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精准解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1页
高考真题,精准解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2页
高考真题,精准解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3页
高考真题,精准解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4页
高考真题,精准解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试题)

51.(2009・广东)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1L生理盐水(0.9%NaCl溶液)中含有9moiNa+

B.出土的古代铜制品表面覆盖着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O

C.装修门窗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小,熔点比铝低

D.节日燃放的烟花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计算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根据旧里3来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

MM

B、根据铜绿的成分来回答;

C,根据合金材料的特点来回答;

D、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

解答:解:A、0.9%是质量分数,那么1L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是9g,故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氯化钠的物质的

量=——鬼一,而不是9mol,故A错误;

58.5g/inol

B、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不是氧化铜,故B错误;

C、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大,熔点比铝低,各种性能比纯铝优越,故C错误;

D、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节II燃放的烟花即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

的色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综合题目,容易出错.

52.(2009•北京)甲、乙、丙、丁4中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

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二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芳香煌、煌基和同系物.

专题:推断题.

分析: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S,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可能为CH3

OH、N2H4等符合,丙中含有二周期IVA族的元素,可能为CH3OH,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应为

H2O2,结合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某钠盐溶液若为NaHS溶液,

其中含有HS\OH,但NaHS既能与盐酸等反应生成H2S,也能与NaOH反应生成NazS,故A错误;

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乙的摩尔质量也为32g/mol,且含有18电子,CH30H符合,CH30H中只

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故B错误;

C.第二周期IVA族元素为C,如CH30H符合,但CH30H不是CFU的同系物,故C错误;

D.H2s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山。2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也为1:16,电。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一1价,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较大,注意常见18电子物质的种类以及性质,解答本题时注意能找出反

例.

53.(2009•江苏)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b|c

AA1AICI3Al(OH)3

NO

BHNO3NO2

CSiSiO2H2SiO3

DCH2=CH2cH3cH2OHCH3cHO

a

A.AB.BC.CD.D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推断题.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Al(0H)3fA1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玲AI2O3和AI2O3玲A1不能一步生

成;

B、从硝酸、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来判断;

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SiChfH2S23必须经过两步,先生成硅酸钠,再生成硅酸;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CH3cHOfCH2=CH2必须经过两步,先生成乙醇,再生成乙烯.

解答:解:A、AITAICI3(2A1+6HC1=2A1CA+3H2个或者2A1+3H2s04=Ab(SO4)3+3H2T)-A1C13TAi(OH)3

(A1C13+3NH3»H2O=A1(OH)3J+3NH4CI),Al(OH)3fAICI3(Al(OH)3+3HC1fAICI3+3H2O),Al(OH)

A

3fA1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fAI2O3(反应方程式为:2Al(OH)3A12O3+3H2O)和AI2O3fAl

诵由

(2A12O3T^=4A1+3O2个)这两步,故A不选;

B、HNO3玲NO(8HNO3+3CU=3CU(NO3)2+2NO个+4H2O),NO-»NO2(2NO+O2=2NO2),NO2玲NO

(3NO2+H2O=2HNO3+NO),NO2fHNO3(3NO2+H2O=2HNO3+NO),故B正确;

C、Si玲SiC>2(Si+O2=SiO2),SiC)2玲H2SQ3必须经过两步(SiC>2+2NaOH玲NazSiCh+FhO和

Na2SiO3+H2O+CO2=H2SiO3J+

Na2co3),故C不选;

D、CH2=CH2-CH3cH20H(CH2=CH2+H2。催化剂CH3cH20H),CH3cH20H玲CH3cHO

(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e+2H2O),

CH3cHe)3CH3cH20H(CH3cH0+&暹鲤CH3cH20H),

CH3CHO^CH2=CH2就必须经过两步(CH3CHO+H2度幽CH3cH20H和CH3cH2cH浓疏宝H2=CH2+H2。)

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转化,要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不能一步转

化的反应要注意.

54.(2009•福建)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强氧化物肥酸或碱幽噢巳盐.

A.硅B.硫C.铜D.铁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生成酸:

B、S与。2生成SO2,SO2再与H20生成H2SO3,H2s。3可以与NaOH生成Na2s。3;

C、金属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溶于水;

D、金属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溶于水.

解答.C

,解:A、SiaSiO2,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生成酸,故A不符合;

B、S与。2生成SO2,S02再与H2。生成H2so3,H2s03可以与NaOH生成Na2s03,故B符合;

C、Cu&CuO,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实现物质间直接转化,故C不符合;

D、Fe2zFe3O4,铁的氧化物不溶于水,不能实现物质间直接转化,故D不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的关系分析和物质性质的应用,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需要熟练掌握物质性质,

题目难度中等.

55.(2009•北京)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在右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

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JH2O+CO32,则E-定能还原Fe2C>3

c

,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C>2,其电子式是Na'〔:0:。:广Na'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推断题;压轴题.

分析:A、X是Na2c。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为CO2,B为强酸,与水反应生成强酸,可能是氯气与

水反应生成的HCL也可能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

B、根据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H+HCO3—H2O+CO3",A为活泼金属Na,B为NaOH、E为H2,X

为CO2,C为Na2co3,

D为NaHCO3.

C、D为CO,可以判断O22CO2&CO,X为C,B为O2,C为CO2,A与水反应生成氧气,A为过氧化钠

或氟气,结合二氧化碳能与E反应判断.

D、D为白色沉淀,可以判断为OKA1S+A10/A1S+AI(OH)3,X为铝盐,C为偏铝酸盐,铝盐和偏铝

酸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

解答:解:A、X是Na2co3,C为CO2,当A为NO2,B为HNO3,E为NO,D为NaHCC>3也符合转化关系,A

错误;

B、根据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H+HCO3-HzO+CCh?-,A为活泼金属Na,B为NaOH、E为H2,X

为CO2,C为Na2co3,D为NaHCCh,氏在加热忖能还原FezCh,故B正确;

C、如A为氟气,HF与二氧化碳不反应,A为Na2O2,B为O2,E为NaOH,X为C,C为CO2,D为CO,

符合转化关系,过氧化钠电子式为,Na[:O:O:!!Na•故c正确;

D、D为摩尔质量为78g/mol的Al(OH)3,A为摩尔质量为78g/mol的Na2O2,X为铝盐,C为偏铝酸盐,

铝盐和偏铝酸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0H)3,符合转化关系,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题目难度较大,做好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好物质的性质.

56.(2009•辽宁)符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

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B.N2O2C.N2OD.N2O4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专题差量法.

分析根据该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的原理以及气体体积差量法来计算.

解答力口执

解:假设反应为:2NxOy+2yCu造、2yCuO+xN2,根据题中数据,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

一半,即可以得到x=l,

因为4CU+2NC)2=4CUO+N2,方程式的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反应前有NO222.4L即ImoL所以

反应后有N20.5mol,所以是NO2,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物质化学式确定的题目,注意差量法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难度不大.

57.(2009•海南)除去NaHCC>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钢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

考点: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

质;溶液中Na2c。3能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C>3,NaHCCh与CO2不反应,所以可用通入CC>2来除

杂.

解答:解:A、向Na2c。3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达到除杂的目的,CO2+H2O+CO32-=2HCO3

故A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钢溶液,碳酸级钠会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钠与氢氧化钢反应也生成碳酸钢,故B错误;

C、加入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加入稀盐酸,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会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主要考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只要认真分析,根据除杂质的两个条

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8.(2008•海南)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B.降低了生产成本

C.减少了环境污染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考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燃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

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镀溶液.其化学反

应原理是:NH3+CO2+H2O+NaCl=NaHCO3sk+NH4Cl,将经过滤、洗涤得至U的NaHCC)3微小晶体,

再加热燃烧制得纯碱产品:2NaHCC>3△Na2cO3+CO2个+&0,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筱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CaO+H2O=Ca(OH)

s

2,2NH4C1+Ca(OH)2CaCl2+2NH31+2H2O:

联合制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来

制取纯碱,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

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C)3微小晶体,再帽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

氯化镀和氯化钠的溶液,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镀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铉晶体.由于氯化

钱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镂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

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

使氯化镀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镇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钱沉淀后所得的滤液,

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起来,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以上,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污染.

解答:解:A.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联合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

用率提高到96%以上,故A正确;

B.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煨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联合制

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来制取纯

碱,氨碱法循环物质:氨气、二氧化碳,联合制碱法循环物质:氯化钠,二氧化碳,最大的优点是把合成

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起来,降低了成本,故B正确;

C.联合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废弃物少,故C正确;

D.联合制碱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起来,回收循环使用氯化钠,二氧化碳,设备利用率高,加大

了对设备的腐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氨碱法(索氏)和联合制碱法(侯氏)的原理,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59.(2008•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zCh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核盐;铁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题;氮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稀硝酸、稀硫酸不能与木炭反应;

B、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Li?。、CO2、P2O5;

D、Na2cO3受热不分解.

解答:解:A、木炭与浓硝酸、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与稀硝酸、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

B、NazC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没有碱生成,故B错误;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Li2。、CO2、P2O5,故C正确;

D、NaHCC>3、(NHQ2cO3受热后均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Na2c。3受热不分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中学常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60.(2008•北京)Imol过氧化钠与2moi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

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B.Na?。?Na2cO3

C.NaOHNa2co3D.Na2O2NaOHNa3co3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发生2NaHCC>3=Na2cO3+CO2个+H2。,与过氧化钠可能发生

2Na2O2+2H2O=4NaOH+O2,2Na2()2+2CC)2=2Na2co3+O2,结合物质的物质的量解答.

解答:解:根据反应式:2NaHCC>3=Na2cO3+CO2个+&0,2Na2O2+2H2O=4NaOH+O2,2Na2G>2+2CC>2=2Na2co3+O2;

根据计量关系,可知2molNaHCO3生成CO2和H2O各Imol,Na2O2只有Imol,故其恰好和C02反应生成

Na2cCh和。2,气体排出后,只剩余Na2CC>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对于这类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题目,首先必须牢

牢把握住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反应,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应该"了如指掌",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61.(2008•广东)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完全溶解,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B.Al(OH)3C.AIC13D.A12O3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K)2+3H2个,

Al(OH)3+NaOH=NaAlO2+2H2O,

AlCl3+3NaOH(少量)一Al(OH)3sk+3NaCl,

Al(OH)3+NaOH(过量)=NaAlC)2+2H2O,总反应式:AlCl3+4NaOH(过量)=NaAK)2+3NaCl+2H2。,

Al2O3+2NaOH—2NaAIO2+H2O,在各物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计算消耗的碱量.

解答:解:假设各种物质的质量均为1g,则铝单质的物质的量为工moL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mol,氯化铝

2778

的物质的量为二~mol,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mol,

133.5102

根据化学方程式:2A1+6H2O+2NaOH-2Na[Al(OH)4]J+3H2个;

Al(OH)3+NaOH=NaAlO2+2H2O;AlCl3+3NaOH(少量)=Al(OH)34/+3NaCl,Al(OH)3+NaOH(过

量)一NaAlO2+2H2。,总反应式:AlCl3+4NaOH(过量)一NaAlC>2+3NaCl+2H20;

Al2O3+2NaOH=2NaAlO2+H2O,

则Al〜NaOH,消耗碱Liol,

27

Al(OH)3〜NaOH,消耗碱」_moL

78

AlCh〜4NaOH,消耗碱4x_1_mol,

133.5

AhO3,〜2NaOH,消耗碱2x」_mol,所以消耗碱量最多的是铝.

10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铝及其化合物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难度较大.

62.(2008•北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和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来回答判断;

B、阴离子并不一定都具有还原性,如氢氧根离子性质稳定,有的阴离子具有氧化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氨基酸、碳酸氢盐等;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但是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解答:解:A、活泼金属钠和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先是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会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

故A错误;

B、阴离子并不一定都具有还原性,有的阴离子具有氧化性,如次氯酸根离子,故B错误;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氨基酸、碳酸氢盐等,故C错误;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但是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所以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等方面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63.(2008•上海)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

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用白色胆环不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气体扩散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扩散的距离就越远,再根据烟环物质可以判断甲乙.

解答:解:由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所以氨气的扩散速度比氯化氢快,氨气比浓盐酸离烟环远,

所以甲为浓氨水、乙为浓盐酸.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应用,明确易挥发性的物质及物质的摩尔质量与距离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难度较

小.

64.(2008•江苏)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下

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1W,”(Cu°)

、coCOco、双C)

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co,

B-1,1广广

FeCljFeCl:FeClj«<Fe)

Fe在CI2中的燃烧产物:F«CI5

C.斗fM邓aOH)

A1(OH)3A1(OH)3A1O:-心1ch)

AlCb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Al3*AID/

D.12

_________J_______1_______n(NH3HzO)

\H^SQNH4HSO3(沏羽一成SO:)’

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钱盐:(A7f4),S(?:

考点: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A.根据发生的反应CuO+C△Cu+CO,2CuO+C匕2Cu+CC)2分析;

B.Fe在CI2中燃烧的产物与Fe和CI2的用量无关,其产物只有FeCh;

C.根据可能发生的反应人产+30丁=人1(OH)3J,AF++4OH=A1O2+2H2O分析;

D.根据可能发生的反应有:NH3•H2O+SO2=NH4HSO3.2NH3»H2O+SO2=(NH4)2sO3+H2O进行分析.

11

解答:解:A.CuO+C△Cu+CO,2CuO+C2Cu+CO2,“©0)⑷,产物为co;(,⑻必

■n(C)n(C)

产物为CO2;

1<3(Cu?-<2,产物为CO和CO2,故A正确;

n(C)

B.Fe在CI2中燃烧只有一种产物FeC”,故B错误;

3+3+

C.A1+3OH=A1(OH)3J,A1+4OH'=A1O^'+2H7O,.nJNaOH,)3,铝元素以A产和Al(OH)3

'n(AlCl3)

形式存在;11(NaOH)卬则以Al(OH)3形式存在;3V11(NaOH)以AK)2一和Al(OH)3

n(A1C13)n(A1C13)

形式存在;JjNaUH,)只以AIO2一形式存在,故C正确;

n(A1C13)

n(NH3-H20)

D.NH3«H2O+SO2=NH4HSO3,2NH3«H2O+SO2=(NH4)2sO3+H2O,生成NH4HSO3;

n(S02)

n(NHo,H0)n(NHo-HoO)

1<-----d?——<2,产物为NH4HSO3与(NHQ2sO3混合1物;1-----dk>2,只生成(NH。

n(S02)n(S02)

2so3,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近年以来出现的一道很少出现的试题题型题,是一道新情景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也具有极强

的迷惑性,各选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是一道好题!很容易选错答案.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

掌握情况.注意Fe在C12中燃烧的产物与Fe和Cb的用量无关,其产物只有FeCN

65.(2004*上海)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Ch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B.CuC.AgD.H2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已知活泼性顺序Mg>Zn>Cu>Ag,金属越活泼,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加入锌粉,应首先置换出

氧化性最强的离子.

解答:解:金属活泼性顺序Mg>Zn>Cu>Ag,则氧化性:Ag+>Cu2+>Zn2+>Mg2+,金属越活泼,对应的阳离

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首先置换出A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常见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即可解答该

题.

66.(2004•上海)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B.HNO3C.AglD.HC1O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浪、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见光不分解;

B、浓硝酸见光分解;

C、碘化银见光分解;

D、次氯酸见光分解;

解答: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见光不分解,故A符合;

B、浓硝酸见光分解,4HNNO3见光4NO2个+。2个+2出0;故B不符合;

C、碘化银见光分解,2Agi见光2Ag+b,故C不符合;

D、次氯酸见光分解,2HC1O见光2HC1+O2个,故D不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掌握反应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67.(2004・上海)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表面是一层AI2O3薄膜),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B.稀盐酸C.硝酸铜D.氢氧化钠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解答:解: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表面是一层AI2O3

薄膜),插入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会将表面的氧化膜反应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68.(2004•上海)等物质的量的N2、0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同温同压),这时混

9

合气体中N2、。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B.3:3:2C.6:7:3D.6:9:0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差量法.

分析:氧气和氮气都不和过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根据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判断出二

氧化碳有剩余,再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设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01,发生的反应为:2Na2C>2+2CO2=2Na2co3+。2.

现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8/9,即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8mol.

若二氧化碳完全与过氧化钠反应,则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数1.5mol,即剩余气体为7.5mol,说明二氧化碳

有剩余.

设有xmol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则有3+3+0.5x+(3-x)=8,贝ljx=2,

所以反应后N2的物质的量为3mol,02的物质的量为4mol,C02的物质的量为Imol,

混合气体中N2、。2、C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通过过氧化钠时,因为二氧化碳变为氧气,引起体积变化,

也可用体积差计算.

69.(2000•上海)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

考点: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

•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硬铝属于铝的合金,故A错误;

B.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故B错误;

C.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故C错误;

D.水银是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合金的定义,难度不大,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0.(2000・上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考点: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专题:热点问题.

分析:根据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来分析进行集中处理的原因.

解答:解:回收废电池的首要原因是防止废电池中渗漏出的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而对废电池的综合

利用是第二位的.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原因,我们要回收废旧电池,防止污染环境.

71.(2000*上海)铜镁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

气体(都已折成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Cu、Mg、0、H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24、16、1)

A.9.02gB.8.51gC.8.26gD.7.04g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最终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铜和镁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四氧化二

氮获得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他们结合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

根据氮的氧化物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沉淀的总质量=金属质量+氢氧根的质量.

解答:解:4480mL的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一--0.2mol,336mL的N2O4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2.4L/mol

0.336L=0Q15mol>

22.4L/mol

所以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x(5-4)+0.015molx2x(5-4)=0.23mol,

所以沉淀中含有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23mol,氢氧根的质量为0.23molxl7g/mol=3.91g,

所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6g+3.91g=8.51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解答的关键是铜和镁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他们结合

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而结合氢氧根的质量就正好是沉淀增加的质量.

72.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考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氨的化学性质;氯、溪、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侯氏制碱法是将C0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Ch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Ch在

溶液中析出;

B.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

C.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10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

D.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比例为1:2:3.

解答:解:A.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H4Cl+NaHCO34/.其中NaHCC)3溶解度最小,故有NaHCC)3的晶体析出,故A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与Ng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故B正确;

C.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0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具有强烈刺激性

和腐蚀性,故C错误;

D.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03、C,三者比例为1:2:3,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均为最基本的化常识,题目难度不大.

73.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

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是()

A.①③B.①③④②C.③④@(DD.③①②④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金属较为活泼,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一般来说,气体、金属在正极上析

出,负极质量减小,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应为较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①>②;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说明①较活泼,金属活动性①〉③;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说明④为负极,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④〉②;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较活泼,金属活动性:③〉④,

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①>③>④>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现象和电流判断电源的正负极,负极金属较活

泼.

74.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

解丫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丫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的顺序为()

A.X>Y>Z>MB.X>Z>Y>MC.M>Z>X>YD.X>Z>M>Y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原电池中,负极活泼性强于正极;电解池中,在阴极上,是氧化性强的离子先放电,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解答:解: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所以X是负极,Z是正极,所

以金属的活动性X>Z,若电解丫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说明丫2+氧化性强于z2+,所以金

属的活动性Z>Y,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丫2+离子,所以金属的活动性Y>M,综上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Y>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75.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A、根据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与得失电子多少是否有关分析;

B、根据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与同价阳离子的关系分析;

C、与酸反应置换氢气的难易分析;

D、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分析;

解答:解:A、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故A错误.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则乙的金属性比甲的强,故B错误.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

故C正确.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有非常现象,如:镁、铝和氢氧化钠形

成的原电池中,铝作负极而镁作正极,所以不能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泼性的判断方法,要注意的是: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

的多少无关.

76.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最长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计划于2011年6月底通车.列车时速高达380公里,车厢大

部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这是因为铝合金()

A.比纯铝熔点高

B.具有比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C.各种成分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容易获取

D.质量轻,强度大,抗腐蚀能力比较强

考点: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分析:根据合金的性能可知,铝合金用于京沪高铁,自然从质量轻,强度大,抗腐蚀能力强等方面考虑,与化学

性质活泼没有任何关系,再由铝常温下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具有抗

腐蚀性.

解答:解:A、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的低,故A错误.

B、铝合金的化学性质的确比较活泼,但与被用于制造车厢没有必然联系,故B错误.

C、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三位,含量比较丰富,但因铝性质活泼,只能采用电解法制取,成本较高,并

不容易获得,故C错误.

D、车厢大部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强度大,抗腐蚀能力比较强的优点,故

D正确;

故选:D.

点评:巧妙完成该题,应题干和选项结合来分析,比较容易完成,属于高考题中的送分题.

77.钢和生铁中碳的百分含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考点:生活中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