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

一轮复习历史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14世纪16世纪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手工业时期15世纪末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厂)帝国主义时期(私人垄断资本)重商主义时期(工场)一、世界近代史分期:中古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近代时期136819491840近代史

时空观念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国际格局上,西方支配东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主线一: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并确立对全球统治的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线索:主线二:人类文明由分散隔绝、彼此孤立状态逐渐发展为整体的一体化过程。主线三: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理性化、科学化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第5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15—17世纪2025年高考

一轮复习历史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年试题分布2021——2022年2023年

2024年【甲】33·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乙】32·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海南】12·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湖北】13·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影响【广东】12·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福建】12·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天津】10·三角贸易【浙江】6月·17·新航路开辟【新课标】28·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海南】11·全球物种交流逐渐扩大【广东】13·世界从分散到整体【浙江】19·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湖南】14·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新课标】8·航海活动的影响【浙江】20·《马可波罗游记》【重庆】12·英格兰市场变化课标、考题分布时空观念、阶段特征(一)走向整体的世界(15-18世纪60年代前后)纵向线索1487年1492年1493年1497年1498年1519-1522年1571年1578年1642-1643迪亚士到达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到达美洲教皇子午线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塔斯曼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城市发展手工工场出现文艺复兴兴起14世纪16世纪,宗教改革15世纪末开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65年17-18世纪,启蒙运动17C中期到19C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末工业革命时空观念、阶段特征(二)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60年代前后)阶段特征政治: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统治受冲击,早期王权日益加强,民族国家出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等国代议制民主制度建立,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占主导,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导力量,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科学和理性的时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天主教会神学统治动摇。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拉开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早期殖民扩张改变世界格局,亚非拉逐渐殖民地化,东方从属于西方。总特征:资本主义兴起,欧洲社会转型,世界格局巨变。时空观念、阶段特征(三)世界近代史横向线索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顶峰(1368-1644-1840)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94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1894年甲午战争1368年明朝建立1644年清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重要概念突破(一)旧航路与新航路:旧航路:传统的联系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主要指丝绸之路。新航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开辟的由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等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比较:中心、主导国家、贸易范围均有不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重要概念突破(二)新航路开辟概况:主要航路的开辟一个中心欧洲两个方向向东(葡萄牙)向西(西班牙)两条航线西欧——美洲——亚洲——西欧;西欧——非洲——印度四个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其他航路的开辟方向区域时间支持国航海家开辟航线、成就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向北)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详细的航海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英国人哈德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进行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太平洋区域18世纪英国库克(库克船长)北至白令海峡,南到南极冰原,发现南大西洋、南太平洋的多处岛屿,绘制大量海图南半球探险(向南)1578年英国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岛1642-1643年荷兰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关键问题过手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动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和引导;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威胁东西方商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的狂热之情;条件:

西葡王室率先完成专制集权并支持航海;航海家的冒险精神;航海经验的积累,地理知识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金版P292,主题一,动因和条件材料1: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2: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材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地中海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摘编自周世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材料4: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材料5: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材料6: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国家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圆学说得到普遍认可,有关季风洋流等方面的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关键问题过手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比较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二者的异同。均有王室支持;航海家具备冒险精神;均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背景不同,前者较晚,处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后者较早,正处于封建君主专制强化时期,小农经济盛行;空间范围不同,前者涉及几乎整个世界,后者主要在印度洋一带;目的性质不同,前者主要是经济目的,属于资本主义性质,后者主要是政治目的,是封建政治性质的朝贡贸易;方式不同,前者以武力掠夺为主,后者以和平交往为主;影响不同,前者掀起殖民热潮,对世界发展影响巨大;后者增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小。

教材P39: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相同:不同:

梁启超认为,中国郑和航海早,但影响微小;西方航海虽较晚,却开启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影响巨大。审题:审清四要素;构思:角度和结构;规范格式;精准表述

重要概念突破(二)新航路开辟影响:对西欧:证实“地圆学说”,冲击神学理论。引起欧洲“商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引起欧洲社会“价格革命,西欧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物种)贸易规模、范围扩大(三大贸易区)欧洲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衰落商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加速欧洲社会转型。

重要概念突破(二)新航路开辟影响:对西欧:证实“地圆说”,冲击神学理论。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世界: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近代商业贸易发生巨变;推动殖民扩张,引起世界格局变化,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重要概念突破(三)近代人口迁移表现:特点: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迁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由发达国家主导;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影响: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推动新的民族形成和文化的融合;促进美洲地区的开发;推动世界物种的交流和交换。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导致美洲长期贫穷落后,印第安人锐减;黑奴贸易罪恶深重,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制约非洲发展;导致各种疾病传播蔓延。在西班牙殖民地上,仅从1492-1541年止,印第安人被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歼灭的,算起来至少有1500万人……在波多黎各和牙买加岛上,在1509年西班牙人刚出现时,共有六十万印第安人,而到1542年时已只剩下不过四百人了。在海地岛起初约有一百万居民,而到1542年时活着的印地人只有二百人了。

——郑如霖《新航路发现的背景及其后果》

“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欧洲向美洲;非洲向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等地区也有移民现象。

重要概念突破(四)近代物种交换表现:(记忆!)原因:特点:欧洲主导全球范围双向交流内容丰富影响双重时间漫长影响:丰富饮食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和联系;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交融;丰富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伴随殖民掠夺;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欧亚

→美洲美洲→世界植物小麦、燕麦、大麦、裸麦、橄榄、葡萄等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等动物马、牛、猪、羊、鸡等小龙虾、羊驼、火鸡、豚鼠等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1:明朝中期起,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2: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同美洲大陆一样,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蹂躏毫无抵抗力的人民,造成悲惨的后果。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重要概念突破(五)近代疾病传播表现:原因:影响:造成当地土著居民大量死亡;有利于欧洲人建立殖民统治;引起劳动力的匮乏,诱发奴隶贸易。史料1: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同美洲大陆一样,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蹂躏毫无抵抗力的人民,造成悲惨的后果。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史料2:1699年某位材料2:日耳曼传教士的记载可谓不无夸大:“印第安人,这么轻易就会死去,只消见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们失魂丧命。”。……欧洲人带来的天花、麻疹、流感、斑疹伤寒、白喉、疟疾、肺结核和黄热病等传染病的流行,使北美洲印第安人口在一两个世纪之内减少了95%。

重要概念突破(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含义:过程:雏形出现——地理大发现雏形拓展——早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影响: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印度洋贸易

世界市场,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它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经过17—18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而得到拓展,又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形成,再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而之所以称其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由于这个世界市场是由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也包括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精准概念辨析,提升复习效能—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例》

重要概念突破(七)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表现:1.印度洋贸易2.大西洋贸易欧美贸易三角贸易表现、影响?3.太平洋贸易表现、特点特点:结构、地位……影响:各洲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归程:从美洲运金银、烟草、蔗糖到欧洲欧洲美洲中程:贩卖奴隶到美洲非洲出程:欧洲用廉货物到非洲换取或抓捕奴隶区域主导国贸易路线及主要交换物特点太平洋贸易葡萄牙西班牙线路1:中国澳门(生丝、瓷器等)→印度果阿→欧洲(白银)→中国线路2:中国(生丝)→澳门→日本(白银)→中国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菲律宾马尼拉中转→墨西哥(白银)→菲律宾马尼拉→中国①贸易线路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②澳门为主要中转站;③白银基本流入中国。①马尼拉大帆船;②白银基本流入中国。

关键问题过手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白银流入中国的影响。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货币体系;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商帮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和赋役制度的变革;影响了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材料1:白银货币化加快了货币流通,带来了整个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动。白银货币化也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这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贸易的增长。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材料2: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贸易和移民潮的出现,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而且还在福建漳州开海和在广东澳门开港。同时明代的赋役改革虽然名称不一,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重要概念突破(八)早期殖民扩张含义:概况: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17世纪荷兰,

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日不落帝国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野蛮、强盗;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其中大多数国家为封建国家。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影响:对欧洲对亚非美对世界对中国【概念阐释】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主要特点是:①先后以西葡、英荷法为主体;②血腥性、暴力性;③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带有浓厚的资本原始积累色彩;对中国:①经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亚洲经济尤其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美洲高产作物引进,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产量的提高,加速了人口的增长。②文化:西方传教士东来,在传教的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早期“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③政治: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葡萄牙骗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成为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要概念突破(八)早期殖民扩张——西葡荷法时间国家条件殖民情况结果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①地理:②政治上:①地理:大西洋沿岸,拥有发达的水上交通网;②经济:工商业经济发达,尤其是造船业、对外贸易发达;③政治: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而独立,成立了“连省共和国”④思想: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17世纪大西洋沿岸,便利对外探索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王室支持。③最早进行新航路探索④传播基督教方向:向东。巴西;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特点: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方向:向西。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特点:①占领全境,直接掠夺财富;组建商业公司②开采黄金、白银,种植园经济,奴隶贸易17世纪,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没有把掠夺来的巨额财富转化为资本,无以为继。荷兰:商业资本被工业资本打败,中途衰落。英国:持续发展

重要概念突破(八)早期殖民扩张——英国1、崛起原因(1)地理: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

(2)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君主立宪制确立;(3)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政策:重商主义政策;国家支持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5)军事:打败无敌舰队,注重海军建设;(6)科技:牛顿力学体系建立。2.称霸经过(1)英西战争(1588)——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开始确立海上霸权(2)英荷战争(1652-1674)——夺取海上贸易霸权,进一步确立霸权地位(3)英法战争(1756-1763)——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手段4.结果

18C下半叶,成为世界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海盗劫掠(早期)和商业战争掠夺殖民地、垄断性贸易公司“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