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2.194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接受国民党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是为了()A.加快抗日战争的胜利 B.落实政治协商会议协议

C.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 D.推动“双十协定”的签署3.汉代,许多儒家学者跻身朝廷,担任公卿要职,如叔孙通制定朝仪,整饬汉初朝仪的混乱局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一些儒家学者身在朝廷却敢于匡扶正义,搏击浊流,颇受时人称道。材料现象反映出,汉代()A.社会观念的开放 B.法家思想被摒弃 C.儒学影响力提升 D.思想局面的暗沉4.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图1为某朝代交通状况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交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央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B.统一车轨便利了中原与全国各地区经济交流

C.交通的发展直接沟通了该朝都城与草原丝绸之路

D.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驿路交通网5.1912年8月,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女子在各种典礼和交际场合只三鞠躬,不脱帽。“寻常相见,用一鞠躬礼”。材料表明民国礼仪改革()A.废除了等级森严的传统礼仪 B.体现了简便文明的革新精神

C.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D.主导了社会礼仪变革的方向6.鸦片战争后,广东、福建地区的农家手工织布已经基本上采用进口洋纱,以至于“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但据上海、江苏、广西地方志记载,当地“纱线均手车所纺”“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布料多为土货”。这些现象说明,近代中国()A.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 B.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开埠通商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长江流域发展模式相对滞后7.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9名常驻议员,其中有共产党员3名。这些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要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基础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8.“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据此推断,陈旭麓观察历史的方法是()A.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B.用道德判断验证主观的设想

C.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把主观目的与客观影响相结合9.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反映出()A.王位继承受到内阁的严格限制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C.英王仅扮演仪式性的政治角色 D.从法律上保证议会的司法权10.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在于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这说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A.阻碍了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 B.致力于殖民征服和经济掠夺

C.客观上引起印度社会的变化 D.历史进步性远超时代局限性11.康德说:“Saper

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

aude!”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12.波斯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旨在()A.快递传播信息 B.加强帝国间的联系 C.巩固帝国统治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1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社会主义制度民主程度高 D.单一公有制的优越性14.1956年,纳赛尔决定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法国、以色列军队联合起来试图夺回运河的控制权,但是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强烈谴责,被迫撤军,埃及最终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以下有关苏伊士运河表述,与材料最符合的是()A.运河在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航运营 B.直接缩短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距离

C.战略地位重要从而引发大国角逐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15.如表为拉美独立运动先驱者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人物言论西蒙•玻利瓦尔我在您的面前宣誓,以上帝的名义宣誓,以我父母的名义宣誓,以我的名誉向祖国宣誓:不打碎根据西班牙政权的意志压迫我们的枷锁,我誓不罢休!何塞•德•圣马丁1811年,我还在西班牙军队中服务。二十年正直的效劳,使我获得了一些地位,但我毕竟仍然是一个美洲人。米格尔•伊达尔哥希望我们王国也享有这种(法国式的)自由。A.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条件 B.表现出鲜明反帝立场

C.蕴含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体现了民族主义精神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达到对基层社会控制有序的目的。

鱼鳞册虽然也登载丁口,但主要是一种地籍,按照《明史•食货志》的解释,因其登载地亩的形状“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黄册与鱼鳞册的区别,主要是黄册以登载丁口为主,以田地付之,鱼鳞册以登载田地为主,以丁口付之。换句话说,黄册与鱼鳞册各有侧重,黄册重在户口徭役,鱼鳞册重在土地田赋。明人一般将黄册称为经册,将鱼鳞册称为纬册,经纬交织而互补,以防弊端的产生。

——摘编自陈锋《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17.(13分)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下是对论文《近代中国的外交历程》相关内容的整理(节选):①1840—1912年,……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外交。临时政府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幻想以此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结果列强加紧了侵华,支持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③1912—1928年,北洋政府的卖国外交。北洋政府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1)参照②、③,完成对①的叙述。(6分)

材料二

(2)从一定视角确定主题,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这一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反映的主题进行解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7分)18.下表为不同时期著名大学(书院)的信息,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时代大学(书院)知名校长(山长)校训(学规)开办情况授课情况古代白鹿洞书院朱熹(首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学规。《论语》

《中庸》

《孟子》

《大学》近代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刚毅坚卓1937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后西迁昆明。设文、理、法商、工、师范等院系,从军学生达到八百多人。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成仿吾实事求是1949年12月成立,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2年底,设系、教研室、专修班、工农速成中学等。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两千余人。(1)根据材料,对比白鹿洞书院和西南联合大学办学理念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合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创建的时代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学(书院)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主要贡献。19.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口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机器生产”从客观公正的立场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比较日本和西方经济的不同点。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②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因此BCD都是相同点。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起步阶段推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日本则侧重于国家干预。A体现了日本经济的特色。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2.【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所以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开始的时候抗战已经胜利,排除A项;政协会议是在1949年召开,排除B项;“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代,许多儒家学者跻身朝廷,担任公卿要职,如叔孙通制定朝仪,整饬汉初朝仪的混乱局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一些儒家学者身在朝廷却敢于匡扶正义,搏击浊流,颇受时人称道”可知,许多儒家学者身居要职,身在朝廷却敢于匡扶正义,做出一番事业,颇受时人称道,体现儒学影响力提升,C项正确;

题中未体现出社会观念开放,排除A项;

汉朝的统治思想实际上是外儒内法,且题目中未说法家思想被摒弃,排除B项;

题目中体现的思想局面生机勃勃,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答案】A【解析】结合《纲要》上册《秦朝形势图》,并据图片中“象郡”“巴郡”等大量带“郡”字的标示,连接其他地方的道路中心应为咸阳,可知此图是秦朝交通图,所以交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央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合乎秦朝情况,A项正确;

“全国各地区”表述绝对,秦统一车轨主要在部分区域,B项错误;

“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C项错误;

“以长安为中心”不合史实,应为“以咸阳为中心”,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观察图中交通中心是“咸阳”,地方设郡,结合历史知识,秦朝定都咸阳,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可判定这是秦朝交通状况图,再将选项与对应朝代的史实、图中细节结合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礼制》的相关规定废除了封建王朝的跪拜之礼,彰显了平等精神,体现了简便文明的革新精神,B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简便文明的礼仪,与废除了等级森严的传统礼仪无关,排除A;

此时女性虽然得到一定解放,但是不能表明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排除C;

民国礼仪改革体现了简便文明的革新精神.不能体现主导了社会礼仪变革的方向,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男子礼为脱帽鞠躬。女子在各种典礼和交际场合只三鞠躬,不脱帽”。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广东、福建、上海各地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纺织业发展的程度有差异,反映当时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

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与材料“但据上海、江苏、广西地方志记载,当地‘纱线均手车所纺’‘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布料多为土货’”信息不符,排除A项;

材料不止提到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还体现了近代纺织业发展,排除C项;

D与材料无关,排除。7.【答案】A【解析】根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3名”可得出当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实行三三制,即规定在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样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大局服务,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要,A项正确;

当时苏维埃政权已经不存在,排除B项;

人民民主专政并没有建立,排除C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建立的,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那个时候的中国”、“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关键词语可知,陈旭麓强调评判“中体西用”要放在晚清时期的中国,是强调在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故A正确;

依据“那个时候的中国”、“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知,陈旭麓是用当时的标准评判历史,不是用道德判断验证主观的设想,故B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的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历史时期评判,没有体现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故C错误;

依据“那个时候的中国”等信息可知,是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评判历史的,不是主观目的与客观影响相结合,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B【解析】《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是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步骤,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完善的表现,故B正确;

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C项发生在1721年以后,故排除C;

题干材料信息反映出议会掌握立法权,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0.【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英国在印度为了自己的利益,犯下了很多罪行,这些罪行使得印度人民极为不满,最终爆发了社会革命,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客观上引起印度社会的变化,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印度爆发了社会革命,而这有利于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发展,排除A项;

英国为了自身利益确实对印度进行了经济掠夺,但材料强调的是因此引发的社会革命,排除B项;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虽然客观上引起印度社会的变化,但还是以灾难性为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答案】B【解析】结合康德的思想观点:人应当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结合选项:

A、材料中指的是理性思考的含义,故错误;

B、康德的观点:人应当理性判断,可知:人应当运用自己的理智,故正确;

C、材料未涉及幸福的关键词,故错误;

D、上帝在材料中未体现,属于对材料的杜撰,故错误;

故选B.

本题以康德关于启蒙运动的口号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启蒙运动内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康德思想观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掌握:一是人应当独立思考;二是人不是达到目的工具;三是主权在民的思想.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波斯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并结合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和汉代均修建道路,这有利于统治者对统治区域内的管理,巩固统治,C项正确;

道路的修建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但不是世界大国修建大道的目的,排除A项;

加强帝国间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不是大国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答案】B【解析】A、材料论述的重点是一五计划,排除;

B、一五计划大力发展了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正确;

C、材料的论述重点在于一五计划,排除;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排除;

故选B.

材料中指出“一五计划”,因此,应当结合一五计划进行思考回答,一五计划使得苏联的工业化取得显著的成就.

本题考查对一五计划影响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抓取能力.14.【答案】C【解析】略15.【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玻利瓦尔的言论“不打碎根据西班牙政权的意志压迫我们的枷锁,我誓不罢休”、圣马丁的言论“但我毕竟仍然是一个美洲人”、伊达尔哥的言论“希望我们王国也享有这种自由”,可见这些言论都体现了想要摆脱殖民统治桎梏、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D项正确;

根据所学,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条件的是拉美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排除A项;

材料主要强调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

根据所学,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指反对专制独裁,材料言论反对的是殖民统治,排除C项。16.【答案】【小题1】原因:政权更替和战乱;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土地兼并;赋役制度改革;人口流动的加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答对三点即可)【小题2】历史作用:为土地的明确划分和归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减少土地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成为政府征收田赋的重要依据,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的来源;与黄册相互补充.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正性;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为后世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任答四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可得出政权更替和战乱及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为防止土地兼并和适应人口流动加剧,将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造成黄册,可得出土地兼并严重和适应赋役制度改革;据材料“达到对基层社会控制有序的目的”,可得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

(2)本题是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黄册与鱼鳞册的区别,主要是黄册以登载丁口为主,以田地付之,鱼鳞册以登载田地为主,以丁口付之”,可得出为土地的明确划分和归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有助于减少土地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据材料“鱼鳞册重在土地田赋”,可得出成为政府征收田赋的重要依据,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的来源;据材料“明人一般将黄册称为经册,将鱼鳞册称为纬册,经纬交织而互补,以防弊端的产生。”及所学可得出,与黄册相互补充,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正性;黄册与鱼鳞图册配合,有助于防止土地兼并,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管理模式为后世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故答案为:

(1)原因:政权更替和战乱;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土地兼并;赋役制度改革;人口流动的加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答对三点即可)

(2)历史作用:为土地的明确划分和归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减少土地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成为政府征收田赋的重要依据,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的来源;与黄册相互补充.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正性;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为后世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任答四点即可)

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答案】(1)晚清政府的屈辱外交。(2分)列强先后发动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妥协投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2分)

(2)主题:21世纪后中国开展多边、全方位外交。(2分)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外交思想不断成熟;全球化趋势发展。(任答三点,3分)果:这些外交活动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任答两点,2分)【解析】(1)本问考查晚清政府外交的相关知识。参照材料一②③的句式及内容,要求结合史实概括出晚清外交的特点、内容或主张、后果及影响,从而得出晚清实行屈辱外交,列强通过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迫妥协清政府投降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2)本问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建树。综合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