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宋词两首(望海潮扬州慢)【学习目标】1.通过第1课时任务一,熟悉《望海潮》内容,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2.通过第1课时任务二,学习《望海潮》铺叙、夸张的表现手法。3.通过第1课时任务三,品读《望海潮》全词,把握词人的观点态度。4.通过第2课时任务一,理解《扬州慢》的思想内容,品味词的意境,赏析重点词句。5.通过第2课时任务二,赏析《扬州慢》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艺术表现手法。【自主预习】助读资料1.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他本热衷功名事业,但无奈仕途坎坷,他于失意无聊中流连坊曲。乐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词,柳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作《鹤冲天》,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惹怒了宋仁宗,宋仁宗故意使之落榜,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由是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2.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做达官贵人座上客。姜夔擅长写词,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记游,但也暗寓他对国家分裂、山河破碎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也有用典繁多、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留下的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词体歌曲,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代表作有《暗香》《疏影》等。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1.《望海潮》《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当时柳永途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也有人认为是杭州太守孙沔),于是写了这样一首词投赠。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此词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官员的赞美,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2.《扬州慢》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当时词人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不久,完颜亮在瓜州被其臣下所杀。根据词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冬至,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被战争洗劫后的扬州的萧条景象,于是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悲哀。词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一般根据其字数的多少,有小令(58字及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之分。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晋升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文内往往有奉承语词),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干谒诗的代表作有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基础知识《望海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参差②堤沙③天堑④珠玑⑤罗绮⑥叠山献⑦羌管⑧钓叟2.解释下列词语。(1)形胜:(2)参差:(3)天堑:(4)清嘉:(5)高牙:参考答案1.①cēncī②dī③qiàn④jī⑤qǐ⑥yǎn⑦qiānɡ⑧sǒu2.(1)地理形势优越。(2)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3)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4)美好。(5)牙旗,将军之旗。这里借指孙何。《扬州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少驻②荠麦③豆蔻2.解释下列词语。(1)荠麦:(2)戍角:(3)淮左名都:(4)清角:(5)豆蔻:参考答案1.①shǎo②jì③kòu2.(1)野生麦子。一说,荠菜与麦子。(2)指驻防部队的号角。(3)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时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4)清越的号角。(5)形容少女。学习引导《望海潮》在《望海潮》一词中,词人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杭州?参考答案在词人笔下,杭州是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这里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处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扬州慢》1.《扬州慢》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扬州慢》中写到扬州城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参考答案1.①内容:交代了创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眼前所见的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他人的评价(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②目的:交代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2.《扬州慢》中写到扬州城今昔截然不同,以“自胡马窥江去后”为转折,说明自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南侵,致使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第1课时望海潮【合作探究】任务一熟悉《望海潮》内容,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1.(梳理诗歌内容)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2.(品味优美诗句)请赏析《望海潮》一词中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任务二学习本词铺叙、夸张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手法)《望海潮》一词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任务三品读全词,把握词人的观点态度(把握观点态度)有人认为从写作目的上来看,《望海潮》有一点儿吹嘘政绩、粉饰太平之嫌。除却这一点,请你从词作本身,从大处着眼,评价一下这首词。参考答案任务一1.(1)描写内容:①地理位置:东南重镇。②历史传统: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③自然景观: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④市井面貌: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⑤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笙歌处处,男女老少心情愉悦。(2)感情: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表达了对杭州的惊叹、赞美与喜爱之情。2.这几句话着重写“人家”,却先从城外的风景写起:到处是柳树,水面上架着有彩画装饰的桥梁。这是环境描写。与后面两句联系起来,表明那“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处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参差十万”:“参差”言其街巷房舍的形状,“十万”言其数量之多。高高低低、长短错落的“十万人家”,十分壮观。这些人家,家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处处盖着翠色的帷幕,一派繁荣景象。任务二①词风豪放,运用了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笔法和浓墨重彩的铺叙。②善于铺叙,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进行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③巧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壮丽。任务三①《望海潮》是宋词中较早的全面描绘都市生活的作品,既拓展了词的题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面貌,即城市经济发达,物质文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②柳永虽然在后世以婉约词著称,但这首词不乏壮美之感。第2课时扬州慢【合作探究】任务一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品味诗词意境,赏析重点词句1.(品味诗词意境)“都在空城”一句中,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2.(把握诗歌内容)在词人的想象中,若唐朝的杜牧再次来到扬州,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3.(赏析重点词句)哪些词句写到了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4.(赏析词中的语句)赏析下面的句子。(1)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任务二赏析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词在写作上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参考答案任务一1.“空”表现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2.(1)感受:惊讶。(2)原因:因“空”而惊,反照今日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晚唐诗人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的诗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更是触目心惊、心痛。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3.(1)词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2)特点:繁华热闹。4.(1)这三句由所见转为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2)手法:①用典。②对比。③动静结合。④移情于景(物)。(3)词人在这里宕开一笔,写二十四桥桥边的芍药。设想来年春天,芍药蓬勃生长,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芍药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绽放,这种情景更让人伤感。任务二①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如“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等景物表现了词人的感伤,“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和下片中的“二十四桥”“红药”等景物表现了词人的感慨。②今昔对比。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的繁华大都市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的“空城”的对比。③虚实结合。实写的是眼前的景象,如所见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所闻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扬州劫后图。虚写的是印象中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对杜牧重到扬州的情景的想象,“年年知为谁生”是对“桥边红药”命运的推想。④化用前人诗句入词。【课外拓展】艺术手法·点染(2018年浙江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的《雨霖铃》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参考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点染这一艺术手法的特点:点,点明感情,染,以景物描写渲染。其次,要从诗中找到运用了这一手法的句子,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诗歌一、二句点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暮情”,即伤离别;三到十二句写景,从孤山明亮、一望无际,到水面微波荡漾、夕阳铺满小船,再到举酒送别友人,最后诗人深夜在白马寺留宿,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层层铺写离别之景,用代表离别色彩的意象烘托了离别气氛;诗歌最后再次点出离别之情,渲染了诗人对友人孤身一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一、定义。点染是诗歌中用以抒发情感、揭示事理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诗歌创作中,指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烘托。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点染可以先“点”后“染”,也可以先“染”后“点”,也可随“染”随“点”。凡是“点染”之处,都可以从“情”和“景”的角度进行赏析。二、“点染”的条件。1.古典诗词重含蓄,只在必要时才用“点”,并不是不顾一切地点明旨意或主题,否则,就会使作品主旨过于显露而一览无余,从而削弱艺术的吸引力。2.“点”和“染”之间不是隔断的,而是上下连贯的,不能无端插入别的意思,否则就会搅乱情景关系,打碎作品的结构,从而冲淡渲染的效果。三、“点染”的艺术效果。1.“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强烈的感情,能够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柳永的《望海潮》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这里的“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词人的情志。上阕中,“东南……繁华”是“点”,评点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烟柳画桥……”是“染”,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杭州这座大都市的风采。下阕中,“重湖叠清嘉”是“点”,评点了西湖的清秀美丽;“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渲染。2.借助主题之外的语言、故事、人物、意象、细节、镜头等,采用象征、隐喻手法进行“点染”,可以收到增强内蕴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先写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通过几组典型意象的特写镜头,渲染出旅途黄昏萧条、寂寞、悲凉的气氛,然后用“断肠人在天涯”点睛,凸显了客居异乡的游子日暮途穷、离愁肠断的心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本诗运用了点染手法,请简要赏析。答题思路诗歌前两句从地理上写诗人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从时间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悲”和“念”则是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以议论抒情,表达旅愁思归之情。后两句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久客之“悲”、思归之“念”。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前两句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两句写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参考答案①前两句点出诗人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悲情;②后两句用深秋景色渲染了悲怆色彩;③点染结合,使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浓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请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参考答案①前一句点明朋友的诗思清雅;②后一句用“寒流”和“雪满山”渲染环境,交代朋友诗思清雅的原因;③通过点染,诗句表达了对朋友居所门前清幽景色和清雅诗风的赞美之情。解析诗人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不免失落,不过,虽然朋友不在,他却恋恋不舍,久久不肯离去,欣赏起朋友的住处来。诗人四顾之下,但见对面的山岗白雪皑皑,一片苍茫,门前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冬日里更显得清冷绝俗。这真是一个不染人间烟火的所在。至此,诗人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哦,怪不得他的诗越来越清高脱俗,原来是受雪山寒流陶冶的结果啊。三四句先点出友人“诗思清人骨”,后用寒流和雪来渲染环境,全诗的意境都从烘托中表现出来。【延伸阅读】读柳永梁衡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这首牢骚歌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能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他47岁那年才终于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铄骨,化作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锥处囊中。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还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1000多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496-2025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缺陷评估指南
- 短期雇佣合同协议书范文
- 2025年银行资格证考试的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市场战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中的研究方法调整试题及答案
-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共享机制试题及答案
- 数学思维2025年证券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明确方向的2024年行政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道德困惑的辅导方法计划
- 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 旅游合同签署委托协议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加油站现场服务提升方案
- 绝缘摇表培训
- 保险合规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酒店客房保洁服务人员配置方案
-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学设计-2024-2025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机场安检人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