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一、(14届湖南衡阳高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
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
于从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
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
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
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汗不可贮
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
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
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视山房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项的一项是
A.余览其说而是之是:对的
B.今以斤岸童其山童: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
C.及洼田竭竭:干涸
D.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习:熟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其下水也缓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高田犹受其浸溉其无知,悲不儿时
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111/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B.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C.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D.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还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的是不许开山种植辅助稻米的不足,容易惹出事故。
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
鉴意义。
【小题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
⑵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
⑶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答案】
【小题11A
【小题213
【小题”D
【小题413
【小题D⑴而棚户农民能够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采分
点攻苦•茹淡状语后置-分);⑵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采分点:
是为•病?分)⑶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末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
办法.(采分点:•若・贝『・术?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是,后面有代词之”,故是应为谓语动词,不应该作形容词,应讲成认为是对的;正确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联系其前后的语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r小题J
试题分析:A用,介词把,介词;3均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舒缓语气;C它(代泉水如果(表假
设):)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助)这(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结合此语段前后句子这个具体的语境,了解本句的大体意思.然后特别注意句子中的名词,
明确其在句子中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如宣城、乡人、草树、腐叶等,前两个都是作宾语,后两个
都是作主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M
【小题4】
试题分析:阻止棚民开荒的人,没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首先是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具体翻译时,要注意对句子的分析,明确句子的句式特
点,把握句子中的关穗的实词.如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通之地.是状港后首句,翻译时
要调整语序:棚户农民能够在M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
攻苦茹淡,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是,这;病,作动词,损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译文】
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他在任安徽巡抚时,向皇帝上书奏
请批准棚户农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说:和棚户农民互相攻击的人,邰沉迷于风水迷
信之说,甚至有的用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材的土穴,违背典章制度,荒康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
照此实行.而棚户农民能够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开11
种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用来辅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没有闲散的百姓,也没有不获收成的土地,在策
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禁止,以免引起乱子.我看了他的奏议,认为是对的.
等到我来到宣城,间乡人关于棚户农民开山的事,都说:没有开过的山,土石坚固,草和树长得茂密
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天雨,雨水从树上流到腐叶上,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经过石
缝一点一滴下滴成为泉水,这种泉水往下流比较缓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随着一起流失.水流缓慢
所以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到泉水的渗透和浇灌
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型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场雨没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随着一起流下
去,奔流进入山谷溪涧中,部填塞淤积起来不可以积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
时候,而山田的水也已没有了.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有利于不纳
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我听了他们的说法,认为也是时的.
咳!利和害不能两全也由来已久了.依从前一种说法,可以不致惹出事故;依从后一种说法,可以保
护农田的生产.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么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
所以记下来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
二、(9分,每小题3分)(14届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鼻对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
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日:“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
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用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茴椒桂,其气宓方,我闻我
知,俾子佩藏。槁花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
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袂就单,为风所加,外银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
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顺阴燮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
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
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久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
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i肖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
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
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
执一遗二,以获为薰,椒兰是弃,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皆。一身之理且不
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指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巴丧父之祸。
【小题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遽俘火毒烬裳及衣俾:让、使B.假使服食以节节:节制
C.臭之不察察:察看D.既而寰疾果愈既:不久
【小题2】F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我觉其秽Bj臭之不察
I则或咎其欲出者t句读之不知
何以鼻为D.r踞炉面坐
I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盛以锦囊,负面前驱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子靠在炉边烤火,火烧着了衣服,直烧至膝部才发觉,于是责怪鼻子不管用。
B.秦二世胡亥因为受到赵高的蒙蔽,所以最终杀了他;隋炀帝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世基才敢放肆作恶。
C.鼻子反驳方子说:如果你生活有规律,衣食有节制,顺从阴阳,身体没受伤害,我怎么会闻不到气
味呢?你应该责怪的是你自己。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鼻道阻塞不通的危害,并以此说明治国也必须做到言路畅通,不偏
听偏信,否则会招致祸乱。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3)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4
分)
【答案】
【小题11C
【小题21A
【小题313
【小题』】1)现在烧帛的气味浓烈的了,但是你愚钝不知,就使火焰烧完下衣蔓延到上衣.(二)当大寒时,
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这三个君主,如果把最大的公心作为嗜
好,将百姓当作耳息,政情就能上下通达,没什么阻碍,即使有奸邪之人,又有什么罪恶能得逞呢?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
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上句“别臭察微”大意可知,察:察觉.所
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3.
【小题21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直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第一个“其”
为人称代词,“它们”第二个“其”为指示代词,“那,那些”.3项“之”均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以“均为介词,“用”.D项“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小题3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3不是秦二世杀
了赵高,而是赵高杀了秦二世.所以选3.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深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德性语句,如重点实
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
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臭、遽、裳、溺、计、良、苟、众庶、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译文:
我鼻子受寒,鼻道阻塞不逋。倚附炉而坐,炉火烧着我的下衣.下衣烧成灰烬又烧到膝部,方才察觉
而大吃一惊,撩起下衣一看,火苗闪闪发红,原来被火烧毁的下衣已有一半了。我于是骂鼻说:“十二种第
官各有主管的对象,鼻主管什么?无非是察别细微的气味.不能察别气味,还要鼻子做什么呢!现在烧帛
的气味够浓烈的了,但是你愚钝不知,就使火焰烧完下衣而蔓延至上衣.蒙蔽的祸患,难道不是太可悲了
吗?”
过了好久,鼻忽然发出声音,声音同由嘴中出来的一样.说:“我接受命令作您的鼻子,到现在已有二
十二年了.泽兰、薪茴、椒聊、木厚,它们的气味芬芳,我能嗅闻得到,使您佩戴收藏.枯木、臭草、腐
肉、鲍鱼,气味腥恶,我知道它们污浊,使您避藏。您脚不乱行、螯山不遇毒物的原因,都是由于我称取
啊。现在您竟然不晓养身,应当保暖却受寒,脱掉夹衣,穿上单衣,被风邪侵袭,体表高烧,体内郁滞,
气机不畅,使我的嗅觉受阻,以至于火烧切身,却毫无察觉,这都是您的过失啊,对于鼻子来说有什么罪
过呢?假如衣着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顺从阴阳,没有什么受佞,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再说古代的
有志之士,到了老年,尚且生活不求舒适,只是奋求学问,大雪使皮肤鞍裂,也不悠闱地烤火,唯恐适意
会产生危害,知道向火能造成祸患,难道可以不谨慎吗?现在您正处在青年时期,就遭受丧父之祸.正应
吃水嚼雪,以土块为枕头,以草谷为坐席,忧思惊惧,冻慑挫折,还恐怕不能表达对父亲的孝心;您却恣
纵无已,不多思虑,放肆无忌,颓废懒散.当大寒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
错了.不责怪自己,却为什么反而责备我呢!蒙蔽的祸患,它是有所始的:秦二世胡亥昏惑,赵高才能弑
杀他;梁武帝萧衍只信任逢迎之徒,方才有朱异弄权而致城破之患;隋炀帝杨广沉迷酒色,虞世基便放肆
作恶.树木内部如不空虚,蝎蚁从哪里聚集呢?这三个君主,如果把最大的公心作为嗜好,将百姓当作耳
鼻,政情就能上下逋达,没有什么阻碍,即使有诈伪邪恶之人,又有什么罪恶能得逞呢?反而偏狭猜忌,
偏信个别邪恶之徒,弃置众多忠义之士,把臭草当作香草,而抛弃芳香草木,从此祸乱不断产生,以致国
家倾败.现在您不着力责备自己,却一味譬骂鼻子.自身的调理尚且不能明白,何况对于国事呢!”
我仰面叹息,低头愧思,奔去炉火,聚精会神,调养正气,不久鼻疾某然痊愈.
三、(14届浙江宁波重点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
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叠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
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日:“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童立。今董
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
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
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您②,此修己正家
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之废兴在于政
事政事得失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
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
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
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
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慰: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陈后终废,子夫童立。竟:最终B.夫士以才智要君要:要挟
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善:交好D.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意谢:谢绝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女幺媚道求主乡里以为荣B.诏狱,无所得,乃解良久乃得解
C.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说以辅国保身之术D.闻谭名,欲与之交。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
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
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
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
被贬出京城。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
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
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3分)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4分)
【答案】
【小题1)3
[小题:】A
【小题3]A
【小题4]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
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采取倒扣分形式,错一"/"或少一“/”均扣1:分)
【小题D(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2)君侯您凭借身为皇后父亲
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非议.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取重用或信任。根据后句女以媚道求主来理解要解释为要挟肯定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3.
【小题21
试题分析:A.介词,凭借介词,把03.均为副词,才.C.均为结构助词,的;D.均为介词,跟.对
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
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1
试题分析: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
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
动词,另外“夫、者”也是关键性标志词语,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
线断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
【小题D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无罪”解释为“无罪之人”,“邪枉”解释为“邪恶不正直的人";第二句中“以”
解释为“凭借”,“通”解释为“结交”,“贻致”解释为“招致”.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
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覆循“信、达、雅”的三
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参考译文:
桓谭冬君山,沛囱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郎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不拘小节,不注
重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
排挤.
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郎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候,高安侯董
贤受到宠幸,他的蛛蛛是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俾晏默默无语,很不得志.根谭劝说道:“先前武帝
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戢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
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孑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项,
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根谭说:“刑罚不能施干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
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至君思,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皇后年轻,求取思宠更加艰难,
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
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
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
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庭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
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
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植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
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
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住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
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好者意见不一秦章呈上后,皇上不看。
这时,皇上正迷信图谶,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塞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
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根谭沉默好久,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原因,桓
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梗谭批评我无治囱之正法,枝出去斩了他!“根谭磕头磕
得额头流血,裒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
死,死时七十多岁.
起初,植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之朝廷,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
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元和中,肃家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亚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
四、(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
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
于九卿。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
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
右日:“甚矣汲黯之麓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
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
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日:“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日:“自天子欲群臣下大
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
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
礼如此...
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日:“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
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
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
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七——卷第二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或数黯数:责备
B.独汲黯与亢礼亢礼: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
C.愈贤黯贤:以……为贤
D.过大行李息日过:经过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汲黯秉正嫉恶、忠直敢谏有关的一组是()
①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②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③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④使磊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⑤守城深坚,招之不来,度之不去
⑥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担任东海太守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选择好的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
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B.庄助认为让汲黯担任职务做官,才能未必能超越常人;但如果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
维护祖先基业,即使有人引诱他、苛责驱赶他,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
C.皇上很是尊敬和倚重汲黯,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只要是汲黯来
奏事,皇上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D.汲黯认为御史大夫张汤狡诈、奸佞,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劝大行令李息早加揭露。
否则的话及至张汤倒台时将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甚矣汲黯之憩也!(2分)
译文:
(2)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2)3
【小题31C
【小题二】
(1)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慧字和倒装句式各1分)
(2)以大将军的身份,有向他行揖礼而不拜的宾客,(这样能降贵礼士,)声望怎么会反而不加重呢!(揖
客”1分,整句语意通顺二分)
«)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跟着毁谤;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跟着称赞.(主意毁誉洛1分,
整句语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过:拜访.
故答案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3.
【小题2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①写
汲黯无为而治、不拘泥于法令条文⑷写汲磊担任职务做官,才能未必能超越常人,故排除后答案选3.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c••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错.原文只是说皇上敬重他,并没有
说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故答案选C.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
然后再整体翻碎,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3
【参考译文】
东海太守濮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他在东海
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
不苛求细枝末节.汲粽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
黯.武帝听到了,召汲器人朝,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
向弓I导,不拘泥法令条文.
汲黯为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使人难堪,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
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
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
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籍担忧.武帝退朝回到内含,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群
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孑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1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
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那怎么
办!''汲耀身体多病,漏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
最后漏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藉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磊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
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
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
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霜,就很接近了!”
当时,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丸卿及以下官黄都对卫青卑身奉承,
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地位尊贵,
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的身份,有向他行揖礼而不拜的宾客,(这样能降贵礼士,)声望怎
么会反而不加重呢!”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磊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
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富,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林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
见,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孑;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
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
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汉武帝召来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寓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思,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
不能再参预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狡诈足以掩饰错误,专门说乖巧、奸佞的
话,用辞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跟着毁谤;凡是
主上所喜欢的,他就跟着称赞.他还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心怀奸诈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
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你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您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李思因惧怕张
汤权势,始终未敢开口.及至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思一同治罪.
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十年后去世.
13.(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
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澧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骑充斥至于城下
人情惘恼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选自《梦溪笔谈》)
【答案】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澧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骑充斥至于
城下人情忸愀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穆于中书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选自《梦
溪笔谈》)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
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
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3
译文: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将御驾亲征澧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寇准赞成皇上的意向.
皇上的车智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已到处都是,有的已到覆渊城下,一时人心惶惶.皇上使人暗中
观察寇准在做什么,而寇准却正在随征的中书省酎睡,鼾声如雷。人们因为他是危机时刻能够镇得住
物议人心的人物,比之于东晋的谢安.
五、(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
子骡骑将军喝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骏乘持盖,
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
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
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
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嘎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
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学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
日:“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
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
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
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I・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日:“议不
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目:“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
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
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
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
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渔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声非加疾也,面闻者彰
C.请王大将军马尔塞不拘王时
D.诸酋相目以退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3】以卜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④公叩头日:“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疲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3分)
(2)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3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4分)
【答案】
【小题11B
【小题:】3
【小题31A
【小题4]C
【小题:】(1)傅簟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便砍柴自己做饭.(1分)
(二)恰逢敌人有求降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判讲和结束战争.(1分)
(3)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消灭诸侯国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
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1分)
【解析】
【小题1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
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不能穷追”内容大意可知,病:疲惫不堪。
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3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3.“而”都是连
词,表转折,译为“却";A."之”助词,的/指示代词,这;C.“于”介词,向/相当于“被’3
D.“以”连词,表承接/介词,因.所以选3.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3
【小题”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
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
时间.③表现的是他的远见,④只是回答皇帝的问话,⑤表现的是他的勇敢.所以选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当面具体指
出他的错误”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内容可知,没有具体指出错误,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始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
的关建词句有:“闻命”“负”“岸薪自炊''"会”"盈廷''"罢兵”“且”“殆尽”“际”“智
力”.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3
]
参考译文:
寓察公名讳傅鼐,字阁峰。祖先世代居住在长白山,号富察氏。祖父额色泰,跟从皇太极出兵,立有
大功。有四个儿子,次子骡骑将军嗯尔汉辅佐康熙皇帝平定天下,生下富察公。
傅奉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高亢,精于翁马射箭,读书一目数行。十兴岁时,被选入右卫,在雍
邸侍奉雍正.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不离。雍正元年,补任兵部右侍郎.年堂尧因为大逆之罪被诛杀,
穷究他的党众,傅鼐对朝廷大臣说:“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
能了解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嵬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王公大臣因为傅鼐的话,
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暗雪.岳兴阿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儿子.隆科多被重用而掌握大权的时候,对傅鼐以礼
相待,傅鼐不与之交往.等到隆科多败落,傅弟向皇上禀明岳兴阿无罪。皇上怀疑傅柔与隆科多有私交,
贬谪他戍守黑龙江。傅弟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孑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惊.
在这之前,傅鼐在皇上面前曾经谈论准嘎尔部的情况,皇上不以为然。用兵几年后,傅鼐所说的都得到验
证,于是征召傅鼐回来,授予他侍郎的官衔,让他担任军前参赞。还未出发,命令他仍然入宫侍奉皇上起
居.皇上生满,所有治疗的事情都由他掌喈.十二年春,皇上命令他到薪尔多斯部落察看军情.半路上,
发现几万敌人,快速向西行进.傅弟当即奔赴拜达理,向大将军马尔塞请求说:“敌人自寻死路,(我们)
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我远道而来,虽然兵力疵惫,还能一战.只是马的力量稍显衰退,希望大将军
能给我几千箭兵助我出战.事情成功,功劳归于将军;事情失败,我领受罪责」马尔基默不作声,傅柔再
三请求,马尔塞不答应.傅鼐愤怒而激劫,亲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兵,与敌人作战,大败敌军,缴获作成
物资、牛高数以万计。散络因为马力疲惫,不能连续追击.皇上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赐给他乳雀翎,调
任住平郡王军谋,轿杀大将军马尔赛在军队中示众.恰逢敌人有求降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
判讲和结束战争,皇上询问傅鼐,傅鼐叩头说:“这是国家的福气」星上的心意于是确定下来.皇上就命
令他和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前往.
傅鼐领命后快马赶到策凌部落.策凌集合十四鄂托、十四宰案一起接见傅鼐,说:“议和不成,你回不
去!”制托、宰桑,是华言十四路的头目。傅鼐叱责说:“走出嘉峪关又想回去的,是愚夫!我想着回去,我
就不来了.今日议和之事,事情成功,万世和好;不成功,三军横尸露骨.一句话就可决断」各族首领面
面相觑而退去.第二天,策凌按照约定写好奏章,请求傅鼐转奏皇帝,并遣宰桑同来,献上橐驼、明珠等
物。
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傅鼐在场的时候,某亲王说话,傅鼐还未听完,就
迎面抗拒说:“你错了!”果亲王不能忍受,雍正帝责备他说:“你知道臬亲王说什么就说他错了?“傅鼐也
不能回答.
雍正帝蜀崩,当今皇帝暨基,傅鼐升任刑部尚书.因为错误推举参领明山、疏于督察家人两件事被免
察.入狱,生漏,刑部尚书林嘉凌奏请皇上让他回到家中求医治病,皇上答应.死于家中。六十二岁.
六、(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襄,字师卿,吴郡吴人也。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岫表荐襄,起家擢拜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
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
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II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
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己五十,毁顿①过礼,
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为都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
幡耗,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
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更修城隍为备,
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
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靖,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
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日:“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雕共车」
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睨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衣,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
襄固乞还。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毁顿:哀痛伤身。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里与游处弓I:邀请。B.忽有老人诣门食浆量如方剂货:出售。
C.守宰案其党与案:搜捕。D.母忧去职忧;指(父母的)丧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功”的一组是()
A.①始欲酬直,无何失之②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①复掌管记,母忧去职②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①启武帝引与游处②唯襄郡枉直无滥
D.①释服犹若居忧②不加责消,但和言解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最终打败贼人,
生擒贼首。
B.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箫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
母,赐给她美食衣服。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人受害;陆襄则
秉公执法,明察曲直善恶,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晓之以理,使两
家和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2)李睨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13
【小题刚想给他钱,他却很快消失了,当时人们认为是陆褰的孝道感化所造成的.(共5分.
“始”“直”“无何,,“以,,各1分大意1分)(二)郡人李睨等四百二十人到朝廷拜见奉上表章,
陈述陆褰的德政教化,要求在郡中立碑,朝廷下令允许他们这样做.(共:分.“诣阙”“拜表”"德
化”各1分大意二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案:审查。结合上下文语境案件正在调查中,因此不能解释为“搜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工
【小题21
试题分析:A.①是间接表现“孝敬父母”3②间接表现“治郡有功"C.①是昭明太子赞赏陆褰的品德业行.
做这样的题,要善于用排除法.由A句中①排除A,由3中②排除掉3,由C中①排除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每月亲自到陆褰家”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
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始”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专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流体输配管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山西省晋南地区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调研试题(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重点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新疆新源县2025年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二)化学试题含解析
- 星海音乐学院《合成生物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宁地区(SWZ)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玄武区十三中学集团科利华2024-2025学年初三考前全真模拟密卷数学试题试卷(6)含解析
-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成器”和“不器”导写及范文
- GB/T 8237-2005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 GB/T 14713-2009旋切机通用技术条件
- 低成本自动化的开展与案例课件
- 不予受理反诉民事上诉状(标准版)
- 高中英语语法之虚拟语气(课件3份)
- 粤教版2022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2022-2023
-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 国际石油合作主要合同模式课件
- 桥梁加固改造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第二十六章慢性肾小球肾炎演示文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