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心理学结构武大心理系一绪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教育心理学应以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为根本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
2、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20世纪20s50s20世纪60s现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 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1)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又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每个阶段都
3、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4)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5)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6)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个体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变化体现出一般规律。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解决过程就是人格发展的过程: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
4、怯和疑虑;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学龄期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青年期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
5、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通过语言等符号系统与其他人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人的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6、应该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2.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3.保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4.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5.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
7、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0-1岁婴儿期)感觉阶段2.自主与怀疑(1-3岁)肌肉发展阶段3.主动与内疚(3-6)性器官阶段4.勤劳与自主(6-12)潜伏期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从儿童向成人的转折期6.亲密与孤独(20-40)成年早期的发展阶段7.生殖与停滞(40-60)8.自我整合与绝望(老年期)成熟阶段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
8、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
9、的性质分类的)如下: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
10、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
11、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
12、,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在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智能差异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智力类型上的差异。所谓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的类型差异就是指人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类型差异。第二,智力发展水
13、平上的差异。第三,智力的差异也表现为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成。第四,智力由于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但无高低之分。女性嗅觉灵敏,在声音定位、色彩辨别方面优于男性,男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较强。女性叙述事情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长于形象思维;男生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长于抽象思维。智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教育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智力的发展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教育应当帮助人们扬长补短,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人格差异与教育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心理学研究人格差异,它的实践意义也是为了能在教育和心理治疗方面解决
14、具体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各种行为顺应问题等几个方面论述人格差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1)在集体中形成个性;2)在活动中培养个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教师应具有顺应心理学的知识。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 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 信息中的社会内容。(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
15、加工、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 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而冲动型学习者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末对问题作透彻的 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3)辐合型和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而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 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
16、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性别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指性别的心理差异,即男女学生在个性、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学习的一般概述学习的基本含义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
17、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学习的分类体系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联结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观察(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学习的认知理论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
18、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学习的建构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1)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2)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续的行为。它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
19、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行为主义者根本无视在这种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者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传统。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及其特征、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他们与行为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看到了已有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的作用。但是,信息加工论仍然假定,信息或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个体首先必须接受它们,才能对其进行认知加工;即使肯定了已有经验对于新知识加工的影响,但也基本不把这种影响过程当做新旧经验的反复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认为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
20、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助性)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认知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布鲁纳、奥苏伯尔等的认知学习理论有较大的连续性,它主要关注个体是如何建构认知经验(如知识理解、认知策略)和情感经验(学习信念、自我概念)的。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意义建构是同化和顺应统一的结果。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
21、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换言之,认知建构主义强调意义的双向建构过程。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维特罗克(MCWittrock)的生成学习理论和斯皮罗等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
22、能内化有关的知识。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从20世纪肋年代开始,罗杰斯把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扩展到了心理治疗领域之外,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
23、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因此,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罗杰斯强调,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要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放学生信任。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员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在关于“
24、教学模式”的归类研究中,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被列在“个人权式”之首,足见他对教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反对传统教育压抑人性、重知轻情,主张剪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观念和精神已融人到了当代西方教育的体系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1、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2.、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3、对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的重视;4、重视意义学习与过程学习;5、消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习论的片面性,丰富了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与理论,有力冲击了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论与精神分析的悲观发展论对学习心理与教育实践的消极
25、影响,促进了美国当时的教育革新。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产生于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是由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有关特征相互作用的过程转化而成。其中的学习情境,主要包括任务性质(难易程度、材料的有趣性等)、评价者及其评价方式、潜在的奖励或惩罚等。学习者的有关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的一般认知能力,有关自己能力的看法与评价,对有可能影响最终学习结果的一些因素的看法、习惯性的归因方式,个人的价值观与兴趣,估计任务难度的方式、方法、情感状态等。而所谓问题情境,则是相
26、对于一定的个体而言的,是能够引起学习者的认知不平衡或认知冲突的一种情境。由于问题情境的存在,导致个体的学习需要与相应的学习期待的产生,进而使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通过选择并实施一定的活动方式,产生某种学习结果,而这些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需要和期待,对将来的学习具有间接的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感理论目标定向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根据作业
27、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学习动机的激发(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3)、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4)、正确运用奖和罚;(5)要学会总结和反思五知识的建构知识及知识建构知识及其类型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内部知识、外部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表面知识。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知识的构建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双向的作用而实现的。包括同化和顺应。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
28、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实现的 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知识理解的过程对理解过程的认识,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巴甫洛夫学派认为人们是通过联想获得有关事物关系的知识的,理解就是利用旧联想形成新联想,即联想的联想;格式塔学派认为理解就是“顿悟”,是头脑中知觉“完形”的出现,理解就是对事物间的关系突然贯通与领悟;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认为,个体对新事物的理解,就是新刺激被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同化式顺应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则认为理解就是将新信息纳入原有认知结构,新旧知识发生
29、意义同化的过程。以上种种观点都各自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理解的过程,对把握理解过程的实质有所裨益,向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理解过程的图式理论,对理解的内部机制做了更清楚地说明。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识理解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受学习者内部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应考虑到学习材料和教师指导等外部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原有知识经验背景。(2)认知结构的特征。认知结构特征具体指:第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起固着作用的观念。,起固定作用之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3)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
30、式和教师指导两方面。错误概念的转变概念转变及其过程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1)引发认知冲突;(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我们已经确认了两组重要的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第一组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和冲突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教学策略。第二组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看法为基础,利用隐喻和类推的方法将其推广到新的领域。这两组策略的基础是
31、不同的,他们分别强调在对学习者进行概念转变教学时,要考虑学习者初始的平衡点。强调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策略来自于皮亚杰的观点,他认为学习者积极进行参与对知识的重组是学习的核心。以学生存在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并将其扩展到新的领域,在这一放面未能给学习者提供合适的角色,而是有教师设计方法,为新思路的思考提供“支架”。六技能的形成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基本特点有: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其熟练程度以完成某一任务花费的时间长短来表示,花费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技能越不熟练。2.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
32、经验的知识。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3.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的类型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技能的作用解决一些问题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活动虽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因而不同于外部的实践活动,但它又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心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首先,心智技能是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要求主体能独立作出。主体要能独立作出这种活动方式,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从而才能调节自己的活动、作出相应的动作。其次,心智动作是一种
33、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活动的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种活动“外化”为原型(即实践模式)才能进行。由于心智活动的定向需要借助其原型进行,所以称这一阶段为“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1.按操作的控制机制不同 (1)闭合性操作技能 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赖机体自身的内部反馈信
34、息进行运动,对外界环境中的反馈信息的依赖程度比较低。 (2)开放型操作技能 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据外界反馈信息进行活动,即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来调整、控制并作出适当动作。 2.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1)徒手型操作技能 无须器械,仅通过身体协调来完成 (2)器械型操作技能 通过操作一定的器械来完成 3.按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 (1)细微型操作技能 这类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 (2)粗放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学习的一个特征是分阶段进行的,处于不同的技能学习阶段的个体,其操作表现的特征是不同的。随着不断的练习,在适当的条件下学习者的操作将
35、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以通过各种指标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研究者提出了各种阶段模型,如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亚当斯和金泰尔各自提出的两阶段模型等。这些模型虽然依据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的差异来划分各阶段,但仍显跨度较大,不利于技能的教学与培训。针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我们认为,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这四个阶段。训练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及其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
36、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的结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会与掌握将注意指向或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的方法、技巧或规则。它指向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觉意向,实行自我控制,促进有意义学习。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编码与组织策略编码和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是指人对自
37、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社会竞争的加剧,时间管理的观念与策略已逐渐深入人心,对于无事忙、瞎忙、装忙等浪费时间现象以及熬夜、加班等低效活动,人们倍感时间管理对于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同时时间管理也是事业建树、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努力管理策略学习者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而尽力吧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学业求助策略个体遇到学习困难时寻求帮助。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传统智力理论有独
38、立因素说、二因素说等。(1)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述。(2)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可分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我反省能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成功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
39、要目标的智力,是对现实生活中真正能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亦称“惰性化智力”,它只能对学生在学业上的成绩和分数做出部分预测,而与现实生活中的成败较少发生联系。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可以发展的,特别是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象和假设等创造思维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用分析性智力发现好的解决办法,用
40、创造性智力找对问题,用实践性智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及其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在人做某件事、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暂时不知道通向目标的方法。问题解决就是克服、越过当前的障碍,寻找通向目标的方法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1)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建立问题表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搜寻解法问题类比;手段目的分析;问题解决;想法检验;执行解法和评价。2)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实施、监察解决方案;调整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基本概念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结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创造性的培养措施(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四)培养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标的为货物运输与仓储
- 2024年度企业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合同
- 调压阀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玻璃盒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搓衣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合同
- 2024年度云计算资源租赁与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东莞市房产买卖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合同标的及服务内容
- 2024年度安徽省统计局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合同
- 信息化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TCI 303-2024 厨余垃圾发酵制备污(废)水处理用碳源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 2024年全新初二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俘获探测器(EC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
- 代卖商品合同协议书
- 安装工程估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建筑大学
- 2024年中考历史(辽宁卷)真题评析
- 厂房屋顶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建议书
- 2024-2030年塔格糖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