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更;近现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点1eq\a\vs4\al(|)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问整合·厘清史实]一、自然经济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1.缘由(1)鸦片斗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斗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别;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农家“织”“耕”分别。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记着自然经济起先解体。(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3)创办外商企业:鸦片斗争之后,外商在华最初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以修理来华运输货物的外国轮船为主。19世纪60年头,外商在上海开办缫丝厂、茶叶加工厂和轮船运输公司,至中日甲午斗争前,外国人在华设立了近百所工厂。同时,外资银行在香港、上海、天津设立分行,分支机构分布在各通商口岸,形成一个外资金融网络。外商在华干脆投资设厂进行资本输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特点(1)小农经济解体不平衡。受外国商品冲击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迟缓。从整体上看,在广阔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自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4.影响(1)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更。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起先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4)外商企业产生了主动的“示范”作用。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西方人运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这在客观上起到“示范”效应,洋务派所办企业中的一些经营管理人才,大都具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二、洋务运动——从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1.背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活动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企业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等企业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化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特点(1)经验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2)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验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3)由经济领域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化领域渗透,教化近代化启动。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5.结果中日甲午斗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6.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育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确定的抵制作用。(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确定的推动作用。(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三、晚清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官营工业到民营工业1.第一阶段(鸦片斗争后到中日甲午斗争前)洋务官办企业占主体,民营企业产生。背景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供应了客观条件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头地区沿海地区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气产生2.其次阶段(中日甲午斗争后至清末新政时期)民营企业起先成为主力并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全面酝酿启动。3.民族资本主义(民营企业)的初步发展(1)缘由:①中日甲午斗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恤工惠商”,激励民营经济发展。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商法和嘉奖实业的政策。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起先登上历史舞台。4.官办洋务企业民营化趋势明显(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的没有实现,并不是因为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洋务企业仍旧存在并接着发展。(2)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须要仍有发展。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产民用产品,渐渐走向市场。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留意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3)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渐渐扭亏为盈。1913年,张謇任农林工商总长时提出,凡是农林、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全部停办或招商顶办。1928年以后的国家资本企业,全部是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创建的。[素养对接·融会贯穿][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更史料一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图(年平均数)单位:镑——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史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接连,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eq\a\vs4\al([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留意视察数据的变更趋势。由第一时间段“882495镑”到其次时间段“2090406镑”,可知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但从其次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eq\a\vs4\al([史料应用])(1)依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更的缘由。试解:【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抵制有关。(2)阅读史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试解:【提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更。►探究2洋务运动史料一(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见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列列车。——《历史教学》2005年其次期史料三“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头起,尤其是中日甲午斗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冲突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见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eq\a\vs4\al([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旧轨”指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对封建制度的冲击。这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背离。(2)史料二中关键信息“开动了现代化的这列列车”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3)史料三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冲突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说明企业全部权不明,官商冲突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说明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eq\a\vs4\al([史料应用])(1)依据史料一、二和所学学问,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试解:【提示】主观动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缘由。试解:【提示】企业全部权不明,官商冲突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素养3—历史说明]一、多角度相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苦痛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沟通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二、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白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起先向“现代人”转变,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育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起先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化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化的近代化。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鸦片斗争前,广州是中国外贸中心,工商业从业人员许多。鸦片斗争后,广州工商业衰落,十三行风光不再,大量工商业者沦为流民。出现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广州在鸦片斗争中遭到严峻破坏B.中国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的解体无力支持工商业发展D.广州在外贸中的垄断地位终结D[鸦片斗争前,中国仅有广州十三行一处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鸦片斗争后,开拓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在外贸中的垄断地位终结,故D项正确。]2.(2024·山东潍坊模拟)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实行“诡寄经营”的形式。材料说明()A.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B.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C.轮船招商局享有实惠待遇D.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D[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小火轮公司“诡寄经营”是出于无奈,并非外国资本的扶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阻碍,未突出轮船招商局获得的实惠待遇,故C项错误;先是恳求经营航运未获批准,然后小火轮公司还遭到轮船招商局的干扰,被迫“诡寄经营”,说明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故D项正确。]3.(2024·云南昆明模拟)1903年,清政府在中心设立商部,这变更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A.国家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更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为工商业者供应了法律上的爱护B[“变更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故B项正确。]4.(2024·辽宁重点中学协作校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仿照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B[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业中纺与织分别、耕与织分别,与材料中运用大机器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江浦司运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这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运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增加,但数量并不多,故不能反映出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且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出现在中日甲午斗争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企业,故D项错误。]考点2eq\a\vs4\al(|)内外交困下的生存竞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问整合·厘清史实]一、第一阶段——“短暂春天”(1912—1919年):在与外资竞争中改革发展1.缘由(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嘉奖发展实业。(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限制的放松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12—1927年,北洋中心政府对全国经济的限制实力很弱,各行业自组的经济团体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组织网络。民营商业银行的实力超过中心的国家银行。袁世凯死后,地方势力割据自治,实业建设全由社会力气自相筹划。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自由。2.表现(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2)化工、皮革和卷烟业也有相当发展。(3)为了增加竞争实力,民营企业起先出现产业集团化。荣氏的申新棉纺织企业和无锡面粉业连续兼并扩张。孙氏面粉集团、郭氏永安集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规模。3.特点快发展速度快短时间短暂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没有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4.结局20世纪20年头初,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快速萧条。二、其次阶段——“白银时代”(1928—1936年):民营工业发展,国家资本初步建立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措施:①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限制。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变更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国民政府还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心财政收入。②限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心银行和中国农夫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③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集中货币发行权。以中心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夫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运用法币;白银归国家全部,禁止流通,全部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确定作用。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蒋介石在一次记者款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做了简要说明。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安排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激励垦牧、调整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整金融。(2)评价:主动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殊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确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靠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2.民营工业的发展(1)民营工业在发展中出现资本集中、联合经营的状况,如以周学熙为主的华北企业集团、荣氏家族的企业集团、以张謇为首的南通企业集团,银行业中的北四行集团、江浙财团的南四行等。(2)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3)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意国内须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3.国家资本初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依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起先创办国家资本企业,主要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于经营的领域,如重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铁路航空等。1936年之前,国家资本企业没有与民营企业争利,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三、第三阶段——日益萎缩,陷入绝境(1937—1949年):在内忧外患中走向崩溃1.走向衰落的缘由(1)日本侵华斗争的影响:①日本侵华斗争对民族工业的沉重打击。日本侵华斗争打断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1937年后沦陷区经济全部成为日本的斗争资源,民营企业严峻萎缩。②全民族抗战以来,国家干脆干预生产,官僚资本膨胀,“国进民退”,压制了民营经济发展。(2)美国商品倾销的影响:民营产品还面临美国货的竞争。战后美国大量剩余物资和商品,通过正常渠道和走私途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美国资本在华投资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商品和美国资本不仅重创了民营资本,国家资本也感到了巨大压力。(3)第三次国内革命斗争的影响:对民营经济的致命性打击则是通货膨胀。内战带来的军费大幅度增加,使财政赤字愈演愈烈。浩大的军费完全靠中心银行垫支,也就是靠无限发行纸币解决。恶性的通货膨胀干脆摧垮了民营经济。2.全民族抗日斗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1)缘由: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据。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民族工业大举内迁。(2)过程:①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②其次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③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3)影响:①企业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快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阅历和众多的技术人才。②企业内迁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气。③企业内迁快速变更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变更了战前我国近代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素养对接·融会贯穿][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地位史料一据统计,1858—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详细发展状况见下表。行业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数量(家)82705328602073资本额(万元)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2272.9——摘编自杜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其次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供应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气。依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eq\a\vs4\al([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1901年到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解读时留意“而”“其中”等词语的运用。解读表格材料的基本方法是比较,通过前后上下全方位的比较,可以找出有效的信息。1901—1911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其次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及其特点。解读史料时首先要粗读史料,找关键信息。最关键的信息是时间,找到时间,就可以对学问进行精确定位。1912年到1920年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受到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较大。eq\a\vs4\al([史料应用])(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缘由。试解:【提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激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出现“中国的其次次工业化浪潮”的缘由。试解:【提示】缘由: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激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素养3—历史说明]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因素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供应了条件政府激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须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激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忱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殊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气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坚韧发展的因素素阻碍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确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地位和作用1.特点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发展历程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地位和作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供应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打算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供应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境况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2024·湖南怀化模拟)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此现象说明()A.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B.重工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C.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D.“实业救国”已经起先变为现实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存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等特点,并未出现跨越式发展,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民国时期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故B项错误;依据时间1916年,“订单20多张”可知此时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甲午斗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日益流行,故D项错误。]2.(2024·吉林联考)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纳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协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在1933年全部完成。此做法()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 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建条件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采纳西方的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并与世界接轨,为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供应便利条件,故C项正确。]3.(2024·广东茂名一模)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扰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状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剧烈反响。材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D.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A[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摧残中国工业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打压,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兴盛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英国资本家在工业用盐税收方面打压民族工业,而非技术领域,故D项错误。]4.(2024·山东潍坊模拟)下面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轻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D[依据商品结构图可知我国轻工业进口和出口总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而重工业进口和出口都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当时重工业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平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能看出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依据商品结构图可知此时轻工业进口下降,而重工业出口渐渐增加,这说明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轻工业进口下降,而重工业出口渐渐增加,说明民族工业有确定的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故D项正确。]2014—2025年全国卷考情统计eq\a\vs4\al([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在全国卷中属高频考点,三套卷几乎均有涉及,分别考查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考查的方式来看,既通过新情境的创设考查主干学问,又坚持实力考查的目标,同时呼应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真题研练·感悟考法]命题点: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1.(2024·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A[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就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故A项正确;题干仅仅说明政府降低税率,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解除B项;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有确定作用,但不行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解除C项;降低税率在确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但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着许多弊端,不行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解除D项。]命题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2.(2024·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实行“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更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逆境B[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工业起先时经费由政府拨付,后经费困难,才出现材料中的“协造”方式,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军用工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大量投放市场,故C项错误;近代轮船制造业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受到西方列强的制约,没有走出逆境,解除D项。]命题点:中日甲午斗争后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3.(2024·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日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维新变法运动快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削减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从材料中信息“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可推断材料中的现象为中日甲午斗争后出现的。中日甲午斗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的限制,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快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解除A项;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是在19世纪70年头,19世纪90年头趋向衰落,解除B项;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当是增多而不是削减,解除C项。]命题点: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2024·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起先丢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C[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的现象,故选C项;A项不能反映题干的主旨,解除;鸦片斗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起先解体,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故D项错误。]命题点:抗日斗争成功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限制5.(2024·全国卷Ⅱ)抗战成功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说明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逆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先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D[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成功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限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逆境,解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措施,解除;C项错在“起先”二字上。]命题点:20世纪30年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2024·全国卷Ⅲ)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纳C.起先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上书“十九路军”,主图左右两侧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反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主动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符合题意;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纳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起先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解除A、B、C三项。]命题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更7.(2015·全国卷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更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处于第一次鸦片斗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解除。]命题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坚韧抵抗8.(2014·全国卷Ⅰ)据探讨,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斗争的破坏B.实行爱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原意。1853年时,英国商品因鸦片斗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但中国人均消费的英国棉纱、棉布远低于印度的人均消费量,根本缘由是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对英国商品进行坚韧的抵制。故答案选D项。][考向扫描·权威预料]考向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运用B.进口洋布销售市场的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渐渐消逝D.洋货流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土纱的价格较高,洋纱的价格比较低,洋纱有竞争优势,因此会冲击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考向二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更的表现2.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记载,鸦片斗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工,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材料现象说明()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
-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影像核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酶制剂与酿酒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势与政策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数据库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市职业大学《危重症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中国文学史(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建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含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质控工具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一年级不等式填数练习题
- 2025年粮油保管员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 DB37-T 3274.3-2023 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第3部分:山东VI型
- NDA模板:2024年英文商业保密协议标准格式一
-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1《抓抓数数》教案
-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路基路面工程概述
- RoHS知识培训课件
- 医学课件痛风性关节炎
- 洁净手术室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