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202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真题汇编 专题0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_第1页
沪粤版202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真题汇编 专题0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_第2页
沪粤版202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真题汇编 专题0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_第3页
沪粤版202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真题汇编 专题0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_第4页
沪粤版202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真题汇编 专题0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考查方向​重、难点​标注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定律的建立过程(理想实验法)重点(易错点:误认为定律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忽略“推理”的重要性)定律内容与力的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常考热点(如解释“关闭发动机的汽车最终停下”的原因,需结合阻力作用)惯性的定义与本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重点(易错点:误认为惯性是力,或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生活实例的物理分析(规范表述)常考热点(如急刹车时人前倾、泼水时水与盆的运动分离等,需强调“物体保持原状态”)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难点(易错点:混淆质量与重力、误认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推导重点(需明确“接触面越光滑,运动距离越远”与“理想实验”的推理逻辑)牛顿第一定律与二力平衡的区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差异难点(如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与不受力时的状态对比)惯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安全措施与惯性利用(如安全带、体育项目)一般考点(需结合实例说明惯性利弊)TOC\o"1-3"\h\u1.高频易错点:惯性现象表述不规范:例如“人受到惯性”应改为“人由于惯性”。混淆“运动需要力维持”与“力改变运动状态”(如足球踢出后继续运动是因惯性,而非受踢力作用)。2.核心能力要求: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验(如伽利略斜面实验)理解“理想实验”的科学推理方法。3.实验类重点:实验中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目的(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原因(保证初始速度相同)。4.动态问题难点:分析突然加速/减速时多个物体的运动趋势(如叠放木块的倾倒方向)。惯性在曲线运动中的体现(如投掷铅球后铅球继续运动)。5.建议结合经典例题:解释“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松手后物体静止”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分析“汽车碰撞时安全气囊的作用”与惯性的联系。实验题中“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推导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考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题)1.(24-25八年级下·吉林·期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对比图甲、乙、丙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变化得越;(2)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的运动状态(选填“会”或“不会”)改变,即小车将。2.(24-25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开始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3.(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实验名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实验步骤】A.如图甲所示,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所示,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所示,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选填“A”“B”或“C”)。(2)如图丁所示的是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其中表示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是图线(选填“a”“b”或“c”)。【分析与论证】(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请在图丁中画出此时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像。【交流反思】(5)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的作用。(6)若在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运动时都冲出了水平木板,则改进的方法是。4.(23-24八年级下·甘肃平凉·期中)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某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它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它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2)三种情况,小车速度变化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实验可以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进一步推论: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4)通过该实验可以___________。A.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5.(24-25八年级下·江苏南通·期中)下雨天,小颖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他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提出了三种猜想:猜想1: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猜想2: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猜想3: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材料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倾角α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保持斜面倾角α不变,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每次小球通过斜面的时间。如表一、小颖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表一质量m/g3691220时间t/s1.71.71.71.71.7表二倾角/°1530456075时间t/s1.91.61.21.61.9②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α,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测出每次每次小球通过斜面的时间,如表二、为了便于得出规律,请在图丙中大致作出t-α的图像。小颖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2)请设计实验来探究雨水流淌的时间与屋面的材料的关系,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判断方法:。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理解(5题)6.(24-25八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7.(24-25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杨振宁8.(24-25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相同;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选填“快”或“慢”),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近”或“远”)。(2)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2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选填“甲”或“乙”)。9.(23-24八年级下·江西赣州·期中)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世人称牛顿为力学之父,并将他名字作为的单位(填物理量名称)。10.(23-24八年级下·江西南昌·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C.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考点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5题)1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投掷实心球时,投掷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实心球受到力的作用;若实心球到达最高点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实心球将(选填“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12.(24-25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如图所示,小佳同学在竖直平面内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运动到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当小球运动到点时,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则小球将。(两空均填“在点保持静止”、“沿方向运动”、“沿方向运动”或“沿方向运动”)13.(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再次开讲,“太空教师”带着冰墩墩在太空舱内给大家演示了牛顿第一定律(如图)。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做(选填“竖直下落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定律在地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14.(23-24八年级下·广东揭阳·期中)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15.(23-24八年级下·广东佛山·期中)如图所示,小球在AB之间摆动,O为最低点,C为OB之间一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O点时不受力B.小球向右摆动到C点时,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向右上方的动力C.球到达B点时,如果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静止D.小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小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考点4惯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5题)16.(23-24九年级下·甘肃张掖·期中)雨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刹车后由于,继续滑行;车轮与地面的减小,滑行的距离较远。17.(23-24九年级下·甘肃张掖·期中)小刚自制了一个热气球,当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中落下一个小物体,此物体离开气球后(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再下落 B.立即竖直下落C.以原有的速度匀速上升 D.无法判断18.(23-24八年级下·四川达州·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D.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19.(24-25九年级上·广西贺州·期中)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成功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飞船在太空中(选填“有”或“没有”)惯性。20.(23-24八年级下·甘肃庆阳·期中)2024年1月6日,庆阳“百牛杯”新年足球邀请赛少儿组大赛在庆阳体育馆足球场燃情开赛。如图所示,这是比赛时的情景,关于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脚B.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足球的惯性变小C.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对脚的力大于脚对足球的力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减速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考点5生活中的惯性现象(7题)2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交通法规定,乘坐汽车时,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乘客由于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安全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22.(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小明喜爱踢足球,并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如图所示的是他某次传球时的情景。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该过程中,足球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3.(24-25九年级上·陕西渭南·期中)如图所示,在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B.向后划桨使龙舟快速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停止划桨后,龙舟由于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龙舟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4.(24-25八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如图是一架遥控直升飞机模型,当它悬停在空中时,旋翼提供的向上的升力与重力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等”);当它匀速上升和匀速降落时,两次旋翼提供的升力是(选填“相等”或“不等”)的;在某次竖直加速爬升的过程中,若四个悬翼同时意外停转,则飞机模型将立即(选填“下落”或“上升”)。25.(23-24八年级下·贵州黔东南·期中)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公交车上一般都安装有供站立者使用的拉手C.跳远时快速助跑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击几下就紧了26.(23-24八年级下·青海·期中)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中表明惯性有弊的是()A.锤头松动,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地套在捶柄上了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炉内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27.(23-24八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中)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本静止的汽车突然向前开动,车内的乘客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向前倾B.为使飞机上的救灾物资准确地落在投放目标区域,应在目标正上方投放C.乘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来保护自己D.人不小心踩到沙堆里,通过跺脚清除鞋上的浮沙是利用了沙子的惯性

专题0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考查方向​重、难点​标注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定律的建立过程(理想实验法)重点(易错点:误认为定律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忽略“推理”的重要性)定律内容与力的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常考热点(如解释“关闭发动机的汽车最终停下”的原因,需结合阻力作用)惯性的定义与本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重点(易错点:误认为惯性是力,或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生活实例的物理分析(规范表述)常考热点(如急刹车时人前倾、泼水时水与盆的运动分离等,需强调“物体保持原状态”)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难点(易错点:混淆质量与重力、误认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推导重点(需明确“接触面越光滑,运动距离越远”与“理想实验”的推理逻辑)牛顿第一定律与二力平衡的区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差异难点(如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与不受力时的状态对比)惯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安全措施与惯性利用(如安全带、体育项目)一般考点(需结合实例说明惯性利弊)TOC\o"1-3"\h\u1.高频易错点:惯性现象表述不规范:例如“人受到惯性”应改为“人由于惯性”。混淆“运动需要力维持”与“力改变运动状态”(如足球踢出后继续运动是因惯性,而非受踢力作用)。2.核心能力要求: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验(如伽利略斜面实验)理解“理想实验”的科学推理方法。3.实验类重点:实验中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目的(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原因(保证初始速度相同)。4.动态问题难点:分析突然加速/减速时多个物体的运动趋势(如叠放木块的倾倒方向)。惯性在曲线运动中的体现(如投掷铅球后铅球继续运动)。5.建议结合经典例题:解释“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松手后物体静止”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分析“汽车碰撞时安全气囊的作用”与惯性的联系。实验题中“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推导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考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题)1.(24-25八年级下·吉林·期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对比图甲、乙、丙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变化得越;(2)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的运动状态(选填“会”或“不会”)改变,即小车将。【答案】(1)小慢;(2)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1][2]由图甲、乙、丙可知,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通过的距离最长,所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说明运动状态变化的越慢。(2)[1][2]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小,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24-25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开始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答案】(1)静止相同;(2)小慢;(3)见解析【解析】(1)[1][2]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需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1][2][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3)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知:物体运动不受外力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实验名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实验步骤】A.如图甲所示,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所示,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所示,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选填“A”“B”或“C”)。(2)如图丁所示的是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其中表示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是图线(选填“a”“b”或“c”)。【分析与论证】(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请在图丁中画出此时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像。【交流反思】(5)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的作用。(6)若在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运动时都冲出了水平木板,则改进的方法是。【答案】(1)B;(2);(3)慢;(4);(5)阻力;(6)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解析】(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且改变的是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而步骤B中把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这样不仅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还改变了小车下滑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无法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所以操作错误的一次是B。(2)小车下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最终速度为0,因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大,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短,速度减小得最快,如图丁所示,其中表示小车毛巾面上运动的是图线c。(3)由实验结果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这意味着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得就越慢。(4)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所以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5)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6)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运动时都冲出了水平木板,说明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过大。为了让小车在木板上能正常完成实验,可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这样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就会减小,从而不会冲出木板。4.(23-24八年级下·甘肃平凉·期中)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某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它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它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2)三种情况,小车速度变化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实验可以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进一步推论: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4)通过该实验可以___________。A.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答案】(1)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2)相同;(3)远匀速直线;(4)B【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2)在上述实验中,因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而最终的速度为0,故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相同。(3)[1][2]在实验过程中,小车运动距离最长的是在木板表面,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受到摩擦阻力越小,速度的减小得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可以推导出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由图可知,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最远,说明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通过该实验可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5.(24-25八年级下·江苏南通·期中)下雨天,小颖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他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提出了三种猜想:猜想1: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猜想2: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猜想3: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材料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倾角α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保持斜面倾角α不变,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每次小球通过斜面的时间。如表一、小颖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表一质量m/g3691220时间t/s1.71.71.71.71.7表二倾角/°1530456075时间t/s1.91.61.21.61.9②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α,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测出每次每次小球通过斜面的时间,如表二、为了便于得出规律,请在图丙中大致作出t-α的图像。小颖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2)请设计实验来探究雨水流淌的时间与屋面的材料的关系,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判断方法:。【答案】(1)在保持斜面的材料与倾角α不变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质量和材料相同时,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的下滑时间先减小后增大(2)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与斜面的长度不变,让质量相同的小球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下滑,记录小球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下滑的时间如下滑的时间相同,说明与斜面的材料无关,如都不相同则说明与斜面的材料有关【解析】(1)[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斜面的倾角不变,斜面的材料相同,只改变了小球的质量,而小球下滑的时间始终为1.7s,故可得出结论:在保持斜面的材料与倾角α不变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2][3]先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象中找出对应点,再用平滑的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作出t-α的图像如下图所示:观察图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的下滑时间先减小后增大,故可得出结论:质量和材料相同时,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的下滑时间先减小后增大。(2)[1]简要做法: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与斜面的长度不变,让质量相同的小球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下滑,记录小球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下滑的时间。[2]判断方法:如下滑的时间相同,说明与斜面的材料无关,如都不相同则说明与斜面的材料有关。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理解(5题)6.(24-25八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答案】牛顿相对论【解析】[1][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上和地下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它们在20世纪初提出,对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24-25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杨振宁【答案】B【解析】牛顿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名著的作者,他在实验时发现白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经过猜想和长时间的探索,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被称为“经典力学奠基人”。伽利略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了单摆的等时性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杨振宁在统计力学领域具有很大的成就,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8.(24-25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相同;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选填“快”或“慢”),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近”或“远”)。(2)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2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选填“甲”或“乙”)。【答案】初速度慢越远不需要甲【解析】(1)[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3]由实验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2)[4]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5]实际实验中存在阻力,小球不能到达原来的高度,故图乙是伽利略的实验示意图,由实验推理知若不受阻力,小球会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则图甲是伽利略的推理示意图。9.(23-24八年级下·江西赣州·期中)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世人称牛顿为力学之父,并将他名字作为的单位(填物理量名称)。【答案】一切物体力【解析】【小题1】[1]由物理学史知识可知,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为力的单位,世人称牛顿为力学之父,并将他名字作为力的单位。10.(23-24八年级下·江西南昌·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C.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D【解析】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如果没有相互挤压,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作为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5题)1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投掷实心球时,投掷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实心球受到力的作用;若实心球到达最高点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实心球将(选填“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重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会不断改变实心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2]实心球在最高点时,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若此时所受外力突然完全消失,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实心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2.(24-25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如图所示,小佳同学在竖直平面内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运动到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当小球运动到点时,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则小球将。(两空均填“在点保持静止”、“沿方向运动”、“沿方向运动”或“沿方向运动”)【答案】沿BF方向运动在点保持静止【解析】[1]由图可知,当小球摆到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所以,将沿BF方向运动。[2]小球摆到点B时,速度为零,因此当外力消失的一瞬间,小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在B点保持静止。13.(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再次开讲,“太空教师”带着冰墩墩在太空舱内给大家演示了牛顿第一定律(如图)。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做(选填“竖直下落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定律在地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不能【解析】[1]在太空舱内被抛出后的冰墩墩,由于不受力的作用,根据牛顿一定律可知,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于在地球上的物体至少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因此无法在地球上用实验验证。14.(23-24八年级下·广东揭阳·期中)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静止相等;(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3)慢;(4)匀速直线运动;(5)不能;(6)相等;(7)静止【解析】(1)[1][2]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相等,需要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2)本实验通过在水平面铺上毛巾、棉布等方法,即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3)本实验中毛巾表面粗糙,阻力大,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木板表面较光滑,阻力小,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4)本实验中,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可推理出: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一直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5)本实验采用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结论,牛顿也是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最后全部静止,速度为零,因此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7)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静止。15.(23-24八年级下·广东佛山·期中)如图所示,小球在AB之间摆动,O为最低点,C为OB之间一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O点时不受力B.小球向右摆动到C点时,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向右上方的动力C.球到达B点时,如果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静止D.小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小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答案】C【解析】A.对小球进行分析可知,小球在O点时受重力和拉力作用,故A错误;B.小球向右摆动到C点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向上的拉力,故B错误;C.小球到达B点时,此时的速度为0,如果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静止,故C正确;D.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绳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考点4惯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5题)16.(23-24九年级下·甘肃张掖·期中)雨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刹车后由于,继续滑行;车轮与地面的减小,滑行的距离较远。【答案】惯性摩擦力【解析】[1]汽车是运动的,刹车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汽车继续前行。[2]下雨天,路面上有水,使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前行的更远。17.(23-24九年级下·甘肃张掖·期中)小刚自制了一个热气球,当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中落下一个小物体,此物体离开气球后(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再下落 B.立即竖直下落C.以原有的速度匀速上升 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中落下一个小物体,小物体在下落的前和气球以相同的速度向上运动,所以离开气球后,由于惯性,要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再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23-24八年级下·四川达州·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D.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答案】D【解析】A.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9.(24-25九年级上·广西贺州·期中)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成功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飞船在太空中(选填“有”或“没有”)惯性。【答案】静止有【解析】[1]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我们说这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对接后神舟十七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不发生改变,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是静止的。[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都具有惯性,所以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20.(23-24八年级下·甘肃庆阳·期中)2024年1月6日,庆阳“百牛杯”新年足球邀请赛少儿组大赛在庆阳体育馆足球场燃情开赛。如图所示,这是比赛时的情景,关于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脚B.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足球的惯性变小C.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对脚的力大于脚对足球的力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减速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A.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所以足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错误;B.惯性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足球的惯性不变,故B错误;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同时反作用脚,足球对脚的力等于脚对足球的力,故C错误;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减速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考点5生活中的惯性现象(7题)2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中)交通法规定,乘坐汽车时,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乘客由于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安全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答案】惯性减小压强【解析】[1]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的下半身受到阻力的作用,随车一起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而向前倾。[2]安全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压强。22.(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小明喜爱踢足球,并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如图所示的是他某次传球时的情景。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该过程中,足球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惯性减小【解析】[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2]足球向前滚动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此过程足球的机械能减小。23.(24-25九年级上·陕西渭南·期中)如图所示,在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