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二)_第1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二)_第2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二)_第3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二)_第4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计算)——►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基数X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

总趋势:人口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时间段增长速度人口总数生产力水平

农业革命前非常缓慢越越

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来来

工业革命期间明显加快越越

20世纪以来迅猛增长多高

3二战后,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特点:地区不均衡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地区欧洲、北美、大洋洲亚洲、拉美、非洲

人口增缓慢很快一80%以上

长特点

原因政治上的独立,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

提高,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均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福利待遇提

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传统的生

的进步,婴儿死亡率下降,人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出生率下降,

均寿命增长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快

化趋于缓慢数量保持稳定,一些国家人口数量

会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原始型]

高低高传统型悭型

低低低(1%以下)现代型)

转变:死亡率先降一-原始型转变传统型;

出生率后降一-传统型转变现代型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时间演化

农业革命之前和农业革命期间---原始型

工业化开始之后--------传统型

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型

3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差异原因

发达国家现代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扩大,尤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其是二战之后

世界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

4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为传统型,实行计划生育后现在已为现代型

死亡率下降(传统型):新中国成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民族经济的发展,

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均寿命增长死亡

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快

出生率下降(现代型):一方面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

施,计划生育政策

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

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一-最主要、

文化观念、社会福利、国家政策、自然环境、宗教信仰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重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差异原因。

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学习难点: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成因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基数X)

2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

总趋势:人口越来越,速度越来越

时间段增长速度人口总数生产力水平

___________前

_____________期间

_____________期间

____________以来

3二战后,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特点:地区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地区一洲、_____美、_____洲—洲、—美、____洲

人口增

_______一80%以上

长特点—

原因

变化数量保持________,一些国家趋于______

趋势人口数量会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型}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以下)现代型,

转变:率先降--型转变型;

率后降--型转变型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时间演化

农业革命之前和农业革命期间一一

工业化开始之后-----------------------

20世纪70年代之后----------------------------

3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差异原因

发达国家________进程和社_______________差异

发展中国家扩大,尤其是______之后

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

4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为型,实行计划生育后现在已为型

死亡率下降(型):

出生率下降(型):

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

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一-最主要、

文化观念、社会福利、国家政策、自然环境、宗教信仰

人口金字塔图

(1)概念: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

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

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年

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年龄(岁)

80+

75-79

70-74

65-69

60-64

55-59

50-54

妒瑞

35-39

30-34

建翁

庇住

5~9

0~4

朝鲜瑞士瑞典

194019471955

9630369630369630369

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

(2)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一一由金字塔图可以看出:

第一种:扩张型。

形状特点: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人口特点: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

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发展趋势: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

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

形状特点: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塔形。

人口特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

发展趋势: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

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

形状特点: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人口特点: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

的结果。

发展趋势: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

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例1:读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据此回答⑴~⑵题。

人口死亡率(%)

♦④

3.0~,

2.0@

10

I-,I0-I________入口出生率(%)

1.02.03.0

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下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⑵①国可能属于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

■单项选择题

1.决定人口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死亡率B.出生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密度

读下表,完成2~3题。

城市①②③④

年初人口2526.902518

年末人口26.9025.2125.9015.97

2.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3.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A.地区政策B.晚婚习俗C.优美的环境D.文化观念

读下图分析回答4~5题。

4.字母X最有可能代表的是

A.拉丁美洲B.大洋洲C.非洲D.亚洲

5.对于Z洲人口增长的结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降低B.劳动力短缺

C.社会负担过重D.兵员不足

人口资讯:2008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5亿人。近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约为0.6%.1982,1990,2000、2005年新出生儿童性别比分别为108、111、

116、118。200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4亿。2007年,我国城市

人口5.9亿人,2030年将突破10亿。根据材料回答6~7题。

6.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是

A.每年净增长人口数达800万B.新出生儿童性别比逐年下降,

C.目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D.城市人口增长快是人口自然增长所致

7.国务院出台的《决定》,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嫄强国转变

B.稳定高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C.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性别比

D.严格控制人口流动,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完成8~9题。

8.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B.②

C.③D.@

9.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

10.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

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图”o据此回答

11〜12题。

1975年1985年1995年2005年

出生率(%)4.44.34.34.3

死亡率(%)2.01.71.61.4

11.目前该国处于上图中的

A.阶段IB.阶段IIC.阶段HID.阶段IV

12.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C.经历了慢一快一慢的过程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3〜14

13.在四个年份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当某地区2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时,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④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

读“中国2005~2050年人口变更图”,回答15〜16题。

年龄2005年实际人口数

2050年预计人口数

I亿人

15.关于图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增加B.性别比平衡

C.老龄化趋重D.独生子女减少

16.人类学家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这种人口

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A.多子多福观念的驱动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计划生育的惯性D.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下图为“我国2005年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7〜

18题。

少年人口

17.2005〜2050年,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8.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①自然环境②生产力水平③社会观念④宗教信仰⑤国家政策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9.

A.①俄罗斯②印度B.①德国②日本

C.①肯尼亚②法国D.①英国②巴西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完成20〜21题。

20.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口

A.①B.②增

C.③D.@率

«)

21.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完成22-25题。

比重(%)年增长率

740.015

72

700.01

68

660.005

64

62

60

58--0.005

56

54-0.01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年)

TBT5-64岁人口比务—♦一•15-64岁人口比重年增长率

22.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最大的是

A.1985B.2010C.2040D.2050

23.上图中信息反映

A.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2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25.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处于“人口机会窗口”(“人口红利”)期

B.2010年开始我国就业压力达到最大

C.2010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突出

D.2040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

26--27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

M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

死亡率%0.60.62.5

N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

死亡率%0.80.72.20.81

26.M地的人口死亡率的总计是

A0.775%B0.675%C0.885%D1.333%

27.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M地人口数据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数据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M地小于N地,因此死亡总人口也是M地小于N地

C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M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主要原因是M地老年人口比例高

二.综合题:

28.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完成:在下图中绘制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

亡率统计图。

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对比表

国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韩国1.50.6

印度2.91.0

古巴1.40.7

埃及2.90.8

德国0.931.09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2)这些国家中,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正在逐渐

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的有。

29.读“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A为

B为,C为-

(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出生率、死亡率、自

然增长率的_________型。主要原因是

30.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死4

小3

生2

时间

(1)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含义

a.b.

(2)图中人口增长模式的阶段:①,②,③—;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属于③阶段。

(3)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___________型”,即基本完成图中的

阶段向阶段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我国大力

发展工作而取得的。

31.读“芬兰1785〜1976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及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指标自然增长

出生率(盼死亡率(%)

人口阶段率(%)

第一阶段(A)

3.83.20.6

1785〜1790年

第二阶段(B)

3.82.41.4

1825〜1830年

第三阶段(C)

2.91.71.2

1910〜1915年

第四阶段(D)

1.31.00.3

1970〜1976年

(2)在A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为阶段,属于

型人口增长模式;此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是

(3)在C阶段,芬兰人口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阶段,属于一

型人口增长模式;在此阶段,死亡率较低的原因是

(4)在D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型。

32.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I所处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哪•种?

(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似于图中哪一

O

5o20304050

类?50年

40平

(3)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4o均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I3o口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国家是n2o然

(增

%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山)长

1O率

(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国家是IV娥

)

3020

33.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人口死亡率(心)

(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增长发生的

亿亿(年)

变化是:611550

20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人431980

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口301963

1940

1920

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

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

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

人口的7%,则视为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i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年,导致该问

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漫画“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反映出我国面临的的人口问题是什

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K大以后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例题CD1.C2.B3.C4.C5.A6.C7.A8.D9.C10.B11.B

12.D13.D14.A15.C16.A17.C18.C19.C20.D21.C

22.B23.A24.D25.D26.C27.D

28.(1)埃及、德国(2)德国、古巴、韩国埃及、印度

29.(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高低较高传统

30.(1)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发达

(3)现代②③计划生育

31.(1)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

不高⑵增长减缓传统型后期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人们生活质

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3)现代

32.(1)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模式(原始型)。(2)IIo(3)B

33.(1)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

(2)发展中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

大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很快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发展

34.(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2000~2005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

的不断下降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

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

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概念:(条件一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行政区界线)

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条件一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国界)

时期特点流向原因

19集团性、大批亚欧非f美洲、大洋殖民主义扩张

世纪洲

二战发展中一发达,定亚非拉美-欧北美大经济水平差异

后居移民减少,短期洋洲,西亚北非的石

流动工人增加油输出国

2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条件一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行政区界线)

我国古代:

新中国成立后

时间特点流量流向原因

80年有计划较小东部城市一西部、边疆,农民计划经济体制,严格

代中有组织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的户籍管理制度,支

期前援边疆建设

80年以自发较大西部一东部内陆一沿海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代中为主山区一平原农村一城市的影响务工

期后贫困地区f发达地区和经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教育、婚姻

总结:经济因素一主导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迁出地

有利:减小人口密度,减轻人口对环境、土地、就业等的压力,加强与其他

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收入,提高经济水平

不利: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2迁入地

有利:提供了人才和廉价劳动力,促尽了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活

跃市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不利: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教育、住房、交通、就业、资源、环境的压

力增大,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_

学习重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实例分析

一人口的迁移

概念:(条件一、、)

分类:人口迁移、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条件一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国界)

时期特点流向原因

19世-►

纪前

二战—►

2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条件一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行政区界线)

我国古代:

新中国成立后

时间特点流量流向原因

80年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

代中

期前

80年西部f_____;内陆f_____;

代中山区f_____;农村f____;

期后贫困地区一_______;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教育、婚姻

总结:经济因素一主导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迁出地

有利:减小人口密度,减轻人口对环境、土地、就业等的压力,加强与其他

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收入,提高经济水平

不利: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2迁入地

有利:提供了人才和廉价劳动力,促尽了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活

跃市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不利: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教育、住房、交通、就业、资源、环境的压力

增大,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例.读右图,回答问题:

⑴若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图中所示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

是、,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o

⑵若图中A.B.C分别代表某一国家的不同省级行政区,则表示国内省际的

是、o

⑶若图中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则表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

人口迁移方式的是,引发此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动机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黄金周”出游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外出购物D.留学生出国留学

2.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A.西欧B.北美C.东亚D.非洲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

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示意图”,完成4〜5题。

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6)

5.近年来,伊拉克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⑤

6.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

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7.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村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必然导致环境的恶化

B.人口迁出,对当地只有利,没有弊

C.向边疆、工矿区移民有利自然资源的开发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

8.2010年9月1日,小明离开山东济南爷爷家来到父母身边正式成为深圳市海

涛小学的学生,他是因何种原因迁入的

A.婚姻家庭B.经济因素C.自然因素D.政治因素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9-10题

1800

省1600◊黑龙江

往1400

博1200

◊辽宁

市1000

的O吉林

人800江苏

口◊河阿曲

(600,云南义西陕?浙江

人◊

四川

)400◊安敬

.福建家、啰空庆◊湖北O

良卿◊,贵州C广产

◊湖南

0

0102030405060708090

各省迁出人口总量(万人)

9.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

10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人口迁入淄博市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11.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完成(1)〜

⑵题。

(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12.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

响,据此回答(1)〜(2)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

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

1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

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H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3)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

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5.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省2007~2011年人口增长情况图”,完成16〜17题。

16.读图分析造成该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快速发展B.户籍政策放宽

C.社会变革D.生育观念转变

17.该省人口增长状况,易导致

A.人口增长模式改变B.老龄化加重

C.城市化减缓D.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图”,读图回答

18〜19题。

(万人)

140000

120000

100000□2000^

80000

600000201呼

40000

20000

0

总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ri

18.读图可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A.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B.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C.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D.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19.流动人口增加的积极意义是

A.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B.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C.缓解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D.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读图回答20-—21题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f迁移人数

20.在上述四个城市中,由移民迁入引起人口变动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1.若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唯一原因,则四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是

A①C③D④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期间,我国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统计情况

图(图1)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图2)0读图回答22〜23题。

图2

22.图1中乙、丁曲线所代表的地区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乙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丁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23.上面两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A.甲②⑥B.乙④⑤C.丙①④D.T①③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24〜25题。

2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年龄结构

总人口日外来移民人口

A.男女比例不平衡16.3nnf04-3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19.014.7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43.454.2

2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65岁以上

21.326.8

口50~65岁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20-50岁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0岁以下

2000年数据(单位%)

读“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26〜27题。

26.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C.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27.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下表反映了2001年~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28〜29题。

数量(万人/数量(万人/

迁出国迁入国

年)年)

中国30.3美国110.0

墨西哥26.7德国21.2

印度22.2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

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

28.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

29.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图甲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

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图丙为“一则广

东省某地招工漫画”。读图完成30〜31题。

30.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