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笔记_第1页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笔记_第2页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笔记_第3页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笔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像欧洲和中东的许多城墙一样,中国的城墙基本上也是为了保护宫闱、庙宇、粮仓、住宅及某些自然资源,以防蛮族入侵、部落起义和农民造反。”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5页。“在近代的大炮传入之前,中国的城墙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城墙的坚固性使通过挖掘或轰击去攻破它的任何尝试都难以奏效。甚至在近代战争中,城墙在中国人的有效防御观念里还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5页。“在多数情况下,建造第二道城墙是为了把城市防御系统

2、扩大到在原有城墙外发展起来的聚落。”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8页。“滨河城市的城墙往往还有一个防洪功能,因为在低地区域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虽然如此,城门还是往往集中开向临河一面,以便通往渡口、桥梁和码头,在发生严重洪水时可以用沙袋有效地把城门堵住。当这样的洪水来临时,城墙也阻挡了淤泥侵入城内。”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9页。“与欧洲、中东和日本城治的一般位置对比,几乎唯有中国的城治是位于低地,即在当地地形许可的范围内避免明显的起伏。中国人喜欢低平的

3、城址,与占优势的农业人口稠密地区分布在泛滥平原、河谷、山间盆地以及山麓地带的小块绿洲等低地有密切关系。中国人喜欢平坦的城址,也许是受到偏爱正方形或矩形城垣的传统影响。不过,在多山的地区,受地形限制,平地很少,为了把必要的平地面积围入城内,也就顾不得正方形或矩形的理念了。”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90-91页。“水也许是影响城址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它在运输、防卫、给水以及通过灌溉间接地影响粮食供给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从中国各地区的详图中所能看到的,最有利的城址是在河岸上。在华南和华中,山地多而平地少,在河曲凸岸河流沉

4、积物形成的小块平地,往往成为建城最有利的场所。”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91页。“沿河城镇的研究往往想解释对一岸的喜爱程度超过另一岸。首先,一个显要的因素是当地进入河口运输的物产来向。第二个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因素,是河流两侧流域内的物产丰富程度。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对河流的北岸有利。从最古时起,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一直以向南为主。最后,城址在北岸朝南的谷坡上阳光比较充足,而且,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朝南谷底空气环流比城址设在朝北谷底的好。”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5、,第94-95页。“中国古代的城治外形通常呈正方形或长方形。近似正方形的城在华北和西北比中国其它地方要普遍得多。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背离矩形的城墙较为常见。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城墙的方正性与城市行政等级之间有直接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高等级城市的规划中任何正统的倾向似乎都被普遍崎岖的地形所抵销,崎岖的地形使大城市比小城市更南达到规则性的要求。面积小的城市即使在起伏不平的地方也有可能构筑方形城垣。基本上呈圆形的城墙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边缘区域特别普遍。中国帝制时代后期最普遍的城墙外形恐怕要算从椭圆形乃至圆菱形一类了。以明太祖在位期间见着的南京城和福州城的城垣为代表的

6、真正不规则形状,通常是根据独特自然环境所赋予的防卫潜势而设计成为首府城市的。极少数城垣的形状被设计成为按泥土占卜而附会得来的某些象征吉祥的动物形象,以保城市的繁荣和昌盛。”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95-98页。“许多传统的城市,把城内面积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地面留给农耕和留作湖泊、池塘、溪流、沟渠、水泉以及其他水体。城市顶住一次军事围攻或免受农村骚乱冲击的能力,因城内的农业和供水保证而得以大大增强。”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3页。“由于行政等级高而建造

7、得很大但重要的商业职能却没有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内必然留着大片可以用于农业的土地,在那种情况下,城市被围时能否自给就成了直接的考虑因素。”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4页。“由于城门决定着城内外的交通,因此城门的数目与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内的街道网和渠系。” 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4页。施坚雅:导言:中华帝国的城市发展,载氏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芮沃寿:中国城市的宇宙论,载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所有的文明古国,都有为城市选择吉地的惯例,都有把这个城市及其各部分与神祇和自然力联系起来的象征体系。一般地说,随着文明的发展,古代信仰的权威也就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