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计算,一直追求的是如何让机器具备智能。机器能思考吗?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对于什么是思考、什么是智能,依然缺乏精确的定义。图灵在1936年完成了奠定计算机理论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将理想的机器计算过程与人类的用纸笔的计算过程相类比,建立了离散状态下机器计算过程的普适模型。就图灵而言,这篇论文成功的起点是类比人类计算员的思维规律,因此他一直在试图解答一个终极问题:“机器能思考吗?”这促成了他于1950年发表了另一篇著名的文章《计算机器与智能》。图灵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模仿游戏”:游戏由3个角色组成,一个人类B(比如女人),一个模仿者A(比如男人),以及一个人类提问者C。游戏过程中,C不断地向A和B提问,比如C问A和B:“你的头发有多长?”模仿者A的目标是尽量使提问者C做出错误的判断,于是A可能会说:“我长发及腰。”但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也可能会很复杂,因为B可能会说:“我是女性,你别听他的!”但A也可以说出同样的话,因此提问者C要做出正确判断并不容易。现在图灵问,如果模仿者A是一台机器,那么会怎么样?提问者做出错误判断的次数越多,机器的智能程度就越高。这样图灵就用模仿游戏代替了原本“机器能思考吗?”的问题。这个游戏最终被称为“图灵测试”,现在其已经成为衡量机器智能程度的重要标准。图灵认为机器能否具备智能,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认为机器能具备和人同等的智能,其实就是图灵观点的加强版,即认为人脑内在活动机制也是一个类似机器的离散状态计算过程。(甲)在缺乏足够的生物学证据的背景下,这一论断不仅是科学上的,也涉及心灵和哲学领域,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纪大论战,至今也未见分晓。哥德尔在1972年,针对图灵1936年论文中关于机器并价于人类计算员写了短评,称其为“图灵分析中的一个哲学错误”。哥德尔认为人的心灵而于思维,自然更高于机器的计算过程。(乙)因为人虽然可以判断不可证命题的正确性,但机器在一个逻辑系统中却受制于不完备性定理,显然不具备这种判断能力。由此,以图灵和哥德尔为代表,针对“机器能思考吗?”这一问题的观点放分成了两个阵梦,认为“大脑是一台图灵机”的人,我们称其采持着“围灵信念”,而认为“人的心灵高于机器”的人,我们称其来持着“哥德尔信念”。实际上,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物理和哲学渊源,秉持图灵信念者,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而秉持哥德尔信念者,无疑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世界。2000多年过去了,这个哲学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两种观点都大有杰出人才存在。对图灵信念的一个最强有力的挑战来自美国哲学家塞尔教授,他在198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心灵、大脑与程序》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名为“中文屋”的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有一个只懂英文而完全不懂中文的人坐在一个封闭的小屋内,他手边有一本英汉字典(工具书,或类似的翻译程序)能够进行查询,屋子只有一个窗口与外相通。这时屋子外的人将写有中文的纸片通过窗口递进来,屋子里的人通过查询英汉字典翻译后再将结果传出去。这样屋子外的人会认为屋子里的人是懂中文的,但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懂中文。塞尔通过这个思想实验反驳了关于机器会具备智能的说法,他认为计算机只是处理了接收到的信息,给人一种智能的印象,而并不理解信息真正的内容。多数计算机科学家坚定地乘持着图灵信念,其中就有候世达。他撰写了一篇文章来反驳与塞尔类似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他假想了一个理想的机器智能,站在机器的视角,以创作诗歌为例说明了机器是可能具备人类智能的。文中提到:“语法”这个术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语法处理过程不会涉及语义。(丙)当我们从各种结构的变换以及表示概念的可识别半稳定模式开始处理语法、就引发了从无语义到完全语义之间平滑过渡的关键问题。自哥德尔之后,形式系统就将语法和语义区分了开来,图灵机这样的形式系统关注的是语法,然而智能的概念却涉及语义,这正是其中存在混淆的地方。侯世达解释的这段关于如何完成从语法到语义的过渡,说明了机器具备智能的可能性。在1950年的文章中,图灵大胆预测机器要通过他的模仿游戏,成功欺骗人类,需要大约50年时间:“我认为,在大约50年时间里,有可能对具有约10°存储容量的计算机进行编程,使得它们在演示模仿游戏时达到这样出色的程度:经过5分钟提问,一般提问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机会,不会超过70%……”图灵的预测相当成功。2012年,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通过了图灵测试,比图灵预测的时间只晚了12年。(丁)到了2023年,基于深度学习的ChatGPT风靡全球,它的前身GPT-3采用大模型训练了1750多亿个参数,相当于10¹¹量级,只比图灵的预测高出了两个量级,而且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样,图灵信念者的不懈努力拉开了机器智能的帷幕。(摘编自吴翰清《计算》)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灵从类比人类计算员的思维规律开始,最终成功地建立了离散状态下机器计算过程的普适模型。B、哥德尔认为,人的心灵高于思维,更高于机器,这一认识可以视为对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的顺稷。C.美国哲学家塞尔教授提出了一个名为“中文new”的思想实验,对图灵信念构成了最强有力的挑战。D.侯世达认为机器在语法处理过程中会涉及语义,而语法到语义的过渡说明了机器可能具备智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对“思考”这个概念的认知达成一致,人们对“机器能思考吗”这个“终极问题”就会形成共识B.人工智能的研究不仅涉及计算机领域,还涉及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多领域联合攻关。C.完成中英文翻译是“中文屋”思想实验的关键,如果把中文调换成俄文,实验结论就没有说服力。D.图炅对未来50年计算机发展趋势的成功预测,说明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越大,智能程度就会越高。3、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句用“不仅”“也”这组关联词语,说明了“论断”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交待了“世纪大论战”的复杂性。B、乙句直接解释了上句中哥德尔的观点,连用两个“显然”,语气十分肯定,强调了人与机器的不同。C.丙句用“结构的变换”“平滑过渡”等词语,解说机器智能的工作原理,兼具形象性和科学性,通俗易懂。D.丁句多处引用数据,与前文的数据形成对比,直观地呈现了ChatGPT前身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严谨准确。4.以下表格是对图灵测试的梳理和分析,请在下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参与者A:模仿者(①)B:回答者(人类)C:提问者(人类评委)测试规则三个参与者对话,对话内容可以是任意的;人类评委C可以提出任何问题,但不知道(②)测试结果如果(③),则通过测试测试局限性(④)5.请依据图灵的观点或塞尔的观点,分析下面Deepseek对自身工作原理的解答。(6分)你是如何工作的呢?已深度思考(用时7秒)ˇ您好!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通过算法处理输入信息并生成回应。我的工作原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分析大量文本数据学习语言规律,从而理解问题并组织回答。每个对话我会独立处理,不会保留历史记录。如果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提出。(二)阅读Ⅱ(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梅兰芳[挪威]格黑格那迪内领戒去看中国最伟大的戏剧表演家将兰芳的演出。“这里看的不足为卜生哪。”我们进场的时候,无事不晓的那辿内告诫我说。果然,迎面传来各种陌生乐器发出的铿馁饼锵的尖吼。舞台上半明不暗的灯光下,缤纷的色彩和迅猛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图画。看到的确实不是另卜生,可是得到补偿的却是看到了莎士比亚!是呀,我们西方国家的戏院有一个时期何尝不是这样喧闹和杂乱的?在三百年前,我们刚刚诞生的舞台也何尝不是同它彼此彼此……而在这里,舞台已经存在三千年了。我们进去的时候,台上演的是一出“武戏”。戏里的大英雄身穿华丽服饰,吟诵着关于战争的古文诗句。那出戏剧情十分简单易懂。一个将军领兵去追逐敌人,他成仪堂堂,昂首阔步,斜插在背上的四面三角小旗分列在他脑袋两边。头上戴着一顶中间耸立着枪尖、四周镶有珠宝缨络的王冠,手里握着一根巨大的长枪。他像一阵狂飙似的旋进舞台,然后按照一种巴洛克时代的旋律往后连连倒退。他又朝前交叉移动双腿,站停了片刻,引吭一曲表明必胜信念的战歌,接着提起一条腿横跨一根马鬃做的鞭子,跨过去,然后重新猛如风暴地朝舞台一侧冲过去。“现在他骑上马了。”那迪内解释说。残兵败将为了求生逃命而狼奔豕突,英雄策马扬鞭,驰骋而去。就在同时,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长须绺腮的耄耋长者蹒跚地从另一侧上场了。“这是另一出戏了。”那迪内说道,“讲的是一个法官如何审理一宗从未遇到过的棘手案子。”坐在我们四周的观众马上拱腰缩背,手捧茶杯,闭目凝神起来,也有人开始嗑瓜子。我是剧院里唯一的白种人。看客大多是老年绅士,也有不少丽姝淑女和年肯男人。看客们时常交谈,并向前后左右的熟人点头招呼,年青人看到长辈必须站起身来深深弯腰三鞠躬以示敬意。不过,不管观众怎样精神分散,他们的心思还是在进行的演出上。在法官之后又有一个人登场了。突然之间整个场子陷入了静寂,然后爆发出一阵气愤的尖声哄叫。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怒不可遏的神情。“那个演员走错了一步法。”那迪内告诉说。中国的剧院和观众就是这么一丝不苟,演员一举一动,在舞台上走多少步,诸如此类的表演程序都是千年来破坏不得的一定之规。最后那位老爷狼狈不堪地匆匆下场……现在已经十二点钟了,我们在戏院坐了将近五个钟头。梅兰芳在哪儿呢?这几个钟头里没有一分钟菲间休息,那面大鼓只要一遇到事情就像打雷般地敲响。武戏、滑稽戏、对白戏,像这样坐着一出接一出没究没了地看戏,真是一种叫人肉体上受不了的疲劳战。究竟怎么回事?清晨四点钟,梅兰芳终于来了。剧院外面天已经䝉蒙亮,顶楼花厅窗户已经变为紫绛色。可是梅兰芳一出场,所有人的疲容立时一扫而光,人人脸上露出了抖擞的精神和充满了刚刚进发出来的期望。大家都坐得像蜡烛一般笔直,眼睛是年轻的、炯炯发光的。就像一团聚在白色纲塅里的絮云,梅兰芳轻轻柔柔地出现在舞台上。人们看不清楚他做丁什么动作,仿佛没有挪动脚步,人已经袅袅娜娜地飘荡过来,他的双手仿佛徐徐卷舒出一层朦胧的轻纱。他抬起了手臂,连一个外国人都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动作美极了,姿势既优雅,神韵又端庄。整个剧场像是点燃了熊熊的火焰,观众们站立起来,高声呼喊:“好!”“好啊!”观众们为能一饱眼福而欣喜若狂,他们准确地知道这个动作是多么优美,多么难得。梅兰芳演的那出戏,也是我唯一知道的戏。那就是《西厢记》。一轮皓洁的明月服映着寺院,淡淡的清辉投洒在高大的圆柱之间,分外地勾人悲思。那个年青人恍惚之中似乎看到自己心上人变成了朦胧迷人的、似真似假的月光,訉然而至。这就是梅兰芳的演技,来的不是莺莺,不是一个女郎,而是中国之夜迷人的月光!梅兰芳淡的这出戏描述了一个既有相思成疾、又有爱情追求的月夜。在他千姿百态的表演里闪烁着神奇的光彩,忽而是倾吐爱情的温柔,忽而是反唇相讥,忽而是冷漠无情;像是游移在寒夜中捉摸不住的星星磷火,像是碧绿似冰的晶莹美玉,像是金星迸溅的爱情流火。月亮和梅兰芳就这样相辉交映者……不过外面太阳升得老高。我们走出剧院,驱车经过行人川流不息的街道时,已经是骄阳似火的大白天了。同一天我们被邀请去拜访那位伟大的戏剧表演家。他是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的年青男子,身上散发出一种瓷娃娃般的雍容高雅。“他一开口讲话就像夏天的莺歌燕语。”充当翻译的那迪内说道。梅兰芳一下子提到了易卜生。“易卜生是伟大的。”他谦恭有礼地表示敬意。“我拜读过他的作品,他描写了你们的所有想法和言行,不是吗?你们自己的状况,自己的问题……你们的戏剧非常令人感兴趣。”“请问您能否明确说一下我们的戏剧和中国的戏剧之间有什么不同。”我问道。“在中国,”梅兰芳解释说,“我们有这么句话:世间最大者莫过于舞台。我们在世间日常所经历不到的喜怒哀乐可以在这里见到。我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梦幻和美的意境。我们的戏剧是这样的……”(斯文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描写“尖吼”的乐器、“光怪陆离”的图画,展现了作者眼中陌生的中国剧场,为后文梅兰芳的出场做钏垫。B.那迪内是有意设置的线索人物,虽然若恐不多,但总会适时出现,引领着“我”逐步领略梅兰芳高超的亵演艺术。C.文中连用三个“忽而”爬开对梅兰芳多姿多彩表演的描慕,后连用“星里磷火”等三个意象形容观众的艺术感受。D.《西厢记》《玩偶之家》两部戏剧分别诞生于东方和西方,讲述的都是年青人冲破世俗阻碍、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7、关于文中描述剧场观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观众时而“喧闹”,时而“闭目凝神”,时而“欣喜若狂”,他们的投入状态和情绪起伏主要由剧目内容决定。B.观众“时常交谈”“点头招呼”,背年向长辈行“三鞠躬”礼,展现了当时的社交礼节和中国传统的观剧文化。C.观众热爱戏剧,懂得欣赏,演员“走错了一步法”,观众就“怒不可遏”,他们既是戏剧的观看者,也是评价者。D.梅兰芳出场,观众们疲态“一扫而光”,精神“抖擞”,前后看戏状态形成对比,从侧面表现了梅兰芳的高超技艺。8.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画横线句子“来的不是莺莺,不是一个女郎,而是中国之夜迷人的月光”的理解。(4分)9、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南粤中学准备开展“跨文化专题研讨”活动。高三(1)班读书小组决定分享阅读本文的心得,请以“跨文化视角的艺术效果”为题,拟一份发言提纲。(6分)(三)阅读Ⅲ(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齐王问曰:“大臣窃权重以作威福,何自知之?”轸曰:“此非微臣之所知也。虽然,臣乃者过淄水,水上有两丛祠,水东之祠,人持酒脯飨之者,终日不绝:水西之祠,终日未尝见一人飨之以酒肬者。问其故,其一神能为祸福,其一神不能为福,亦不能为祸。今夫大臣者,神丛也;大臣之门,神祠也;持酒脯者,趋势利者也。王欲知权重之所在,亦惟观酒脯之所在而已矣。”王曰:“善。”明日朝群臣,问曰:“淄水上有两祠,有诸?”对曰:“有之。”“其一微福者如市,其一无一人微福者,有诸?”对曰:“有之。”“此何以故?”对曰:“由其能降灾降祥与不能降灾降祥故也。”“今公门可罗雀,而诸大夫门车毂常击,其无乃似之乎?”群臣咸畏而莫敢对。君子曰:陈轸之取訾也善矣,而齐王之诘群臣也则过矣。夫亦自强而已耳。己不自强,而惟患政不自已出,授人以大阿,而欲其无割,得乎?(节选自程敏政《皇明文衡》)文本二:陈轸之卅,不及苏秦、张仪,然轸常从容于战国之际,而仪、秦汲汲不能补其所不及。秦以客死,仪追于魏,其周流诸国不得少休,用智巧而为力劳,何也?益游说不可取必于一端,而仪、秦之术,一定故也。何者?苏秦必于纵,张仪必于横。夫一宣之人不同心,一日之心不同事。以叛散相倾之六国而使之一心以为以虽孺子知其不可以久此苏秦之所穷。且天下尝见为纵之利矣,一日而散为横,虽足以解约,然合散未可必,此张仪之敝也。纵者不敢横,虽见横之利而不敢陈也,而游说以非之,是附其所不亲。横者不敢纵,虽见纵之利亦不敢陈,而强词以乱之,是谗其所不怨。附其所不亲,是交胡越之道也;谗其所不怨,是间兄弟之道也。然其亲与间之际劳矣。中道不幸,而谋失者必败。故仪、秦之身颠沛而濒于祸者数矣,秦以此死,而仪仅以免。故纵横危道也,常负天下之责。纵而散者,苏秦负其责;横而合者,张仪任其咎。然天下之势故不一,要之合散,必不可以一定。夫操不可以一定之势而身当其任,故曰:纵横,危道也。陈轸之智不逮二子,而不主纵横之任,乘势何变而行其说,故其为说不劳,而其身处安。故轸者,说士之巨罕者也。(节选自张来《陈轸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筛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以叛散A相倾之B六国C而使之D一心E以为纵F虽孺子知G其不可以久H此苏泰之所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飨,祭祀,祭献,与《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一句中的“飨”意思不相同。B.“淄水上有两祠,有诸”与《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的“诸”意思不同。C.从容,斡旋,周旋,与《屈原列传》“屈原之从容辞令”的“从容”意思不同。D.咎,过失,罪过,与成语“既往不咎”“引咎辞职”中的“咎”意思全都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淄水边的两座丛祠,一座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一座无人问津,陈轸以此现象作比,指出如何判断朝中大臣的权力。B.齐王担心大臣因手握重权而作威作福,于是根据陈轸的说法,第二天在朝堂之上质问大臣,大臣们都害怕得不敢回应。C.战国时期,六国都看到合纵之利,但很快却纵散约败而转投连横阵营,这是苏秦和张仪四处游说、欺骗各国的结果。D.合纵一方与连横一方都强行用游说的方式进行拉拢或离间,这样做极其费力,中途一旦谋划有误,就必然会导致失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公门可罗雀,而诸大尖门车段常击,其无乃似之乎?(2)央操不可以一定之势而身当其任:故曰:纵横,危道也。14、陈轸是“说士之巨惑”,体现在哪两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四)阅读Ⅳ(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观凰王识一雨洗空阁,象纬①逼人清。披襟台上细看,北斗在璇街。知是南宫列宿,初出极星木远,龙角正分明。河汉余千里,风露已三更。坐来久,书帙散,酒壶倾。凉生殿阁,泠然遨我御风行。拟欲乘槎一问,但得天孙领略,安用访君平⑦?莫笑儒生事,造化掌中生。【注】①象纬:泛指恒星、行星等星象。词中的北斗、南宫列宿、极星、龙角、天孙,均为天体或星座名称:璇衡,指观测天象的仪器。②君平:西汉人,相传他善观星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的“洗”字写出雨后空气清新洁净,“逼”字写出星座清晰可辨,如在面前。B.“河汉余千里”与秦观的“银汉迢迢暗度”两句都描写长长的银河横跨夜空的样子。C.夜半时分,书籍散落,酒壶倾倒,词人深夜未眠,思绪涌动,想要去“乘槎一问”。D.词人与“游于赤壁之下”的苏轼一样,都以御风而行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16.本词将天文学家的探索精神与文人的浪漫情怀融为一体,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文佳同学的“一测”作文文字简约、含蓄精妙,老师引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句子“,”大加赞扬。(2)古人常把星宿写进诗词,阅读IV中,词人写“北斗在璇衡”,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也提到了“北斗”。(3)夜晚,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常常能引发古人的情思,例如古诗中就有“,”两句。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共3题,12分)读《红楼梦》常有一种“如闻其声”“尽闻其声”的感觉。什么欢声笑语、闲言碎语、快人快语、酸言醋语、唇枪舌剑、情话痴语以及官方语言、粗村语言……都写了个绘声绘韵、淋漓尽致。读书时耳边一片吱喳喳哗,掩卷后余音在耳,拂之不去。却原来,《红楼梦》不但要用眼睛看、用心想,(A)。为什么有这样的听觉效果呢?第一,《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是绝对生活化的口语,是响叮叮(不说“响当当”,因为“当当”太铿锵了)的活人活话,绝对没有半文半白、半中半西的那种二手三手的“文学语言”,那种作家读书读多了读痴了造作出来的文词儿字话。再看看我们的某些同代同行,或“炼字”炼入魔道,或朦胧故作玄虚,或作者拿人物当传声筒,差之多矣!可以说《红楼梦》众人物说的话并不“文学”,有的也不合语法,然而行云流水,全系天成。第二,《红楼梦》人物语言是高度性格化的,各有己腔,各有己调。王熙凤的快人快语(B),但晴雯的快语只是任性、尖刻、大胆,王熙凤的快语后面则往往另有目的:或退笑承欢讨好,或显示决断才干与追求高效率,或充满威胁和要求绝对服从等。特别是人多嘴杂的场面,最见作者功力,硬是写了个“面面俱到”。第三,这些人物语言,不但有外在的生动、幽默、或俏皮或尖刻或憨厚或圆熬的色彩,更常常使人想到它们背后、它们深处的没有说明的东西,可以说是说话人的潜台词,可以说是一种“语势”,即说话人的全部思想感情的趋势,使读者在“如闻共声”的同时“如见其人”“如见其状”。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下列加点词语与文中“三手”造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阿Q十分得意的笑了。“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B、这天气,不得不令人想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过去不识字的叫做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育。D.元帅说:“不是开小差,而是开大差,是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20.结合下面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简析刘姥姥“粗村语言”的特点。(5分)货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共2题,8分)登车继续前行。天山在我们的左侧一直紧紧跟随,或者说我们始终跑不出天山的护围。像地球的围墙,矗立在天涯尽头。我们见到的只是它的北坡,绵延千里没有一根树木,裸露着连成一休的褐色岩石,有时青枝枝,有时泛一点紫色,似铜浇铁铸。沟沟壑壑,森然惊目,像历史的亦或是大自然的一道道伤口。山顶堆积着白雪,由于山形和山岸无一处是雷同的,积雪分布得千奇百怪,更增添了天山的神奇。公路在拔高。在我们的右侧又出现了一道山脉。我们变成在大峡谷里行进,视野受到局限,戈壁滩不再是一望无艰了。这条大峡谷一头通向内地,另一头仿佛直达天上。公路对天山越贴越近,我们的车在延着山脚跑。不论是翻越这座天边之山,还是昼临这座天上之山,不都是到了天上吗?21.文中用成语“铜浇铁铸”描写天山北坡,请简要分析其巧妙之处。(5分)22.文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对成长而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州二模语文1.D2.B3.C4①(机器);②(A和B哪个是人类);③人类评委不能区分A和B哪个是人类,或者说模仿者使人类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语言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处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材料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泰山学院《运动辅项(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脑梗取栓护理查房
- 无创溶斑培训大纲
- 2025合同履行争议中的法律问题
- 2025金融衍生品与配套人民币借款合同书
- 物业管理条例培训
- 2025年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习作:漫画的启示》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课例1
- 跟着音乐游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传染病预防方案与预防措施(2篇)
- 环氧地坪漆工程全施工合同范本
- 中国法律史-第二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人工智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7s办公室管理培训
- 股骨粗隆间骨折08023课件
- 戊烷油加氢装置HAZOP分析报告
- 《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 中考复习平行四边形专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