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 疗 法PPT演示课件.ppt_第1页
灸 疗 法PPT演示课件.ppt_第2页
灸 疗 法PPT演示课件.ppt_第3页
灸 疗 法PPT演示课件.ppt_第4页
灸 疗 法PPT演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灸疗法,民族医药协会,1,灸,久,火,第一节灸疗法概述,一、概念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和某种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灼,熏煨或贴敷,借其温热性和化学性的刺激,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以达到治疗、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第二节灸疗法的作用机理,传统医学研究消肿止痛、解毒生肌,防病保健,第三节常用传统灸法,艾灸法非艾灸法,一、艾灸法,1、艾的作用及其制作,艾,艾柱,艾绒,艾条,艾碳,各种艾条,新产品无烟艾条,艾绒的制作:,取干燥艾叶(陈久为佳),去除杂质及枝梗,筛去尘沙,置铁碾船研碾成艾绒,捡去叶脉即可备用。,2、艾柱灸,(1)艾柱的制作方法取纯艾绒用手再搓至极细,放于板面上,用拇、

2、食、中三指一边捏挤一边旋转,捏挤成等边三角形体而规格大小不同的艾炷。大艾炷的底部直径约8毫米,最大不超过1厘米;小艾炷如黄豆大,炷底直径35毫米。(高度同它的底面直径大体相等),艾柱直接灸示意图,艾柱制作视频【点击上图可查看】,(2)艾柱的选用根据病症的性质、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以及治疗部位的不同而定。久病体弱者艾炷宜小、状数宜少;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骨肉浅薄的头、面、颈、项、四肢未端宜小壮少灸;肌肉深厚的背、腹、肌、肩宜大壮多灸。,(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置于皮肤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方法。选穴时除颜面及心前区外,全身各处一般都可选择。,发泡灸又称非化脓灸。

3、临床上以达轻微烫伤为度,施灸后皮肤局部红晕,或起泡后不致诱发成灸疮,灸后不遗留疤痕灸。新病和急性炎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腹泻,适用于,又称化脓灸;是指用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以灸到皮肤起泡,并致局部化脓、结痂,脱落后留永久瘢痕而故名。主要适应于多种陈年痼疾和药物无效的疾患。此法对高血压、预防中风及防病健身都有较好的作用。但不能用于糖尿病。,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的姜片。用针在姜片上穿通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如在施灸过程中感觉局部有热痛时,可将姜片连同艾炷向上略提起,稍停放下再灸。以灸至局

4、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施灸35壮,可根据病情反复施灸。适用于一切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痛等,疗效较好。,隔蒜灸是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0.3厘米的蒜片,用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灸之,每次34壮后可换去蒜片,继续灸治。临床上适用于治疗痈、疽和疮疖。,长蛇灸,隔盐灸:是用食盐做间隔的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取纯正干燥的食盐适量研细炒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上置艾精度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有于盐上放置姜片再施灸的,以避免食盐受火爆起导致烫伤。临床上一般施灸39壮,对于急性病症可根据病还必须多灸。

5、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痛、脱症等。,3、艾条灸,(1)温和灸将艾卷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烤(距皮肤约3厘米)。一般灸1520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病人有温和舒服、疼痛缓解等感觉,皮肤稍呈红晕即可,停止或转灸另一穴位(见图4-4)。,(2)回旋灸:,将点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一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痛、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录像,(3)雀啄灸,将艾卷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类似小雀啄米食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厥者。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录像,(4)实按灸

6、,是用药物艾卷点燃后,垫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到深部的一种施灸方法雷火神针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主治:哮喘、慢支、胃脘痛、腹泻、月经不调等,二、非艾灸法,灸疗不用艾作灸材的都称非艾灸法。敷灸用药物敷于皮肤穴位或部位而达到灸疗目的的称为敷灸法。敷灸用的药物多是芳香、刺激性的,敷后一般都会引起局部潮红或起泡,或有热痛感。敷灸常用蒜泥灸、吴茱萸灸、五倍子灸、白芥子灸、白花丹叶灸等。,(1)蒜泥灸:是将大蒜适量捣成泥状,取35克贴敷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赤或起泡为度。敷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可治疗扁桃腺炎;敷鱼际穴可治疗喉痹等。,

7、2)吴茱萸灸:取呈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炒热,将醋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以油纸或塑料膜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敷涌泉穴,可治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敷脐中穴,可治小儿虚寒腹泻、消化不良。,3)五倍子灸:取五倍子、首乌各等份,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膏状,敷于穴位上,以油纸覆盖,胶布固定。于每晚临睡前将上药敷于脐部(神阙穴),翌日早晨取下治疗遗尿症。,4)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每次用510克贴敷在穴位上,油纸或塑料薄膜覆盖,橡皮胶固定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该法治哮喘、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及面神经麻痹等症。,三伏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慢性鼻炎。,白芥子21克

8、,元胡21克,甘遂12克,细辛12克敷灸时每次用上药的1/3量,加生姜汁调成糊膏状,并加少许麝香,分别摊在6块直径为3厘米的油纸上,敷于肺俞、心俞、膈俞处,胶布固定即可。每次敷灸46小时。每隔10天敷1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每年共敷3次,连续治疗3年共贴敷9次,四、灸法的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医者选用合适的灸法。2、施灸体位包括病人体位和医者施灸姿势,必须要舒适。,3、灸前拟定灸疗方案(选穴、灸疗形式、壮数、艾炷大小、灸疗时间以及灸疗程序等)一般是先灸上部穴,后灸下部穴;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至于壮数的多少视病情灵活掌握。,4、禁灸及慎重施灸的部位

9、心前区、头面五官诸穴位及四肢大关节处、动脉应手处等都属禁止直接灸的部位。其他部位如孕妇的腹部、骶部只宜温和灸而不能直接灸。一般下肢胫骨外侧也不宜直接灸,以防诱发骨膜炎。,5、晕灸的处理立即停止灸疗,让患者平卧,喝少许温水。灸后局部感染,可使用消炎药膏或按局部感染常规处理;若灸后皮肤仅出现红晕灼热感,不必处理,灼热感很快就会自然消失。,第四节、保健灸法,医学入门“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指艾熏脐法),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常用保保健灸的穴位有身柱、足三里、脐中(神阙)、涌泉、曲池、大椎、气海、膏盲、命门等穴。,婴儿期灸身柱穴,能促进婴儿的成长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常加灸膏盲穴能增强

10、全身活力;二十四五岁,要灸三阴交能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能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其他疾病,延缓衰老;老年加灸曲池可防止视力衰退,能坚牙,防中风等。,(1)足三里灸: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其他疾病,延缓衰老可预防中风。可用温和灸或瘢痕灸。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3)气海穴(脐下1.5寸)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4)关元穴(脐下3寸)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3寸,(5)风门灸(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