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1页
51《阿Q正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2页
51《阿Q正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阿Q正传》教学设计【教材解析】统编版教材把《阿Q正传》的第二章、第三章编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阿Q正传》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它以未庄为历史舞台,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作者用喜剧的夸张笔墨展示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体现了鲁迅作品一贯的批判国民性的主题。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之首,语言看似简单易懂,实则工于讽刺,学习它可以加深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教学目标把握阿Q的形象特征以及未庄的文化环境。在挖掘“奴性”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背景探究鲁迅塑造阿Q这一形象的意义。体味鲁迅对国民性的观察与对民族未来的深切思考。教学重难点理解阿Q形象塑造的价值和意义。体味鲁迅对国民性的观察与对民族未来的深切思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任务一作为“鬼魂”式的存在:认识阿Q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结合所看的电影,整理出一份“阿Q个人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年龄、身份、工作、外貌特征等。姓名阿Q籍贯不详年龄30左右婚姻状况未婚身份雇农工作打短工家庭成员无住址未庄土谷祠爱好喝酒,赌博外貌特征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点拨:无名无姓,无家无根——地位低下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无依无靠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贫困总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无貌、无业、无才无德的“三无”人员。任务二阿Q眼中的旁人、旁人眠中的阿Q小说节选部分出现了如下这些人物:阿Q、未庄村民(包括闲人)、城里人、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赵太爷。请按要求将人物排序任务三究竟是谁杀了阿Q?如果你是阿Q,给这些人按照地位由高到低排序,并给出理由。如果你是未庄村民,请给这些人按照地位由高低排序,并给出理由。【明确】阿Q的排序:赵太爷——阿Q——城里人——未庄村民——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未庄村民排序:赵太爷——城里人——假洋鬼——未庄村民——王胡——阿Q和小尼姑【结论】阿Q眼中的旁人,是阿Q的自我定位,他觉得自己地位非常高,仅次于赵太爷。而旁人眼中阿Q的地位则比较低。3.阿Q在本文中与未庄人有很多冲突,那么在这些矛盾冲突中,阿Q是如何应对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他人的行为阿Q的应对1.闲人揪阿Q的辫子、碰头儿子打老子2.闲人打阿Q,还让他说自己是虫豸天下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3.赌钱赢了却遭到毒打自己打自己仿佛打了别人4.王胡打阿Q皇帝停了考,我被小覷了5.假洋鬼子打阿Q不记得,直接忘记6.赵太爷打阿Q乖乖退出去【明确】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分对象的。面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他甘于受辱;面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他就去欺辱别人。对待跟自己地位差不多,但是身体打不过的人就采用精神胜利法。——阿Q的行为准则不正视现实、自欺自大、麻木健忘。用健忘过滤耻感,用酒精麻醉灵魂,这是阿Q的安身立命之道,是精神胜利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阿Q的行为准则是受什么思想观念驱使的?补充材料:“但对于羊显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华盖集·忽然想到(七)》“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明确】上述文字皆符合阿Q的行为和奴隶思想。5.小组合作探究,小说中有这种奴隶思想的,除了阿Q,还有没有其他人?材料:“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老Q。”“悔不该……”“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阿Q正传》(节选)【明确】未庄的所有人都是这种奴隶思想,包括一直被人尊重的赵太爷,本来是未庄的头号人物,地位极高,但是到了革命的时候,感觉阿Q比自己地位高时,也会低下身来,讨好着跟阿Q讲话。而以前觉得阿Q地位低的时候,甚至扇阿Q耳光,连其姓赵都不让。真是一个霸道的主子,一个典型的奴才!【结论】由此可见,鲁迅在《阿Q正传》中既不是要塑造一个雇农的典型,也不是要给剥削阶级画像,更不是要表现一种抽象的人类本性。鲁迅是历史地、具体地活画出国民的灵魂——奴性心理。所以,鲁迅从文章的开头就说,他不知道阿Q姓什么。任务三拯救阿Q鲁迅塑造阿Q这一形象有什么意义?补充材料:

“我的方法是在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我们民族中的这每一个分子,都把自身检验一下,看你还带有阿Q灵魂原子没有……一定要勇于正视我们自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一定要洗涤我们的灵魂。”——张天翼《论〈阿Q正传)》【明确】阿Q是国民的“缩影”,凝聚了中国人的弱点,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典型形象。鲁迅想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时刻提醒人们正视自身的缺点,洗涤灵魂。这不仅对现当代有意义,对我们的未来也有深远意义。在未庄,阿Q的死如石沉大海,连溅起声响的资格都没有。鲁迅有没有给出挽救阿Q命运的方案?如果有,这个方案是什么?如果没有,你觉得如何挽救阿Q的命运呢?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彩的人们。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阿Q正传》(节选)示例1:鲁迅先生认为挽救阿Q命运的方案为唤醒阿Q,也即实现阿Q的精神觉醒。从结尾可以看到,阿Q被杀之前,潜意识里已经将“喝彩的人们”与“那只狼”联系起来,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身处于“吃人”的世界。只不过阿Q的觉醒来得太晚了。示例2:没有给出方案。鲁迅写阿Q是为了揭示社会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鲁迅也在思考中。即便小说结尾似乎出现的觉醒,其实只是鲁迅的“曲笔”写法而已,至于答案,我认为是没有的。事实上,从小说节选的二三章,其实人物的命运就早已注定,作者的思考其实也只是“揭示”,而非“解决”。而处于今天的我们,回头再看这段历史时,我认为,要想救阿Q,关键在于启蒙,引领社会去反思。只有人人具有自省去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