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某铝土矿露天开采设计_第1页
样本——某铝土矿露天开采设计_第2页
样本——某铝土矿露天开采设计_第3页
样本——某铝土矿露天开采设计_第4页
样本——某铝土矿露天开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中 南南 大大 学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李杰林 学 院: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中中 南南 大大 学学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设文(设 计)任计)任 务务 书书 函授站函授站( (点点):): 甘肃函授站甘肃函授站 专业专业: : 采矿工程采矿工程 年级:年级:20142014 级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XXXXXX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起止日期: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李杰林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包括日程

2、安排和进度):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包括日程安排和进度): 一、日程安排和进度一、日程安排和进度 二、论文要求二、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由题目(标题) 、摘要、引言(前言) 、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 分构成。整篇论文页数不少于 25 页,书写方式必须为计算机打印。要求数据正确、思路清晰、 观点正确,逻辑合理,语句通顺,文本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阶段阶 段 内 容起止时间 总体设 计 设计内容的主要构架章节和重点难点内 容 资料收 集 通过现场调研、文献查阅、网上搜集等 收集资料 初稿撰 写 根据总体设计和有关要求撰写并完成设 计初稿 修改补 充 根据导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 文档整 理

3、按毕业设计格式要求整理文档,准备答 辩 答辩 注:本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审查后,一份由学生装订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封面之 后,原件存函授站。 中 南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文)成 绩 单 函授站函授站( (点点):): 甘肃函授站甘肃函授站 专业专业: : 采矿工程采矿工程 年级:年级:20132013 级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 XXXXXXXX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老师建议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评审意见: 评审人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 成绩: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审查意见: 院(

4、系)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此成绩单一式三份,一份装入学生学籍档案,一份成教学院备存,另一份由各函授站备存。 目目 录录 摘 要.1 ABSTRACT.2 第一章 总论.1 1.1 采区概况.1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1 1.3 建设条件.2 1.4 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2 1.5 项目设计范围.2 1.6 主要设计方案.2 1.6.1 产品方案.2 1.6.2 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2 1.6.3 开采范围.2 1.6.4 矿区地质资源储量.3 1.6.5 开采方式.3 1.6.6 采矿工艺方案.3 第二章 地质资源.6 2.1 地质构造和矿床产状.6 2.1.1 地质构造.

5、6 2.1.2 矿床产状特征.6 2.1.3 矿石质量特征.7 2.1.4 岩石特征.9 2.1.5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9 2.2 水文地质特征 .9 2.3 工程地质特征 .10 2.4 环境地质特征 .10 2.4.1 地震.10 2.4.2 污染.11 2.4.3 放射性.11 2.4.4 不良地质现象.11 2.4.5*采区采空区情况.11 2.5 地质储量工作及质量评述.11 2.5.1 勘查类型.11 2.5.2 工程网度.11 2.5.3 勘查工作质量评述.12 2.6 矿区工业指标.12 2.7 存在问题及建议 .12 第三章 矿山开采.13 3.1 开采范围和开采方式 .13

6、 3.1.1 开采范围.13 3.1.2 开采方式.14 3.2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4 3.2.1 开采技术条件.14 3.2.2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14 3.2.3 露采境界的圈定原则.15 3.2.4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15 3.3 工作制度、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17 3.3.1 采场服务年限.17 3.3.2 矿山的工作制度.17 3.4 开拓运输系统 .17 3.4.1 开拓运输条件.17 3.4.2 开拓运输方式选择.17 3.4.3 开拓运输系统.17 3.4.4 采场公路标准.18 3.5 采剥方法与采剥工程 .18 3.5.1 采剥方法.18 3.5.2 采剥工程.1

7、8 3.5.3 采矿贫化,损失.18 3.6 运输设备选型 .18 3.6.1 设备数量计算.19 3.6.2.采剥工作和设备.19 3.6.3 辅助作业.20 3.7 矿山防排水 .20 3.8 排土场设计与土地复垦 .21 3.8.1 排土场设计.21 3.8.2 土地复垦.21 第四章 施工技术经济分析.23 4.1 成本估算 .23 4.1.1 占地、外协费用.23 4.1.2 线路搬迁.23 4.1.3 采矿成本.23 4.1.4 土地复垦费用.23 4.1.5 相关税费.24 4.1.6 利润.24 4.1.7 总成本费用.24 4.2 经济评价 .25 致 谢.26 参考文献.2

8、7 摘摘 要要 *露天铝土矿采区由于民采及盗采历史久远,已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价值, 区内民采井遍布,地表塌陷严重,地表农田无法耕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 消除该区内的不安全因素,计划对地形进行整理整治。本文从矿区实际出发,通 过对地质情况分析,周边环境分析,同时根据技术与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学习 工作经验,从理论上和现状综合分析,选择了露天开采、汽车公路运输的方式。 关键词:*铝土矿,露天开采,汽车公路运输 ABSTRACT * open-air bauxite working area has not had the value of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

9、d make use of worth, because of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local peoples illegal mining. The people inside the zone adopts well and spreads all over , the earths surface collapse seriously, the surface farmland is unable to cultivate, which may cause dangerous consequences .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u

10、nsafe factors in this region, we are planning to carry ou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reality from the mining are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alysis, but also with technical and economic rationality, combined with a learning exp

11、erienc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ory and the status quo, choose the open-pit mining Auto highway transportation methods Keywords:* bauxite, Open-pit mining, Auto highway transportation.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论论 1.1 采区概况 *露天采区是中铝中州矿业有限公司在强化资源保护和加快矿山生产建设形 势下所启动的土地整理项目。为适应生产所需,完成的本开采施工方案。 *露天采区地质储量 18 万 t,考虑到民

12、采破坏比较严重,设计损失率为 34%,设计利用储量为 12 万 t,地质品位 Al2O371.2,A/S11.09,生产规模 12 万 t/年,采场剥离量 48.34 万 m3,平均剥采比 12.04 m3/m3(4.02 m3/t) ,出矿品位 Al2O367.64%,SiO26.42%,Fe2O33.48%,A/S10.53,服务年限为一年。 本次方案设计主要依据郑州豫源地矿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07 年 10 月份 提交的段村雷沟矿区铝土矿加密勘探报告 ,通过多次现场踏勘了解的现场 实际情况基础上,由矿相关技术人员完成。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 *露天采区位于段村-雷沟地区的中部,行

13、政隶属仁村乡管辖。位于仁村乡政 府东南部小南沟村,总体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 493-499m 左右。 邻近采区有 310 国道和较多乡间公路经过,交通比较方便。 图 1-1 段村雷沟矿区交通位置图 1.3 建设条件 *露采区位于仁村乡政府东南面 1 公里处,东临仁村乡变电所,电源比较可 靠,能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及安全用电。北临仁村,采区南部距小南沟民房较近, 西部 450 米还有正在使用的供水井,可满足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用水。 北部 100 米就有公路,临近采区有多条乡村道路,交通较方便。 在露采区西北部有民采竖井 10 多个,西部还存在一个露采坑,矿体已造成 严重破坏。 区内黄土覆盖层较厚,

14、北面邻近采场有一冲沟,为涧河支流,雨季有少量水; 旱季无水干涸。西面有一民采坑,采坑境界为 13060m。 根据河南省渑池县段村雷沟矿区加密勘查区铝土矿资源/储量估算说明 书 ,*采区(00-02 勘探线,纵勘探线 01 以北)范围内,勘探网度达到 50m50m,储量级别为 122b,达到了设计要求。 1.4 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1)遵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政策、法规、规程、规范; (2)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设施; (3)精心设计,使本方案达到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投资省、成本低、 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1.5 项目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只对*采区露天采场进行设计,其余工业场地由施工方自己解决。 1.6

15、 主要设计方案 1.6.1 产品方案 单一铝土矿石。 1.6.2 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设计确定的开采范围内资源储量,本设计生产规模为 12 万 t/年,服务年限为 1 年,年工作 300 天,每天工作 2 班,每班 8 小时。 1.6.3 开采范围 本次设计开采对象位于段村-雷沟矿区中段,开采范围北部以矿体的露头为 界,南部以纵 02 勘探线为界,东西以 00-02 勘探线为界。 1.6.4 矿区地质资源储量 根据河南省渑池县段村-雷沟矿区铝土矿 2007 年度补充勘探报告 ,采区 范围内 122b 储量为 18 万 t,地质品位为 Al2O371.2%,SiO26

16、.42%,Fe2O33.48%,A/S11.09。 考虑到采区西北部发现 10 多口民采井分布,资源破坏较严重,资源利用系 数取 66%,*采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 12 万吨,出矿品位为 Al2O367.64%,SiO26.42%,Fe2O33.48%,A/S10.53。 1.6.5 开采方式 设计选用露天开采方式。 1.6.6 采矿工艺方案 (1)露天境界 设计露天境界:本采区全部采用凹陷露天开采,北部以矿体的露头为界,南 部以 02 线为界,东西以 0002 勘探线为界,开采范围 200(100150)m。开 采标高为 499-460m,开采深度为 39m,台阶高度 10m,底部坑境界 4

17、030m,采 区境界平面范围见开采终了平面图。 露天开采境界内剥离岩土石总量 48.4 万 m3, 出矿量 12 万 t,Al2O367.64%,SiO26.42%,Fe2O33.48%,A/S10.53,平均剥采比 4.02m3/t(12.06 m3/ m3), 平均剥采比小于一般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2)露采采剥工艺、采剥方法 由于受外部条件限制,本采区不采用穿爆工艺,采矿和剥离中如遇见硬度较 大的岩石使用液压碎石机直接破碎后装载。矿石较为坚硬、矿体薄、倾角缓,采 矿采用液压碎石机直接破碎,推土机积堆,液压铲装载的采矿工艺。剥离量中大 部分覆盖层为第四系黄土、卵石层和粘土页岩,不需穿孔爆破

18、,采用 10m 台阶高 度,黄土层倾角 450,其他倾角 650。 (3)开拓运输方案 根据上述开拓运输条件,而且矿岩运输量不大,服务年限短等特点,因此, 设计选择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 (4)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 一 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 1矿床类型 矿床成因类型沉积型铝土矿床 矿床勘探类型第勘探类型 2采区地质储量 121b 矿石量万 t18 万 t 地质平均品位 Al2O3%712 SiO2%6.42 Fe2O3%3.48 A/S11.09 3露天采坑内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12

19、1b 矿石量万 t12 万 t 平均品位 Al2O3%67.64 SiO2%6.42 Fe2O3%3.48 A/S10.53 4小南沟备采矿段矿体特征 走向长度m100 倾向宽m100150 厚度 范围m2.797.77 平均m4.84 倾角19280 矿体埋深m039 5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6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二矿床开采 1开采方式凹陷露天 2露天采场构成要素 露天境界投影面积m227554 最大边坡高度m39 最大开采高度m39 最大开采深度m39 最终帮坡角 顶帮55 底帮20.8 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 坑底最小宽度m30 台阶高度m10 台阶坡面角 黄土45 其他65

20、安全平台宽度m3 3剥离量m3 4采矿量t 5出矿品位 Al2O3%67.64 SiO2%6.42 Fe2O3%3.48 Al/Si10.53 6 7平均剥采比 m3/t34.02 m3/m312.06 8开采贫化率%5 9开采损失率%5 10生产能力t/a t/d400 11生产服务年限a1 12工作制度300d/2 班/8 小时 13开拓运输系统 开拓运输方式公路汽车 矿石平均运距km21.0 废石平均运距km0.6 最大纵坡%9.0 公路宽度m 9.0 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 2.1 地质构造和矿床产状 2.1.1 地质构造 本采区(00-02 勘探线)处在渑池向斜北翼,地层呈单

21、斜产出,倾角 19280 左右,其变化严格受古地形控制。 本采区无明显较大的褶皱,未发现断裂构造的存在,没有岩浆岩出露。 2.1.2 矿床产状特征 (1)地层 0002 线范围内大部分由黄土覆盖,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中奥陶统马家 沟组(O2m)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 ,二叠系下统 山西组(P1s)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第四系(Q) 。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是铝土矿层的赋存地层,为一套不太稳定的海湾、 湖沼相铝(粘)土矿岩石建造。为本次设计开采的含矿岩系,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下段(C2b1):为铝矿层的直接底板岩石,岩性为铁质粘土岩和

22、铁质页岩。 颜色有紫红、黄褐、灰及灰黄色。泥质结构,多为块状、局部页理较发育。一般 厚 35m,平均厚度 4.84m。 中段(C2b2):为铝土矿层和粘土矿层,主要由铝土矿、硬质和高铝粘土 矿组成。局部铝土矿层中夹层为:粘土矿及其级外品、粘土页岩、炭质页岩或煤 层。铝矿层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个别呈漏斗状。铝土矿为灰色、灰白 色、有的呈深灰色。有碎屑状、稀豆鲕状、砂状、蜂窝状、致密状结构,块状构 造。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次为高岭石、水云母和其它粘土类矿物等。铝土矿 厚 2.797.77m,一般厚 3-5m,平均厚 4.84m。 粘土矿分布于铝土矿层上部或下部,通常下部较多,局部夹在铝土

23、矿层中。 粘土矿中常含有少量铁质矿物,使其变为各类粘土矿级外品。高铝粘土和硬质粘 土变化较大,在纵、横剖面上不对应,连不成矿体,呈零星分布。 上段(C2b3):为铝矿层顶板,岩性为粘土页岩、炭质页岩或煤。粘土页岩: 呈灰白色、灰黑色、有的因铁质污染呈土黄色、紫红色等,泥质结构,岩性较软, 显页理,微层构造。矿物成分以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及其它粘土类矿物,含 铁质氧化物。炭质页岩:呈黑色。泥质结构,页理发育,微层构造。据统计,直 接顶板为煤和炭质页岩占 53%,粘土页岩和高铝粘土占 30%,顶板为第四系占 10%,该层厚度 2.797.77m,一般厚 3-5m,平均厚 4.84m。 (2)矿层

24、特征 段村-雷沟矿区开采范围北部以矿体的露头为界,南部以纵 01 线为界,东西 以横向 0002 勘探线为界。铝土矿层赋存于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内。矿体倾向 170225,总体倾向 200,倾角 20左右,矿体形态沿走向与倾向均有膨缩 变化的特点,其变化严格受古地形控制,矿体顶底板围岩与矿体呈整合或假整合 接触,产状基本一致,矿体顶面相对平缓,北东高南西低;底面总体趋势与顶面 相似,不同的是在局部地段因古地貌的影响出现凹陷。采区内施工钻孔 6 个。全 部工程见矿,矿层平均厚 4.84 米,大厚度工程 1 个,厚度为 7.77 米,其余 5 个 孔厚度为 2.795.84 米,矿体东西长 250 多

25、米,南北宽 100150m,矿层内部结 构较简单,矿层埋深 20.929.48m,平均埋深 25.85m。 2.1.3 矿石质量特征 铝土矿矿石呈灰色、深灰色,风化后呈灰白色、黄褐色。以碎屑状、稀豆鲕 状、致密状和蜂窝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一水硬铝石,其次为高 岭石等粘土类矿物及铁质。化学成份主要为 Al2O3、SiO2、Fe2O3、TiO2、S、Loss 等。 (1)矿石的矿物成份 据相邻矿区的光谱分析,结合采区的野外观察和岩矿鉴定,组成铝土矿矿石 的主要矿物有一水硬铝石,次为高岭石等粘土类矿物,并含有少量的赤铁矿、褐 铁矿、菱铁矿等。微量矿物有锐钛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等。

26、一水硬铝石:为矿石中的主要矿物,含量 509010-2,多呈结晶粒状、鳞 片状、小柱状的集合体存在于铝土矿石的碎屑、鲕粒、豆鲕及胶结物中。一水硬 铝石的直径 0.020.05 mm,有时被铁质和有机质污染。 高岭石:为铝矿石的次要矿物,含量 51010-2,与水铝石互为消长。矿物 呈细小鳞片状,集合体呈团块状、蠕虫状存在与豆鲕状、碎屑状铝土矿的胶结物 中,或分布于水铝石颗粒间隙中,也有少量存在鲕粒的核心呈蠕虫状产出,或与 水云母交织在一起,构成毡状结构和泥质结构。 水云母:含量从微量到 1010-2左右,呈显微鳞片状,片度大小与一水硬铝 石晶粒相似,与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共同存在于豆鲕状、碎屑状

27、铝土矿的胶结物 中。 铁质矿物:浅部多见到褐铁矿、赤铁矿,含量 1010-2,多数 210-2左右, 多呈侵染状、薄膜状或小团块状分布于铝土矿石的胶结物中或淋滤于节理裂隙中。 深部多见赤铁矿、菱铁矿及黄铁矿等,黄铁矿呈侵染状、结核状分布于矿层中。 菱铁矿常呈鲕状、粒状、细条状分布于矿层中或铁质岩中。 钛质矿物:主要为锐钛矿、金红石等。多呈浑圆状、短柱状或针状,赋存于 水铝石的晶粒间或存在于水铝石的胶结物中。 (2)矿石结构 碎屑状结构:碎屑由显微晶粒状、隐晶状,一水硬铝石及少量粘土类矿物组 成。碎屑多呈棱角状、次浑圆状形态,分选性差,具不太规则的排列。碎屑粒径 15mm,个别 10mm 左右,

28、为采区常见的矿石类型。 砂状结构:由晶粒状一水硬铝石和少量粘土矿物组成,铝矿石外观呈细砂状, 晶粒径 0.10.3 mm。 豆鲕状结构:鲕粒内由晶粒状、隐晶状一水硬铝石以及少量的高岭石和铁质 组成。鲕粒呈球状、椭圆状,鲕内呈同心圆构造,鲕径 0.52 mm。常含有少量 豆粒,豆粒直径 35 mm。呈椭圆状,平行层理定向排列,有的豆粒内由粘土类 矿物构成,具同心圆构造。 致密结构:由隐晶质状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粘土类矿物及少量的铁质组成。 矿物粒径细小,肉眼不易分辨,外观较致密细腻。断口平坦呈块状,含少量水铝 石晶屑。 (3)矿石的构造 平行定向构造:碎屑长轴方向、扁圆状豆粒与层面定向排列的特征

29、。区内常 见的构造类型分布于豆鲕状、碎屑状矿石中。 块状构造:矿石具有均一致密的特征,矿石成份结构无明显差异,致密状、 豆鲕状和晶粒状铝土矿石常具此种构造。 蜂窝状构造:矿石中常常具有大小不规则的空洞,大小与豆鲕相似,呈圆形、 椭圆形。推测矿石长期风化,受地表水或地下水淋滤侵蚀,豆鲕内粘土类矿物、 铁质被淋失所致,有的孔洞尚保留部分高岭石和铁质。蜂窝直径 15 mm,最大 达 8 mm。有的人将较小的蜂窝铝矿石称为蜂窝状结构。 层状构造:铝土矿在整体上呈层状构造产出,单厚层 12 m,少量铝矿层 具薄层状构造。 (4)矿石的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砾屑状铝土矿

30、:呈浅灰、灰白、灰、黄褐色等。碎屑结构,层状构造。 由晶粒状、隐晶状一水硬铝石及少量粘土类矿物组成。为中高品位矿石,是采区 的主要矿石类型,该类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20 %左右。 2) 砂砾状铝土矿:呈灰白、灰、黄褐色等。由晶粒状、柱状一水硬铝石组 成,有少量高岭石分布于一水硬铝石之间。经成岩重结晶作用,矿物颗粒增大, 镶嵌致密,矿石外观呈砂状,为高品位矿石,该类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10 %左右。 3) 豆鲕状铝土矿:呈浅灰色、灰色、灰黄褐色。豆鲕状结构,块状、似层 状构造。由晶粒状、隐晶状一水硬铝石及少量高岭石等组成,为中等品位矿石, 该类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25 %。 4) 蜂窝状铝土矿:呈浅灰

31、、灰白、黄褐色。蜂窝状结构,块状厚层构造。 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次为粘土类矿物及少量铁质,为采区中高品位矿石, 该类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20 %左右。 5) 致密状铝土矿:呈浅灰、灰、黄褐色。隐晶状一水硬铝石和较多粘土类 矿物组成。外观细腻,断口平坦。此类矿石较贫,该类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10 %左 右。 6) 薄层状铝土矿:呈灰色、浅灰色、黄褐色。致密结构,薄层状构造。由 细晶粒状、隐晶状一水硬铝石和较多的高岭石等组成,为较低品位矿石。该矿石 占矿石总量的 7 %左右。 7) 土状铝土矿:呈灰白色、浅黄褐色。致密结构,土状构造。质地较软, 手碾易碎呈土状。矿石由隐晶质一水硬铝石和粘土类矿物

32、组成,含少量铁质。为 中等品位矿石,该类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10 %左右。 以上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在走向上和倾向上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呈过渡型 与混合型产出。而在剖面上、在单工程矿石中有明显的界线,在矿层下部以碎屑 状、土状、蜂窝状矿石为主,中部以晶粒状、蜂窝状矿石为主,上部大都为致密 状、豆鲕状矿石。当矿层变薄时,一般为致密状、薄层状、豆鲕状矿石。 按主要的铝矿物成分划分,属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石。 (5)矿石工业类型 采区铝土矿石按工业用途与提取氧化铝的方法划分,属联合法生产氧化铝矿 石。 根据铝土矿品级标准(GB3497-83)矿石类型划分为低铁(310-2) 、含 铁(3610-2)

33、、中铁(61510-2)及高铁型(1510-2)铝土矿石。 *采区:在 6 个单工程中,低铁 28 个占 90 %,含铁 3 个占 10 %,属低铁 含铁型矿石。 硫在矿石中分布很不均匀,多呈粒状和团块状黄铁矿产出,中深部较浅部高。 按矿石中 S 的含量,可划分为低硫(0.310-2) ;中硫(0.30.810-2)及高 硫型(0.810-2)铝土矿石。 在 31 个单工程中低硫(0.310-2)30 个工程,占 97 %,中硫 (0.30.810-2)1 个工程占 3 %,属低硫型铝土矿石。 2.1.4 岩石特征 矿体顶板多为第四系黄土层、卵石层及粘土页岩,其厚度从 20.9m(ZK0101)29.48m(ZK01N01) 。 2.1.5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矿层 48.752.5 Mpa,平均 50.8 Mpa;粘土页岩 0.110.18 Mpa,平均 0.18 Mpa;炭质页岩 3.65.21 Mpa,平均 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