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_第1页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_第2页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_第3页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_第4页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1、简答题:两次鸦片战争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

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困苦;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阶层;

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2、简答题:辛亥革命影响

辛亥革命(1911年)

背景: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o""坚持专制独裁,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思想上,三民主义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影响: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上,扩大了自由、平等思想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革新和社会风俗的变化。

1、简答题:红军长征原因和意义

红军长征

(1)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过程(略)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2、简答题::戊戌变法影响

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壮大;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o""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5、简答题: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工业化进程

主要内容:创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和建设近代海军。

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洋务派为培养人才兴办近代教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未能使中国实行富强,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o""高考历史简答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条件:外国资本的入侵逐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受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6、简答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提出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阶级基础;

促进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政治层面。

7、简答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容

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西学广泛传播,刺激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

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质: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

评价:积极——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

洋务派组织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局限性——对西学的认识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由于的局限性,无法在制度上有所超。

8、简答题:维新思潮

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潮

2、康梁维新思潮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注意个人的思想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9、简答题:民主共和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指导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10句话让你速记理解中国历史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