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得益于(
)A.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 B.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C.世界饥饿问题的妥善解决 D.脱贫攻坚战役的历史跨越【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B项正确;水稻产量和食品安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世界饥饿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并未妥善解决,排除C项;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在2021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养殖产量5394.41万吨,占比80%。除了自己消费,中国水产品还大量出口海外。据此可知我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中国人养活自己,不是靠捕捞向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而是靠辛辛苦苦的养殖。中国人自力更生大搞养殖业,减少对海洋捕捞的需求,本身就是在保护海洋,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信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没有多大关联,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项;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题干的时间已经建立,符合史实,但是与题意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3.粮食安全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在(
)①1996年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②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③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创世界纪录④中国是对外粮食援助的重要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在1996年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创世界纪录,中国是对外粮食援助的重要力量。因此,①③④都符合题意,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注的是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立法,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用不大,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4.2022年3月27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报告,警告称世界正面临现代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该报告表示,2023年需要230亿美元应对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以帮助全球近1.5亿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粮食危机是全球发展的最大障碍 B.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该报告表示,2023年需要230亿美元应对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以帮助全球近1.5亿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下,使得粮食安全危机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演变成了全球的共性问题,D项正确;“最大障碍”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全球化,并非逆全球化,排除C项。故选D项。5.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些举措有利于(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法国。材料表明在法国,政府用农业优惠贷款方式促进农业发展,政府给55岁以上的农民补贴让其离开农业等措施,都有利于法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为农民买农业机械提供贷款,更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水平,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国政府出台了一些举措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涉及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城市,就不涉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是政府削减开支,而材料是加大农业开支,排除D项。故选B项。6.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
)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 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 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答案】A【详解】从育种、灌溉、施肥、农药到动力使用、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等,农牧业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现代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排除B项;“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现代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制作的,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机械类型世界亚洲中国拖拉机19.113.95.4收割机3.13.80.9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答案】B【详解】据材料“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数据最低,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即以家庭为单位,有分散性的特点,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故B正确;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受到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排除A;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排除C;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属于思想观念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8.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 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河南、山东)。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河南、山东等地以麦秆为原料的草帽辫收益要超过小麦,这使得当地农民不再追求小麦产量而是追求麦秆的附加值,反映出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A项正确;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小农经济尚未解体,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河南、山东的小麦种植情况,不能代表整个北方农业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徽标。2020年初,非洲蝗虫肆虐,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机,该组织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地区抵御蝗灾。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A.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是协调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国际组织C.是非洲国家之间形成的政治、经济联盟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答案】D【详解】题图图标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徽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无关,排除。10.《中国食物报》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据此可知,我国(
)A.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B.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C.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D.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题干中“口感好”“安全”“营养”“健康”等信息可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不仅要满足温饱,还要安全、口感好、营养丰富,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受到欢迎,不能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食物的要求,而不是国家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排除C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结论,且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据下表分析,该时期我国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河北一14.81—20.89—4.51—0.86内蒙古35.87—6.4729.2583.75辽宁一0.44一0.24一0.28一0.17吉林3172.3860.9473.38黑龙江64.9289.55162.96172.44江苏—1.47—5.350.73一4.12安徽—5.05一0.6613.9325.81江西—7.896.383.294.61山东一16.80一19.58一12.07一12.12河南5.135.398.6511.1湖北一11.89一12.17一10.95—7.12湖南一11.25一16.93一1.48—5.76四川一13.33-23.53一18.85—22.88粮食主产区—7.71一5.765.0712.92A.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 B.粮食安全贡献率呈持续上升C.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D.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答案】A【详解】有表格材料可知,从2000年到2015年,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等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逐步增加,而且这些省份主要在我国北方,所以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A项正确;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等省份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呈持续上升,但辽宁、山东、四川等省份的贡献率并不是持续上升,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是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北方省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贡献率持续上升,但没有说明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12.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渐解体,农机工业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等;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①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
②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③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④借鉴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国家进行农具改革运动中设立农机站、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联合收割机等都受到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①正确,由手工生产到简单机械到大型机械实质是手工生产到机械生产的生产方式的变革,②正确,A项正确;③错在食品安全,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项;④错在借鉴西方经济建设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其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没有借鉴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所述信息中,导致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A.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城市建设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乏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生产经营方式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生产经营方式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打破人民公社体制的一种制度创新,其制度效率到1984年之后已逐渐达到极限,因而当1984年经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了城市,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之后,粮食乃至整个农业生产在机会成本的推动下成了生产要素大量外流的产业,未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D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就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该原因并不是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相对减少,但并不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该做法是有利于农业的生产,而不是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4.1896年,维新派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英国)讲求农学,耕田、培壅、收获均参新法,用机器,瘠者皆腴,荒者皆熟,一人之力,足抵五十人之工,一亩之收,足抵五十亩之获。……中国于此,诚宜兼收并采,择善而从。"这一观点A.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B.否定了我国小农经济的优势C.反映了知识阶层的基本态度 D.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A【详解】维新思想家陈炽提出英国农业用新法、用机器、一人抵五十人,一亩之收,抵五十亩之获,建议中国向此学习。根据题干意思维新思想家陈炽对英国农业的看法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A项正确;题干没有否定小农经济的优势,排除B项;思想家陈炽代表不了整个知识阶层,排除C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非常复杂,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有,排除D项。故选A项。15.1850年,美国引进的谷仓技术无需大量人力,收割机使几个人就能收获大量庄稼。1862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人们通过极便宜的价格得到大片土地。随后40年里有5亿公顷土地加入农场行业。这说明美国农场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A.《宅地法》维护农场主的利益 B.工业革命助力粮食规模生产C.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日益壮大 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生产力【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美国。材料第一句表明了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机械化和政府鼓励下,美国农业土地面积大幅扩大,可以助力粮食生产,B项正确;生产力的提升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政策是配合生产力的,排除A项;19世纪的美国尚未达到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排除C项;黑人解放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但主要因素仍然是机械化,排除D项。故选B项。16.从1900年到2005年,美国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00万人减少到不足200万人,所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35%下降到0.7%。从1963年到200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比重也由76.6%下降到2.2%。这一变化表明美日(
)A.农业发展日趋衰退 B.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C.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D.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答案】D【详解】据材料“从1900年到2005年,美国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00万人减少到不足200万人,所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35%下降到0.7%。从1900年到200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比重也由76.6%下降到2.2%”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美日两国自1900年到2005年间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或者是农业从业者)的比重急剧下降,大量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这表明了美日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D项正确;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程度提高,不是农业发展日趋衰退,排除A项;农业是第一产业,材料未涉及第三产业内容,排除B项;美国、日本经济结构没有畸形发展,且材料未涉及国家经济结构的问题,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
)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 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C.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 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0年前后,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花生的用途,推动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故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工业需求的影响,但工业革命不是花生传播与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前花生就已经传播与种植,排除B项;花生的商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主要出现在1900年之后,并不是迅速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18.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工作时间从每天12小时减少到了10小时,机器种植一英亩小麦的时间只要3小时,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这种趋势A.有利于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 B.加速了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C.得益于福利国家的普遍盛行 D.与世界各地的民权斗争有关【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得出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下,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劳动时间的缩短推动大众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A项正确;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劳动时间的缩短与分工无关,排除B项;C项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9.“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重视粮食安全,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推进了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有助于中国粮食产量增加。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革,材料未体现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0.1952年,浙江余杭县成立护粮委员会,领导各粮库做好防虫、防鼠、防雀、防霉等“七防”工作。1954年,全县所有粮仓实现“四无粮仓”——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目标。据此可推知,“四无粮仓”的建立(
)A.维护了粮食安全 B.增加了粮食供给C.提高了粮食产量 D.确保了食品卫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54年的浙江。根据材料可知,“七防”工作和“四无粮仓”都有利于避免粮食的损毁,维护粮食安全,A项正确;保护粮食可以减少粮食的损毁,但不能增加粮食的供给,排除B项;保护粮食也不一定能提高粮食的产量,排除C项;“七防”工作和“四无粮仓”有助于提高食品卫生,但确保了食品卫生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21.中国粮食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来自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种植技术就已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地区落地生根。渤海国(698年—926年)“卢城之稻”的种植则无疑是东北亚稻作农业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辽金两朝“龙兴”于东北地区,多样的自然环境为人类进行各具特色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卢城之稻”也在此时西传到达了今五常所在的“金源内地”;东北南部的稻种溯辽河而上进入松嫩大平原,两条稻种传播路线在此交汇。咸丰四年清政府在此设立“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称此地为五常,享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的五常大米正式得名。(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五常地区在辽金时期成为稻作农业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美国不仅拥有地域辽阔、土地富饶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大陆殖民开发的独特的历史条件,农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土地问题有着与众不同的解决方式。到1979年美国农产品的商品率,大米为99.5%,小麦为96%,稞麦为81%,玉米为62%,在美国占比高达90%的小型家庭农场中,农业产出已由“自给半自给”转变成“商品性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出现了基于农业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电子商务业务。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王阳2011年所著的《黑龙江垦区发展简史》中写道:“64年前,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延安的火种点燃了北大荒;53年前,为建设北大荒,10万大军挺进荒原;43年前,50余万知青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北大荒;33年前,改革春风拂动全国,北大荒探索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202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被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2020年黑龙江省获粮食总产量、人均产量、调出量三个全国第一;2021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超过了法国、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点。“北大荒七十年,从鬼沼到粮仓”,说出这一巨大转变的战略意义。【答案】(1)条件:先秦时期,稻作种植技术传播到东北;唐朝时期渤海国的“卢城之稻”在辽金时期西传,与辽东地区北传稻种于五常交汇;河流、平原、黑土地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唐朝设安东都护府、渤海都督府及册封大祚荣,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政权,吸收中原王朝的制度及治理经验,农耕民族迁入东北地区等,促进了这一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2)特点:通过种族屠杀等掠夺性的方式获取广阔的中西部土地,以《宅地法》等法律手段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美国农业由私人资本主导,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及核心单位,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加大支持力度;注重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高能源消耗的大功率农机占比高;互联网和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智能化农业系统的不断完善,提升了美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意义:推动中国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形成高度专业化、超大规模化的现代大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地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时代风貌,锻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来自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种植技术就已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地区落地生根。”可得出先秦时期,稻作种植技术传播到东北;根据材料中的“‘卢城之稻’也在此时西传到达了今五常所在的‘金源内地’;东北南部的稻种溯辽河而上进入松嫩大平原,两条稻种传播路线在此交汇。”可得出唐朝时期渤海国的“卢城之稻”在辽金时期西传,与辽东地区北传稻种于五常交汇;根据材料中的“多样的自然环境为人类进行各具特色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东北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种植水稻,可得出河流、平原、黑土地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渤海国(698年—926年)‘卢城之稻’的种植则无疑是东北亚稻作农业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两条稻种传播路线在此交汇”结合所学的唐朝在东北地区的管理以及辽金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知识,可得出唐朝设安东都护府、渤海都督府及册封大祚荣,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政权,吸收中原王朝的制度及治理经验,农耕民族迁入东北地区等,促进了这一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2)特点:根据材料中的“美国不仅拥有地域辽阔、土地富饶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大陆殖民开发的独特的历史条件,农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土地问题有着与众不同的解决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通过种族屠杀等掠夺性的方式获取广阔的中西部土地,以《宅地法》等法律手段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材料中的“在美国占比高达90%的小型家庭农场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农业由私人资本主导,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及核心单位,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加大支持力度;根据中国、美国拖拉机保有量的对比数据可得出注重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高能源消耗的大功率农机占比高;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出现了基于农业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电子商务业务。”可得出互联网和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智能化农业系统的不断完善,提升了美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意义:根据材料中的“改革春风拂动全国,北大荒探索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被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可得出推动中国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形成高度专业化、超大规模化的现代大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材料中的“2020年黑龙江省获粮食总产量、人均产量、调出量三个全国第一;2021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超过了法国、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八。”可得出有利地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材料中的“64年前,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延安的火种点燃了北大荒;53年前,为建设北大荒,10万大军挺进荒原;43年前,50余万知青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北大荒;33年前,改革春风拂动全国,北大荒探索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可得出体现了时代风貌,锻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项目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1800年)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0.5粮食亩产量(市斤)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总产量(亿市斤)205.39591.4415.8889.821749.452385.882340.97全国人口(万人)3200600050009000120002000030000(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特点: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人均占粮下降;人地矛盾突出。原因:人口快速增长;赋税制度变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2)(2)人口快速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大;传统小农生产,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要;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粮食需求增加;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了粮食种植和生产;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攫取关税特权,扩大粮食倾销。(3)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政局日趋稳定;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如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技术等;人民的辛勒劳动。意义:消除饥饿,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析】(1)特点: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人均占粮下降;人地矛盾突出。原因:结合清代的人口、赋税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概括得出人口快速增长;赋税制度变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2)根据所学,可从人口快速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大;传统小农生产,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要;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粮食需求增加;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了粮食种植和生产;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攫取关税特权,扩大粮食倾销等方面概括。(3)原因: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形势、国际环境、国家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的影响等角度概括,主要有新中国成立后,政局日趋稳定;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如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技术等;人民的辛勒劳动。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消除饥饿,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德国化学家哈伯在1909年发明了一种工艺,可以用气化碳来加固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氮。得益于德国杰出工业家博施开发的杰出工程,“哈伯—博施法”由巴斯夫公司于1913年进行验证,这项工艺使氨的合成成为可能,有了工业氨,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能够在工厂里大量生产硝酸,而这是制备炸药和硝酸甘油的必需品。合成氨也为现代新生农业提供大量氮肥,以取代人们从拉丁美洲和太平洋沿岸引进的天然氮肥。——摘编自(法)奥加诺《黑金》材料二
1870年后,由于科技技术和工农业飞速发展,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家居色彩搭配培训课件
- 灭火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培训
- 2025混凝土承包合同简易范本
- 2025紫菜软件ERP实施服务合同
- 2025年签订买卖合同需留意的法律问题
- 2025存量房居间买卖合同
- 2025国内域名转让合同范本
- 2025智能音箱采购合同
- 2025手游代理合同范文
- 资产分红合同协议
- 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报告(2024年度)
- 2025-2030中国团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练习卷(含部分答案)
- 山东省济南西城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福建泉州交发集团(第一批)校园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JT46-2024知识培训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正式版)JBT 7248-2024 阀门用低温钢铸件技术规范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4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