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意图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史前时期,探索中国境内人类活动的奥秘,尤其是原始农耕生活的那些事儿。咱们要从课本出发,深入浅出地理解,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勤劳。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吧!😊💪🏻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史前时期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资料中提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原始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如耒耜、石斧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半坡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特点。

②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社会结构,如氏族公社的组织形式和原始社会的特点。

2.教学难点,

①分析原始农耕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②识别课本中图片和文字描述的细微差别,提高学生的视觉辨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③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发展,理解历史变迁的复杂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原始农耕生活的劳动场景,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和工具。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原始农耕生活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

3.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回到遥远的史前时期,探索那个时代的奥秘。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农耕生活,他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农耕生活,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吧!”(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①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工具

详细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工具。比如,耒耜和石斧。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祖先的生产效率。请大家看课本上的图片,观察一下这些工具的特点。”(用时10分钟)

②半坡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特点

详细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两个著名的原始农耕氏族——半坡和河姆渡。请大家阅读课本,然后分享一下你们对这些氏族生活的了解。”(用时10分钟)

③原始农耕生活的社会结构

详细内容: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社会结构。氏族公社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大家能说说氏族公社的特点吗?”(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①角色扮演

详细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原始农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如农民、工匠、氏族首领等。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劳动场景。”(用时10分钟)

②制作农耕工具

详细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农耕工具,比如石斧。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原始农耕工具的理解。”(用时10分钟)

③模拟农耕生活

详细内容:

“最后,让我们模拟一次原始农耕生活。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氏族,进行种植、收割等农耕活动。体验一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的。”(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举例回答:

①“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②“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氏族公社是如何组织的?这种组织形式有什么优点?”

③“与现在的农业生产相比,原始农耕生活有哪些不同?”(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我们要记住,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思考,我们的农耕文明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工具,如耒耜、石斧等,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识别课本中提到的半坡和河姆渡氏族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形式。

-学生能够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社会结构,尤其是氏族公社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在史前时期的作用。

2.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得到锻炼。

-学生在分析历史资料和案例时,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思维发展方面:

-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原始农耕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在对比原始农耕生活与现代农业生产时,能够认识到历史变迁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历史发展的责任感。

4.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原始农耕生活的艰苦和勤劳,培养了对劳动的尊重和敬仰。

-学生能够理解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学生在了解史前文明的基础上,增强了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自豪感。

5.综合素养方面: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中,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特点,生动地再现了史前时期的生活场景。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能够运用课本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了良好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学生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学生在测试中表现良好,能够准确回答问题,显示出对课本知识的扎实掌握。

-部分学生在测试中存在一些细节错误,但整体上能够较好地完成测试任务。

4.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课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学生在互评中能够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生产工具的理解,教师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耒耜、石斧等工具的特点,并了解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但对工具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来源了解不够深入。

-针对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氏族生活的了解,教师评价:学生能够识别课本中提到的氏族特点,但对氏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不足。

-针对学生对原始农耕社会结构的理解,教师评价:学生能够理解氏族公社的组织形式和特点,但对氏族公社与现代社会组织的对比分析不够。

-针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情况,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教师评价: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性理解不够深入。

总体评价: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培养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将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犁

B.耒耜

C.锄头

D.锛

答案:B(耒耜)

2.例题: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他们居住在?

A.山顶

B.河边

C.山洞

D.沙漠

答案:B(河边)

3.例题:

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陶器有什么特点?

A.形状简单,无装饰

B.形状复杂,有装饰

C.形状多样,无装饰

D.形状单一,有装饰

答案:B(形状复杂,有装饰)

4.例题:

原始农耕生活中,氏族公社的基本单位是?

A.家庭

B.村庄

C.氏族

D.部落

答案:C(氏族)

5.例题:

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意义?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促进了人口增长

C.推动了文化发展

D.以上都是

答案:D(以上都是)

补充说明:

1.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生产工具的识记能力。耒耜是原始农耕生活中最早出现的耕作工具,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