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基础)_第1页
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基础)_第2页
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基础)_第3页
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基础)_第4页
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一.默写(共24小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两句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思念之人的两句是“,”。(3)李白《将进酒》中,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是“,”。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句用蝉作喻,写屈原的高洁;“”一句写屈原可以与日月争辉。(2)苏轼《石钟山记》不只是游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文中“,”两句总结事理,然后再加以反问,语气强烈,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心得。(3)鸟的鸣声是天籁,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声音,唐宋诗词中常常用鸟的鸣声喻指音乐,如“,”。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一文中“”一句用反问手法强调从师学道与年龄无关,荀子《劝学》一文则用“”一句强调人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自己后达到的效果。(2)苏轼《赤壁赋》一文中“,”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率领大军征伐的盛大阵容。(3)中国古典诗词常用“落木”“木叶”来传达对岁月、人生的思考,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和审美心理,如“,”。4.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王维《画》中的诗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也有类似的句子“,”。②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与“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传》)表情达意上有着相似的效果。③视听结合的手法在古诗文的写景中常有运用,为读者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2)汪国真曾言“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3)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剑”这个意象不得不提。中国文人的剑气流淌在古诗词中,从诗仙李白的仗剑江湖到王昌龄的边塞烽烟,古代文人一路霸气不止,剑啸长虹。“剑”象征意义很多,带“剑”的诗句如:“,。”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离骚》中,屈原用方枘圆凿比喻“道不同不足为谋”的道理的两句是:“,。”(2)《登泰山记》中姚鼐经中岭至山顶,途中遇到的“”被人们称为“天门”,因为天气原因,整个登山过程中都“”,连石阶都几乎无法攀登。(3)读书小组要开展“报国之志”诗歌专题探究活动,小刚负责“戍边守疆保家卫国”板块的诗句整理,我们学过的相关诗文很多,比如“,”就很好。7.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苏洵《六国论》“”一句直接指出六国失败的原因,贾谊《过秦论》“”一句总结了秦朝覆亡的原因。(2)《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两句话可以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有志青年的座右铭。(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将有相同意蕴的意象巧妙地叠加在一起,这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如“,”。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2)李煜《虞美人》中的“,”以景结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愁恨的汹涌翻腾。(3)中国诗词中常用鸟和鱼来绘景抒情,如“,”。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2题,如全选,则取前2题)(1)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2)《登岳阳楼》一诗中,诗人登楼远眺,百感交集,身在洞庭,心在长安,表现其忧国忧民,关心时局的句子是:“,。”(3)离别是人之常情,但古诗词中“,”却并未停滞于依依惜别的悲愁,而是赋予其更深远的意义。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两句表达了和《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似的道理。(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如李白的“,”。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书愤》中“,”两句,画面开阔壮盛,蕴含着诗人高昂的战斗情绪。(2)归有光《项脊轩志》写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是通过“,”的反衬来体现的。(3)古人在诗词中抚今追昔,常有慨叹物是人非的句子,如“,”。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受到谢灵运诗歌的影响,如“,”便是对谢灵运“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思想的继承。(2)韩愈《师说》中“,”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3)“山”这一意象,因其雄伟阔大的特点,常在诗词中出现,成为诗人抒发豪情壮志的载体,比如:“,。”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而子路却“”。(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了谢朓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3)“流水”作为一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空间突转,视角变化,思妇不说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夫君,以此表达相思之情。②《阿房宫赋》中“,”两句以质问语气抨击秦始皇残酷剥削百姓却不爱惜财物的罪行。③苏轼《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则化用此语,以“,”两句抒发与自然交融而忘我的满腔豪情。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鞍山一中24届高三毕业纪念册上,小刚引用《离骚》,中“,”两句,寄语同学要兼具“内美”与“修能”,提升自身的高度。(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教化作用,并将其与家庭伦理、国家治理密切联系起来的句子是:“,。”(3)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标志与价值符号。2024年是六十年一遇的甲辰龙年,新年欢聚时,小刚爸爸提议每人说两句含有“龙”的七言诗文。小刚脱口而出:“,。”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形象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形象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写梦游,是全诗的主体,只用“,”两句来高度概括白天的游程。③“浮云”意象意蕴丰富,比如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比喻奸邪小人、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待人竭尽诚心或傲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两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表达类似。(3)古人常用“美人”指称君王、品德美好的人,比如“,”。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有礼的举动与子路“”的轻率急躁的表现有着鲜明对比。(2)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他们创作的诗文往往化用该篇中的文句,如周拾的“贵使容吾膝”化用的是“”,柳宗元“岩上无心云相逐”化用的是“”。(3)在古代文人笔下,月和水这两种事物常常关联在一起,如“,”等。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以回蕩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荒凉落寞的句子是“,”。(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示,自己之所以简单地给司马光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是因为“,”。(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从李白的诗中找出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描写出微风拂过、桂影摇曳的美丽可爱,用“”描写了庭中枇杷树的生长情况。(2)人常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诗经•风•静女》里的“,”两句诗就体现了这种心理。(3)杭州大运会期间,小刚漫步西湖河畔,不由想起唐宋文人的名句:“,。”2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极大地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表现力。《登泰山记》的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日上,”写出了自己眼中泰山日出的景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连用反问“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表现出归隐之志的坚定。②用典是古代诗歌的常见手法。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将进酒》中用曹植设宴“,”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的心情。③山川草木、自然风物,常触发古代文人深远的情思。《赤壁赋》中借“寄蜉蝣于天地,”慨叹自身渺小;借“,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22.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将战士和将军对比,并以“,”渲染了悲壮氛围,表现了萧瑟环境中士兵与敌人殊死搏斗。(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句,描写出广阔无边的湖面与明洁澄澈的内心,《赤壁赋》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3)小刚在整理怀古词时发现,古人常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同时亦呈现出壮阔景象,如:“,。”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写月色如霜,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意,如“,”。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从反面阐明“坚持”的重要性的两句是“,”。(2)在《书愤》中,陆游通过“,”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颂。(3)五一节快到了,班上要办一期关于“劳动”的黑板报。小刚负责“诗海泛舟”栏目请为小刚提供两句描写劳动场景的古诗文,如:“,。”

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默写(共24小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思念之人的两句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3)李白《将进酒》中,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重点字:逐)(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重点字:恣、谑)【点评】《春江花月夜》名句辑录: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蝉蜕于浊秽”一句用蝉作喻,写屈原的高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一句写屈原可以与日月争辉。(2)苏轼《石钟山记》不只是游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文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两句总结事理,然后再加以反问,语气强烈,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心得。(3)鸟的鸣声是天籁,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声音,唐宋诗词中常常用鸟的鸣声喻指音乐,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重点字:蜕、秽)(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重点字:臆)(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重点字:莺)【点评】《屈原列传》名句辑录: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其文约,其辞微。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一文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用反问手法强调从师学道与年龄无关,荀子《劝学》一文则用“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强调人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自己后达到的效果。(2)苏轼《赤壁赋》一文中“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率领大军征伐的盛大阵容。(3)中国古典诗词常用“落木”“木叶”来传达对岁月、人生的思考,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和审美心理,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答案】(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字:舳、舻)(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4.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王维《画》中的诗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②李白《蜀道难》中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与“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传》)表情达意上有着相似的效果。③视听结合的手法在古诗文的写景中常有运用,为读者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答案】(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2)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重点字:啄)(2)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重点字:锦)(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渚)【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汪国真曾言“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剑”这个意象不得不提。中国文人的剑气流淌在古诗词中,从诗仙李白的仗剑江湖到王昌龄的边塞烽烟,古代文人一路霸气不止,剑啸长虹。“剑”象征意义很多,带“剑”的诗句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重点字:荻)(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重点字:剑)【点评】《劝学》名句辑录: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劝学》篇中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荀子在《劝学》中,以走路为喻体,从反面设喻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离骚》中,屈原用方枘圆凿比喻“道不同不足为谋”的道理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登泰山记》中姚鼐经中岭至山顶,途中遇到的“崖限当道者”被人们称为“天门”,因为天气原因,整个登山过程中都“(道中)迷雾冰滑”,连石阶都几乎无法攀登。(3)读书小组要开展“报国之志”诗歌专题探究活动,小刚负责“戍边守疆保家卫国”板块的诗句整理,我们学过的相关诗文很多,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很好。【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重点字:圜)(2)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重点字:崖、限)(3)(示例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重点字:教)(示例2)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重点字:辞)(示例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示例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重点字:卧)(示例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重点字:穿)【点评】《离骚》名句辑录:(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7.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苏洵《六国论》“弊在赂秦”一句直接指出六国失败的原因,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总结了秦朝覆亡的原因。(2)《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话可以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有志青年的座右铭。(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将有相同意蕴的意象巧妙地叠加在一起,这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答案】(1)弊在赂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积极课外积累,根据题中情境提示补写诗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弊在赂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弊)(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重点字: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点评】《六国论》名句辑录: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景结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愁恨的汹涌翻腾。(3)中国诗词中常用鸟和鱼来绘景抒情,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解答】故答案为:(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臾)(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似)(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故)【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2题,如全选,则取前2题)(1)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登岳阳楼》一诗中,诗人登楼远眺,百感交集,身在洞庭,心在长安,表现其忧国忧民,关心时局的句子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离别是人之常情,但古诗词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却并未停滞于依依惜别的悲愁,而是赋予其更深远的意义。【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须)(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重点字:涕)(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重点字:暮)【点评】《登岳阳楼》名句辑录:1.《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2.《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3.《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体现了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表达了和《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似的道理。(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羽扇纶巾”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装束,“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如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须、臾)(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重点字:拔)【点评】《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辑录: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间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收束了上面的写景,引出下文的怀古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画面开阔壮盛,蕴含着诗人高昂的战斗情绪。(2)归有光《项脊轩志》写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是通过“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反衬来体现的。(3)古人在诗词中抚今追昔,常有慨叹物是人非的句子,如“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渡)(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重点字:啄)(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重点字:是)【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受到谢灵运诗歌的影响,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是对谢灵运“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思想的继承。(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3)“山”这一意象,因其雄伟阔大的特点,常在诗词中出现,成为诗人抒发豪情壮志的载体,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事)(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为国以礼”,而子路却“其言不让”。(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化用了谢朓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3)“流水”作为一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重点字:礼)(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重点字:练)(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似)【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转,视角变化,思妇不说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夫君,以此表达相思之情。②《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以质问语气抨击秦始皇残酷剥削百姓却不爱惜财物的罪行。③苏轼《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则化用此语,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两句抒发与自然交融而忘我的满腔豪情。【答案】(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解答】故答案为:(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重点字:顾)(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铢)(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重点字:扣、舷)【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鞍山一中24届高三毕业纪念册上,小刚引用《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两句,寄语同学要兼具“内美”与“修能”,提升自身的高度。(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教化作用,并将其与家庭伦理、国家治理密切联系起来的句子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3)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标志与价值符号。2024年是六十年一遇的甲辰龙年,新年欢聚时,小刚爸爸提议每人说两句含有“龙”的七言诗文。小刚脱口而出:“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答案】(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重点字:能)(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重点字:迩)(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雁)【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形象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写梦游,是全诗的主体,只用“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来高度概括白天的游程。③“浮云”意象意蕴丰富,比如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比喻奸邪小人、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答案】(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重点字:遏)(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重点字:暝)(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待人竭尽诚心或傲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表达类似。(3)古人常用“美人”指称君王、品德美好的人,比如“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答案】(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3)示例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示例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示例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解答】故答案为:(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重点字:竭)(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重点字:酌)(3)示例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重点字:望)示例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重点字:惟)示例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重点字:折)【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舍瑟而作”的有礼的举动与子路“率尔而对”的轻率急躁的表现有着鲜明对比。(2)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他们创作的诗文往往化用该篇中的文句,如周拾的“贵使容吾膝”化用的是“审容膝之易安”,柳宗元“岩上无心云相逐”化用的是“云无心以出岫”。(3)在古代文人笔下,月和水这两种事物常常关联在一起,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答案】(1)舍瑟而作率尔而对(2)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积极课外积累,根据题中情境提示补写诗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舍瑟而作率尔而对(重点字:瑟)(2)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重点字:岫)(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重点字:疏)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重点字: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重点字:生)【点评】《归去来兮辞》名句辑录: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以回蕩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荒凉落寞的句子是“渐黄昏,清角吹寒”。(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示,自己之所以简单地给司马光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是因为“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从李白的诗中找出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答案】(1)渐黄昏清角吹寒(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渐黄昏清角吹寒(重点字:寒)(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重点字:聒)(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重点字:缘)【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珊珊可爱”描写出微风拂过、桂影摇曳的美丽可爱,用“亭亭如盖”描写了庭中枇杷树的生长情况。(2)人常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诗经•风•静女》里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诗就体现了这种心理。(3)杭州大运会期间,小刚漫步西湖河畔,不由想起唐宋文人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答案】(1)珊珊可爱亭亭如盖(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积极课外积累,根据题中情境提示补写诗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珊珊可爱亭亭如盖(重点字:珊)(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重点字:贻)(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重点字:妆)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重点字: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重点字:莲)【点评】《静女》名句辑录: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2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极大地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表现力。《登泰山记》的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日上,正赤如丹”写出了自己眼中泰山日出的景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连用反问“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表现出归隐之志的坚定。②用典是古代诗歌的常见手法。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将进酒》中用曹植设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的心情。③山川草木、自然风物,常触发古代文人深远的情思。《赤壁赋》中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慨叹自身渺小;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答案】(1)正赤如丹曷不委心任去留(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