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盛唐诗,是唐代诗歌乃至整个古代诗歌的巅峰。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旺盛,国力极度强大,但政治、经济的危机已起先显露。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旺盛的顶峰,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盛唐时期。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宏大的诗人外,还有许多成就很高的诗人,他们可以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这类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美丽壮美,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夫的安家立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高適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溢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行即的高峰。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虽然都没有提出各自的创作主见,但在创作实践上俨然是两个不同的流派。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到诗体,都各有特色,各有专长。综上所述,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1.诗人们能从视察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主动思索;2.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剧烈的自信念和铮铮傲骨;3.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追求功名的热忱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志向的光彩。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运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记。1.了解孟浩然、王维的生平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色。了解高適、岑参的生平及边塞诗的创作风格。2.体悟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3.加强诵读,体会律诗、绝句的押韵和节奏。4.通过对诗歌内容、思想感情的分析理解,体会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志向境界的追求。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如《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与诸子登岘山》《燕歌行》等。2.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领悟其象征意义,从而疏通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如月(《望月怀远》)、游子(《送魏万之京》)等意象。3.鉴赏分析和诵读结合进行。初读阶段以诵读为主,成诵以后,要通过鉴赏分析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旨,从而深化诗歌的意境,如《山居秋暝》。第一板块eq\a\vs4\al(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对应学生用书P9一、字音识记1.不堪(kān) 2.魏颢(hào)3.砧声(zhēn) 4.蹉跎(cuō)(tuó)5.岘山(xiàn) 6.秋暝(mínɡ)7.竹喧(xuān) 8.浣女(huàn)二、词语释义1.海上生明月:升起2.情人怨遥夜:远隔天际的夜晚3.竟夕起相思:通宵4.披衣觉露滋:谓夜已深,露水已下;滋,沾润之意5.不堪盈手赠:不堪:不能;盈手:满手6.还寝梦佳期:会面之期7.朝闻游子唱离歌:即“骊歌”,古人告辞时唱“骊驹”,为离别之歌8.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接近。这里有捣衣声搅乱乡愁之意9.莫见长安行乐处:可供游赏作乐的地方10.江山留胜迹:名胜古迹11.随意春芳歇:春天的芳菲已消歇三、名句背诵1.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2.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3.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4.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应学生用书P10望月怀远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接受。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实遒劲,运用比兴,寄予讽喻,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传世。二、相关背景《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诗人张九龄在这样一个月夜想起了哪位“情人”,我们不得而知。全诗以明月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所怀之人彻夜不寐的思念情感。三、内容提要“望月”是描摹物色,“怀远”是抒发意兴。“望月怀远”是中国古代诗歌典型的美学意境之一,其情思渗透在诗中,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澄清美丽,婉约深长。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作。诗歌从“天际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月光,以明月为媒介,寄予了诗人对远人的思念。四、写法借鉴1.构思奇妙,情景相生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微环节传达情思。全文紧紧围绕“望月”绽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从室内写到室外,又从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从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2.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诗人将主观情思融入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而又使客观景物之中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意志,从而成为了人化的自然。全诗从“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到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深厚,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重点揣摩1.《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用得好在哪里?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过程。全诗通过写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描绘了深深的怀远之情。2.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抒情特色。参考答案:本诗借月色写相思,到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镇静,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相思与月色自然地交融在一起。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一句中的“怨”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远隔天际的情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像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冲突心情;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调。这一“怨”字包孕着深厚的相思之情。送魏万之京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李颀,生卒年不详,唐代闻名诗人。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与王维、高適、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潇洒豪放,擅长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洪亮,语言流畅,气概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他的边塞诗成就最大,豪迈奔放,慷慨悲凉,最闻名的有《古从军行》。二、相关背景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挚友。他不但与李颀情意深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三、内容提要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写出作者和魏万的深厚情意。首先说魏万的走,随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然后想像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到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最终勉励友人到长安后要有所作为,不要沉湎于欢娱之中。语重心长,情深意重,催人向上。四、写法借鉴1.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诗中首联叙述二人会面时间之短,魏万赴京行路之急。颔联、颈联想像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到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尾联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当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样,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情深意重,情调深厚悲凉,但又充溢了一种昂扬奋进的力气。2.炼句炼字,生动自然先写“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乎相识规律,简单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颈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但联系气候、时间等条件,也是绘声绘色,特别自然。如“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特别生动,更见推敲之功。重点揣摩1.分析《送魏万之京》颈联中“催寒”“向晚”的妙处。参考答案:“催寒”“向晚”从时间上顺延极写一日行速。“催”“向”又表示一种急促的动作,使人深感岁月如流,时不我待。2.《送魏万之京》尾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间。与诸子登岘山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袤,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深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二、相关背景《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志向的哀痛的怀古诗。“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挚友”,不行解作“几个儿子”。岘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境况正相吻合。“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受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哀痛,不禁潸然泪下。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厚。三、内容提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厚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四、写法借鉴1.结构严谨,主旨明确开头两句揭示题意,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严谨,颈联写登临所见,尾联紧扣现实。诗的前半部分具有肯定的哲理性,后半部分描绘景物,富有形象,充溢激情。2.打破常规,平淡深远作者在描写时先争论后写景抒发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同时,本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以平淡深远见长。重点揣摩1.“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景物特点水、鱼梁、梦泽作者登山远望,只见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通过“落”“浅”“寒”“深”等字,描摹出景物萧条、悲凉、邈远的特点2.试赏析“羊公碑尚在”一句中“尚”字的丰富表现力。参考答案:(1)“尚”字体现了作者的仰慕之情。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矗立在岘首山上,令人仰慕。(2)包含了作者伤感的心情。羊祜名垂千古,而自己至今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感伤。3.诗歌尾联借用典故,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歌最终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既是对古代贤明的政治家的追悼,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的名声像岘山那样长留人间,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山居秋暝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并称“王孟”。其诗清爽秀雅,似浅实深,似淡实腴。他精通音律,擅长绘画,常熔诗情、禅理、画意于一炉,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二、相关背景王维青年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更加礼佛参禅,对仕途产生了厌恶心情,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诗人山居隐逸的乐趣的。三、内容提要“山居”是山中居所,可以看出这是隐士的居处。“秋暝”是秋天的傍晚。题目给人一种神奇而又奇妙的感觉。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里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意心情。四、写法借鉴1.运用白描,简约生动首联点出季节时令。雨后山中空气清爽,让人感到秋意渐生。颔联写山中月下景色。月光照在松树上,光影流连在树枝之间,泉水淙淙地流,水清石见。颈联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傍晚时的人物,竹林热闹,推想是浣女归来,这是诗人耳中所闻,渔船顺流而下,莲花为之摇动,这是诗人眼中所见。尾联表达了诗人情愿留在山中的感情,暗含归隐之意。2.动静相衬,视听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和“流”,给人幽静的感觉,月照无声,泉流有响,动静相衬。“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视听结合,充溢画意,表现出诗人对物态的体察极其精微。这几句对景色的描写充分显示出诗人的心境是从容而淡泊的。重点揣摩1.结合“空”字,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参考答案:“空”字是空旷、安静的意思。空旷、安静的山里刚刚下了一阵雨,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爽,景色奇妙,营造了一个清爽、幽静的环境氛围。2.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参考答案:作者用清爽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上,各个景物特别协调,组成了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3.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词序是什么?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什么?参考答案:正常词序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作者用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幅祥和安乐的生活图景,用以寄予自己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憧憬。4.说说尾联寄予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尾联巧用典故,反用其意,意在表达诗人自己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剧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志向境界的追求。对应学生用书P107一、基础巩固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情人怨遥夜(远隔天际的夜晚)竟夕起相思(通宵)B.不堪盈手赠(不能)竹喧归浣女(竹林中笑语喧哗)C.王孙自可留(贵族子弟)莲动下渔舟(渔船)D.人事有代谢(更替改变)我辈复登临(我们)解析:选CC项,王孙,这里指作者自己。2.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有关“月”的名称,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初月②凉月③晓月④明月⑤新月甲寻章摘句老雕虫,________当帘挂玉弓。乙晴云如擘絮,________似磨镰。丙________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丁________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________共潮生。A.③⑤④①② B.③⑤②①④C.④③②①⑤ D.②①④⑤③解析:选B结合语境推断。3.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连接不当的一项是()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B.老同志的辛勤培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高校校内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啊!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季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解析:选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多指新生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用在此处,明显有将“老同志”说成是“旧事物”的意味,故B项不当。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2)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3)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4)灭烛怜光满,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云山况是客中过。(6)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8)水落鱼梁浅,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明月松间照(2)往来成古今(3)天际共此时(4)披衣觉露滋(5)鸿雁不堪愁里听(6)空令岁月易蹉跎(7)竹喧归浣女(8)天寒梦泽深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鹿柴①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②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①鹿柴(zhài):地名,在作者隐居地辋川。②返景:傍晚的斜阳。(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诗主要写了鹿柴旁边山中的景色,突出表现的是空寂和幽暗。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悠然生活的追求。(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即一、二句用有声衬无声,突出空寂;三、四句用有光衬无光,突出幽暗。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此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日。(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C.本诗颔联写出因为自己生病,故友疏远、明主见弃的凄凉之景。D.颈联“催”“逼”二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E.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侧、心绪极端困难的状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愤之情。解析:选ADA项,“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事实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D项,“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应是“表达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困难感情”。(2)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紧扣“意境”,描述意境)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紧扣“深妙”,分析意境的含意与作用)三、语言表达7.将下面的四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有效信息不能削减,字数可增减。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4月质量检测试题(四)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第三次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历下区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数学试题含解析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土地管理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 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 社会认知力测试题及答案
- 肉鸡供需合同协议网页
- 旅游合同签署委托协议
- “条令条例学习月”主题授课课件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全面剖析
- 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骆驼祥子考点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