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学科授课年级学校教师姓名章节名称望海潮计划学时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诗歌,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对比和侧面描写手法,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审美鉴赏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通过了解古人劳动生活,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教学重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对比和侧面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诗人对劳动精神的赞美。(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诗人对亲情和劳动的深厚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诗歌中劳动精神的内涵,并理解诗人通过不同情感层次对劳动的态度和情感表达。(2)解析诗歌中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展现劳动场景和劳动者的情感。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确保课堂上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内容及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氏外孙入村收麦》。(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原文及相关注释:提前准备好诗歌的完整文本以及必要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历史背景。(3)苏辙生平及作品简介:准备一份关于苏辙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的简介材料,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阅读,加深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并讨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晨星里荒秽,戴月荷锄归。(师:同学们,这些诗句描绘了什么情景?)(生:这些诗句描绘了农民的劳动情景。)引入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全班齐读诗歌题目。教师介绍诗人苏辙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师: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创作风格对这首诗有什么影响呢?)(生:苏辙晚年退居颍川,深入农村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二、诵读与理解解题:“文氏”即文姓,苏辙长女嫁于文氏家族,文氏外孙是长女之子,文骥。(师:请大家先了解一下诗歌的题目。)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翻译与概括(师:请同学们尝试翻译整首诗,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有各孙辈来替我收割。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勤收割的外孙。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里总算结束了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描述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写此诗记录。(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生:这首诗描写了苏辙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帮他收割麦子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劳动的赞美和对外孙的感激。)三、赏析与讨论从中间两联看这次收麦的特点(师: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场景?表现了怎样的特点?)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师: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盼到了日出,这次收麦有什么特点?)(生: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非常紧张和繁忙。由颈联中的“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对比手法(师:前两联都含有对比,请具体说明。)首联中的“新麦”和“陈谷”是新与旧的对比,“诸孙”和“老人”是幼与长的对比。颔联中,“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是天气坏与天气好的对比,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师: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生: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天气对农事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晴天的期待和欢欣。)叙事安排合理性(师: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外孙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生:合理。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外孙在田中忙碌收麦的情景,但通过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出外孙的辛劳,如颔联中邻家的忙碌紧张,颈联的“饥乏”与“苦辛”。尾联诗人毫不吝啬的赞美再次证明了外孙收麦的辛劳。)情感变化分析(师:每一联中提取关键字,分析诗人感情的变化过程。)首联:欲——赖——期盼颔联:败——舞——焦虑、欢喜颈联:偿——劳——欣慰尾联:闭——怜——赞赏(师:请大家找出每一联的关键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生:首联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外孙的期望;颔联反映了诗人的焦虑和欢喜;颈联表现了对外孙的疼爱和欣慰;尾联直接表达对外孙“足精神”的赞赏。)表达的感情(师:综观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欣慰、喜悦之情:有诸孙替老人收麦;多日阴雨,终有日出。疼爱、赞赏之情:为诸孙急炊大饼、多博村酤、赋诗足精神。(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诗人表达了对外孙帮忙收麦的欣慰和喜悦,以及对外孙辛勤劳动的赞赏。)四、比较与拓展与《芣苢》进行比较(师:尽管《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表现手法上:《芣苢》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过程,洋溢着劳动的欢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间接展现麦收时节的劳动场景,既有对劳动艰辛的强调,也有对美满生活的自足。思想主旨上:《芣苢》展现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反映了诗人历经生活波折后的真实体验,歌颂的是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师:请大家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生:《芣苢》直接展示了劳动的过程和喜悦,《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通过对比和侧面烘托展示了劳动的艰辛和亲情的温暖。)五、小结教师总结全诗的学习要点(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大家学到了什么?)诗歌的结构和主题诗人的情感变化诗歌的表现手法与其他类似题材诗歌的比较(师: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分享你的收获。)(生:我们了解了苏辙的生平和他晚年的生活情境,掌握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对比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辽宁大石桥八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卷【含答案】
- 房屋合同纠纷预防与解决四
- 劳动合同男方提出终止合约
- 设备租赁预付款合同
- 货车租赁公司合同范本
- 装修材料采购合同模板
- 2《以礼待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 医院总值班管理控制
- 八年级生物上册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 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及事故预防安全培训
- 2023输煤专业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
- 《最后一片叶子》课件 2024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视觉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 河南观光小火车策划方案
- GMP-净化空调系统管理制度
- 《隧洞回填灌浆》课件
- 员工考核PK协议书
- 居住权协议书
- 我是少年阿凡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