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培训-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ppt课件_第1页
2014年培训-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ppt课件_第2页
2014年培训-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ppt课件_第3页
2014年培训-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ppt课件_第4页
2014年培训-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主讲人:陈金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2014年6月6日,1,GHS相关链接,工信部:,2,GHS物理危害分类,爆炸物不稳定爆炸物1.11.21.31.41.51.6易燃气体类别12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AB气溶胶类别123氧化性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溶解气体易燃液体类别1234易燃固体类别12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ABCDEFG型自燃液体类别1自燃固体类别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23氧化性液体类别123氧化性固体类别123有机过氧化物ABCDEFG型金属腐蚀剂类别1,3,GHS健康

2、、环境危害分类,急性毒性类别12345(经口经皮吸入)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1A1B1C)2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2(2A2B)呼吸或皮肤过敏类别1(1A1B)生殖细胞突变性类别1A1B2致癌性类别1A1B2生殖毒性类别1A1B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2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2吸入危害类别12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123慢性类别1234破坏臭氧层物质类别1,4,GB30000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1概述2区别与联系3注意事项,5,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30000.29)概述,2013年10月10日发布,2014年11月1日实施。代替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

3、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2057620599、20601、20602),共28个。,6,(1)物理危险,7,8,9,(2)健康危害,10,(3)环境危害,11,2区别与联系,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2057620599、20601、20602)是按照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2003年版制订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30000.29)是按照(GHS)2011年版(第4修订版)制订的。技术内容与GHS(第4修订版)完全一致。,12,标准名称和标准号发生变化如: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爆炸物调整为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

4、炸物,GB20576调整为GB30000.2。GB30000.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通则预期将代替GB13690-2009,GB30000.30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化学品作业场所警示性标志预期将作为AQ3047-2013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的升级版本。化学品危险信息短语与代码已报批。,13,与原标准区别增加化学不稳定气体子类别易燃气溶胶改为气溶胶,并增加子类别增加呼吸和皮肤过敏子类别增加吸入危害类别增加对臭氧层的危害类别总体同GHS2011对GHS2003区别。,14,物理危险主要差异:,1.4项的图形符号现行标准:1.4(底色橙色)修订版本:UN为选择项1.5项

5、的信号词和危险说明现行标准:警告;燃烧中可爆炸GHS第4修订版:危险;遇火可能整体爆炸,15,物理危险主要差异:,增加了新的类别,即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分2个类别)A类:在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易燃气体;国家标准:化学不稳定性B类:温度超过20和/或压力大于101.3kPa时,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易燃气体。化学不稳定性的判定,根据TDG试验和标准手册(第5版)第三部分的第35节所述进行试验。,16,已确定不稳定气体的清单,A类不稳定气体乙炔、环氧乙烷B类不稳定气体溴代三氟乙烯、1-丁炔、三氟氯乙烯、甲基乙烯基醚、丙二烯、丙炔、四氟乙烯、三氟乙烯、溴乙烯、氯乙烯、氟乙烯

6、,17,物理危险主要差异:,分类名称发生改变现行标准:易燃气溶胶修订版本:气溶胶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别(第3类)即非易燃气溶胶,不符合类别1、类别2的其它易溶胶。,18,物理危险主要差异:,第3类气溶胶的标签要素,19,物理危险主要差异:,混合物的判断方式现行标准:计算氧化性(O)修订版本:计算氧化力(OP)OP的计算公式(详情见GB/T27862-2011)Xi:混合物中第I氧化性气体的摩尔浓度;Ci:混合物中第I氧化性气体的氧气当量系数;KK:惰性气体K与氮气相比的当量系数;BK:混合物中第K惰性气体的摩尔浓度;n:混合物中氧化性气体总数;P:混合物中惰性气体总数。,20,物理危险主要差异:,

7、分类名称发生改变现行标准:压力下气体修订版本:加压气体加压气体的定义现行标准:是指20时压力不小于280kPa的容器中的气体或成为冷冻液化的气体。修订版本:是指20时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21,健康危害主要差异:,22,将呼吸过敏物质再分为1A子类,强过敏物质;1B子类,其他呼吸过敏物质。,健康危害主要差异:,23,将皮肤过敏物质再分为1A子类,强过敏物质;1B子类,其他皮肤过敏物质。,健康危害主要差异:,24,健康危害主要差异:,25,吸入特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吸入危害吸入毒

8、性包括各种严重急性效应,如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和吸入致死等。,健康危害主要差异:,26,吸入毒性的危险类别,注1:划入第1类的物质例子是某些烃类、松脂油和松木油。注2:在这些条件下,有些政府主管部门可能会考虑将下列物质划入这一类别:至少有3个但不超过13个碳原子的正伯醇、异丁醇和有不超过13个碳原子的酮类。,27,分类标准公式,动力黏度(毫帕.秒)/密度(克/厘米3)=运动黏度(毫米2/秒),28,吸入危害的标签要素配置表,29,环境危害主要差异:,慢性危害的分类方法发生的重大改变分3种情况,对慢性1-3进行分类,设立“安全网”分类作为慢性4。,30,环境危害主要差异:,不能快速降解的

9、物质,已掌握充分的慢毒性资料,31,环境危害主要差异:,可快速降解的物质,已掌握充分的慢毒性资料,32,环境危害主要差异:,尚未掌握充分的慢毒性资料1)慢性类别1急性1的条件,且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或实验BCF500(如无实验数据,logKow4)。2)慢性类别2急性2的条件,且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或实验BCF500(如无实验数据,logKow4)。3)慢性类别3急性3的条件,且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或实验BCF500(如无实验数据,logKow4)。,33,环境危害主要差异,危害臭氧层的类别:1个类别GB30000.29-2013,类别11)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录受控制的物质;或者2)混

10、合物中含至少1中上述物质,且浓度大于等于0.1%。,34,危害臭氧层警示标签要素,35,3注意事项浓度限值,36,3注意事项浓度限值,37,3注意事项浓度限值,38,39,40,一、成立背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原名为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1997年由原化工部和劳动部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是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综合性技术支持单位。2004年4月经中央编办批准划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为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二类研究型事业单位。,41,二、组织机构现设有5个部门1个公司,行政后勤、党群等依托安工院管理。应急响应部和鉴别分类部分别与安工院事故应急

11、救援研究室、化学品安全研究室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承担总局和中国石化两方面任务和科研。,42,三、危险化学品登记全国31个登记办公室,43,三、危险化学品登记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企业分布图,44,四、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配合总局制修订法规和起草规范性文件参与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修订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修订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起草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起草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起草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起草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参与起草与修订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45,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与规划编制化学品危险性评价通则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编制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编制作业场所化学品安全警示标志编制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编制液氯充装自动化控制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编制化工危险工艺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实施导则编制爆燃安全泄放标准编制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