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知识点汇总课文详解《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课下注释: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佚(yì)之狐:郑国大夫。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辞:推辞。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犹:尚且。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然:然而。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既:已经。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厌:通“餍”,满足。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quē):侵损,削减。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说”同“悦”,喜欢,高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4、文言知识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
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5、赏析:《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二、专项练习《烛之武退秦师》题目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得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流露出烛之武对年华逝去的哀叹,对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的失落与悲哀,不禁让人为他明珠蒙尘的命运而感慨。
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围攻,情势十分危急。但这一句也同时点明两军分驻,为下文故事作了铺垫。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B.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王》)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3.下列子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烛之武退秦师A.越国以鄙远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若不阙秦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
B.若不阙秦
C.群臣怪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拔剑撞而破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项伯杀人,臣活之7.“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鄙”译为“把……当做边邑”。这种形容词或名词作谓语动词表示“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的文言现象称之为意动用法。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此类用法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B.松龄善其言(《述刘氏行实》)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技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对晋丝毫没放在心上,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阅卷人
二、默写得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点明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
,
。(2)《烛之武退秦师》中,写大敌当前,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诚恳自责的句子:
,
,
。(3)《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句子是:
,
。(4)《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否定秦国出兵的合理性,并借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的句子是:
,
。11.《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是“
,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君之薄也。(3)《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用假设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主动权的两句是“
,
”。(4)
,不仁;失其所与,
;
,不武。阅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得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二)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下列对文段(二)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右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战略规划能力试题及答案2025
- 项目管理资格考试信息分析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组合管理的有效策略与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 抗生素抵抗机制的检测试题及答案
- 清晰的项目目标设定与达成路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劣势与突破方式试题及答案
- 阐述理财理念对客户的影响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计划制定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 实践意义
- 项目管理专业考试中的技巧和策略试题及答案
- 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资料汇编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MOOC 警察礼仪-江苏警官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生产主管转正述职报告
- 行政执法考试-检察机关执法规范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人)单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华中农业大学自荐信
- 员工派驻外地工作协议
- 家国六情:蒙曼品最美唐诗
- 《拉玛泽呼吸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