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 痰 技 术ppt课件_第1页
吸 痰 技 术ppt课件_第2页
吸 痰 技 术ppt课件_第3页
吸 痰 技 术ppt课件_第4页
吸 痰 技 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吸痰技术,吸痰技术,吸痰技术,一、吸痰的概念与适应症二、吸痰的目的三、用物与患者的准备四、经口腔吸痰五、经鼻腔吸痰六、整理用物、记录七、吸痰的注意事项八、吸痰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吸痰技术,一、吸痰的概念与适应症,吸痰法是利用负压作用,经口或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适应症多用于危重、老年体弱、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存在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吞咽功能不全的患者。,吸痰技术,二、吸痰的目的,1、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2、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造成呼吸困难、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3、留取痰标本。,吸痰技术,三

2、、用物与患者的准备,准备工作操作者的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瓶,一次性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连接管,治疗碗,无菌镊子,治疗巾,棉签,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嵌,手电筒,电插板等。,吸痰技术,连接检查:安装储液瓶,接通电源,连接各导管,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及各导管连接情况,调节合适的负压(一般情况下:成人40-53.3KPA,儿童40KPA,气管切开的患者负压:成人20-26.7KPA,儿童13.3KPA)。,吸痰技术,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2.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及部位。3评估患者口鼻腔情况。4对清醒

3、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吸痰技术,患者的准备:1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2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若病情许可,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3颌下垫治疗巾,如有活动义齿,取下妥善放置。,吸痰技术,连接吸痰管1用无菌技术取出一次性吸痰管。2取治疗碗,倒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3连接负压管,用镊子持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吸痰技术,四、经口腔吸痰,经口腔吸痰:1嘱患者张口、舌前伸(昏迷患者用压舌板、开口器协助)。2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或开放进气孔(严禁负压进管),另一手用无菌镊子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约10-15CM,如遇阻力不可粗暴盲插)。3放松导管末端或关闭进气孔,先吸净口

4、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吸痰管左右,吸痰技术,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每次吸引时间15S,两次吸引需间隔3-5分,以免造成缺氧。)4吸痰管退出时,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5观察痰液性状及呼吸道通畅情况。6贮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其容器的三分之二。,吸痰技术,五、经鼻腔吸痰,经鼻腔吸痰:1清洁鼻孔。2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或开放进气孔(严禁负压进管),另一手用无菌镊子持吸痰管前端,将导管清而快地插入一侧鼻腔,并在患者吸气时沿着鼻腔壁向深处插入(如遇阻力不可粗暴盲插)。其他操作同口腔吸痰法。,吸痰技术,六、整理用物、记录,关闭吸引器整理:吸痰毕,关闭吸引器,取下吸痰管和连接管。清洁患者口鼻。整理用

5、物及床单位,妥善处理用物、污物。,吸痰技术,观察、健康教育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测量生命体征,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吸痰技术,记录:洗手,记录(吸引情况、分泌物的量和性状、吸引前后的呼吸情况及生命体征。,吸痰技术,七、吸痰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2、选择适当型号的吸痰管,粗细及软硬均适宜,吸痰管一次一更换;3、吸痰动作应轻、稳。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以防引起剧烈咳嗽;4、严禁负压进管,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0-15秒,两次间隔时间小于3-5分钟;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痰技术,5、吸痰的顺序先是口腔、咽部、气管、最后是鼻腔;6、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置;7、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及呼吸改善情况;8、液体不可超过其容量的三分之二;9、无菌盘中的物品每日消毒、更换,无菌生理盐水注明开启时间与姓名。,吸痰技术,八、吸痰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1、气道粘膜损伤;2、肺不张加重缺氧;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