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迹知识点试题集_第1页
历史文化遗迹知识点试题集_第2页
历史文化遗迹知识点试题集_第3页
历史文化遗迹知识点试题集_第4页
历史文化遗迹知识点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文化遗迹知识点试题集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的都城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董仲舒)。

3.以下不属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的是(推行法治,加强集权)。

4.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内朝),是为了削弱相权。

5.东汉末年,曹操建立了(曹魏),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唐太宗在位期间,任命(房玄龄)为宰相,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7.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加强对商业的监管。

8.明朝时期,为了加强集权,废除了(丞相)。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陕西

2.董仲舒

3.推行法治,加强集权

4.内朝

5.曹魏

6.房玄龄

7.市舶司

8.丞相

解题思路:

1.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这一点可以通过查阅历史地理资料得出。

2.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点可以在历史书籍中找到相关记载。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法治和加强集权是其主要措施,不属于此列的是推行法治,因为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采用的政策。

4.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设立了内朝,这一措施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查到。

5.曹操建立曹魏,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事件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等历史著作中有详细记载。

6.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宰相,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信息可以在《新唐书》等历史书籍中找到。

7.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加强对商业的监管,这一措施在《宋史》等史书中有所记载。

8.明朝废除丞相,以加强集权,这一事件在《明史》等历史文献中有详细描述。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B.夏朝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C.夏朝时期出现了货币

D.以上都是

2.下列关于秦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都城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B.秦始皇采取了严酷的法律制度

C.秦朝统一后,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D.以上都是

3.下列关于唐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的都城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B.唐朝时期出现了诗歌的繁荣

C.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D.以上都是

4.下列关于清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北京市

B.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C.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成立

D.以上都是

5.下列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

B.隋朝大运河是唐朝修建的

C.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清朝修建的

D.以上都是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A

解题思路: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夏朝的都城是阳城,而非开封市。夏朝时期出现了货币,即贝壳货币。因此,选项A正确。

2.答案:D

解题思路:秦朝的都城在咸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秦始皇采取了严酷的法律制度,如焚书坑儒。秦朝统一后,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选项D正确。

3.答案:D

解题思路:唐朝的都城在长安,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唐朝时期诗歌达到了繁荣,产生了大量著名的诗人。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因此,选项D正确。

4.答案:D

解题思路:清朝的都城在顺天府,即今天的北京市。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交流。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选项D正确。

5.答案:A

解题思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不是唐朝。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与清朝无关。因此,选项A正确。三、判断题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改革主要在军事和经济方面。

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管仲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整顿军队、推行法制、改革经济和农业政策等方面。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加强了齐国的国力,促进了经济繁荣。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焚书坑儒,巩固了统治。

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焚书坑儒,禁止民间私藏儒家经典,以此加强集权,压制儒家思想的传播。

3.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沟通了南北水路。

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隋朝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期动工修建的,它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线路,南北沟通,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4.唐朝时期的李白是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

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豪放洒脱,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被誉为“诗仙”。

5.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长期的封闭和落后。

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思想文化交流,导致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与西方国家产生差距,从而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四、简答题1.简述秦朝的统一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秦朝的统一过程经历了多次战争和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统一过程主要包括: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合纵连横:秦国利用合纵连横的策略,分化六国联盟,逐一击破。

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秦始皇推行一系列统一措施,如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统一法律:颁布《秦律》,统一法律制度,加强集权。

统一交通:修建直道、驰道,加强各地联系。

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县,设立郡守、县令,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2.简述汉朝的政治和经济措施。

汉朝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重视农业生产,推广农学知识。

3.简述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

唐朝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包括:

科学技术: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文化艺术:唐诗繁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均有杰出代表。

外交: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

4.简述宋朝的经济发展特点。

宋朝的经济发展特点有:

农业生产:推广水稻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

手工业:瓷器、丝绸、纸张等手工业发达。

商业:城市经济繁荣,出现商业街、钱庄等。

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兴盛,与阿拉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有密切联系。

5.简述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外交政策。

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外交政策主要包括:

政治改革:实行内阁制,加强集权;废除丞相制度,强化皇帝权威。

外交政策: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如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秦朝的统一过程包括长平之战、合纵连横、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统一法律、统一交通、建立郡县制等。解题思路:通过梳理秦朝统一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措施,分析其统一的意义和影响。

2.答案:汉朝的政治措施有实行“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经济措施有推行均田制、实行盐铁官营、重视农业生产。解题思路:结合汉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政治和经济措施的实施原因和效果。

3.答案: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包括科学技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文艺成就(唐诗、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解题思路:通过列举唐朝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具体成就,分析其时代背景和影响。

4.答案:宋朝的经济发展特点有农业生产推广、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解题思路:结合宋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5.答案:明朝的政治改革有实行内阁制、废除丞相制度;外交政策有实行“海禁”政策、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解题思路:通过梳理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外交政策,分析其时代背景和影响。五、论述题1.阐述秦朝统一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

秦朝统一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为中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实行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推行一系列统一措施,如度量衡、文字、货币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有利于水运和农业生产。

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解题思路:

概述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阐述统一的意义和影响。总结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分析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

答案:

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主要表现在:

汉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对匈奴采取军事和外交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实现了对匈奴的征服。

汉朝与朝鲜、越南等地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

解题思路:

概述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的背景。分别从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两个角度分析其特点。探讨汉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对中国及邻近地区的影响。

3.论述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

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主要包括: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实行府兵制,加强集权,维护国家安全。

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

经济上,唐朝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为后世所继承,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府兵制和均田制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解题思路:

概述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其特点和影响。探讨唐朝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4.探讨宋朝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答案:

宋朝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市民阶层崛起,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有所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政治上,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强化集权。

文化上,宋代文化繁荣,出现了宋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解题思路:

概述宋朝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分别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其变革和发展的特点。总结宋朝变革和发展的历史意义。

5.分析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

答案: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特点

政治上,实行内阁制度,强化集权。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继续发展,海外贸易活跃。

文化上,明代文学、艺术和科技都有所成就,如《永乐大典》的编纂。

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航海实力和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

解题思路:

概述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个方面分析其特点。探讨明朝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六、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措施的影响。

答案: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

(1)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统一度量衡,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加强集权;

(4)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秦始皇统一措施,分析其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2.材料二:唐太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答案: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贤用能,虚怀纳谏,广开言路,使唐朝政治稳定;

(2)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3)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工作效率;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唐太宗治国策略,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3.材料三:北宋时期,设立了转运使、监察使等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集权的加强。

答案:

北宋时期集权的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力;

(2)设立监察使,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3)实行文官治政,限制武官权力;

(4)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北宋时期集权加强的措施,分析其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4.材料四:明朝时期,为了加强集权,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的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答案:

明朝政治改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废除丞相制度,减少权力集中;

(2)设立内阁,加强集权;

(3)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实行一条鞭法,加强税收管理。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明朝政治改革措施,分析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5.材料五: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长期的封闭和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案:

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2)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与世界脱轨;

(3)导致国防薄弱,易受外敌侵略;

(4)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国内动荡。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闭关锁国政策,分析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影响进行具体阐述。七、论述题(二选一)1.论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及其影响。一、目录1.1引言

1.2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

1.3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

1.3.1重视实用性与可持续性

1.3.2强调集体协作与劳动分工

1.3.3丰富的工程技术与创新

1.4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1.4.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4.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4.3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1.5结论

2.论述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一、目录2.1引言

2.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

2.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

2.3.1书法技法的多样性

2.3.2书法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2.3.3书法审美观念的独特性

2.4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2.4.1绘画技法的创新与发展

2.4.2绘画题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4.3绘画风格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2.5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

2.5.1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2.5.2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

2.5.3对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

2.6结论

答案及解题思路:

1.论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重视实用性与可持续性:古代水利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强调集体协作与劳动分工: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强调集体协作和劳动分工,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度组织能力。

丰富的工程技术与创新:古代水利工程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如隋唐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利工程促进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对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