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抓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及表达的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审美鉴赏与创造: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和散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作品,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评价,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难度;陶渊明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主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重在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多表达。教学方法点拨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知人论世时代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尤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主要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田园诗: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二、教学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诗人,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倚南窗以寄傲,伸容膝之易安”。他为我们虚构了一个“风俗淳朴”“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后,陶渊明结束了他时吏时隐,身不由己的生活,归来后做了一组《归园田居》,本文所选便是第一首。接下来,我们用诵读的方式来走进陶渊明的诗歌,首先请大家来听一下名家范读。一读诗歌听范读。听完名家贩读,我们对诗歌的节奏、基调、重音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们给大家展示一下。二读诗歌通大意。(先让学生范读,再齐读一遍)三、探究新知要求:精读诗歌,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明确: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2)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园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它是不是根本原因呢?请在诗中继续寻找答案。(提示:点题的诗句是哪一句?)2明确:“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3)归去何处?明确:归向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明确: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描述他归隐之后生活的诗句及蕴含作者情感的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凸显出一种久违的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小结:(1)从何而归?——弃官场(2)为何而归?——爱丘山(3)归向何处?——归园田(4)归去如何?——返自然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归前——无奈、后悔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2.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居生活,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诗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对自然风光的沉迷与喜爱,以及回归田园生活的轻松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憎恶,对于自由执着向往的思想感情。3.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作者笔下的田园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学设想:通过小组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讨论后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诗句描写田园生活。特点:恬静幽美,清淡朴素(或自然宁静,闲适自由)。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展现了田园怎样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展现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作者心境: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四、合作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辞官归隐是对现实世界失望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完善独立人格的道路。他的辞官归隐,是对东晋黑暗政治和现实社会的抗争和控诉。当官场上人人争名逐利,趋炎附势时,他真诚朴实,安贫乐道,为我们树立了另外一种人生榜样。他的辞官归隐,不仅为我们开辟了另一片精神家园,也为后世有抱负的失意之人找到了一条退路。1.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绝望后超多的选择。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2.个人追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言,“性本爱丘山”。3.生逢乱世,纵有济世之愿也难实现,虽然不甘、无奈、愤怒,也难以改变现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看似是一种消极避世,实则是坚守节操、安贫乐道。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三读诗歌明技法(齐读)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手法情景交融比喻生动形象五、当堂达标情境默写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六、作业训练请以“忧”与“游”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七、板书设计八、小结忧与游,仕与隐,是面对现实,心忧天下,还是坚守本心,归隐田园。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陶渊明是不幸的,他生逢乱世。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中国,愿每一个平凡如我们的普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发一分光发一分热,爱自然爱生活也爱自己。如果你还行有余力,你也可以立下“大济苍生”的宏愿并实现它。愿在座的每一朵后浪以后都能闪闪发光!九、反思《归园田居》属于部编版必修上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其中精选了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第七课的两首诗作是魏晋时期的诗歌代表作品,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通过体会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技巧,把握诗中的情感,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本次授课是在另一个陌生的班级,第一次进班对于学生不是很熟悉,但这篇课文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大量的和陶渊明相关的作品,对陶渊明本人有一定的了解。在上课的过程里面,学生无论是对于老师的配合,还是小组的讨论交流,做的都比较的充分,配合比较积极。本来打算按照单元的划分,做一个魏晋诗歌的比较阅读,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他们面对人生的不同选择,进而理解两位诗人各自的生命思考。后来在备课过程中,因为只有一节课时的时间,同时对学生也不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只选择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备课过程中,发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其实也体现了忧与游,仕与隐,两种不同的人生抉择,所以最后从这个角度对诗歌进行了升华。在学习目标方面,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分别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把握,重在对陶渊明的思想进行探究式学习,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放弃官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导入方面,主要以同学们相对比较熟识、熟识的陶渊明的诗词来进行导入,带入情境中。这首诗在题材上是诗歌的形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安排学生进行诵读,首先由名家进行范读,让学生注意诵读的节奏、节奏、基调和重音、停顿等等,同时个别学生范读,学生的齐读,最后再理解学生的内在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诵读。在问题设置上,围绕诗眼“归”,细化出四个小的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同时对诗人归前和归后的心情进行对比之后,分析了作者的情感、意象和乡村田园生活的特点。在合作探究上,主要探讨了一下陶渊明归归隐是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当堂达标训练主要围绕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布置了五个情景默写的作业,在两到三分钟之内可以迅速完成并能有效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书教师建议
- 夫妻财产分割合同协议模板
- 项目进展跟踪系统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资格考试的应考心态与复习技巧分享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公司价值管理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数学
- 提升财务知识的途径计划
- 项目管理优先级排序试题及答案
- 新年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 2025年资本市场基础试题及答案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MOOC 数据结构-西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日本抵押贷款市场调研和分析报告(英文版)-2024年1月上传培训课件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课件1
- 牙周病学全套教学课件
- 酒店合作协议书酒店工程维修
- 《化解冲突收获友谊》心理健康课件
- DB42-T 2185-2024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规范
- 宁德时代社招测评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