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宜宾筠连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中学校)【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四川宜宾筠连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中学校)【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四川宜宾筠连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中学校)【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四川宜宾筠连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中学校)【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四川宜宾筠连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中学校)【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第20页,共20页2025年四川宜宾筠连县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二中学校)-学生用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五色休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战国末期阴阳家部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材料二: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两千年来,儒家色彩观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遮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显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色彩体系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作为重要的文化因子,“五色体系”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B.起初,“五色体系”中的黄色并非皇家首选,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专用色彩,不可僭越。C.儒家色彩观和道家色彩观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礼”的规范出发,后者从“自然天道”观出发。D.中国水墨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境界,体现了道家传统的哲学色彩观,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统治者利用五色服务于社会礼制,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B.历史上,孔子反对齐桓公“以紫夺朱”,认为间色“紫”夺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夺正为不“仁”,违背了“礼”的规范。C.中国传统色彩观由儒家和道家两种色彩观组成,这种东方色彩文化体系促使了传统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D.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融为一体,显示了色彩“比德”的特色,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发展。(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的一项是(

)A.《礼记》:“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B.《周礼》:“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C.《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并衣黄。”D.《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4)色彩观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马尔克斯星期天,冬天匆匆降临了。星期六晚上还热得透不过气来呢,直到星期天早上人们也没想到会下起雨来。①天空宛如灰色的胶冻,悬浮在我们头上。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就像整个下午都在乘火车旅行一样。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为这场雨太动感情了。星期一清晨当我们去关门,以便挡住院里断断续续刮起的刺骨寒风时,这种感情达到了最高峰。到了上午,这感情仍然有增无减。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我想起了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刹那间,我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像星期日一样,星期一一整天都在下雨。然而此刻雨却像是下成另一个样子。因为,某种异样的、痛苦的东西在我心中产生了。下午,我旁边一个声音说:“这雨下得真烦人。”我不用回头看,便听出这是马丁的声音。我知道是他坐在我旁边说话,口气冷冰冰的。自从去年十二月那个阴暗的早晨他成为我丈夫以来,他这种腔调就没有变。现在,我将要有孩子了,而马丁却坐在我旁边说这雨烦死人了。“雨倒不烦人,”我说,“让我太伤感的是光秃秃的花园和院里这些不能除掉的可怜巴巴的树。”说着,我回头去看他,可是马丁已不在那儿了。只听得他说:“看样子别指望雨停。”②我循声找人时,看见的只是一把空椅子。星期二晚,雨下得更大了,令人心烦意乱。第一天早晨那种清爽,此时却变成了潮湿和闷热。气温不是冷,也不是热,而是一阵冷一阵热,像让人打寒战似的。双脚在鞋里直出汗。真说不出光着身子和让衣服贴在身上哪一样更受罪。家里的一切活动都停了下来。③这是一个凄惨的下午,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我知道今天是星期二。这一天,我们吃饭的秩序全被打乱了。午睡时间,我继母端来了一盘清汤和一块陈面包。事实上自星期一以来,我们就没吃过东西了,我觉得自那时起,我们就不思饮食了。我们让这场雨弄得瘫痪、麻木了,在这场大自然的打击面前束手就擒。星期三中午时分,天还没大亮,可下午三点以前,天又全黑了下来。“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伴随它的是院里那慢条斯理、单调乏味、冷酷无情的雨水节奏。这个提前到来的惨淡而凄凉的黄昏,来到静悄悄的仆人们中间,他们蹲在椅子上,靠墙待着,在大自然的骚乱面前甘拜下风,无能为力。这时,大街上开始有消息传来。也没有谁把消息带到家来,反正它就这么传来了。还很确切,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是满街奔腾的泥浆在传递着消息,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事情是星期日发生的。当时这场雨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季节的先声。两天之后,家里也领教到了它。星期三消息才传过来,像是被这场暴雨本身的活力带来的。当晚,有人说:“从星期一开始火车就过不了桥了,看样子是河水把铁轨冲跑了。”还有,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也许当夜我睡着了一会儿,醒来时,被一股刺鼻的酸臭气味惊呆了。我使劲地摇晃着身边打鼾的马丁,“你闻到了吗?”我问他。他说:“什么?”我说:“一股味道,准是街上漂的死尸发出来的。”这种想法使我十分恐惧,可马丁却翻过身去,对着墙,迷迷糊糊、粗声粗气地说:“都是你多事儿,怀孕的女人想象力就是丰富。”星期四早晨,那股味道没有了,远了,闻不见了。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被弄乱了,这时已全部失掉。④于是,星期四也不存在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我做了平平安安的梦,整整梦了一夜。第二天的气氛和前一天一样:没有色彩,没有气息,没有热度。我一醒就跳到一个座位上,待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有迹象表明我神智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茫然地问继母几点了,她平静地说:“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那声音听来像无精打采的敷衍。我说:“都两点半了!我怎么睡了这么长的时间?”她说:“你没睡多久,最多不过才三点钟。”我颤抖着,觉得盘子从手里往下滑。“星期五两点半……”我说。而她却出奇地平静:“是星期四两点半,孩子,还是星期四两点半呢!”我不知道我梦游了多长时间,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觉得家里寂静得厉害,令人发抖。所有的东西全都受到影响,难以置信地连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突然,我觉得心脏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死了,”我想,“天哪!我死了。”我在床上蹦了一下,喊道:“阿达,阿达!”马丁生硬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这时我才注意到雨已经停了,我们周围一片宁静,一种深沉的、神话般的幸福,一种死亡一样的状态。随后,便听见走廊里的脚步声,听见一个响亮、充满生气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一缕清风吹动着门扉,弄得门锁吱吱地响。一个坚固的物体刹那间倒向院中的水池。空中有什么东西在宣告一个看不见的、在黑暗中微笑的人的光临。(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8.马尔克斯将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密码写就的现实”,文中对时间的描写具有特殊的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被看作《百年孤独》里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的部分预演。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孤独”这一主题的。二、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田文),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小题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A赵与强秦为界也B地亦C且岁危D民亦E且岁死矣F此文之所G以忠于大王也【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小题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河湟①杜牧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①河湟是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安史之乱后,驻守河西、陇右的军队被抽调去平叛乱,吐蕃乘机占领了河湟地区。②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宰相,曾上书朝廷,对西北边防措施多所筹策,后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③借箸:《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后用这一词表示代人筹划。④衣冠就东市:指汉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对于削藩有好建议,却因皇帝听信谗言,仓促错杀,“衣朝衣,就东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河湟”地名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诗歌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前四句全部叙述事件,不着议论,但要表达的是非鲜明的爱憎情感却溢于言表。C.颈联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在一抑一扬中传达出作者对朝廷收复失地的信心。D.整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有鲜明的对照,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2)后人评价此诗“于含蓄曲折处矫时弊”,请结合全诗谈谈对此评价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写5、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

”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达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五、语言文字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甲骨文“走”字,像人摆动双臂奔跑之形。金文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说文解字》训“走”为“趋”,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所谓“走”相当于今天的“奔”“跑”,今天的“走”,相当于古代的“步”。这是甲骨文“舞”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舞蹈与脚有关,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说文解字》训“舞”为“乐”,《礼记·乐记》说:“舞,动其容也。”这是甲骨文“武”字,由“止”和“戊”两个部分组成,“止”表行动,“戈”表“止武器,本义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从“走”到速度激情的

田径”,从“舞”到柔关艺术的“体操”,从“武”到刚柔并济的“柔道”……①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其它文化只能望其项背的底蕴。②在四川师范大学古文字专家温浚源的专业解读中,③文字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④在这些古考的文字中,⑤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体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还能窥探先民的智慧。甲骨文释放出的力量美与现代体育的运动美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为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1)下列句中的“训”与文段中加点的“训”意义相同的一项(

)A.“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规家训能让孩子受益终生。B.夏雨雨大运夺冠,得益于清华“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C.像音韵、训诂这些穷幽极微的“小学”,王万先生都讲得深入浅出。D.赛后王霜的采访虽不足为训,但她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也有独到之处。(2)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关于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说法。大运会有18个运动项目,下列项目中加点字的造字法同“武”字相同的一项(

)A.射箭B.击剑C.体操D.网球(3)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烟雾顺着烟囱向天空升腾,像灵魂脱离了躯壳,从此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与漫游。缓缓升起的烟雾,让整个村庄充满(

),且深情款款,让人体会着一种踏实满足的日子。有炊烟起,就有热乎乎的饭吃;有饭吃,人就踏实。炊烟受天气的影响,会变化出(

)的形态。微风起时,炊烟便随着风儿起舞,扭动腰肢,如同飞天裙带飘飘,分外妖娆。当大风袭来,炊烟便顺着风向快速地飞向远方,来不及带一丝眷恋与回顾。而阴雨的天气里,炊烟也变得沉郁凝重了许多,似乎满怀着心事,缓缓地飞升飘散。但无论怎样,炊烟总是向着天空的方向,升腾,升腾,最终消失得(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人读后既觉有诗意,又感觉温暖。陆游也曾写到炊烟:“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描摹有缕缕升腾的炊烟。看来,自古以来炊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升华成一种意义,一种象征。炊烟,是房屋顶端升起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幻化的精魂,是村庄的呼吸,是人们的祈祷。炊烟是爱的信号,催促着在外疯玩的孩童回家;炊烟是召唤,牵引着远方的游子。炊烟更是一种敬意,提醒着人们敬重自然与大地。炊烟还是一种启示,它告诉世人,在燃烧中奉献并升华自己。(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2)请结合文段材料,从修辞和句式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六、作文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闻一多《红烛》诗中以燃烧的红烛自比:“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动画电影《深海》则有一句备受推崇的台词:“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过寒冬和黑夜就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答案】(1)D;(2)C;(3)D;(4)①古代形成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②儒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礼”的规范和对“仁”“德”“善”等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价值标准;道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审美态度及其创作。;(5)①郭靖的色彩观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②黄蓉的色彩观是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解析】(1)这道题涉及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中国水墨山水画……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张冠李戴,原文是“……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此处将“中国画色彩”说成“中国水墨山水画”。答案为D。(2)这道题涉及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能力。C.“这种东方色彩文化体系促使了传统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述错误,原文为“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此处省略了“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说成“人们的日常生活”。答案为C。(3)这道题涉及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五色体系”指的是“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的体系。D.“《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是染布时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无关政治和人事,故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答案为D。(4)这道题涉及学生理解文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可得出:古代形成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由“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可得出:儒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礼”的规范和对“仁”“德”“善”等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价值标准;由“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可得出:道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审美态度及其创作。(5)这道题涉及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可知,郭靖眼中的“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由“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可知,黄蓉眼中的“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符合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2、【答案】6.B7.D8.①时间是充满悲伤的情感的。“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惨淡而凄凉的黄昏”等描写充满主观感受,暗示了主人公在观雨时凄凉无助的感受。“我”结婚是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暗示着我婚姻生活的不和谐。②时间是无序的、停滞的。“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弄乱了”,“我”不知道自己梦游了多久,失去了时间概念,“星期四……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无序、停滞的时间,充满了魔幻色彩,隐藏着“我”乃至现实中人们无序、不变、无意义的生活,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茫然与无力。③时间是循环往复的。首尾两段用星期天做弥撒来呼应,形成一个圆形循环的时间结构,以及第二段中“我”想起八月的夜晚的寂静,感受到地球千百万年的不变,都隐喻着马孔多居民们乃至拉丁美洲人民千年不变、与世隔绝的生活。9.①环境方面:小镇马孔多与世隔绝,灰暗的天空、被雨水和洪水破坏了的衰败的家园、死尸以及腐臭、死亡般的宁静,这些共同营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感。②人物方面:继母的敷衍回答,马丁的满不在乎,父亲的痛苦忧郁,都让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的伊莎贝尔感到孤独。③情节方面:持续的大雨以及大雨带来的洪水侵蚀了村镇,人们束手无策,感到孤独无援。④标题为“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揭示出主人公无人倾诉的孤独。;【解析】【导语】马尔克斯的《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孤独与无奈的主题。通过细腻的雨景描写,作者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神秘的氛围,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无力感。雨水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停滞。人物在雨中的独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情感的缺席。马尔克斯通过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幻想交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我”不是因为想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而感到痛苦,而是想到这种生活是千百万年循环不变的,这种孤独与绝望无法改变,从而感到痛苦。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透露出‘我’对星期五的期盼”错误。“我”没有对星期五好奇与期盼,而是写从星期四就能看到星期五,生活永远是这样的没有变化,枯燥、乏味。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①由“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惨淡而凄凉的黄昏”可知,这些表示环境时间的句子描写充满了主观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暗示了主人公在观雨时凄凉无助的感受。由“自从去年十二月那个阴暗的早晨他成为我丈夫以来,他这种腔调就没有变”可知,“我”结婚的时间是在一个“阴暗的早晨”,“阴暗”二字折射出我自结婚以来婚姻生活的不和谐。因此,时间是充满悲伤的情感的。②由“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弄乱了”可知,“我”不知道自己梦游了多久,失去了时间概念。由“星期四……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时间的无序、停滞,充满了魔幻色彩,隐藏着“我”乃至现实中人们无序、不变、无意义的生活,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茫然与无力。因此,时间是无序的、停滞的。③首段由“星期天散弥撒时,冬天匆匆降临了”开始,尾段用“要是有人让我去参加上星期日的弥撒,我不会感到意外的”结束,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圆形循环的时间结构。表现时间是循环往复的。第二段中“我想起了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我”想起八月的夜晚的寂静,感受到地球千百万年的不变,都隐喻着马孔多居民们乃至拉丁美洲人民千年不变、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时间是循环往复的。9.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主题的能力。①环境方面:由“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就像整个下午都在乘火车旅行一样”突出雨下的时间长,给人带来沉闷的感觉;“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夜晚环境的可怕压抑;“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被一股刺鼻的酸臭、腐烂的尸体气味惊呆了”写出雨水给马孔多小镇造成的破坏程度之大,由以上可知,小镇马孔多与世隔绝,灰暗的天空、被雨水和洪水破坏了的衰败的家园、死尸以及腐臭、死亡般的宁静,这些共同营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感。②人物方面:“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写继母的敷衍回答,“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写马丁的满不在乎,“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写父亲的痛苦忧郁,这些都让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的伊莎贝尔感到孤独淡漠。③情节方面:由“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表明雨水持续时间长;“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被一股刺鼻的酸臭、腐烂的尸体气味惊呆了”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大雨下小镇人和环境,由以上可知,持续的大雨以及大雨带来的洪水侵蚀了村镇,人们束手无策,感到孤独无援。④标题为“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独白”二字是伊莎贝尔观雨时的内心活动,明明丈夫在身边,继母也与她有交谈,但文章却花大篇幅描写她的内心独白,主要揭示出主人公伊莎贝尔无人倾诉的孤独。3、【答案】【小题1】BDF【小题2】C【小题3】A【小题4】(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小题5】(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或者答“唇亡齿寒”的道理)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以利害,以不救助魏国的弊端(或者后果)引起燕王的重视。;【解析】略4、【答案】(1)C;(2)诗人借助典故和对比倾吐满腔抑郁不平之气:如使用张良、晁错的典故,写出了元载相公提出收复失地建议而未被采纳的故事,突出了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运用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写宪宗之死,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痛心;如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而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当朝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讽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传达出作者对朝廷收复失地的信心”错误,颈联写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并没有被征服,依旧白发丹心,永为汉臣。此处与后文的统治者醉生梦死之态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对统治者持批判的态度,并没有对其收复失地抱有信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由题干来看,首先要理解评价之语的意思。“于含蓄曲折处矫时弊”意思是借助含蓄的语言委婉表达情感并针砭时弊。然后要找出这“含蓄曲折”之处,结合具体的手法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结合注释三和四可知首联“元载相公曾借箸”和颔联“旋见衣冠就东市”中“借箸”“衣冠就东市”使用典故,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后用这一词表示代人筹划;晁错任御史大夫,对于削藩有好建议,却因皇帝听信谗言,仓促错杀。结合注释二“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宰相,曾上书朝廷,对西北边防措施多所筹策,后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可知,此处是说元载提出收复失地的建议却没有被采纳,表现作者想要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悲愤。“忽遗弓剑不西巡”意思是“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这里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借助这些典故表现出来。如颈联“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意思是“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意思是“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颈联所写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在尾联中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同时尾联的富贵闲人与首联和颔联中的元载以及宪宗又形成对比。作者就是在这典故和对比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5、【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写错的字有:称、指、迩、见。6、【答案】(1)C;(2)A;(3)①只能望其项背改为不能望其项背。⑤我们不仅能窥探先民的智慧,还可以发现体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解析】(1)略(2)略(3)略7、【答案】(1)①诗情画意②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多种多样)③无影无踪(烟消云散、无迹可寻);(2)修辞:①运用排比手法,文中多处“炊烟,是……云朵/精魂/呼吸/祈祷/信号/召唤/敬意……”的句式,写出炊烟在村庄人们心中的精神内涵,句式整饬,增强语势,表达了对炊烟的热爱。②运用比喻手法,如“炊烟,是……云朵”,将“炊烟”比成“云朵”,写出炊烟的轻盈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炊烟带给人们的温暖。(其他答案,如“炊烟是……信号/召唤/敬意/启示”,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