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与运用(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4)《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朝暮“晦明变化”的美丽景色;《岳阳楼记》中,也描写了洞庭湖上朝暮之间变化万千的美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异曲同工。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丙】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拿。2.【甲】诗是作者写给友人_______(人名)的诗,【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暂凭杯酒长精神()(2)上掺临镜()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5.下列对古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中“吟”的内容是指西晋向秀所作的《闻笛赋》。B.【乙】文作者和苏轼、苏辙、王安石、范仲淹等同为“唐宋八大家”。C.【乙】文中“饮少辄醉”和【丙】文中“辄谓左右曰”的“辄”意思相同。D.【丙】文中“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表明唐玄宗任用韩休不是为了身体健康。6.【甲】诗中作者以_______和_______作为反衬;而【丙】文中写“萧嵩奏事常顺旨”则是为了____________,这样更有利于塑造韩休的形象。7.【乙】文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唐玄宗“以韩休为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教育应该怎样“投资”①为孩子的教育“烧钱”,很多家长心甘情愿。据统计,现在部分家庭的教育支出已超过家庭总收入的40%。养育孩子真的很“贵”!但“不差钱”的教育就能换来孩子日后的“成功”吗?②一位名校掌门人分享过他的两则观察:校园里时常能看到名牌傍身的学生,几千元的奢侈品包、上万元的限量版鞋等并不鲜见。一个经济尚未独立的学生如何负担这么高的消费?不用问,必然是父母买单。仓廪实而知礼节,丰裕的物质条件下,应该有足够的教养。但是,有一次,他受邀参加学校毕业典礼,如此庄重的场合,有的女同学穿着超短裙、破洞热裤,有的男同学穿着短裤、凉拖。显然,在这位掌门人眼中,这些名校生的“优秀”已经打了折扣。这并非因为他们的知识不够精深,而是因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把这些年轻人送进了著名学府,却没有培育他们良好的教养。③当下,不少年轻人看似很注重个人形象,一些如何让人活得体面、有尊严的“鸡汤文”也倍受热捧。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理解何为真正的“体面”——貌似有知识、有文化,也有点品味,但他们偏偏礼数有失、教养有缺。④不得不说,这是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反思,也是广大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直视的问题。⑤教育之“教”,本为“教化”之教。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无论是自处还是与他人相处,都离不开教养。教育的作用本来就是“成人”,即一方面使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方面要使人融入社会、懂得和他人相处。也正因此,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教育的首要功用,不是求取功名,而是修身。儒家倡导“修齐治平”,修身是第一位的。⑥但是,当下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我们崇尚教育,很多时候是出于功利目的,将之视为赤裸裸的“投资”。无论是买学区房、考名校,还是没完没了地报培训班,所有的学习和补习,对家长来说,都指向一个目的:为孩子投资未来,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从而也算是为自己投资未来。⑦被功利心驱使的教育,必然会培养出很多“单向度”的人。今天有更高的分数,明天才能追求更高的收入;今天要成为考试的胜利者,明天才能收获职场的成功、成为人生赢家……这种听上去十分明了的“成功逻辑”之所以收复了许多人的心,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简单,简单到让功力之人可以凭借功利之心直接断定:用数字比比大小,就能丈量出人生的高度。但是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最终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和境界的,不是外化的物质、可计量的数字、而是内在的教养。⑧因此,教育不应该是一门投资,而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内在文化与品德的修养,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养。教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中国人自古就讲究教养,历来看重家风和家教。由此可见,家风家教如种子破土,不可见却有千钧之力。(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8.简析第⑤段中加点词“首要”的作用。9.作者首先指出________的现象,然后指出教育的作用在于“________”和“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本文的论证结构方式是________。10.下面这一段文字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梁启超关注子女们每个成长阶段的教育,以身作则立家风,在家庭教育中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从不溺爱子女,告诫子女们戒奢以俭,修身养性,闻道立德,术有专攻。在他悉心教导下,子女9人中各个成为栋梁之才,不仅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且为人品性更是称得上楷模,被誉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江姐,我一生的榜样张桂梅①江姐的艺术形象,大家都很熟悉,蓝布旗袍、红色毛衣、洁白围巾。她是我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②读小学时,我是班长,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我成了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一路哼唱的歌是:“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的墓前来了红领巾……”③读中学时,学校排练歌剧《江姐》,选了我做主演,我别提多高兴了。我们的首场演出在一家俱乐部,观众是附近的学生、老师、农民和工人。观众席上,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很热烈。他们不敢相信,一群中学生会把这个歌剧演得这么好。④江姐的形象,又美又忠诚纯粹,我很佩服。她的唱段和台词,我倒背如流。一开始孙明霞送江姐上船时,江姐唱的是:“看长江,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一颗心似江水奔腾激荡,乘江风破浓雾飞向远方。”孙明霞唱:“祝你像江上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⑤学江姐,她的坚强无畏,她的忠诚信仰,成了我一生的楷模。⑥18岁那年,我从城市来云南支边,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林业系统工作,一头扎进了大山里。我到工段熟悉工作,记得那里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我参加了养路段的大会战,任务是保证运木材的便道畅通。一天山坡塌方,把我整个人埋了起来,幸亏工人们手脚麻利,从土里救出我一条命……⑦后来,我阴差阳错地成了林业局子弟学校的老师。我当时没读过师范,也没进过大学,中学出来教中学,心里真有点发怵。初为人师的种种不适应,并没有压倒我。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给他们洗衣服,缝扣子,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一直激励着我,革命精神始终滋养着我。与“江姐”们比,我差得远呢!我心里一直想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形象和情节,那时我最经常唱的,就是《红梅赞》。⑧再后来,我调到丽江华坪工作,健康出了问题,又遭遇家庭变故。在同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工作中,我体会到教育对山区女性的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吃了些苦。在持续家访中,我更加坚定了办好女子高中的信念。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些?这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⑨每周一,我们女子高中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上宣誓,面对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每周六上午,我们全体上思想政治课,讲革命前辈红色故事。课间操,学生们一起跳“南泥湾”。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我希望孩子们记住江姐,也记住在女子高中的那“一抹红”,这将是她们终生受用的财富。⑩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有学生和我说:“我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我们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种子,帮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删改)11.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12.江姐具有无畏坚强的精神、忠诚信仰的品德。请简要概括这种精神和品德影响“我”的几件事。①18岁,来云南支边,冒着死亡危险参加养路段大会战;②________;③________。13.下列加点的词句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1)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2)我从城市来云南支边,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林业系统工作,一头扎进了大山里。14.文章结尾处引用学生的话,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丰富情感,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B.读中学时演江姐,唱段和台词倒背如流,突出“我”对江姐崇高气节的崇拜。C.文中写中甸“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旨在表现山区风景宜人。D.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我”践行江姐精神,暗线是江姐精神的传承。四、名著阅读(★★★★)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某班准备制作《大家一起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系列短视频。16.任务一:资料收集——下列对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B.《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C.《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和作者的采访感受等。D.《红军照耀中国》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17.任务二:确定主题——目前已经确定了《斯诺笔下的“长征”》《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两个专题。根据活动主题,同学们还设计了以下专题,最符合要求的两项是()()

A.《探寻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B.《陪着斯诺赏陕甘宁风光》C.《走进斯诺笔下的苏维埃》D.《跟着斯诺学写人物通讯》18.任务三:品评人物“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1)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红星”1:_________“红星”2:___________(2)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主题“我和我的祖国”,某班准备开展艾青诗歌鉴赏活动。19.任务一:知人论世——鉴赏会上要介绍诗人艾青,发言稿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艾青(1910-1996年),原名蒋正涵,中国现当代诗人。②从法国留学归来后,他因参加“左联”活动而被捕入狱。③他的成名作正是在狱中创作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