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_第1页
西藏阿里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_第2页
西藏阿里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_第3页
西藏阿里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_第4页
西藏阿里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阿里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一、常识判断(共15题)1.西藏阿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以下关于阿里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阿里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B.著名的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C.阿里地区与印度、尼泊尔等国接壤D.阿里地区气候湿润,森林资源丰富答案:D。阿里地区气候干燥,以高原荒漠景观为主,森林资源并不丰富。A选项,阿里是诸多山脉相聚之地;B选项,玛旁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阿里地区;C选项,阿里地区与印度、尼泊尔等国接壤。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B.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C.国家鼓励少数民族放弃自己的文化习俗,融入主流文化D.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答案:C。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而不是鼓励其放弃。A选项,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B选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D选项,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利和利益。3.以下哪个节日是藏族的传统节日()A.泼水节B.那达慕大会C.雪顿节D.火把节答案:C。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A选项,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B选项,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D选项,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的节日。4.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B.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C.明朝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没有任何联系D.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完全失去控制答案:B。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A选项,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C选项,明朝在西藏设立乌思藏都司等进行管理;D选项,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的管理。5.阿里地区的主要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答案:C。阿里地区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支。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在阿里地区不是主要宗教。6.以下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答案: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7.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A.阿里地区B.日喀则市C.拉萨市D.林芝市答案:B。珠穆朗玛峰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与尼泊尔交界处。8.下列文学作品中,与西藏文化相关的是()A.《格萨尔王传》B.《孔雀东南飞》C.《木兰诗》D.《窦娥冤》答案:A。《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与西藏文化紧密相关。《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9.以下哪个是西藏的特色美食()A.热干面B.青稞酒C.煎饼果子D.肠粉答案:B。青稞酒是西藏的特色美食。热干面是武汉的特色美食;煎饼果子是天津的特色美食;肠粉是广东的特色美食。10.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B.1951年C.1956年D.1965年答案:B。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1.阿里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类型是()A.热带雨林B.草原湿地C.高原荒漠D.喀斯特地貌答案:C。阿里地区海拔高,气候干燥,主要自然景观类型是高原荒漠。该地区没有热带雨林;草原湿地不是其主要景观;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12.下列关于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白色污染B.过度放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植树造林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D.推广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答案:B。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环境问题。A选项,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可减轻白色污染;C选项,植树造林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改善空气质量;D选项,推广清洁能源可减少碳排放。13.以下哪种动物是西藏特有的珍稀动物()A.大熊猫B.金丝猴C.藏羚羊D.东北虎答案:C。藏羚羊是西藏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金丝猴有多个种类,分布在不同地区,但不是西藏特有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14.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随意对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B.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C.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文化遗产D.只需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要答案:C。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这样既能保护文化遗产,又能促进经济发展。A选项,不能随意对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B选项,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D选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很重要。15.阿里地区在我国的地理位置是()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答案:C。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西部。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1.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________,每一处景色都让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A.鬼斧神工B.巧夺天工C.独具匠心D.美轮美奂答案:A。“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符合阿里地区自然风光的特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一般用于形容人工制品;“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阿里地区________这里的美景。A.观赏B.鉴赏C.欣赏D.品鉴答案:A。“观赏”指观看欣赏,侧重于用眼睛看,与“美景”搭配恰当。“鉴赏”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欣赏”更强调对事物的喜爱和领略其中的意味;“品鉴”侧重于对物品的品味和鉴别。3.西藏文化________,它包含着丰富的宗教、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古色古香D.绚丽多彩答案:B。“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也可形容文化内涵丰富,符合西藏文化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特点。“源远流长”强调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一般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绚丽多彩”侧重于色彩丰富。4.虽然阿里地区环境恶劣,但当地人民依然________地守护着这片土地。A.坚持不懈B.锲而不舍C.坚韧不拔D.持之以恒答案:C。“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恶劣环境时的坚定意志,符合当地人民守护土地的情境。“坚持不懈”和“锲而不舍”都强调坚持做某事不放弃;“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旅游,使我对阿里地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阿里地区的人民热情好客,是一个值得去的好地方。C.我们要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让它永远保持美丽。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答案:C。A选项,“通过……使”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选项,搭配不当,“人民”不能是“好地方”,可改为“阿里地区是一个值得去的好地方”;D选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可将“改进”改为“提高”。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暇想B.篷勃C.懊悔D.忘纪答案:C。A选项,“暇想”应写作“遐想”;B选项,“篷勃”应写作“蓬勃”;D选项,“忘纪”应写作“忘记”。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阿里地区的天空湛蓝如宝石,________,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A.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在天空中B.天空中飘浮着像棉花糖一样洁白的云朵C.像棉花糖一样洁白的云朵飘浮在天空中D.飘浮在天空中的云朵洁白得像棉花糖一样答案:C。该句前面描述了天空湛蓝,后面应先描述云朵的形态,再说明其位置,C选项表述最符合逻辑和语境。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能________我们的知识储备。A.增加B.增添C.增长D.增强答案:C。“增长”常与“知识”“见识”等搭配,“增长知识储备”表述恰当。“增加”侧重于数量上的增多;“增添”有添加、加多之意;“增强”一般与“能力”“力量”等搭配。9.阿里地区的民俗文化________,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A.别具一格B.别开生面C.独树一帜D.与众不同答案:A。“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强调风格独特,符合阿里地区民俗文化的特点。“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与众不同”强调与其他事物不一样。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喜欢阿里地区的美景,比如: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峰……等。B.“你去过阿里地区吗?”他问我。C.阿里地区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古格王朝遗址、扎达土林?D.我打算去阿里地区旅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答案:B。A选项,“比如”后面列举时不用冒号,且“……”和“等”不能同时使用;C选项,句末问号使用错误,应改为句号;D选项,句末感叹号使用错误,应改为问号。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阿里地区的人民淳朴善良,对待游客总是热情洋溢。A.形容充满热情的样子B.形容情绪高涨C.形容天气炎热D.形容色彩鲜艳答案:A。“热情洋溢”在这里形容阿里地区人民对待游客充满热情的样子。B选项“情绪高涨”侧重于个人的情绪状态;C选项“天气炎热”与词语本意不符;D选项“色彩鲜艳”与该词语意思无关。12.以下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阿里地区的雪山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大地上。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答案:A。该句将“雪山”比作“巨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13.“在阿里地区,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句话的意思是()A.阿里地区只有一个角落有魅力B.阿里地区的魅力只集中在某些地方C.阿里地区的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魅力D.阿里地区没有什么魅力答案:C。原句表达的是阿里地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独特魅力,即每个地方都有独特魅力。A选项与原文意思相悖;B选项“只集中在某些地方”不符合原文表述;D选项与原文完全相反。14.为了保护阿里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________每一滴水,不随意浪费。A.珍惜B.爱惜C.爱护D.怜惜答案:A。“珍惜”着重于珍视、不浪费,“珍惜每一滴水”搭配恰当。“爱惜”一般用于珍惜使用、不糟蹋的意思,常与物品等搭配;“爱护”侧重于精心保护,使不受损害,常与动物、植物、公共财物等搭配;“怜惜”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15.下列词语中,与“寂静”意思最相近的是()A.安静B.冷静C.平静D.宁静答案:D。“宁静”和“寂静”都有安静、没有声音的意思,且都可形容环境,意思最为相近。“安静”强调没有吵闹和喧哗;“冷静”主要指人沉着、不感情用事;“平静”可形容心情、环境等平和、安静,但不如“宁静”与“寂静”意思接近。三、判断推理(共15题)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过阿里地区。甲说:“我去过。”乙说:“我没去过。”丙说:“甲没去过。”如果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去过阿里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答案:B。甲说“我去过”和丙说“甲没去过”相互矛盾,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因为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真话就在甲和丙之中,那么乙说的就是假话。乙说“我没去过”是假的,所以去过阿里地区的是乙。2.所有去阿里地区旅游的人都要做好防晒措施。小李做好了防晒措施,所以小李去阿里地区旅游了。以下哪项推理与上述推理结构最为相似()A.所有的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小张有教师资格证,所以小张是教师。B.所有的医生都要学习医学知识。小王学习了医学知识,所以小王是医生。C.所有的运动员都要进行体育锻炼。小赵进行了体育锻炼,所以小赵是运动员。D.以上三项推理结构都相似答案:D。题干的推理形式为:去阿里地区旅游→做好防晒措施,小李做好了防晒措施→小李去阿里地区旅游,这是“肯后推肯前”的推理形式。A选项推理形式为:教师→有教师资格证,小张有教师资格证→小张是教师;B选项推理形式为:医生→学习医学知识,小王学习了医学知识→小王是医生;C选项推理形式为:运动员→进行体育锻炼,小赵进行了体育锻炼→小赵是运动员,均为“肯后推肯前”的推理形式,所以以上三项推理结构都相似。3.阿里地区的旅游旺季一般在夏季和秋季。如果今年阿里地区的旅游旺季不在夏季,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今年阿里地区的旅游旺季在秋季B.今年阿里地区没有旅游旺季C.今年阿里地区的旅游旺季可能在秋季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已知阿里地区旅游旺季一般在夏季和秋季,今年旅游旺季不在夏季,但不能就此肯定一定在秋季,只是有在秋季的可能性。A选项说一定在秋季太绝对;B选项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选C。4.以下是关于阿里地区旅游景点的一些描述:(1)如果去了冈仁波齐峰,就一定要去玛旁雍错;(2)去古格王朝遗址的前提是去了扎达土林;(3)除非去了冈仁波齐峰,否则不去扎达土林。如果小李去了古格王朝遗址,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小李去了扎达土林B.小李去了冈仁波齐峰C.小李去了玛旁雍错D.以上三项都对答案:D。因为小李去了古格王朝遗址,根据条件(2)“去古格王朝遗址→去扎达土林”,可以推出小李去了扎达土林;再根据条件(3)“去扎达土林→去冈仁波齐峰”,可以推出小李去了冈仁波齐峰;最后根据条件(1)“去冈仁波齐峰→去玛旁雍错”,可以推出小李去了玛旁雍错。所以以上三项都对。5.甲、乙、丙、丁四人讨论阿里地区的旅游攻略。甲说:“阿里地区的景点很多,值得一去。”乙说:“我觉得去阿里地区旅游太累了。”丙说:“如果旅游不累,那去阿里地区就没意义了。”丁说:“我不同意丙的观点。”以下哪项能准确表达丁的观点()A.旅游不累,去阿里地区也有意义B.旅游累,去阿里地区才有意义C.旅游不累,去阿里地区没意义D.无法确定答案:A。丙的观点是“旅游不累→去阿里地区没意义”,丁不同意丙的观点,那么丁的观点就是丙观点的矛盾命题。“旅游不累→去阿里地区没意义”的矛盾命题是“旅游不累且去阿里地区有意义”,所以选A。6.阿里地区的某酒店规定,只有在旅游旺季入住该酒店,才能享受优惠房价。小张在该酒店享受了优惠房价,那么()A.小张是在旅游旺季入住的该酒店B.小张不是在旅游旺季入住的该酒店C.无法确定小张是否在旅游旺季入住该酒店D.小张可能在旅游淡季入住该酒店答案:A。酒店规定“享受优惠房价→在旅游旺季入住该酒店”,小张享受了优惠房价,这是“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小张是在旅游旺季入住的该酒店。7.某旅游团中有部分人去过阿里地区。去过阿里地区的人都对当地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由此可以推出()A.该旅游团中所有人都对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B.该旅游团中只有去过阿里地区的人对当地自然风光赞不绝口C.该旅游团中部分人对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D.该旅游团中没人对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答案:C。已知旅游团中有部分人去过阿里地区,且去过阿里地区的人都对当地自然风光赞不绝口,所以可以推出该旅游团中部分人对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A选项“所有人”过于绝对;B选项“只有”表述不准确;D选项与已知条件矛盾。8.以下关于阿里地区旅游的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天气不好,就不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今天天气不好,所以今天不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B.如果天气好,就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今天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所以今天天气好。C.如果天气不好,就不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今天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所以今天天气好。D.以上判断都正确答案:D。A选项,根据“天气不好→不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今天天气不好,“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今天不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B选项,“天气好→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今天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肯后推肯前”,虽然不是必然推理,但在这种逻辑关系下可以推出今天天气好;C选项,“天气不好→不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今天适合去阿里地区旅游,“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今天天气好。所以以上判断都正确。9.某旅行社组织了一次阿里地区的旅游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人或者喜欢自然风光,或者喜欢人文景观。小李不喜欢人文景观,那么()A.小李喜欢自然风光B.小李既喜欢自然风光又喜欢人文景观C.小李不喜欢自然风光D.无法确定小李是否喜欢自然风光答案:A。根据“或者喜欢自然风光,或者喜欢人文景观”以及“小李不喜欢人文景观”,根据“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小李喜欢自然风光。10.阿里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如果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相互排斥的B.所有的旅游资源要么是自然旅游资源,要么是人文旅游资源C.有些旅游资源既不是自然旅游资源也不是人文旅游资源D.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交叉部分答案:B。已知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那么所有的旅游资源必然要么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要么属于人文旅游资源。A选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不是相互排斥的,可能相互融合;C选项与分类情况矛盾;D选项不符合这种明确的分类设定。11.有三个人对阿里地区的某景点评价如下:甲:这个景点很有特色。乙:这个景点一般般。丙:甲和乙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如果丙说的是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甲说的是真话B.乙说的是真话C.甲和乙说的都是真话D.甲和乙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答案:D。丙说“甲和乙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已知丙说的是真话,所以就是甲和乙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A选项不一定甲说的就是真话;B选项不一定乙说的就是真话;C选项不一定甲和乙都说真话。12.对于去阿里地区旅游,有人认为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有人认为不用做太多准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这一观点()A.阿里地区环境复杂,天气多变B.很多人去阿里地区旅游都没有做准备C.提前做准备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D.有些去阿里地区旅游的人做了准备也没什么用答案:A。A选项指出阿里地区环境复杂,天气多变,说明去阿里地区旅游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更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了“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观点。B选项很多人没做准备不能说明是否应该做准备;C选项提前做准备花费时间和精力与是否应该做准备无关;D选项有些做了准备没作用是削弱“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观点。13.某旅游公司推出了阿里地区的旅游套餐。以下关于该旅游套餐的推理正确的是()A.如果旅游套餐价格优惠,那么报名人数就会增加。现在报名人数增加了,所以旅游套餐价格优惠。B.如果旅游套餐包含特色景点,那么就会吸引很多游客。现在没有吸引很多游客,所以旅游套餐不包含特色景点。C.如果旅游套餐服务周到,那么游客满意度就高。现在游客满意度高,所以旅游套餐服务周到。D.以上推理都不正确答案:B。A选项“价格优惠→报名人数增加”,报名人数增加是“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不能得出旅游套餐价格优惠;B选项“包含特色景点→吸引很多游客”,没有吸引很多游客是“否后”,“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旅游套餐不包含特色景点;C选项“服务周到→游客满意度高”,游客满意度高是“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不能得出旅游套餐服务周到。所以选B。14.甲、乙、丙三人在讨论是否去阿里地区旅游。甲说:“如果乙去,我就去。”乙说:“我不去。”丙说:“甲会去。”已知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A.甲会去旅游B.乙会去旅游C.丙会去旅游D.没人会去旅游答案:D。甲说“乙去→甲去”,乙说“我不去”,丙说“甲会去”。乙和丙的话相互矛盾,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因为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真话就在乙和丙之中,那么甲说的就是假话。甲的话为假,其矛盾命题“乙去且甲不去”为真,所以乙不去,甲也不去,又因为只有一人说真话,所以丙说的也是假话,即甲不会去,所以没人会去旅游。15.以下关于阿里地区旅游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遵守旅游规定,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小李遵守了旅游规定,所以小李不会发生安全事故。B.如果不注意旅游安全,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小张发生了安全事故,所以小张不注意旅游安全。C.只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才能保障旅游安全。小王做好了安全防护措施,所以小王能保障旅游安全。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答案:D。A选项“遵守旅游规定→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小李遵守规定是“肯前”,但旅游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肯前”不一定能得出“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必然结论;B选项“不注意旅游安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小张发生安全事故是“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不能得出小张不注意旅游安全;C选项“保障旅游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小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是“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不能得出小王能保障旅游安全。所以以上说法都不准确。四、资料分析(共15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2023年上半年,阿里地区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国内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外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国内游客消费2.7亿元,同比增长28%;国外游客消费0.3亿元,同比增长12%。1.2022年上半年,阿里地区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次()A.41.67B.45C.50D.60答案:A。2.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A.80%B.85%C.90%D.95%答案:C。3.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人数的同比增长量约为国外游客人数同比增长量的多少倍()A.5B.6C.7D.8答案:C。4.2022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约为多少亿元()A.2.2B.2.4C.2.6D.2.8答案:B。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人数的同比增长率低于国外游客人数的同比增长率B.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消费的同比增长率低于国外游客消费的同比增长率C.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人数占接待游客总数的比重超过九成D.2023年上半年,国外游客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一成答案:C。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某旅游公司在阿里地区有三条旅游线路,分别为线路A、线路B、线路C。2023年79月,线路A接待游客2000人次,线路B接待游客1500人次,线路C接待游客1000人次。线路A的游客满意度为90%,线路B的游客满意度为85%,线路C的游客满意度为80%。6.2023年79月,三条线路共接待游客多少人次()A.3500B.4000C.4500D.5000答案:C。线路A接待游客2000人次,线路B接待游客1500人次,线路C接待游客1000人次,三条线路共接待游客(2000+1500+1000=4500)人次。7.2023年79月,线路A的满意游客人数约为多少人次()A.1600B.1700C.1800D.1900答案:C。8.2023年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