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考纲要求模块对应政治文明版块(必修Ⅰ)物质文明版块(必修Ⅱ)精神文明版块(必修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第13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的发展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的发展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8课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发展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二、高考例题。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先解读关键信息“愈古愈好”“弃如土苴”,再调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等所学知识,按照评价题的答题格式(态度、实质、原因、影响)回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学生调动辛亥革命后(1912——1919年)年代特征和阶段特征等知识,运用历史的语言规范表述即可。【高考引领】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转变,体现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转型的阵痛与迷惘。钱玄同等人对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采用非此即彼的批判方式,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是应当高度肯定的。对于社会转型时期历史人物的高考备考,既要注意那些著名人物,如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也要关注那些由于学生知识局限,似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如姚莹、钱玄同、刘半农等。在历史人物评价题中,要引导学生将陌生或不熟悉的人物,还原为熟悉的主干知识,从主干知识的年代特征和阶段特征切入试题,进而解答试题。例二:历史上对曹操评价的变化(2010高考文综宁夏卷)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达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鸿业者,惟其眀略最有也。亦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即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民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任务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深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参考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贼”,运用历史的语言准确解释“态度”即可。“原因”要从阶段特征和评价角度切入。(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基础理论知识,要规范、准确地表述。【高考引领】评价历史人物,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从具体情境入手,摆脱固有观念或评价的束缚。对于同一人物或事件,材料的主旨和具体的情境不一样,评述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根据材料回答,这也体现了考纲中“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要求。纵观近两年高考宁夏卷和海南卷的人物评价题,所涉及的人物如钱玄同、左宗棠、曹操、梁启超等,大多都属于有争议的人物,且体现了史学研究新成果。在人物评价题的高考备考中,要高度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例3:2012年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答案:(1)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2】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分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2】命题者意图:通过道光帝禁烟考察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必修一涉及的人物,选修四没有。4】审题关键:(1)一“认识”,二“措施”,分两次概括材料,注意逐句概括。(2)“简评”完整的做法是从背景(国内、国际,答案没有)、内容(第一小题已经回答,省略)、影响(性质、作用、特点、局限等)。三、主干知识与练习。【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材料一商鞅与秦国富国强兵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班固《汉书·食货志》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杜佑《通典·食货》【材料解读】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商鞅及商鞅变法,史学家却有不同的评价。司马迁从人物性格“刻薄”的角度,班固、杜佑则从“食货”,即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变法成败。班固还指出了商鞅变法“非古道”,导致贫富、强弱差距扩大,社会秩序混乱。但三人都肯定了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富国强兵。【角度畅想】据材料,概括指出司马迁、班固和杜佑对商鞅的不同态度。评述司马迁的评价角度。【牛刀小试】评述上述材料中关于商鞅及商鞅变法的观点(任选一种或两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材料二赵过与汉代农业技术改革过能为代田,一畮(亩)三甽(沟),岁代处,故名代田,古法也。播种于甽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锄草)垄草,因隤(使倒塌)其土,以附苗根,……每耨稍附根,比盛暑,垄尽而根深,能与风旱。——班固《汉书·食货志》上赵过指导离宫(皇帝之别宫)的兵士,在离宫的空地上进行试验,收谷比离宫旁之田每亩多收一斛(十斗,即一石)以上。接着又在关中公田和列侯之田上进行试验。——韩养民《汉代的农业科学家赵过》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相】,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材料解读】赵过主持了汉武帝时期的农业技术改革,他创新耕作制度,发明耧车,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耕细作型转变。在推广代田法、耦犁、耧车时,赵过注重实践,将政治指挥与技术指导有机结合,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汉代农业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角度畅想】①据材料,概括代田法的作用。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赵过农业技术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牛刀小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汉代与春秋战国、唐代、明清时期农业技术改革的异同。材料三郭守敬与中国古代科技清代梅文鼎列举五星运动及定朔等许多问题,指出郭守敬他们曾利用了耶律楚材、杨忠辅、李淳风等许多人的成就。……郭守敬一系列天文仪器的制作,有的也是受到阿拉伯天文仪器的启示,吸收了当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尼米聪《试论郭守敬的科学思想与思维特征》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宋濂等《元史·郭守敬传》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皆尚未有定藁。守敬于是比次篇类,正齐分秒,裁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按葶》三卷,《抟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法注式》十二卷。——宋濂等《元史·郭守敬传》【材料解读】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突出,领先世界。这与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农耕经济的发展有关,更是与诸如郭守敬等科学家的专研与努力密不可分。相较于唐代,元代天文历法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仪器和测量方法的改进、测量规模和精度上的提高、若干计算方法的改良、以及某些宇宙理论的深化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元代农耕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角度畅想】据材料,概括郭守敬科技工作特点。【牛刀小试】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的角度,你还可以怎样运用上述材料?【二】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材料一陈启沅与中国近代经济转型陈启沅少孤贫而好学,凡诸子百家、星学舆地诸书,无不涉猎,尤精易理,性复颖悟,目光绝伦,……工绘事,尤善作蝴蝶,飞跃传神,以显微镜窥之,则蝶之两须,乃两绝句缀成,其裙翅皆韵语也,自刻小章径仅二分,中容百余字,见者咸以多才之士评之。——《南海县志》(陈启沅)于安南、暹逻等地,见法国人所办之机器缫丝厂,大有感悟,遂反复详加考察,尤其于汽机之学,默记其要旨于脑中,归而忆录以图文。——《南海文史资料·第10辑》陈启沅一生热心乡梓公益事业,曾捐款重修吉水窦,资助官山普济堂和羊城崇正善堂,开设寿世药材店,对乡中无以为殓的,施给棺殓费,村中孤独无依者则发给米薄,凭薄月给米20斤,还捐修西憔山白云洞云泉仙馆。——杨育峰《中国第一代民族工业家陈启沅》【材料解读】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作为第一代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经历了由传统的经世治学到近代的实业求富的转变。其创办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引进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机器设备、技术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转型。陈启沅的心路历程,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其后期对乡梓公益事业的热心,正是中国儒商的真实写照。【角度畅想】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陈启沅身上的儒商特点。相较于古代儒商,陈启沅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的社会因素?【牛刀小试】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艰难性的角度,你还可以怎样运用上述材料?材料二蔡元培与中国近代思想转型阅严幼陵氏之说及所译西儒《天演论》,始知炼心之要,进化之义,乃证之于旧译《物理学》、《心灵学》诸书,而反之于《春秋》、《孟子》及黄梨洲氏、龚定庵诸家之言,而怡然理顺,涣然冰释,豁然拨云雾而睹青天。——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7卷)夫民权之趋势,若决江河,沛然莫御。而吾国之官行政界者,猥欲以螳臂当之,以招他日惨杀之祸,此固至可悯叹者也。……盖世界进化,已及多数压制少数之时期;风潮所趋,决不使少数特权独留于亚东之社会。——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1卷)吾国积弱之因,若列强之耽逐,政府之因循,求之于外交界,其攻取迎距之故,既浩博无际矣,而其总原因,乃又在于国民之志薄而见短。而更进而求,则远之政体教宗之所酝酿,近之家风乡俗之所援系,几席之近,锚株之微,视听之娱,牙角之讼,无在非教育之所涵濡,而均与时局有密切之关系。——蔡元培《警钟发刊之旨趣》【材料解读】蔡元培,以晚清翰林的身份投身革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蔡元培思想成就突出,包含教育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科学思想、文化思想、学术思想等方面,是中国近代思想转型的缩影。其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美感教育思想与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政治思想等,对近现代中国影响深远,蔡元培也因之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角度畅想】①据材料,分析蔡元培宣传进化论思想的特点。②据材料,概括蔡元培的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原因。【牛刀小试】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材料三邹韬奋【】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觉醒邹韬奋年表时间实践活动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1936年与沈钧儒等人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我们不愿唱高调,也不愿随波逐流,我们只根据理性,根据正义,根据合于现代的正确思潮,常站在社会的前一步,引着社会向着进步的路上走。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思想是与社会进步时代进步而俱进。——邹韬奋《我们的立场》,1930年本刊是没有党派关系的,这并不含有轻视什么党派的意思,不过直述本刊并没有和任何党派发生关系的一件事实。我们是立于现代中国的一个平民地位,对于能爱护中国民族而肯赤心忠诚为中国民族谋幸福者,我们都抱着热诚赞助的态度。——邹韬奋《我们的立场》,1930年【材料解读】邹韬奋的一生,正如其笔名“韬奋”的取意一样,“韬光养晦”“奋斗不懈”。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后,报刊发行量从二三千份增加到十五万份,影响日益扩大。邹韬奋以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守望社会,服务大众,启迪民众,监督政府,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和社会转型。【角度畅想】①据材料中“邹韬奋年表”,概括邹韬奋实践活动特点。②据材料,指出邹韬奋“我们的立场”是什么?【牛刀小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邹韬奋经世取向变化的原因。从近代报刊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你还可以怎样运用上述材料?【三】世界近现代历史人物材料一罗伯特·沃尔波尔与英国的内政外交沃尔波尔担任首相期间,努力争取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的信任,同时力求取得下议院的支持,为此他甚至拒绝接受贵族封号,长期担任下议院议员。这一举动亦开创了首相须从下议院议员中任命并继续留在下议院的惯例。——李秋成《十八世纪英国内阁在宪政中的地位》沃尔波尔树立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先例,日后人们对某个大臣将另眼看待。但是,这种先例的概念,仍是最不明确的。以后的财政大臣并不能根据权利即享有相同的地位,除非靠声望。——林赛(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义(第七卷)》把实现欧洲和平的伟大理想归功于沃尔波尔是可笑的……,沃尔波尔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但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就像战斗中的军队司令善于捕捉战机一样,每当危机出现,他总是从英国实际的、直接的和特殊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他的明智在于认识到英国的最大利益在于欧洲的和平。——王本涛《罗伯特·沃尔波尔的和平外交政策(1721——1742年)》【材料解读】1688年光荣革命,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矛盾。但随着英国议会权利的日益扩大,国王和议会两大权威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化解了两大权威之间的斗争,使得18世纪的英国政治以及社会呈现出平稳特征。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沃尔波尔对英国内政外交的改革与调整,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角度畅想】①据材料,概括沃尔波尔执政时期英国内阁制的特点。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沃尔波尔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牛刀小试】分析沃尔波尔执政时期英国内政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你得到哪些启示?材料二巴尔扎克与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年表时间实践活动1814年3月被送进以信奉天主教和君主制而著名的黎毕德拉寄宿学校1824年2月匿名出版小册子《论嫡长继承权》,他在书中维护封建继承权1830年2月观看雨果的戏剧《欧那尼》,后曾撰写评论。1842年4月《人间喜剧》第一卷开始出版作者(巴尔扎克)谴责了所有的社会弊病,描绘了各行各业,走遍了各种场所,研究了各个年龄阶段,表现了处于各种人事的或自然的、肉体的或精神的变化之中的男男女女,总而言之,为我们描绘了各种社会现象。——袁树仁译《巴尔扎克全集》【材料解读】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是法国最为动荡但也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巴尔扎克的心路历程,是法国由传统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角度畅想】①据材料,分析推动巴尔扎克思想变化的原因,②据材料,概括巴尔扎克所体现的文学特点。【牛刀小试】运用上述材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材料三俾斯麦俾斯麦认为:“德意志没有看中他的实力。普鲁士必须集合他的实力,并掌握实力以服务于几次来而复失的机会。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决定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姜德昌编译《德国史文献和资料译丛(近代部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德国主要面临着自由和统一两大任务……然而,自由和统一两大任务,资产阶级都未能解决。自由、民主始终未能冲破封建保守势力的坚冰,在德国发扬光大。“统一”却由容克贵族用铁血政策实现了,从而使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容克资产阶级的保守思想在德国确立了绝对统治,先进的自由民主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始终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吴友法《冒险失败与崛起——二十世纪德意志史》马克思认为俾斯麦是“一个从上面进行的普鲁士革命者”,恩格斯则认为他不自觉地担当了“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解读】四分五裂的现状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法国的入侵更是促使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一切要求德意志迅速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灵活外交策略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俾斯麦在推动德国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和逐渐确立欧洲霸权的同时,也使得德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正因如此,历史上对俾斯麦的功过评价,呈现多元化特征。【角度畅想】①据材料,分析德意志采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原因。②据材料,概括指出对俾斯麦评价的不同角度。【牛刀小试】德意志的统一对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何?【强化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蔡晓滨《中国报人》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金华日报》2011年5月10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1)据材料二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的?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观应年表时间实践活动1858年到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1878年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1891年任开平煤矿粤局总办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材料二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记载:“考日本东瀛一岛国耳,土产无多,年来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历史活动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一、二,概括郑观应的经世取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伦威尔时代是一个例外。在实行共和制期间,英国各阶层的人民群众都从他们在都铎王朝时代所陷入的那种衰落状态中恢复过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克伦威尔)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材料三英格兰百年以来大家熟知的阶级:贵族、绅士和约曼,是和国家权威和行政阶级息息相关的一股势力,但是主张平等派思想的那些人轻视这些,我为了各阶级的人民请求诸位,平等派的主张不是强迫所有的人平等吗?他是为了财产或是权力吗?这不过是使地主和佃户一样自由的想法罢了,我认为就算他们达成一时的目标也绝对不能持续下去的。——克伦威尔在第一届护国国会上的演讲(1654年9月4日)(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中的“恢复”和“破灭”。(2)据材料三,评述克伦威尔的观点。参考答案:【主干知识与情境创设】【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材料一【角度畅想】态度:司马迁:贬斥;班固:否定;杜佑:肯定。评述:从改革家性格的角度分析其改革的成败,提供了解读历史人物的新视角;将改革中的失误与挫折,全部归于个人,有失客观、全面。材料二【角度畅想】①作用:土地劳息相均、用养兼顾;保苗防风、保湿抗旱。②原因:继承与发展前代劳动人们的经验;汉武帝的支持;借助政治力量推广;赵过农业技术改革的科学性;层次推进,措施灵活、得当;西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材料三【角度畅想】特点:对古代科技成就的继承与创新;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注重测验和实践;注重科学仪器的发明与改进;注重科学工作的严谨和精确;注重著书总结。【二】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材料一【角度畅想】特点:受儒家思想影响深;继承与创新,注重引进外来先进文明;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的社会因素: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商人地位提高;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