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人教版教材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检测
目录
十
二
一烛之武退泰师师说
一
十
二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十
三
鸿门宴四苏武传
四
十
孔雀东南飞并序五张衡传
五
六
兰亭集序十归去来兮辞并序
七
六
赤壁赋十滕王阁序
七
十
游褒禅山记八逍遥游
八
九
琵琶行弁序十陈情表
九
十
寡人之于国也二阿房宫赋
十
劝学二六国论
十7
过秦论i
高中语文
1
人教版教材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检测(学生版)
必修1
一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0“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0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中(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枣道申(),勺李()之往来,去()其本,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诩(),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本人()之力不及此。0(—)人之力而卿)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口();以乱考()整,不武。吾基()还也。”亦去
()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
①越国以那远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蜀之鄙有二僧
2.封
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③域民不以萄疆之界
3.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失其所与,不知
4.微
①徵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则名做而寡众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焉
2
①将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帚取之
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永之人争奔走焉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
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
指司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I).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
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
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
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毅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I).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
晋之好”。
二荆轲刺秦王
3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移(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耳摹()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日:“微(一)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之。今行而无停(),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
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
递()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
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一)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被)
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谓(一)曰:“吾每念,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的()B:"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终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陵之耻除矣。将军岂尊
岸()乎?”樊於期佩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
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④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申()封之。
⑤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
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⑥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件那()。乃令秦武阳为副。
⑦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生()未来,而为留待。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日:“日以()尽矣,
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
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的()
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
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⑪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坂()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匕匕(—)诸侯之列,绡(一)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
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
之。”
⑫秦王闻之,大喜。乃萼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⑬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可人
(),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
4
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⑭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0(—)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
立拔。
⑮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f()起不意,尽失其度()。而
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⑯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鬟()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破()八创。
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篡(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动之,必得约
契以报太子也(“
⑱左右即()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发5.之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①工以药淬之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z利匕首
③东窗事叁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④年尽上指冠④顷之未发
2.兵6.而
①不得持尺长①今行w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不及召下苏②可以解燕国之患,两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③秦装旦暮渡易水③伏尸w哭
3.顾④图穷顶匕首见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履⑤然则将军之仇报,w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7.以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4.还,③以次进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您④箕踞"骂日
②秦王年柱而走⑤不敢兴兵?拒大王
③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
意为“您”.
B.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也可称为皇太子,
燕太子丹即为此意。
C.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
D.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多用以尊称对方。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
或四夷。
B.郡县: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起源
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C.宗庙:供奉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士一庙。天子外的人也可以设宗庙。
D.筑:中国古代传统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
流传。
三鸿门宴
6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
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
说项羽曰:“沛公居4卷()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率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
子气也。急击勿失!”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冬()也,素雪()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
乃夜驰多()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
从俱死也。”张良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阳(),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谀()
我曰:'照()关,毋曰()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
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
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熟与()君少长?”良
日:“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用()事之。”张良出,攀()
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嫡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箱()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隼()也。日夜
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僮()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
5()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③一公旦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理化(),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郅()。”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奈回()坐;亚父南向坐,一一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耳()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
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
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果()
蔽沛公,庄不得击。
④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跟日:“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
7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
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
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坦()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
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钏诩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⑤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
彳亍不顾细谨,大礼不群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
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尊()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
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一)芷阳回行()o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
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
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若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①着入前为寿②杀人如不能举
②荐舍郑以为东道主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④孙叔敖举于海
(④曾不君孀妻弱子5.谢
2.如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①沛公起如厕②哙拜谢
②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③乃令张良留谢
③其妙土石包6.故
3.意①君安与项伯有敢
①其卓常在沛公也②故遣将守关者
②然不自惠能先入关破秦③既克,公问其政
③久之,目似瞑,惠暇甚④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④卒起不意7.因
,4.举①印击沛公于坐
8
②项王即日困留沛公与饮⑤如今人方为刀俎
③学人之力而敝之9.胜
8.为①刑人如恐不胜
①君为我呼入②沛公不胜杯杓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攻而胜之
④何辞为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在山的东面。“山”可指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文中
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
B.司马: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
专掌兵事。
C.俎: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以“俎上肉”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人为刀俎,我
为鱼肉”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D.竖子:对人的鄙称,相当于“小子”。《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中的“竖子”都是这个意
思。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
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C.卮是一种盛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
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I).《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
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
四孔雀东南飞并序
9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
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道(),自誓不嫁。其家逼之,
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
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举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靖
(),及时相()遣归。”
④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外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或()不厚?”
⑤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
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⑥府吏长跪告:“依馋()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用()从许!”
⑧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
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⑨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M(),伶傅攀()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
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藏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第()六七十,绿碧青丝
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般()忘!”
⑩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首•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⑪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型()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
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
祖()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⑫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
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⑬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如学(),不久望君来。君
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纱()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另(),性行
暴如雷,恐不任我意,座()以尊()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0
⑭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
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
过。”阿母大悲摧。
⑮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有()多令
()才。
⑯;可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⑰5可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
值(),徐徐更谓之。”
顿可母自()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用()许。"媒人去数日,号()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
来贵门。
⑲:可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⑳可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
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
专!虽与府吏攀(),隼()会永无缘。登即根()许和,便可作
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
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
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哪躅青照马,流苏金镂鞍。裳()
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中(—)能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曜畸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连理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
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早(),逼迫兼弟,()。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③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目
()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
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
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11
四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牢()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
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日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穿厚
(______________).>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解释下列多义词。
1.谢③道得府君书()
①谢家来贵门()④厚彼乐土()
②多谢后世人()4.故
③大恩不言谢()①故遣来贵门()
④阿母谢媒人()②大人政嫌迟()
⑤百卉谢芬芳()③知是放人来()
2.见④故作不良计()
①府吏如丁宁()5.为
②黄泉下相见()①十七为君妇()
③渐如愁煎迫()②为仲卿母所遣()
④风吹草低叫牛羊()③阿母为汝求()
3.适④始尔未为久()
①始道还家门()⑤慎勿为妇死()
②处分道兄意(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是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东汉至唐有此风俗。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
庐”中举行的。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B.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依次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
时、隅中、日中、日帙、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C.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主管音乐的一个官署,主要职能是指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
及制作歌词等。魏晋时期,将这一官署采集、演唱的歌词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D.结发是对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18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
B.大人是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12
C.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更,指平
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
I).贱妾是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五兰亭集序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之初,含()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感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
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母(),一项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事&)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曲斐()之辱(),
所以游耳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木人()之用与(),仰伸()一世。或取诸()怀想
(),)言一室之内:或固()寄所托,班渥()形修
()之外。虽越()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彳导于弓(),快
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迂,感慨系之矣
()。回()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举()怀。况修短随传(),终期1()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顺()文嗟悼,不能脸()之于怀。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
之视昔,悲夫!故列赳(记)时人,录其所述,中()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
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义()«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修3.信
①修禊事也()①停可乐也()
②茂林修竹()②停言不美()
③况修短随化(③自可断来信()
2.是④愿陛下亲之信之()
①号日也()⑤胜似闲庭信步()
②不知木兰电女郎()4.以
③唯命是从()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13
②犹不能不期之兴怀()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③夫人之相与()
5.之④仰观宇宙之大()
①及其所之既倦()⑤足以极视听之娱()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
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癸丑”便是干支纪年法。
B.阴指的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背向太阳为阴,面向太阳为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山阴”指的是山的北面。
C.暮春是春天要结束的时候。古时纪年按阴历,一年分四季,四季各分三月,暮春是阴历三月,
按现在的纪年算是阳历三月底四月初。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管弦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觞曲水指用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
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觞是古代铜制酒器。
B.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被誉为“书圣”。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遒美健秀,后人
评日:“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客房培训
- 2025合同范本:商铺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版权保留转让合同
- 护理培训成果汇报
- 2025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范本2
- 2025租赁合同的担保方式
- 2025网约车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劳动合同范本标准模板
- 2025标准设备购买合同参考范本
- 2025合作伙伴合同书 企业合作伙伴合同撰写
- 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培训教学课件(38张)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 肝癌的防治(大众科普版本)-PPT课件
-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半期考试数学试卷
- 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管理台账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毕业设计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 苹果中国授权经销商协议
- KGW船用起重机维护使用手册
- 怎样确保骑车安全-1
- 混凝土裂缝修补工程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