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扎实课堂归纳课时作业考点精研直击高考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生命活动调整第1讲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页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组成(如图)【答案】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2.内环境:由___________组成液体环境。基础夯实【知识梳理】细胞外液
第2页3.内环境成份(1)血浆成份①含量约90%是____,约7%~9%是________,约1%是无机盐。②血液运输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2)组织液、淋巴成份二者成份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差异是血浆中________含量较高。水
蛋白质
蛋白质
第3页二、细胞外液成份及理化性质1.成份比较②与③④最主要区分在于②中含有______________。较多蛋白质
第4页2.理化性质(1)②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和______含量相关。(2)②pH普通为____________。(3)对于由②③④组成人体细胞外液温度普通维持在______左右。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______。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37℃
媒介
第5页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关系(1)关系: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媒介。(2)参加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______________。内环境
泌尿系统
第6页神经—体液—免疫
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有一定程度
外界环境
本身调整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第7页1.判断正误。(1)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年海南)()(2)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年海南)()(3)内环境成份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年江苏)()(4)人体猛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显著降低。()【自练自测】
第8页(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场所。(年安徽)()(6)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成份。()(7)内环境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媒介。()(8)内环境改变会引发机体经过神经系统自动调整器官和系统活动。()【答案】(1)√(2)×(3)√(4)×(5)×(6)×(7)√(8)×第9页2.以下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对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答案】A【解析】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符合题意;神经递质与其对应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B不符合题意;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第10页3.(年江苏苏州模拟)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叙述,错误是()A.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份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透淋巴量相差较大D.血浆成份稳定时,机体到达稳态【答案】D第11页【解析】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及淋巴中;CO2、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成份;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量远远大于渗透淋巴量;机体稳态指内环境组成成份及理化性质相对稳定,仅成份稳定,机体不一定到达稳态,故D错误。第12页4.(年北京检测)以下相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叙述不正确是()A.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发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C.人体内环境稳态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共同参加D.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整机制【答案】B第13页【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成份及理化性质会保持动态平衡;人体内环境稳态实现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参加;当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调整机制。第14页5.(年山东德州一模)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细胞外液是①和②B.乙酰胆碱能够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蛋白质D.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答案】D【解析】由图示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细胞外液是①和②;乙酰胆碱能够存在于②中;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蛋白质;人体内环境不包含③细胞内液。第15页1.内环境成份及与细胞内液联络(1)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物质交换考点精研内环境组成及成份第16页【尤其提醒】第17页(2)对内环境了解①内环境“内”与“外”是相正确。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就是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②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③人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环境中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这些环境中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④凡只存在于细胞内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成份。第18页(3)不一样细胞所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第19页2.内环境物质成份及生理过程(1)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内环境物质可分为三类:①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吸收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物质,如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废物,如CO2、尿素等。第20页(2)不属于内环境成份: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液、尿液等属于外界环境溶液。(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生理过程第21页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媒介,据图分析第22页(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2)空气中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CO2排出路径恰好相反。(3)其它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运输,抵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形式排出。第23页第24页 考查体液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间关系1.(年江苏淮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①②③成份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久供给不足,①处液体会降低第25页【答案】C【解析】依据成份交换关系,①②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A错误;正常情况下,①②③成份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并非不变,B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C正确;蛋白质长久供给不足,血浆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①处液体会增加,D错误。第26页2.以下相关内环境和稳态叙述,正确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维持都以正反馈调整为基础B.内环境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相对稳定第27页C.①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其最终汇入血浆参加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发组织水肿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答案】D【解析】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维持都以负反馈调整为基础,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组成成份和温度、渗透压及pH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淋巴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C错误;若②是脑细胞,脑细胞需要消耗氧气,所以b静脉端氧气浓度低于a动脉端,若②为肌肉细胞,肌肉细胞消耗大量葡萄糖,所以b静脉端葡萄糖浓度低于a动脉端,D正确。第28页 考查内环境成份判断(年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测试)下表是血浆、组织液和骨骼肌细胞内液一些成份浓度及总渗透压比较(浓度单位为mEq·L-1,渗透压单位为mOsm·L-1)。相关叙述错误是()第29页【答案】D第30页第31页规律方法——判断内环境成份“三看法”第32页1.渗透压(1)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详细以下表:(2)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相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起源于Na+和Cl-。稳态意义及调整机制溶质微粒数量对水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第33页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维持酸碱平衡原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③血浆pH调整过程:内环境(pH为7.35~7.45)第34页3.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引发常见疾病分析病症名称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疾病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本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紧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疲惫、周身不适、恶心第35页1.内环境稳态实质(1)内环境各种成份保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2.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效主要原因。(2)适宜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基本条件。(3)正常血糖水平和血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主要保障。内环境稳态第36页3.主要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1)神经调整:调整主要方式,如体温调整中枢、水盐平衡调整中枢、血糖平衡调整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整: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经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整,其中主要是激素调整。(3)免疫调整:免疫系统经过去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稳态起调整作用。第37页 内环境稳态内容及调整机制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相关分析不正确是()A.①②是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③④能够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稳态维持只要有三种调整方式即可,不需要其它器官或系统参加C.酸碱度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缓冲物质,与其它器官或系统也相关D.内环境维持本身稳态能力是有限第38页【答案】B【解析】内环境理化性质包含酸碱度、温度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整下,经过各器官与系统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第39页 内环境稳态意义及内环境稳态失调原因分析(年安徽合肥模拟)日常生活中,很多原因会引发内环境发生改变,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是()A.猛烈运动时,内环境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久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发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整紊乱造成,与体液调整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衡有一定关系【答案】C第40页【解析】猛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发组织水肿;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所以佝偻病发生与内环境稳态失衡有一定关系;中暑是因为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自我调整能力,体温调整中现有神经调整,也有体液调整,所以C项错误。第41页规律方法——组织水肿成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组织液过多将造成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以下:第42页【答案】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神经调整⑤体液调整⑥免疫调整课堂归纳【网控全局】
第43页1.与内环境相关3个易错点(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含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含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一部分。(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易混必明】第44页(3)细胞内成份≠内环境成份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培训
- 团队协作在年度计划中的重要性
- 观点碰撞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班内社团活动安排计划
- 儿科患者关怀与服务总结计划
- 教师培训交流心得分享
- 网络编辑师考试细节分析试题及答案
- 畜牧师职称考试知识清单试题及答案
- Unit1词语辨析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答案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中考数学复习备考-几何专题突破与拓展训练题
- 卫生院B超、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 肿瘤化疗-课件
-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课件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产品路标规划-综述2.1
- 2023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单招考试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