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理解权利义务》目录导读一、一、析·考情分析:根据近年中考,精准定位考点、提高复习效率。二、理·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力、提高理解力。三、盘·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助力掌握重点,明确考点。(一)基础知识:每课必背的核心观点(选择题知识点)(二)考点命题:考点1、公民基本权利考点2、依法行使权利考点3、公民基本义务考点4、法定义务须履行考点5、权利义务相统一四、究·真题赏析:了解中考模式、熟悉中考题型和命题方向。五、辨·易混易错:点拨易混易错关键点,避开陷阱,冲刺高分。001考情分析近2年,全国各省中考相关考点分析:年份省份题型设问角度考点2023年福建选择体现类维权方式2023年福建问题理由+启示行使权利的界限,权利于义务相统一2023年青海西宁选择体现类基本权利于义务2023年广西选择说明类依法履行义务,违反义务需担责2023年湖北十堰分析说明题体现+做法行使权利的界限,权利与义务关系2023年四川雅安辨析题评析类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023年四川内江分析说明题看法+理由依法行使权利年份省份题型设问角度考点2024年江苏无锡选择做法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024年四川巴中选择体现类劳动权2024年浙江选择体现类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2024年北京选择启示+体现类依法履行义务、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2024年内蒙古分析说明题结论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好方式2024年宁夏分析说明题原因类依法行使权利2024年内蒙古包头分析说明题意义类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劳动权利和义务根据近2年中考考情分析,得出高频命题点:命题点1: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命题点2: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命题点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和要求命题点4:依法履行义务002思维导图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④受教育权、⑤文化权利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公民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理解权利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理解权利义务和解、调解、依法行使权利和解、调解、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守程序维护权利守程序仲裁、诉讼。仲裁、诉讼。①遵守宪法法律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劳动的义务⑥受教育的义务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劳动的义务⑥受教育的义务⑦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⑧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⑨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公民基本义务公民义务公民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依法法定义务须履行依法履行义务①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①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003知识梳理(一)《理解权利义务》必背核心句---高频选择题1、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2、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好管理社会的基础。4、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年满18周岁,中国公民、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5、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6、社会经济权利有: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7、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8、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9、文化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公民有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10、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11、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当事人自行解决纠纷的的方式是和解;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是调解;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是仲裁;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是诉讼。最正规最权威,维权的最后屏障是诉讼;诉讼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民告官)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属于民事责任;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行政责任;拘役、罚金、没收财产属于刑事责任。(二)《理解权利义务》高频考点命题点:第三课《公民权利》考点一:公民的基本权利1、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人身自由权;③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④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2、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哪些内容?⑴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条件:18周岁、中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⑵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⑶监督权:①对象: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②表现: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③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监督权的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人身自由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法律依据各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包括哪些内容及法律依据: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法律依据: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如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③住宅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考点二: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4、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为什么应依法行使权利)【权利角度】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5、怎样维护权利(公民权利受侵犯时应怎么维权。)①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应按照法定程序维权,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②维权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第四课《公民义务》考点三:公民的基本义务6、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①遵守宪法和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劳动的义务⑥受教育的义务⑦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⑧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⑨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7、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原因和要求各是什么?(1)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2)原因:①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②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3)要求: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③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8、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⑴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⑵要求:①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②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统一,③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9、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⑴国家安全的内容: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⑵国家荣誉的内容:国家尊严不受侵犯、国家荣誉不受玷污。⑶国家利益的内容: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利益。考点四:法定义务需履行10、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①法定义务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11、怎样履行法定义务(要求)?①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考点五:权利义务相统一1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①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某些权利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13、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②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③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14、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①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支付违约金。②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③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没收财产等;004真题赏析高频命题点1:公民的权利1.(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以下是小峰同学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属于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A.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生时政征文比赛一等奖B.把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福利院的孩子们C.利用周末和同学们一起到车站清除小广告D.打市长热线反映校门口长期交通拥堵情况【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监督权、荣誉权、财产权。D:“反映交通拥堵情况”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监督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故D符合题意;A:“征文比赛一等奖”是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的表现,荣誉权属于人格尊严权,故A不符合题意;B:“捐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是公民依法行使财产权的表现,财产权属于社会经济权利,故B不符合题意;C:“清除小广告”是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表现,属于公民的道德义务,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中学生韩某获得了作文竞赛一等奖,他发现有培训机构打着自己的旗号进行招生。韩某要求培训机构停止侵权行为,因为培训机构的行为侵犯了他的(
)A.隐私权 B.姓名权 C.文化权利 D.受教育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公民权利。B:某培训机构打着中学生韩某的旗号进行招生,为培训机构牟利,侵犯了韩某的姓名权,故B符合题意;ACD:隐私权、文化权利和受教育权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高频命题点2: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3.(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小戴一家外出,回家后发现:由于小区线路故障断电,导致冰箱内的食物变质。小戴的爸爸和相关单位取得联系,采取了最简单、最直接的维权方式。此种维权方式是(
)A.诉讼 B.调解 C.和解 D.仲裁【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方式。ABCD:这都是公民依法维权的方式。材料中,由于小区线路故障断电,导致冰箱内的食物变质。小戴的爸爸和相关单位取得联系,这是通过和解的方式维权,故C说法正确;这不属于诉讼、调解以及仲裁的方式维权,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高频命题点3: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依法行使权利】4.(2024·北京·中考真题)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让大家拥有更好的体验,不少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但个别人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改进完善规则②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③专用道使用者应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可按个人意愿任意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①:为了满足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在改进和完善规则,以适应新的需求,故①符合题意;③:个别人随意乱用专用道,影响他人安全,说明使用者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故③符合题意;②:题文未体现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骑行和步行不属于社会经济权利,故②不符合题意;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但必须遵守公园的规定,不能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某社区部分居民在跳广场舞时步伐统一,别人却听不到音乐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耳机,通过接收播放器的指定频道来听音乐。“静音模式”的广场舞受到了附近居民的赞赏,这主要是因为跳舞居民(
)A.维护了社区居民的住宅权B.放弃权利的同时履行了应尽的义务C.维护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权利D.依法行使权利的同时尊重了他人权利【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D:分析题文,跳舞居民有跳广场舞的权利,但他们通过佩戴耳机接收指定频道听音乐的方式,避免了广场舞音乐对附近居民造成干扰,既依法行使了自己跳舞的权利,又充分尊重了附近居民享受安静生活环境的权利;这体现了依法行使权利的同时尊重了他人权利;故D符合题意;A:住宅权主要指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题干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B: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但不能简单地说放弃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故B错误;C:维护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权利在本题中未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高频命题点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6.(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结合下图相关信息,你认为与“?”处所填内容相一致的是(
)A.小康及时举报偷拍军事禁区照片的行为B.小薇荣获“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C.小晨参加了“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D.小兰经常在写完作业后与家人一起做家务【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D: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小兰写完作业、与家人一起做家务,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故D说法正确;A:这是在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故A不符合题意;B:这是公民的权利,不属于义务,故B不符合题意;C:这属于公民的道德义务,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生活情境能直接体现“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是(
)A.小华的文章被某期刊选用并发表B.小敏的爸爸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C.小丽的妈妈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D.小颖因努力学习获得了“学习标兵”称号【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权利义务相统一。A:小华的文章被某期刊选用并发表,这体现了小华享有著作权,未涉及义务,故A不符合题意;B: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未涉及权利,故B不符合题意;C: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这是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涉及义务,故C不符合题意;D:因努力学习获得了“学习标兵”称号,这是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享有荣誉权,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高频命题点5:公民的义务8.(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这反映了(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义务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④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公民的义务。①②③:《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保守国家秘密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说明公民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义务,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但不一定都会受到刑罚处罚,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高频命题点3: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依法行使权利】9.(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某校九年级(1)班师生就“AI技术走进生活你我共同面对”为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讨论内容,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续写老师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老师观点:依法/正确行使权利理由:⑴有人使用AI技术,在规则不明的情况下存在法定权利的争议和安全隐患,可能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学生意思表述合理即可)⑵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分析】考点考查:依法行使权利。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AI技术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使用AI技术是我们的权利,但我们要……→可链接有人使用AI技术可能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0.(2024·云南·中考真题)【弘扬宪法精神
治理网络空间】时代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人们就越发感受到宪法的力量和温度。◆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修订反间谍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翻开一部部法律,开宗明义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在2023年国家宪法日开展的“宪法晨读”活动中,8000多万名师生同步参与,营造了尊崇宪法的仪式感。(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宪法的力量和温度给你的启示。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人。与此同时,自媒体造假现象也引发关注。为吸粉引流,自媒体从业者徐某某与薛某编造“秦朗丢失寒假作业”的视频,散布虚假信息。同时,部分网民不分真伪、轻信盲从,导致事件不断发酵。因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其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可见,自媒体和网民都需要反思,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结合材料,运用依法行使权利与合理利用网络的相关知识,说说你对“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的理解。【答案】(1)①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以看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这体现了宪法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根本性作用,启示我们要维护宪法的至上地位。②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以维护人民利益等,表明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利,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宪法与人民的紧密联系,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宪法的实施和发展。③国家宪法日的“宪法晨读”活动营造了尊崇宪法的仪式感,这提醒我们宪法需要被尊重和维护,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的氛围,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尊严。(2)①从依法行使权利角度来看,自媒体从业者编造虚假信息,违反了法律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等权利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徐某某与薛某为了吸粉引流而编造谎言,侵犯了他人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没有依法正确行使权利。②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分析,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利用网络传播真实、积极的信息。网民在网络中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不盲目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部分网民轻信盲从虚假信息,助推了事件发酵,没有做到合理利用网络。只有自媒体和网民都树立正确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合理利用网络,才能避免谎言成为获取流量的不正当手段,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增强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合理利用网络。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增强宪法意识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链接宪法的法律地位+我们要维护宪法的至上地位。关键词②: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可链接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要认识到宪法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关键词③:国家宪法日开展的“宪法晨读”活动→可链接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行使权利、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自媒体从业者编造虚假信息被依法处罚→可链接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婴幼儿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女式羊毛夹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绿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净水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策略专项研究预测报告
- 2024-2030全球小动物垫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保定品航橡胶制造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 2024-2030全球嵌缝石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微型低噪音轴承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小产权公寓合同协议
- 居间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2025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导游知识培训课件
- 眼科“一科一品”特色护理服务
- 银行内控案防警示教育
- 初中劳动测试题及答案
-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2
- 2024年基金应知应会考试试题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2021年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特许经营用)
- 湖州地方志类文献
- 材料合同结清证明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