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盛唐诗两首(蜀道难蜀相)【学习目标】1.通过第1课时任务一,把握《蜀道难》的写作角度,理清行文脉络。2.通过第1课时任务二,领会《蜀道难》中重点语句的含意及作用。3.通过第2课时任务一,赏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4.通过第2课时任务二,探讨《蜀道难》的主旨,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5.通过第3课时任务一,品味《蜀相》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6.通过第3课时任务二,赏析《蜀相》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7.通过第3课时任务三,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自主预习】助读资料1.李白(1)“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豪放飘逸。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钦服,曾对他的诗歌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2)英雄李白。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自许甚高,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毫无顾忌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彰显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安史之乱时期,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被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北),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安徽省东南部)。2.杜甫(1)命途多舛。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华州。安史之乱后,杜甫辗转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依靠,离开成都,乘舟南下,漂泊江湖,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大历五年(770)冬,杜甫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2)忧国忧民。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状况,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诗风沉郁顿挫,因而被誉为“诗史”。(3)诗中圣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1.《蜀道难》《蜀道难》是古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仅四川境的路段全长约450公里,途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途地势险要,重峦叠嶂,风光秀丽。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却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据《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人写作此诗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而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诗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这首诗以古乐府旧题写成,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而是重在描写,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蜀道难》:“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2.《蜀相》《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想而知的。定居在浣花溪畔的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子规”的人文意蕴“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杜鹃鸟又名蜀魄、蜀魂、催归、杜宇等。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听之使人心酸。传说杜鹃鸟啼叫时,甚至会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子规”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第三,行为,啼血化魂。因此,在古代诗词中,“子规”的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或用于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寄托羁旅之愁;或用于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或作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或用以烘托伤春之意、惜春之情、春闺之怨……文白对译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开明。是时人民椎髻哤(mánɡ,语言杂乱)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茫然:模糊难知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峻狭窄山路。横绝:横越,飞越。峨眉:山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但因秦蜀之间被太白山隔断,无路可通,于是用了一个美人计,他答应送给蜀王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拉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山岩。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声哀切。传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飞湍(tuān):急流。瀑流:瀑布。喧豗(huī):形容轰响。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基础知识《蜀道难》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鱼凫(fú)③石栈④扪参⑤抚膺⑥巉岩⑦悲号⑧萦岩峦⑨猿猱 ⑩喧豗砯崖崔嵬噫吁嚱2.一词多义。(1)危①危乎高哉②居安思危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④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⑤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2)绝①可以横绝峨眉巅②枯松倒挂倚绝壁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千山鸟飞绝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⑧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3.词类活用。(1)朝避猛虎(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猿猱欲度愁攀援(4)使人听此凋朱颜4.解释下列词语。(1)咨嗟:(2)巉岩:(3)喧豗:(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参考答案1.①fú②sài③zhàn④shēn⑤yīng⑥chán⑦háo⑧yíng⑨náo⑩huīpīngwéixī2.(1)①高。②危险。③危弱。④端正。⑤危害,使处于险境。(2)①跨过。②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③到了极点。④很,非常。⑤尽。⑥断。⑦独一无二的。⑧死亡。3.(1)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在下面。(3)为动用法,为……发愁。(4)使动用法,使……凋谢。4.(1)叹息。(2)高而险的山岩。(3)形容轰响。(4)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易守难攻。《蜀相》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黄鹂②泪满襟③柏森森④祠堂2.一词多义。顾①三顾频烦天下计参考答案1.①lí②jīn③bǎi④cí2.①拜访。②看。③顾虑,顾及,考虑。④但,只是,不过。⑤回头看。⑥关心。学习引导《蜀道难》1.《蜀道难》一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2.读过《蜀道难》全诗,你对哪句诗印象最深?为什么?参考答案1.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以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之辞;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的来由。2.示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句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此句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蜀相》1.《蜀相》中写了同诸葛亮有关的哪些事?2.《蜀相》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情感的是哪些诗句?参考答案1.三顾茅庐,定天下计,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1课时蜀道难(一)【合作探究】任务一把握诗歌的写作角度,理清行文脉络1.(把握诗歌的内容)诗歌第1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的?请简要分析。2.(理清诗歌的构思脉络)诗人在诗歌的第3段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意图是什么?任务二领会诗歌中重点语句的含意及作用1.(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首诗开头便不同凡响。请分析诗歌开头七个字的内涵。2.(明确关键语句的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任务一1.第1段主要从山势之高的角度突出蜀道之难。这一段中有新奇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并引用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地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写出了开辟蜀道之难。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出了蜀道山势的高和险。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突出了蜀道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是写登上顶峰后的情形。2.①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写景转而言志,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②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是劝人引以为鉴,警惕战乱的发生。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凶煞的语句。④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任务二1.诗歌开头七个字中只有“危”和“高”两个实词。“噫吁嚱”是蜀地方言,蜀人见物惊异,辄发此惊叹(据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同为蜀人的苏轼也曾用过“呜呼噫嘻”(见《后赤壁赋》)这样的感叹。“乎”“哉”也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危”和“高”都有高的意思,但并不是简单的同义复用。《国语·晋语》中“榣木不生危”的“危”为“高险也”,即兼有高大、险峻之义。诗人一开始就惊呼并极力渲染蜀山之高大、险峻,仿佛一座高山突然横亘在眼前,真可谓“开门见山”。2.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使用了重章复沓的手法,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第2课时蜀道难(二)【合作探究】任务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1.(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2.(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把握诗歌的节奏)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中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并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任务二探讨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题)《蜀道难》是李白的名作,但是对于诗歌的主题,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你怎么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呢?参考答案任务一1.①善用反复。②丰富而神奇的想象。③夸张至极的技巧。④多样的诗歌意境。⑤神秘的传说。2.①夸张手法的运用。②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③丰富的想象。④句式的选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形成了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3.(1)示例: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这些散文化的诗句夹杂于全诗中间,使全诗显得此起彼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任务二观点一:是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劝慰。观点二:是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观点三:是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观点四:是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3课时蜀相【合作探究】任务一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1.(赏析诗歌中的词语)“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2.(感受诗歌的意境)“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中,“柏森森”描绘了怎样的意境?任务二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2.(赏析对仗手法)请以颔联为例,赏析本诗运用对仗的特点。任务三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把握诗歌的主旨)尾联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其中是否包括杜甫自己?参考答案任务一1.(1)“寻”是有目的地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寻”字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也体现了诗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2)“自”和“空”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①“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徒然、白白地”。②青草翠绿,映照台阶,独自成为春色,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聆听,徒然啼鸣。③诗人运用了融情于景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④一“自”一“空”,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芜的伤感和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做铺垫。2.①“柏森森”形容柏树生长茂盛,既写出了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又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②柏树象征坚贞、挺拔、坚韧。诗中用柏树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任务二1.①本诗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②从全诗来看,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都交融着一种深沉笃至的追寻、凭吊的感情。2.本诗对仗工整,声调和谐,有一种变换美。其中颔联尤为经典。①“映”与“隔”动词相对,“阶”与“叶”名词相对,“碧草”与“黄鹂”不仅偏正结构相对,还显现出色彩美。②第三句的“自”字和第四句的“空”字是拗格。“自”本为平声,现在作仄声;“空”本为仄声,现在作平声。任务三(1)尾联中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2)这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他远大的理想无可奈何地落空了。【课外拓展】艺术手法·夸张(202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解析第三联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作者写自己与夏十二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这简直就是传说中天上神仙的生活,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这两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诗人通过叙事,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表达了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答题示范“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形象地写出了祖国河山的雄阔壮美,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形象特征,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如诗的开篇说“尔来四万八千岁”,运用数字式夸张,从时间的长度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了出来。“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用“鸟道”“黄鹤”“猿猱”来说明蜀道的难以穿越,夸张处不着痕迹,诵读时又真切可感。一、定义夸张是一种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进行艺术上的渲染的艺术手法。二、分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如:“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3.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如:“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苏幕遮》中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语,到了这里,这种痛苦更成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的悲哀。与“入肠化泪”相比,自是又添一折,更进一层,这便是使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使欲诉之愁更加难堪,欲抒之情更加凄苦。三、作用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四、注意事项①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②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本诗第一、二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题思路题干明确指出第一、二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步,通读全诗后从第一、二句中找到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词或短语。很明显,运用了夸张手法的是“三万里”和“五千仞”。第二步,对所运用的夸张手法进行赏析。“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形象地写出了祖国河山的雄阔壮美。而诗歌三、四句转而写中原人民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前后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当时国家的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盼望王师带兵收复失地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由此可以推出:用夸张手法写“河”“岳”,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总持阁①岑参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④。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⑤。【注】①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②诸天:天空。③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诗中用来形容树之多。④渭川:渭水。⑤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这首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请结合前三联分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①首联“逼诸天”“近日边”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阁高耸入云的势态。②颔联写登临总持阁后极目所见,天晴时大片树林尽收眼底,烟霭笼罩时五陵也可历历在目,运用了夸张手法。③颈联也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延伸阅读】蜀道上的梦想李春雷西安到成都,乘高铁,给人最强烈的感觉:闪。列车横穿秦岭和大巴山山脉,700多公里狭窄通道里,列车疾速而驰。时间和空间,仿佛全部被压扁。漫长与遥远,在眼前挥之不去。闪闪烁烁,一路洞穿。两个小时,抵达广元。车过广元,再无险阻。一马平川,直望成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奇险著称的交通线路——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常常品味李白之叹:蜀道为什么难于上青天呢?想来,定然是有感而发。虽然李白的出生地尚有争议,但其成长地在江油,这已是定论。江油,便位于广元市南侧。《蜀道难》的主体部分,便是极写广元山区之艰难险阻。蜀道难,最难是广元!这条路,李白望而却步。人类,在困苦中攀爬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商周时期,古蜀地与中原被秦巴大山阻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春秋早期,两地始有联络,后来陆续诞生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故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便是蜀道的滥觞。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通过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秦统一后,始皇命庶民在道旁广植松柏,秦蜀官道,由此确立。东汉末年,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诸葛亮查勘地形,建造关隘,重修栈道,经营北伐。此后,秦巴一线成为南北对峙的重地。隋唐统一后,官府再度种植松柏,积翠凝绿,这条小路逐渐恢复通行。但由于遥远且凶险,此路仍被视为畏途。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从长安(今西安市)逃难至蜀地。公元759年初冬,杜甫入利州,登蜀道,历时许久至成都。明代之后,火药铁器普遍用于开山碎石。工匠们在悬崖上削坡铲石,开辟碥路,替代栈道。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由于别无选择,只能沿用旧道。路成之后,汽车行驶仍需10日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交通方面的一大决策就是凿穿西南。由于缺少先进的桥隧技术,仍是基本遵循古线。数十万人日夜施工,如司马攻蜀,若诸葛北伐。其情其景,惊泣鬼神。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几次途经宝成铁路,往来蜀道。那时候,从西安到成都,需要20多个小时。那时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晃。高山巨谷间,火车弯弯曲曲,首尾相顾,像一条蟒蛇,在山腰和山洞间蠕动,让人于无奈中体味漫长和遥远的感觉。川陕公路更是如此。货车太长太高太重,山路又弯又窄又坑坑洼洼。进入广元,便是入蜀第一站——七盘关。真是当头棒喝,让人闻之色变,必须盘旋七道山梁,才能通过。“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于是,外地车辆常雇用当地司机开车。即使这样,仍然常常堵车,每每滞留三五天,拥塞10公里。烟尘滚滚中,公路和铁路两侧的剑门关、明月峡、皇泽寺们,焦头烂额,愁眉苦脸。从地图上明显可见,广元位于西安、成都两大都市的中心。只是,它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大山,犹如一枚紧紧包裹的粽子,好似一颗果壳坚硬的核桃。进入21世纪,这条古老的蜀道也在悄然升级。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传统的川陕公路终于避开旧基,放弃盘旋,穿山而过。2017年12月,国人千呼万唤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全新线路,全新技术。万千大山,訇然洞开!传统的蜀道,一下子闲适起来,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工作量评估与优化考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考评分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细节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关注法规变动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内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复习要点与试题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学员互助活动与试题与答案
- 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
-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霸王别姬影评及介绍PPT
- 方太营销案例分析
- 2023年一级建造师《管理与实务(通信与广电工程)》考试真题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
- 北医安全法规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