱变试验方案
- 司机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